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心肺复苏
释义
1 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目前社会上有用于练习心肺复苏的上海博友BOU/CPR580心肺复苏模拟人,在模拟人身上进行心肺复苏训练是普及和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术有效的方法。

措施简介

心肺复苏 = 胸外心脏按压(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后续的专业用药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DRABC进行。 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D(dangerous):检查现场是否安全

R:检查伤员情况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D 检查现场是否安全

在发现伤员后应先检查现场是否安全。若安全,可当场进行急救;若不安全,须将伤员转移后进行急救。

R 检查伤员情况

在安全的场地,应先检查伤员是否丧失意识、自主呼吸、心跳。检查意识的方法:轻拍重呼,轻拍伤员肩膀,大声呼喊伤员。检查呼吸方法:一听二看三感觉,将一只耳朵放在伤员口鼻附近,听伤员是否有呼吸声音,看伤员胸廓有无起伏,感觉脸颊附近是否有空气流动。检查心跳方法:检查颈动脉的搏动,颈动脉在喉结下两公分处。

A保持呼吸顺畅

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气道,所以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是畅通气道。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只能托举下颏而不能使头部后仰;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者背部双手环抱于患者上腹部,用力、突击性挤压。

B 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 (或口唇 ),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 (或鼻 )内吹 气 ,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在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用呼吸膜防止患者体内细菌传播,在没有呼吸膜保护的情况下急救员可以不进行人工呼吸。

若伤员口中有异物,应使伤员面朝一侧(左右皆可),将异物取出。若异物过多,可进行口对鼻人工呼吸。即用口包住伤员鼻子,进行人工呼吸。

C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

如果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按压伤员胸骨下1/3处。

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急救员应跪在伤员躯干的一侧,两腿稍微分开,重心前移,之后选择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先以左手的中指、食指定出肋骨下缘,而后将右手掌掌跟放在胸骨下1/3,再将左手放在右手上,十指交错,握紧右手。按压时不可屈肘。按压力量经手跟而向下,手指应抬离胸部。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下1/3处,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应大于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不低于100次。

一人心肺复苏方法:当只有一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应是每做30次胸心脏按压,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

二人心肺复苏方法:当有两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首先两个人应呈对称位置,以便于互相交换。此时,一个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个人做人工呼吸。两人可以数着1、2、3进行配合,每按压心脏30次,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2次。)

此外在进行心肺复苏前应先将伤员恢复仰卧姿势,恢复时应注意保护伤员的脊柱。先将伤员的两腿按仰卧姿势放好,再用一手托住伤员颈部,另一只手翻动伤员躯干。

若伤员患有心脏疾病(非心血管疾病),不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 → C-A-B

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2005(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

注意事项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5、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伤)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内脏损伤。

2005年底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新版CPR急救指南,与旧版指南相比,主要就是按压与呼吸的频次由15:2调整为30:2.

有效和终止抢救指征

(1)观察颈动脉搏动,有效时每次按压后就可触到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后搏动停止,表明应继续进行按压。如停止按压后搏动继续存在,说明病人自主心搏已恢复,可以停止胸外心脏按压。

(2)若无自主呼吸,人工呼吸应继续进行,或自主呼吸很微弱时仍应坚持人工呼吸。

(3)复苏有效时,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口唇、甲床转红,甚至脚可动;观察瞳孔时,可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4)当有下列情况可考虑终止复苏:

①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

②脑死亡,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反射消失,将病人头向两侧转动,眼球原来位置不变等,如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现场可考虑停止复苏;

③当现场危险威胁到抢救人员安全(如雪崩、山洪暴发)以及医学专业人员认为病人死亡,无救治指征时。

学会心肺复苏对于每个人都会很有用,生活中有很多意外,很难保证我们是时时安全的。为了能够有危急时刻挽救生命,建议大家一定要学会初步的心肺复苏方法!

BOU/CPR580模拟人

美国心脏学会(AHA)2010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BOU/CPR580功能介绍:

高级心肺复苏模拟人广泛应用于医院,学校,驾校,电力部门,煤炭矿山,社区领域急救技能培训.

美国心脏学会(AHA)2010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

液晶彩显: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模拟心脏搏动显示、模拟心电图显示.

模拟标准气道开放;

人工手位胸外按压时:

1、动态条码指示灯显示按压深度:按压深度正确(5-6cm区域) 由条码绿灯显示、按压深度不够(小于5cm)由条码黄色、按压深度过深(大于6cm)由条码红色指示灯移动的动态反馈显示CPR按压深度。

2、液晶计数显示;详细记录按压错误的具体原因(按压力量过大、按压力量过小、按压位置不对及正确的次数)。

3、语言提示:中文语音提示,详细提示按压错误的具体原因,以便训练者及时改正。

人工口对口呼吸(吹气)时:

1、动态条码指示灯显示潮气量:吹入的潮气量正确(500ml~600ml-1000ml)由条码绿灯显示、吹入的潮气量过小或过大分别由条码黄色或条码红色指示灯移动的动态反馈显示潮气量度;

2、液晶计数显示:详细记录吹气错误的具体原因(按吹气量过大、吹气力量过小、及吹气正确的次数)

3、语言提示:中文语音提示,详细提示吹气错误的具体原因,以便训练者及时改正。

按压与人工呼吸比:30:2(单人或双人)

操作周期:有效30次按压及2次人工吹气, 30:2五个循环周期CPR操作。

操作频率:最新国际标准:至少100次/分。

操作方式:训练操作;考核操作(专业考核、普及考核)。

操作时间:以秒为单位计时。

语言设定:可进行语言提示设定及提示音量调节设定;或关闭语言提示设定。

成绩打印:操作结果可热敏打印长条和短条成绩单

检查瞳孔反应:考核操作前和考核程序操作完成后模拟瞳孔由散大、缩小的自动动态变化过程的真实体现。

检查颈动脉反应:用手触摸检查,模拟按压操作过程中的颈动脉自动搏动反应;以及考核程序操作完成后颈动脉自动搏动反应的真实体现。

电源状态:采用220V电源,经过稳压器稳压输出电源24V。

BOU/CPR580材料特点:

面皮肤、颈皮肤、胸皮肤、头发,采用进口热塑弹性体混合胶材料,由不锈钢摸具、经注塑机高温注压而成,具有解剖标志准确、手感真实、肤色统一、形态逼真、外形美观、经久耐用、消毒清洗不变形、拆装更换方便等特点,其材料达到国外同等水平。

BOU/CPR580配置:

高级复苏全身人体模型一具;

高级电脑液晶显示器一台;

豪华手拉推式人体硬塑箱一只;

复苏操作垫一条;

屏障面膜(50张/盒)一盒 ;

可换肺囊装置四套;

可换面皮一只;

热敏打印纸二卷

2010国际最新操作指南光盘1盘

现场急救常用技术使用手册 1 本

使用说明书一本。

保修卡、合格证;

2 2009年美国JosephPOrnato编著图书

图书信息

书 名: 心肺复苏

作 者:(美国)JosephP Ornato 译者:李春盛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2月

ISBN: 9787117108621

开本: 16开

定价: 94.00 元

内容简介

心肺复苏是横跨许多不同专业和医学学科之间的一门学科。许多组织机构,例如美国心脏协会、加拿大心脏和卒中基金会、欧洲复苏理事会和国际复苏联盟,几乎每5年制订出版复苏指南。《心肺复苏》中的许多作者是这些组织机构的现任成员,并在这些国际指南的制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心肺复苏》旨在为医师、护士、急救人员和院内院外急救反应队伍的其他成员就心肺复苏的科学和实践提供最新的信息。与美国心脏协会编写的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或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教科书不同,《心肺复苏》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目前临床复苏的生理学问题。 《心肺复苏》的大部分篇幅是将复苏的生理学和原理应用到临床推荐的实用复苏技巧和专业技术中,集中了国际复苏界的许多前辈和明星团队的智慧,就如何更好地开展比较困难的复苏作出决策,使院内院外复苏团队成员获得最大的收益。《心肺复苏》对近年来复苏学领域重要的并将对未来指南制订产生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最后还围绕成人和儿童复苏的伦理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图书目录

第1章 心肺复苏科学史

第2章 猝死的流行病学

第3章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

第4章 心脏停搏时通气的生理学

第5章 复苏中的通气管理

第6章 气道梗阻的处理

第7章 缓慢性心脏停搏的病因学、电生理学、心肌能量力学和治疗

第8章 无脉电活动

第9章 胸外按压技术

第10章 心肺复苏设备与技术

第11章 心肺复苏术的成年训练:什么在发挥作用?

第12章 体外除颤

第13章 公众普及除颤

第14章 心脏停搏的起搏治疗

第15章 心脏停搏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性低体温

第16章 经皮心肺旁路——复苏的辅助措施

第17章 心肺复苏的给药原则

第18章 药物复苏治疗

第19章 血管活性药物在心脏停搏中的使用

第20章 缓冲剂治疗

第2l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心脏复苏

第22章 电解质紊乱与心肺复苏

第23章 孕产妇与心脏停搏

第24章 淹溺后心肺复苏

第25章 雷击伤患者的心肺复苏及早期处理

第26章 低体温性心脏停搏

第27章 创伤后心肺复苏

第28章 复苏中的监测技术

第29章 复苏后心肌功能障碍

第30章 心肺复苏后的大脑功能异常

第31章 小儿心肺复苏

第32章 院内复苏

第33章 院外心肺复苏的成功体系

第34章 心肺复苏动物模型

第35章 急诊医学中涉及的临床试验设计

第36章 心肺复苏展望

索引

……

3 2005年沈洪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图书

图书信息

作 者: 沈洪 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1-1

字 数: 321000

页 数: 274

I S B N : 9787801945174

定价:45.00

内容简介

该书由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主任沈洪教授牵头的多位专家集体编写。专家们基于丰富的心肺复苏经验,结合国内外急救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心脏病猝死的流行病学、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复苏后综合征及处理,到心肺复苏的终止与伦理学问题、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处理、院前的心肺复苏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详细介绍。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在突出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还重点介绍了心肺复苏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从而使该书具有更强的参考价值。适合于医疗机构急诊科室或各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沈洪,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急诊医学分会常委、北京市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复苏医学专业副组长,并担任《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副主编、《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总编、《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各类急危重症的临床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实际工作经验,特别在心肺复苏、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救治方面有较深入研究。承担全军“九五”、“十五”攻关课题和国家863重点课题研究,并获多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医疗和教学成果奖。

曾担任中华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组《心肺复苏指南初稿》及《心肺复苏指南方案》主要执笔者,并发表“2003:中国心肺复苏的关注问题”、“心肺复苏指南的国际标准化问题”、“现代心肺复苏概念的辨析”、“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三十余篇心肺复苏专论。作为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专家参与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培训项目,获得AHA颁发的BLS指导认证。并致力于中国心肺复苏指南的制定,及中国人群心肺复苏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建立中国心肺复苏的登记和指导体系,实现心肺复苏技术的标准化和普及。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心脏性猝死的流行病学与病因

第3章 基本生命支持

第4章 高级生命支持

第5章 复苏后综合征及其处理

第6章 心肺复苏的终止与伦理学问题

第7章 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

第8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第9章 涉及心肺复苏的急症

第10章 医院前的心肺复苏

附录A

参考文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