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心理学与我们
释义

心理学与我们是中外优秀心理学家首度合作编写的一部心理学通论性著作。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的畅销教材Understanding Psychology(7e)为基础,由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领衔,结合中国的研究成果、精彩案例对其加以改编和优化,使之更符合中国心理学的教学体系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保留了原书中大量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丰富的素材和图片。

心理学与我们

作 者: (美)费尔德曼 著,(中)黄希庭 著,黄希庭 等译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

字 数: 722000

版 次: 1

页 数: 338

开 本: 大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115187666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社会科学 >> 心理学

定价:¥58.00

编辑推荐

为了我们—中国读者的阅读和学习需要;

展示我们—中国心理学家的成就与贡献。

本书亮点

1.继《心理学与生活》之后,精品打造,重磅推出中美心理学家强强联合之作《心理学与我们》一书。

2.此书由中外优秀心理学家首度合作编写,历时两年之久,精雕细琢。

3.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obert S. Feldman的畅销教材Understanding Psychology(7e)为基础,中国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领衔编写。

4.贴近我国心理学教学体系,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精心挑选原书图片打造21页彩插,专业术语表、索引、参考文献完全保留。

5.身边事例,俯拾即是,书中大量图表助你轻松解读心理学。普及读本,适合每一位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

6.“你想了解自己吗”专栏,做个测试,轻松了解自己的状态。

7.“心理学与人生”专栏,告诉你诸如“让我们睡得更香”、“节食与成功减肥”的小方法。

8.“探索与发现”专栏,讲一些学术前沿小知识和趣味案例,令你的阅读变得更轻松。

9.《心理学与我们》会带给你全新的阅读体验,让心理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理论,拉近心理学与普通大众的距离。

10. 点燃心灵中的真善美,提升人性之尊严。新曲线出品,品质保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外优秀心理学家首度合作编写的一部心理学通论性著作。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的畅销教材Understanding Psychology(7e)为基础,由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领衔,结合中国的研究成果、精彩案例对其加以改编和优化,使之更符合中国心理学的教学体系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保留了原书中大量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丰富的素材和图片。

本书原著由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校区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费尔德曼执笔,中译版由中国西南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黄希庭倾力改编。英文原著Understanding Psychology是一本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心理学入门教材,自2004年面世以来长期处于同类图书销量榜之前列。大陆引进版更有黄希庭教授的倾力加盟,保留了原著精华,融入中华文化,结合当代中国现状,关注日常生活,为国人量身打造了这本轻松易懂且内容全面的优秀教材。

本书共15章,内容涵盖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原理陈述部分极具可读性,各章节均以日常事例开始,以简单直率的问题切入主题,更有大量生活实例与现实资料的充分辅助,使读者在解决日常问题的同时,了解心理学原理,并引发深入的思考;本书还加入了大量的新鲜元素,如“心理学与人生”“探索与发现”“你想了解自己吗”等等,这些专题探讨了与我们日常生活事件密切相关且受到普遍关注的话题,为我们的生活答疑解惑。

该书适合用作各大高校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入门教材,经过黄希庭教授的改编,该书在结构和文章组织上更符合中国学生的阅读习惯;各章节最后的“思考与应用”“推荐参考读物”专题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复习。同时,由于本书内容的近时性和可读性,它也同样适合那些对心理学抱有浓厚兴趣,对生活现象怀有好奇的普通读者。

读者对象: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校心理学课程、普通心理学公选课的教材,也适用于广大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作者简介

罗伯特·费尔德曼(Robert S. Feldman),马萨诸塞大学心理系的教授,本科生部教学负责人,学院杰出教师奖的获得者。他也在Mount Holyoke College、Wesleyan University 和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教授心理学课程。 作为本科生部的负责人,他发起了少数学生督导项目(Minority Mentoring Program),同时,他也在天才促进项目(Talent Advancement Program)中教授心理学导论。费尔德曼教授应邀频繁做有关教学技术运用的讲座,在马萨诸塞大学开创了远程教育课程。费尔德曼教授作为一名多产的、广受欢迎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普及的作者和心理学研究者,已撰写、出版和发表了100多部著作以及科学论文。其中的一些(《非语言行为基础》、《儿童非言语行为发展》、《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P.O.W.E.R.学习》)被译成了多种文字(西班牙文、法文、中文以及阿拉伯文等)出版。他的研究兴趣着重于诚实和欺骗行为,以及印象管理中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黄希庭(1937--),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国家级教学 名师奖获得者。1961年北京大学心理专业毕业,1967年北京大学普通 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心理学会第七届和第八届副理事长兼 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现任西南大学学位委员会和学术委员 会副主任、国家级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和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 点负责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级精品 课程普通心理学负责人。已出版著、译作50余部(含合著、合译)’发 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其中4本教材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 一、二等奖,3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 等奖,9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一、二等奖。2005院授予的”“全 国先进工作者”称呼。

目录

第1章 绪论

心理学的性质

何谓心理学

心理学不是常识

你想了解自己吗:心理学知识知多少

心理学的科学性

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基础领域

应用领域

心理学工作者的职业

现状

职业领域

培养途径

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与人生1-1:心理学博士谈心理学学习的烦恼

心理学的昨天

构造主义

机能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

心理学发展年谱

心理学的今天

五种主要研究取向

五大争论

心理学的明天

基础研究将更加深入

探索与发现1-1:文化的影响

应用研究将更多造福于人类

心理学与人生1-2:学会枇判性地思考

心理学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个性化原则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选择课题

提出理论和假设

设计研究方案

搜集整理资料

验证假设

心理学与人生1-3:留意身边的一心理学问题

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相关法

个案法

第2章 神经科学与行为

神经元

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的激活

神经元的联系

神经递质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进化的基础

行为遗传学

内分泌系统

你想了解自己吗:测测你对多动症的了解

脑的研究技术

脑的结构与功能

中央核

边缘系统

大脑皮层

脑的修复

脑的两半球

大脑半球的专门化

心理学与人生2-1:如何开发我们的右脑

探索与发现:人类多样性与脑

心理学与人生2-2:通过生物反馈控制我们的

割裂脑

第3章 感觉与知觉

感觉概述

什么是感觉

感觉阈限

绝对阈限

差别阈限

感觉适应

视觉

眼睛的结构与视觉信息加工

角膜、瞳孔和晶状体

视网膜

传向大脑的神经通路

视觉信息加工

色觉与色盲

心理学与人生3-1:适合你的色彩

听觉和其他感觉

听觉与平衡

声音的物理属性

听觉丧失和聋文化

听觉理论

平衡觉

嗅觉与味觉

嗅觉

味觉

肤觉

你想了解自己吗:测测你的味觉能力

心理学与人生3-2:如何控制疼痛?

知觉

知觉概述

什么是知觉

知觉组织原则

知觉恒常性

知觉加工

特征分析

自上而下加工与自下而上加工

几种主要的知觉

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错觉

探索与发现3-1:文化与知觉

阈下知觉

心理学与人生3-3:什么样式的服装适合你?

第4章 意识与意识状态

意识

什么是意识

意识的层面

睡眠与梦

睡眠

生理节律

你想了解自己吗:睡眠与梦知多少

睡眠的阶段

睡眠的功能

睡眠障碍

西方关于梦的理论

中国古代关于梦的观点

白日梦

心理学与人生4-1:让我们睡得更香

催眠与冥想

催眠

什么是催眠

催眠的作用

冥想

探索与发现4-1:改变意识状态的跨文化途径

药物与意识状态的改变

药物的类型

药物滥用的原因

改变意识状态的药物

兴奋剂

镇静剂

麻醉剂

致幻剂

心理学与人生4-2:如何界定药物与酒精滥用

第5章 学习

第6章 记忆

第7章 认知与语言

第8章 智力

第9章 动机与情绪

第10章 性别、性和爱情

第11章 人的毕生发展

第12章 人格

第13章 压力、应对与幸福感

第14章 心理障碍与治疗

第15章 社会心理学

专业术语表

索引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

专家推荐

“费尔德曼教授的《理解心理学》第7版是一本优秀的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材,内容全面且又具有近时性,结构新且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我们据此改编的目的是为我国社会大众提供一本结构清晰、易于理解、能反映当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之著作。基于此,我们的做法是删繁就简,凸现精华,联系生活实际,以提升人性之尊严。”

黄希庭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西南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书摘插图

第1章 绪论

现代人大多都知道心理学(psychology)这个名词。但是什么是心理学?它有哪些分支学科?心理学家的职业魅力何在?许多人可能并不了解。

何谓心理学

心理学不是常识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有关如何处理自己的人际交往,以及怎样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种种“理论”。关于这些“理论”,人们很难清晰、逻辑地将它表达出来,但却常常体现在谚语、箴言中。但这种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常识”又往往是相互矛盾的。例如,对于要采取行动,有人说“三思而后行”,又有人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对于人际情感,有说“小别胜新婚”,又说“眼不见心不烦”;对于工作效率,亦有两种相反的谚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与“三个和尚没水吃”:对于人际吸引,也有“异性相吸”与“物以类聚”。这些谚语若不讲条件地使用,那都是不可证伪的,因而是不科学的。

某些世俗信念可以被验证,但它们往往却被心理学研究证实是错的。例如,对高中生课余打工一事,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是件好事,理由是:(1)打工挣到的钱可以贴补他们未来的教育费用和家庭开销;(2)可以发展他们的工作情操,使他们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可以承担更多的责任;(3)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对美国经济的正确看法;(4)由于体会到挣钱的不易,因而会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些世俗看法都是错误的。高中阶段的打工经历对学生并不具有普遍的教育和提升经验的意义。反倒让学生对工作、对美国经济可能的贡献变得更反感和不尊重(Bachman&Schulenberg,1993;Steinberg,Brown.&Dombusch。1996;Steinberg,Fegley,&Dorn-busch.1993)。又如,常识认为学业成绩优秀、喜欢读书的孩子,其体能和社交能力都较差。大量事实表明,这类孩子不仅体能优秀而且社交能力强,更容易为朋友们所接纳(Gage&Berliner,1984;Market Facts,1984;Zill&Winglee,1990)。虽然常识对于我们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常识不是心理学,心理学也不是常识。

心理学的科学性

镜头一:一对双胞胎兄弟刚出生不久就被不同的人家领养。最近,他们参加了一项关于双生子行为和人格特质相似性的研究。除了他俩之外,参与此项研究的还有另外几十对双胞胎。研究者希望通过对共同生活和刚出生就分开生活的双生子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比较,来考察遗传和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镜头二:学生处正面向全校公开招聘校社团主席,尽管名额只有一个,但前来应聘的学生却络绎不绝。大家都知道当上社团主席就意味着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看着一个个跃跃欲试的年轻人,招聘老师不禁犯了难,这么多人,怎么选呢?社团主席的职务不是凭着一腔热情就能干好的,不仅要有活泼开朗的性格,还要有踏实苦干的精神,以及敢作敢当的责任感和创造性。招聘老师不禁陷入了沉思……

镜头三:咨询室里。咨询师正耐心倾听小敏诉说一件童年的往事。多年来它一直被埋藏心底,小敏从未给任何人讲过,这还是第一次。他很痛苦,想改变却又不知从何做起。咨询师安慰他、鼓励他,同时也让他明白,其实有过类似痛苦的人不只他一个人,很多人都曾经有过。在咨询师耐心的开导下,小敏心头的浓雾终于开始慢慢散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7: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