词条 | 安陵石刻 |
释义 | 安陵石刻是南朝齐景帝与懿后合葬寝陵前石刻,也是目前丹阳南朝石刻中保护最为完整的石刻,精美程度,堪称南朝陵墓之典范,位于丹阳市埤城镇胡桥东一公里水晶山南仙塘湾鹤仙坳山岗南麓,岗上林木苍郁,岗前是一片开阔的山坡地,景色秀丽。 简介安陵石刻是南朝齐景帝与懿后合葬寝陵前石刻,也是目前丹阳南朝石刻中保护最为完整的石刻,精美程度,堪称南朝陵墓之典范,位于丹阳市埤城镇胡桥东一公里水晶山南仙塘湾鹤仙坳山岗南麓,岗上林木苍郁,岗前是一片开阔的山坡地,景色秀丽。 安陵前的石兽与西汉霍去病墓前的石雕一样,是由整块巨石雕琢而成,但其风格不同于西汉石雕的朴实与浑厚,而是注重形体美,刀法细腻,是名副其实的圆雕。从造型上看,尽管这些石兽是人们凭着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但是它作为一种兽类的形象是真实的。石兽整体和局部造型和谐,动势富有节奏感,似在旷野面对苍穹嘶吼、奔腾,充满了艺术魅力,是南朝石雕艺术的珍品。 这对石兽显得极其俊美。身躯高大,头颈、胸腹屈曲弯折,略作“S”形,给人以清秀颀长之感。装饰繁复,如对头部茸毛的刻划,使其线条复杂化,颈部以及胸腹部仔细刻划出胡须与流苏状的饰物。翼膊有圆涡纹,又有鳞纹,而腹部又衬以羽翅纹,令人觉得神兽翼厚而大,足以鼓翮飞翔。多用圆刀法,圆雕、浮雕和线雕综合运用,艺术表现手法较其它诸陵石刻充分。两兽相对,动势协调对称。天禄迈左足,麒麟迈右足;天禄头略向左斜,麒麟头略向右倾。 历史萧鸾(公元452-498年),父萧道生,母江氏。废萧昭文,自立,时年43岁,在位5年(公元494-498年)。病死,葬兴安陵,年号建武,永泰。 齐明帝兴安陵,位于今江苏省丹阳市荆林乡三城巷。是明帝与皇后刘氏的合葬陵。陵东向,坟冢早已夷平,唯陵前二石兽尚存。北兽应为天禄,仅存其后半部,湮没土中。南兽为麒麟,独角已残,四足全失,但形体依然非常高大,身长3.02米,残高2.78米,全身略作“S”形。装饰比较复杂,其中羽翼最为特殊,由四小冀拼成一大翼,腹部复衬以羽翅纹,显得非常复杂。巧则巧矣,却不免使人有薄弱之感。 萧鸾年幼失怙,高帝萧道成待之如同已出。萧道成的长子文惠太子早亡,萧鸾遂有纂位之心。武帝死,文惠太子之子萧昭业继立,萧鸾采取阴谋手段,于隆昌元年废昭业为郁林王而杀之,另立昭业之弟昭文为帝,同年十月又废昭文为海陵王,自立为帝。萧鸾性格本就多疑,纂位后疑心病更重。他深居简出,很少外出巡幸,即使偶尔启用车驾,也用迷魂阵,向东行偏说向西,向南行偏说向北,令人莫名其妙。萧鸾很害怕别人效仿他的样子来纂夺他的皇位,就大杀高帝、武帝的子孙。凡是他认为有可能纂夺皇位的对象几乎全被诛杀,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因此迅速激化。此时又值北魏孝文帝举兵南下,萧齐政权陷入内外交困之中,很快就为萧梁所代替。 发掘1968年冬,南京博物院组织发掘此陵,出土砖刻壁画有竹林七贤、仪仗、狮子、出行图、文臣武士、飞天、羽人戏虎、羽人戏龙,以及大型石俑等一批文物。1979年8月,两兽均向南平行移动1米,提升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1985年5月,按原样复制的天禄,作为“镇江文物精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复制品现存放在该馆。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