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心理学艺术化
释义

心理学艺术化是以科学心理学为基础,追求以人为本的思考模式和表现形式。“心理学艺术化不是去科学化”,这是区别于以往艺术实践的地方。

什么是心理学艺术化

以科学心理学为基础,追求以人为本的思考模式和表现形式。

“心理学艺术化不是去科学化”,这是区别于以往艺术实践的地方。

心理学艺术化与科学、艺术之间的关系

1. 心理学艺术化作品与其他思路发展的艺术作品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心理学艺术化作品是基于心理学科学原理和事实,因此富含原理和事实的心理学艺术化作品往往很容易引起目标受众的共鸣。而这一点在其他思路发展的艺术作品里面,往往只能在经典作品才能够做到,而且这些名家做到的方式往往是潜意识的,而心理学艺术化能够让这个过程显性化而且可复制、可迁移;

2. 心理学艺术化对于科学真理的作用在于,能够根据特定真理的含义找到它最具冲击力的表达方式,而论文描述真理的方式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论文可能不是最适合的表达方式。正是基于这样的具冲击力的表现方式的机理是 “直指人心” ,使得心理学艺术化有可能发现一些过去在科学视野和角度很难发现的一些研究范式,而这些研究范式的提出和发现将会反过来促进科学研究的进展。

3.心理学艺术化作为一个新生的领域和话语系统,打破了传统心理学研究的框架,并为之注入了新的方法论及思维模式。传统心理学研究一方面要求实验的严谨性,而另一方面又要求生态效度,现有的研究机制很难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最终导致追求实验严谨性而放弃了生态效度的要求。在呈现出来的实验设计中,显得研究者似乎只看到了实验与数据,而忽略了“人”本身,可以说这并不是一个人本的实验设计。而心理学艺术化的方法论“心理事件分析法”关注个人在实验中的反应,分析其事件情境、物理情境、关系情境,挖掘其心理事件,可谓“直指人心”。同时,实验前的引入,实验后的解释等,都将实验变为一种顺其自然而发生的“惊喜”。

“心理学”与“艺术化”的关系

在心理学艺术化中,心理学是基础,而艺术化则是表现形式和思维模式。对于科学发现,论文和数据的呈现往往无法给人以共鸣,而艺术化的呈现则可以直接触动人们的心弦,使科学发现产生更大的冲击力,打动人心。

心理学艺术化中物化的位置

在Carl Ratner 的宏观文化理论中,文化包含社会、人造物质、文化概念三个层面,之间互相作用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的人造物质对文化概念的作用,主要见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网络带来的影响。而概念于物质的作用,通常是艺术家借展览、出版和讲学等途径影响人,再间接作用于物质。心理学艺术化旨在建立从概念到物质的直接链接。心理学作为链接的起点,作品可以直指人心。

物化作品的作用定位除了欣赏、实用以外,如果从宏观文化理论的高度和视野来审视,物化作品是通过作用宏观文化理论中的人造物质层次,带动社会和文化概念两层面的转变,进而促进整体文化的演进。而这种物化作品对于文化演进的促进作用,过去是从哲学思想的发生和转变开始的,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几十年)思想注入建筑师、艺术家,才由他们通过建筑或艺术品表达出来。过往心理学发动的文化演进只有蛛丝马迹可循,不成气候,路线策略都不清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