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心 |
释义 | 1 汉语汉字◎ 基本读音拼音:xīn 五笔:nyny zu ◎ 组词心旷神怡,心情舒畅,心猿意马,心无旁骛,心血来潮,心有所属,心事重重,心灰意冷,一心一意,三心二意,有心无意,心花怒放,心情,狼心狗肺,丧心病狂,心意,心脏,心室,心事,心墙,心房,开心,虚心,细心,小心,粗心,用心,花心,好心,狠心,核心,灰心,黑心,寒心,热心,忍心,恒心,欢心,会心,决心,变心,伤心,痛心、信心、爱心 ◎ 解释之一【心】心,位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两肺之间,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蕊,外有心包护卫。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小肠与心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为表里。 1.有形之心:处在胸部左侧肺部之中,统称[心脏]。属于血液循环系统中的重要器官。 2.无形之心:灵魂的另一个名字,也称[心灵]。属于神主生成的非物质活体。身心健康的人就是指生命构造健全而灵魂也同样拥有完全神志的健康人。亦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与情感表达。 3.在不同词组语句中生成新的含义,如:城市中心;文章中心思想;组织核心;心情;诚心诚意;心神不定;心慌意乱;用心;随心所欲;三心二意;一心一意;散心;处心积虑;关心等等。 4心,分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 解释之二心为五脏之一,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卫护。其形圆而下尖,如未开的莲花。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由于心的主血脉和主藏神功能起着主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作用,故称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互属络于心与小肠,相为表里。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与自然界夏气相通应。 ◎ (一)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 心主血脉,即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1)主血:心主血的基本内涵,是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人体各脏腑器官、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心脉自身,皆有赖于血液的濡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维持生命活动。血液的运行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其中心的搏动泵血作用尤为重要。而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作用。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协调,心脏搏动有力,频率适中,节律一致,血液才能正常地输布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若心气不足,心脏搏动无力,或心阴不足,心脏搏动过快而无力,或心阳不足,心脏搏动迟缓而无力,均可导致血液运行失常。 心主血的另一内涵是心有生血的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主要指饮食水谷经脾胃之气的运化,化为水谷之精,水谷之精再化为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入脉,经心火(即心阳)的作用,化为赤色血液,即《素问·经脉别论》所谓“浊气归心,淫精与脉。”清·唐宗海《血证论》说:“火者,心之所主,化生为血液以濡养周身。”可见,心有总司一身血液的运行及生成的作用。若心火虚衰,可致血液化生障碍。 (2)主脉: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心与脉直接相连,形成一个密闭循环的管道系统。心气充沛,心脏有规律的搏动,脉管有规律的舒缩,血液则被输送到各脏腑形体官窍,发挥濡养作用,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心者……其充在血脉”,即是针对心、脉和血液所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系统而言。 脉为血之府,是容纳和运输血液的通道。营气与血并行于脉中,故《灵枢·决气》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血液能正常运行,发挥其濡养作用,除心气充沛外,还有赖于血液的充盈和脉道的通利。血液是供给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营养物质的载体,心血的充盛,使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脉道通利,是指脉管富有弹性并畅通无阻。脉管的舒缩与心气的推动和调控作用有关。心阳与心阴协调共济,则脉管舒缩有度,血流通畅,既不过速而致妄行,又不过缓而致瘀滞。如此血液方能在经脉中流行不止,循环往复,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血液供给的营养。 只有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协调,血液才能在脉管中正常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呈现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等征象。若心气不充或阴阳失调,经脉壅塞不通,舒缩失常,不能正常地输送血液,人体得不到血液濡养,常见心悸怔忡或心胸憋闷疼痛,唇舌青紫,脉细涩或结代等症。 心、脉、血三者密切相连,构成一个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管通利为基本条件。其中心脏的正常搏动,对血液循环系统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主导作用,故说“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 2.藏神 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心神正常,则人体各脏腑的功能互相协调,彼此合作,全身安泰。神能驭气控精,调节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而精藏于五脏之中而为五脏之精,五脏之精所化之气为五脏之气,五脏之气推动和调控五脏的功能。因此,心神通过驾驭协调各脏腑之气以达到调控各脏腑功能之目的。由于心所藏之神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故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灵枢·邪客》)。同时,心为神明之脏,主宰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如《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为之心。”心是可接受外界客观事物并作出反应,进行心理、意识和思维活动的脏器。这一复杂的精神活动实际上是在“心神”的主导下,由五脏协作共同完成的。由于心为藏神之脏,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故情志所伤,首伤心神,次及相应脏腑,导致脏腑气机紊乱。 心之所以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还与其主血脉功能,即生血和运血功能有一定关系。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包括神志活动,都离不开血气的充养,而血气通过脉管到达全身各处,是以心脏搏动为动力的。只有当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使生命活动得以继续。若心主血脉的功能发生障碍,就可影响到各脏腑形体官窍。一旦心脏搏动停止,全身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也即丧失,生命活动也随之结束。 心的主血脉与藏神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如《灵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心血,即在心脏与血脉中化生和运行的血液。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则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濡养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及心脉自身。 ◎ (二)生理特性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心位于胸中,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故称为阳脏,又称“火脏”。火性光明,烛照万物。心喻为阳脏、火脏,其意义在于说明心以阳气为用,心之阳气有推动心脏搏动,温通全身血脉,兴奋精神,以使生机不息的作用。心主通明,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心脉畅通,固需心阳的温煦和推动作用,但也须有心阴的凉润和宁静作用。心阳与心阴的作用协调,心脏搏动有力,节律一致,速率适中,脉管舒缩有度,心血才能循脉运行通畅。心神清明,固然需要心阳的鼓动和兴奋作用,但也须有心阴的宁静和抑制作用。心阳能推动和鼓舞人的精神活动,使人精神振奋,神采奕奕,思维敏捷;心阴的宁静作用,能制约和防止精神躁动。心阳与心阴的作用协调,则精神内守,既无亢奋,也无抑郁。因此,古代医家把心喻为人身之“日”,如清·高士宗《医学真传·头痛》说:“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火之阳,日也。”唐宗海《血证论》也说:“心为火脏,烛照万物。”实际是强调心以阳气为用,以及心阳的温通血脉和兴奋精神的作用,并非忽略心阴的作用。若心的阳气不足,失于温煦鼓动,既可导致血液运行迟缓,瘀滞不畅,又可引起精神萎顿,神识恍惚;心阴不足,失于凉润宁静,可致血行加速,精神虚性亢奋。 ◎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心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主司(见上)。其华在面,是指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从面部的色泽表现出来。“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在脏腑精气的盛衰及其机能的强弱,可显露于外在相应的体表组织器官。由于头面部的血脉极其丰富,全身血气皆上注于面,故心的精气盛衰及其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以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光泽。心气不足,可见面色★白光白、晦滞;心血亏虚,则见面色无华;心脉痹阻,则见面色青紫;心火亢盛,则见面色红赤;心阳暴脱,可见面色苍白、晦暗。故《素问·五藏生成》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 2.在窍为舌 心在窍为舌,又称心开窍于舌,是指心之精气盛衰及其功能常变可从舌的变化得以反映。因而观察舌的变化可以了解心的主血脉及藏神功能是否正常。 舌为心之窍,其理论依据有四:①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互联系。《灵枢·经脉》说:“手少阴之别……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②心主血脉,而舌体血管丰富,外无表皮覆盖,故舌色能灵敏地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状态。③舌具有感受味觉的功能。心主血脉,心之气血通过经脉上荣于舌,使之发挥鉴别五味的作用。故《灵枢·脉度》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④舌与言语、声音有关。舌体运动及语言表达功能依赖心神的统领,故说:“舌者,心之官也”(《灵枢 ·五阅五使》)。 综上所述,舌与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心的主血、藏神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若心有病变,亦可从舌上反映出来。如;心血不足,则舌淡瘦薄;心火上炎,则舌红生疮;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若心主神志功能失常,则可见舌强、语謇,甚或失语等。 舌本为口中的实体感觉器官,并非为“窍”,与耳、目、鼻、口等孔窍性器官不同。心本有窍,《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谓“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是说耳之听声与心神相关。此外,舌通过经络与脾、肝、肾等脏也有联系,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之说相合。 3.在志为喜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喜志有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心,在志为喜。”喜,一般来说属于对外界刺激产生的良性反应。喜乐愉悦有益于心主血脉的功能,所以《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但喜乐过度则可使心神受伤,如《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从心主神志的功能状况来分析,又有太过与不及的变化。精神亢奋可使人喜笑不休,精神萎靡可使人易于悲哀,如《素问·调经论》说:“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另外,心为神明之主,不仅喜能伤心,而且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所以《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愁忧恐惧则伤心。” 4.在液为汗 汗是五液之一,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化后,经汗孔排于体表的液体,如《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心在液为汗,是指心精、心血为汗液化生之源,《素问·五藏生成》有“五脏化液:心为汗”之说。 汗液的生成、排泄与心血、心神的关系十分密切。心主血脉,血液与津液同源互化,血液中的水液渗出脉外则为津液,津液是汗液化生之源。心血充盈,津液充足,汗化有源,既可滋润皮肤,又可排出体内代谢后的废水。汗出过多,津液大伤,必然耗及心精、心血,可见心慌、心悸之症。故又有“血汗同源”,“汗为心之液”之说。心又藏神,汗液的生成与排泄又受心神的主宰与调节。心神清明,对体内外各种信息反应灵敏,汗液的生成与排泄,就会随体内生理情况和外界气候的变化而有相应的调节,所以情绪紧张、激动、劳动、运动及气候炎热时均可见汗出现象。惊恐伤心神,又可导致大量汗出,故《素问·经脉别论》说:“惊而夺精,汗出于心。”由此可见,心以其主血脉和藏神功能为基础,主司汗液的生成与排泄,从而维持了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平衡。又,汗是阳气蒸化津液所致,汗多又可耗散心气或心阳,大汗可致心气、心阳暴脱而出现气脱或亡阳的危候。 5.与夏气相通应 五脏和自然界的四时阴阳相通应,心主夏。心与夏气相通应,是因为自然界在夏季以炎热为主,在人体则心为火脏而阳气最盛,同气相求,故夏季与心相应。人体的阳气随着自然界阴阳之升降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夏季则人体阳气隆盛,生机最旺。从五脏来说,心为阳中之阳,属火,故心之阳气在夏季最旺盛。一般说来,心脏疾患,特别是心阳虚衰的患者,其病情往往在夏季缓解,其自觉症状也有所减轻。而阴虚阳盛之体的心脏病和情志病,在夏季又往往加重。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阳胜则身热……能冬不能夏。”从预防角度来看,中医养神理论重视根据时令来调摄身心,在夏三月应当“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尽量延长户外活动时间,使人的身心符合阳气隆盛状态,这样可使心的机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扩展,发挥生命的潜能。从治疗角度看,中医学提出了“冬病夏治”的理论。如阳虚性心脏病在“水旺”的冬季易于发作,而“王气”是不易治疗的,故待到夏季心火之用事,内外阳气隆盛之时给以适当调理,藉内外阳气之盛,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 附:心包络心包络,简称心包,亦称“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在经络学说中,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故心包络属于脏。古代医家认为,心为人身之君主,不得受邪,所以若外邪侵心,则心包络当先受病,故心包有“代心受邪”之功用。如《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后世明清温病学派受“心不受邪”思想的影响,在温病学说中,将外感热病中出现的神昏谵语等心神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称之为“热入心包”或“痰热蒙蔽心包”。实际上,心包受邪所出现的病证,即是心的病证,心和其他脏器一样,皆可受邪气之侵。 ◎ 解释之三心:heart,心血管系统的动力器官,并具内分泌功能. ◎ 位置斜位于胸腔中纵隔内,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面右侧,心尖朝向左前下方。 ◎ 毗邻前:胸骨体和2~6肋软骨;后:平第5~8胸椎;上:连入心大血管;下:邻膈。周围裹以心包。 心内注射位置: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可避免损伤胸膜)。 ◎ 外形心近似倒置、前后略扁的圆椎体,大小似本人的拳头。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表面有三条沟。心尖:由左心室构成,朝向左前下方,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心底:由大部分左心房和小部分右心房构成,与出入心的大血管干相连。两面:胸肋面和膈面。三缘:心右缘,心左缘和心下缘。三条沟:冠状沟,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 ◎ 解释之四主要有如下含义: (一)梵语citta 之意译。音译作质多。又作心法、心事。指远离对象仍具有思量(缘虑)之作用者。1、指心王及心所法之总称。系相对于色(物质)、身(肉体)而言。相当于五蕴中之受、想、行、识等四蕴。2、指心王,属五位之一,相当于五蕴中之识蕴。指统一心之主体─六识或八识而言。3、对心、意、识三者,小乘有部等主张三者为同物之异名,然在大乘唯识宗,‘心’则指第八阿赖耶识,含有积集之义,乃诸法产生之根本体,故亦称集起心,即阿赖耶识蓄积种子而能生起现行之意。对此,前六识称为‘识’,即了别、认识作用;第七末那识称为‘意’,即思惟作用。将心之主体与从属作用分开时,前者称心王,后者称为心所。上记之六识或八识即为心王,心所乃指随之而生起者,亦即细微之精神作用。此外,佛教对于心与物之存在,乃主张心与物为相辅相成之关系,不论任何一方皆不能单独存在,故佛教既非唯心论,亦非唯物论,而系一种空无自性论,称为色心不二。然自实践之方法而言,则佛教特别强调心之主体性,故每被视为唯心论。 (二)梵语hr!d 或 hr!daya 之意译。音译作汗栗驮、肝栗大、干栗多、干栗陀多、讫利驮耶、纥哩陀耶、纥哩娜耶、纥伐耶。或译作肉团心、真实心、坚实心。原语乃具有心、精神、心脏等义之中性名词。犹如树木之心,为凡物具有之本质,为中心之(即处中者)心;又如万法具有真如法性之真实心,即指如来藏心,而非具有思考作用之心(缘虑心)。据四卷楞伽经卷一举出,此心系指自性第一义之心。另据大日经疏卷四之说,则指肉团心(心脏)而言。般若心经所说之‘心’即意谓般若皆空之心髓精要。于密教,观想凡夫之汗栗驮(肉团心)为八叶莲华(即心莲),而教人开显自己之佛身,故众生之自性真实心称为汗栗驮。 (三)从各种情形所作有关心之分类有:真心(本来清净之心,即自性清净心)与妄心(烦恼污染之心);相应心(与烦恼相应之心)与不相应心;定心(静止妄念杂想之统一心、修定善之心)与散心(散乱心、修散善之心)等二心。或贪、嗔、痴等三心。或贪心、嗔心、痴心、等心(三毒之心并起)等四心;及肉团心(心脏)、缘虑心(取对象加以思考之心;共通于八识)、集起心(阿赖耶识)、坚实心等四心。或卒尔心(始对外境所起之心)、寻求心(欲知之心)、决定心(决断之心)、染净心(生染污、清净念之心)、等流心(持续念念相续而前后无异之心)等五心。即意识触对外境时,顺次而起之五心。此外,据<瑜伽师地论>卷一载,所谓八心(善心次第成熟过程之八心),即:种子心、芽种心、疱种心、叶种心、敷华心、成果心、受用种子心与婴童心等。又据大日经卷一之分类,瑜伽行者之心相可分成贪心等六十心。[入楞伽经卷九、解深密经卷一、旧华严经卷十、显扬圣教论卷十七、成唯识论卷二、俱舍论卷四、大毗婆沙论卷十六、摄大乘论本卷上、大乘起信论义疏卷上之上] (请参阅《 佛学大词典 》) 附:【心】《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术语)Citta,四卷楞伽经注举汗栗太H&rdotblw;dH&rdotblw;daya(自性清净心)、质多心(虑知心)之二心。止观举质多心、汗栗驮心(草木心)、矣栗驮心(精集精要心)之三心。大日经疏举质多心与干栗驮心之二心。干栗驮心附肉团心与真实心之二义。法相宗于唯识述记与唯识枢要举质多(心)、末那(意)、毗若底(识)之三心。宗镜录举纥利陀心(肉团心)、缘虑心、质多心、干栗驮心(坚实心)之四心。三藏法数十九举肉团心、缘虑心、积聚精要心、坚实心之四心,今总证之为六种心:一肉团心,梵语旧曰千栗驮,新曰纪哩驮耶。肉团心即吾人之心脏,密家所谓八叶之心合莲华也。又草木之心也,此为物之中心,故又曰处中心。是止观之第二心,大日经疏干栗驮心之第一义,宗镜录,三藏法数之第一心也。大日经疏三曰:‘阿阇梨云:凡人汗栗驮心是古译梵语讹也。正梵音云纪哩驮耶,此云心,状如莲华合而未敷之像,有筋脉约之以成八分。男子上向,女子下向。’大日经义释三曰:‘汗栗驮心者,此是古译梵语讹也。正梵音云纥哩乃耶,此云心,状如莲华合而未敷之像。’大日疏十一曰:‘行者于此处(指肉团心),思莲华形。(中略)汗栗陀,讫栗陀,一名转耳。’同十二曰:‘干栗驮者,是处中心也。’又曰:‘此心之处即是凡夫肉心,最在于中,是汗栗驮心也。将学观者亦于是处思莲华形。’止观一曰:‘汗(本文作污误)栗驮,此方称是草木之心也。’宗镜录四曰:‘一纥利陀耶,此云肉团心,身中五藏心也,如黄庭经所明。’二集起心,为第八阿赖耶识。以集诸种子,又能生诸现行法故也。梵曰质多。法相宗之万法唯识,依此而定。是唯识述记之第一心,宗镜录之第三心也。唯识论三曰:‘杂染清净,诸法种子之所集起故名为心。(中略)彼心即是此第八识。’唯识述记三末曰:‘梵云质多,此云心也。(中略)集起义是心义,以能集生多种子故,或能薰种,此识中既积果已后起诸法故说此心名为心。’宗镜录四曰:‘三质多耶,此云集起心,唯第八识积聚种子生起现行。’法相宗心意识三者,有通别二门,其通门虽许三名互通,而其别门则其体各别,故以此质多心唯为第八识之特名也。三思量心,梵名末那。译言意。为思虑之义,第七识之特名也。是亦限于法相宗。唯识论四曰:‘是识(第七识)圣教别名末那,恒审思量胜余识故。’同述记四末曰:‘末那是意。’四缘虑心,又曰虑知心,了别心。梵语与上集起心同。此为通于八识之能缘作用也。但常就意识而言。台家所谓介尔阴妄之心者,一心三观之一心是也。止观一曰:‘质多者天竺音,此方言心,即虑知之心也。’同二曰:‘对境量知,异乎木石名为心。’大日经疏十二曰:‘梵云只多,是虑知心也。’大乘义章二曰:‘虑知曰心。’宗镜录四曰:‘二缘虑心,此是八识,俱能缘虑白分境界。’是楞伽经注之第二心,止观,大日经疏之第一心,宗镜录之第三心,三藏法数之第一心也。但法相宗以此梵语毗若底,译为识,为了别之义,唯为意等六识之特称。唯识述要上本曰:‘梵云毗若底(丁儞反,识也)。’五坚实心,坚固真实之不生不灭心。即自性清净心,如来藏心,真如之异名也。华严所谓总该万有之一,起信论一心二门之一心,楞伽经注之第二心,宗镜录,三藏法数之第四心也。但宗镜录以其梵语干栗驮为纥栗驮,干栗驮之同一转声。楞伽经一曰:‘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注:‘此心,梵音汗栗驮,汗栗太宋言心。谓如树木心,非念虑心,念虑心梵音云质多也。’宗镜录四曰:‘四干栗陀耶,此云坚实心,亦云贞实心,此是真心也。’六积聚精要心。积聚诸经中一切之要义者。言如般若心经积聚大般若六百卷之精要。是止观之第三心,大日经疏干栗驮之第二义也。但止观以其梵语为矣栗驮,与彼干栗驮之肉团心殊别。大日经疏十七曰:‘此中真言心者,此心梵音汗栗驮之心,即是真实心也。’止观二曰:‘又称矣栗驮,此方是积集精要者为心也。’心经幽赞上曰:‘心者坚实妙寂之称。’显教于肉团心与质多心之外,建立自性清净心之坚实心。而密教于其胎藏界直观凡夫之干栗驮即肉团心之八分为八叶之莲华。上开九佛,是名自性清净心,又于金刚界约于干栗驮处中心之义,名质多心为干栗驮,故于此二心外,不安立别之坚实心也。秘藏记钞十曰:‘汗栗驮,肉团心也。是凡夫所见可破坏法也,于此处开佛心,是名自性清净心也。(中略)以自性清净心直名汗栗驮,从所说处立名也。(中略)约处中边质多心名汗栗驮名也。不空心要云:夫修行者初发信心,即大圆镜智纥哩娜耶心。(中略)而大圆镜智发菩提心真言名冒地质多,以知大圆镜智纥俚娜耶心者,质多名纥哩娜野也。’ 【心】《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术语)阿赖耶识之别名。心有积集,集起二义。阿赖耶识为集诸法种子又生起诸法者,故名曰心。唯识论三曰:‘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述记三末曰:‘梵云质多,此名心也。即积集义,是心义,集起义,是心义。以能集生多种子故,说此识以为心。’唯识论三,述记三末,了义灯四本,揭数多之异名也。 【心】《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指无形的精神作用,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八个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心(梵citta,巴citta,藏sems)】《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即具有缘虑作用的心王、心所等。又称心法、心事。在佛典中,依派别或经论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指谓。略如下述︰ (一)心王及心所法的总称︰相对于色、身而言。亦即不分心王、心所,广指能缘虑知之法,于五蕴中总指受、想、行、识等四蕴。旧译《华严经》卷十载(大正9·465c)︰‘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大乘起信论》(大正32·575c)︰‘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 (二)指心王︰相对于‘心所法’而言。为精神作用的根本主体。指六识或八识,此系就有虑知之法中,特将六识或八识称为心。若就五蕴分别之,心即识蕴,心所法摄受、想、行等三蕴,如《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三云(大正31·705a)︰‘心谓识蕴七识界及意处,心所有法谓受蕴、想蕴、相应行蕴及法界法处一分。’又,《辩中边论》卷上(大正31·465a)︰‘异门相者,唯能了境总相名心,亦了差别名为受等诸心所法。’ 小乘说一切有部谓心王仅有一种,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乃心王所摄,而不是六个独立个体。此中,眼等前五识系指与五种感官相应之识,第六识──意识则对于一切事理都有思虑分别之作用。大乘瑜伽行派则谓心王有八,即于眼等六识上加末那、阿赖耶等二识。据瑜伽行派所述,末那识以第八阿赖耶识为所依,又以第八识为所攀缘之对境,不断地进行思维度量,执为自内我相。第八识之阿赖耶识,意译为藏识。瑜伽行派认为阿赖耶识能含藏一切现象之种子,并由种子显现行起(现行)而变现出一切现象。 (三)第八阿赖耶识的别名︰相对于此,前六识称为识,第七识名为意。《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三(大正30·651b)︰‘诸识皆名心意识,若就最胜,阿赖耶识名心。’《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二(大正31·701a)︰‘心者,谓蕴界处习气所熏一切种子阿赖耶识,亦名异熟识,亦名阿陀那识,以能积集诸习气故。’此乃以心为积集之义,阿赖耶识有积集种子之义,故特以心为其别名。 另外,慧沼《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二(末),谓心总有四种之别(大正39·218b)︰ ‘凡言心者有四义︰(一)真实名心,如般若多心,即真如理亦名为心故,胜鬘经云自性清净心,彼名干栗心。(二)缘虑心,即通八识,彼名质多。(三)积集义名心,亦通八识,通能所积集故。(四)积聚最胜义名心,即唯第八。’ 此中,第二、第三系以八识名为心,相当于以心王为心之义;第四唯将第八阿赖耶识名为心,即以心为阿赖耶识的别名。 第一之真实心,即指汗栗驮(hr!d)心。梵语hr!d,或译作肉团心、坚实心,原语系具有心、精神、心脏等义之中性名词。犹如树木之心,为万物所具有的本质,为中心之‘心’。亦如万法具有真如法性之真实心,即指如来藏心,非为缘虑心。另依《大日经疏》卷四所说,系指肉团心(心脏)而言。密教谓观想凡夫之汗栗驮(即肉团心、心脏)为八叶莲华,以开显自己之佛身,故众生之自性真实心称为汗栗驮。 ◎附一︰印顺《如来藏之研究》第三章(摘录) ‘心’有种种统一的意义,所以在佛法的发展中,学者的解说,倾向于心的统一。 (1)如阿毗达磨论者的‘心王’说︰人心有或善或恶,或受或想或思等无数的作用,在分别的论究中,受、想等被分离出来,称为‘从心而有’,‘依心而起’的‘心所有法’。‘心所’以外的,称为心(王)──六识。分离了‘心所有法’的心,近于现代心理学上的统觉作用。从种种心所而论到所依的一心(六识中的一识),也会被误解为心体与心用。好在阿毗达磨论者不这么说,认为心与心所是同样的,只是总相知(是心)与种种别相知(是心所)的差别。 (2)如一心论者︰引用‘心遍行独行’,而以为不同的六识,只是一心的差别。 (3)如心性本净论者︰经上说︰‘心极光净,客尘所染’,依世俗的譬喻,而解说为‘性净而相染’。心是内在的一心,杂染或离染,而心体是清净的。佛教界倾于内在的统一,是与世间心境相应的。一般人的见解,总是这样的︰说到生死相续,就想到有一贯通前死后生者的存在,否则就不能说前后延续。说到从杂染到清净,从系缚到解脱,就设想为必有一贯通染与净,贯通缚与脱的存在。这是世间的知见,为成立一心,或神我的意识根源。心染而有烦恼,烦恼除了而心还清净,‘心’就是贯通染净的所依自体,正如洗衣的衣,磨镜的镜,炼金的金一样。以世俗譬喻而成立的‘心性本净’,确是适合于世间一般的见识,而富有启发人心向善的作用。 附二︰〈五心〉(摘译自《佛教大辞汇》)所谓‘五心’,是心识缘对境时,次第而起的五种作用。语出《瑜伽师地论》卷一、卷三等。即︰(1)率尔心︰详称率尔堕心,即能缘的心初堕所缘境之意,指心识初缘对境那一刹那的心。此时,心还未有任何分别,只不过忽然现起能缘的作用而已。(2)寻求心︰谓率尔心一转,思寻推求,审细了知所缘境为何。(3)决定心︰谓寻求心一转,了知决定所缘境。(4)染净心︰谓决定心一转,根据对境的差别,对有怨者起恶心,对亲者生善心,对怨亲共无者住舍心。(5)等流心︰染净心相续等流。 此五心,率尔心只是一刹那,其余绵亘多念。五念具生是在因位新接一境的情况,若是旧境,则只有后三心、后二心或一心发生。又,寻求心必有率尔心。在前五识,有率尔心必有寻求心;第八识则不然。八地已上至佛果得任运决定,故无寻求心,只有四心。若就八识论五心的有无,前六识具五心,七、八二识仅有四心。但前六识中,第六识虽具有五心,前五识的因位无染净心,因势力劣弱无可分之故,至果位方有五心。 第七识中,未转依位缺率尔、寻求二心;初转依位有可称为率尔心者,故具四心。第八识不与欲心所俱起,故无寻求心,只有四心。又有一说认为前五识只有率尔与寻求二心。以上是依《法苑义林章》之意。《宗镜录》主张前五识没有寻求心,唯第六识具有五心,第七、第八二识缺率尔、寻求二心,仅有三心。 此外,《法苑义林章》在自他识上论乱不乱之义,立自他俱不乱、他乱自不乱、自乱心不乱、他乱自亦乱、自乱心亦乱五门。 附三︰〈心行〉(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 ‘心行’一词,即梵语citta-carya的汉译。有下列诸义︰ (一)精神作用︰如《大般若经》卷五五五云(大正7·864b )︰‘色蕴心无边际,色蕴心行生故。受想行识蕴心无边际,受蕴等心行生故。’《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建立品〉云(大正30·574c)︰‘如阿罗汉梦中心行到究竟地,菩萨心行当知亦尔;如阿罗汉觉时心行,如来心行当知亦尔。’ 此外,《小品般若经》卷九〈随知品〉云(大正8·580a)︰‘色心所行故无边,受想行识心所行故无边。’《法华经》卷六〈法师功德品〉云(大正9·50a)︰‘三千大千世界,六趣众生,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皆悉知之。’其中,‘心所行’或‘心之所行’皆同心行之意。 (二)心的行境︰即精神能力之范围界限。如《中论》卷三〈观法品〉第七偈云(大正30·24a)︰‘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盘。’《维摩诘所说经》〈文殊师利问疾品〉云(大正14 ·544c)︰‘又问︰诸佛解脱当于何求?答曰︰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 (三)心之所念︰即‘希望’。《入楞伽经》卷一〈请佛品〉云(大正16·517b)︰‘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先受楞伽罗婆那王所启 请已念楞伽王,知诸一切大菩萨众心行之法。’新译《华严经》卷六十二云(大正10·335c)︰‘时此如来,即伸右手,而摩我顶,为我演说普眼法门。(中略)能照一切众生心行,能了一切众生诸根,随众生心,悉令开悟。’此外,《法华经》卷一〈方便品〉云(大正9·7c)︰‘众生心所念,种种所行道,若干诸欲性,先世善恶业,佛悉知是已,以诸缘譬喻,言辞方便力,令一切欢喜。’《大般若经》卷五五一云(大正7·837a)︰‘愿垂照察我心所念及诚谛言。’其中,‘心所念’即是心行。 (四)指意向、意气等︰如《摩诃止观》卷五(上)云(大正46·59b)︰‘众生心行各各不同,或多人同一心行,或一人多种心行,如为一人众多亦然,如为多人一人亦然,须广施法网之目,捕心行之鸟耳。’又,《碧岩录》第六十九则(大正48·198c)︰‘举南泉、归宗、麻谷同去礼拜忠国师。至中路,南泉于地上画一圆相云︰道得即去。归宗于圆相中坐,麻谷便作女人拜。泉云︰恁么则不去也。归宗云︰是什么心行。’皆是此意。 (五)心与行之并称︰如净土教以安心与起行为他力之心行,发心与修行为自力之心行。 [参考资料]《入楞伽经》卷九;《大乘庄严经论》卷二;《十八空论》;《瑜伽师地论》卷一、卷一百;《摄大乘论本》卷二;《显扬圣教论》卷十七;《成唯识论》卷二;胜又俊教《佛教における心识说の研究》;水野弘元《バ─り佛教を中心とした佛教の心识论》;中村元(等)编《佛教思想》第九册〈心〉;平川彰编《佛教と心の问题》。 ◎ 解释之五1道德经中,道,就是心。 2依照老子描述,我们处在最底层的心,是刀兵心。 上进一步,罢免刀兵,我们能依礼行事,我们便是有礼之心; 再上进,我们能够帮助他人,有益他人,我们便是有义之心; 再上进,我们能够亲爱他人,广爱一切,我们便是有仁之心; 再上进,我们能够常行不得,自知梦幻,我们便是在道之心。 修行上,老子达到无身,以天下为身;老子达到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这就是老子的浑心。 3大心原本无知无欲,永恒无名。因“可”道“可”名,也即妄想执着,大心变作小心,步步见小,一直见到刀兵心。画地为牢,无限之大我,堕落成一身之小我。 4浑心,无形无相,无数无量,永恒无名。 因为“可”道,而有了妄想分别执着,生出无。这就是宇宙之生因,动因。 这无就是一。这就是宇宙之本初,万物之父。 反观之,无就是有,有了无。此有就是二。名其为有,实际是无。尽管如此,却成万物之母。 父母交合而生子女,这就是三。生成后天最小之微尘,最大之世界。 这个生生不息过程,就是失道过程。一、二、三,越积越多。 5老子提出的无为,乃是修心,修除玄蓝。这是归还大道过程。必然是三、二、一,损之又损。以至于无。达到无的高度,心,洗浴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浴,神不死”。这不死的心,就是生出一切有和无的玄牝。 可见,心,生出万物,所谓的物质世界;生出意识,所谓精神世界。有,是心欲令其有;无,是心欲令其无。都是心在妄想、分别、执着。 无论佛祖,耶稣,还是老子,都告诫我们,要清净自家心,看好自家心,洗浴自家心。 圣人,把自己地位放置最低,大都当乞丐,过乞食生活,为什么?他们无声告诉我们,圣人,圣在其心,而非其身。 2 夏目漱石作品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作品。写于1914年,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先生和我》、《双亲和我》、《先生和遗书》。这三个部分在形式相对独立,在内容上又互相联系。《先生和遗书》是表现主题的核心部分,《先生和我》是它的伏线,《双亲和我》是它的对照。 “先生”带有利己主义者的形象,也带有忏悔者的形象。他的生活道路和思想发展,可以划为两个阶段:1、利己主义发展的阶段,暴露的阶段;2、对利己主义产生的恶果进行反省的阶段,忏悔的阶段。先生上大学时借宿在某人家,房东是一对母女,在长期的生活中,先生和美丽的女儿产生了感情,发展成了爱情。但在对姑娘怀着热烈的爱情的同时,他又怀疑姑娘的母亲,甚至姑娘本人都是狡猾的阴谋家,在引诱自己上钩。因此,很迷惑,进退两难,因为他在家产的问题上受过叔叔的骗,此后,他认为别人都是靠不住的,平常是个好人,至少是个普通人,一旦发生什么事情就会变成坏人,所以不能再上当。此时他让自己的好朋友K搬来同住,想关怀K,在经济上援助K,同时又可凭着第三者的介入,使自己从困难的处境中解放出来。然而,K也爱上了房东的女儿,事情变得复杂了。在这种情况下,先生的利己主义暴露出来了:1、起初,对K与姑娘的交往感到嫉妒。2、K主动跟先生谈起对姑娘的爱情,并征求先生的意见,先生“以谈恋爱没有上进心”打击K的要害,因其受宗教的影响,平素主张“为了道,可以牺牲一切”,包括恋爱。3、先生抢在K的前面去求婚。在先生的利己表现和失去房东女儿的双重打击下,尤其是前者,使K选择了自杀的道路。4、发现K自杀的一瞬间,先生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救K,而是K自杀对自己的影响。 K的自杀像恐怖的黑光笼罩在身上,萦绕在先生的心头,伴其一身,改变了其性格和做派,最终在给我的信中做了深刻的忏悔,认为活下去会更孤独、更寂寞、更痛苦,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于是毅然自杀了。夏目批判利己主义,又主张以个人为中心,他提倡既尊重自己又尊重别人的个人主义。心理描写非常成功。 3 《情意集》诗咏心 真情说不假,假意道不真。善自仁义起,恶从权钱生。 丑在欲中乱,美向眼里明。是非不分者,难做清洁人。——选自《情意集》 4 《弹珠传说》片尾曲动画片《弹珠传说》的片尾曲 歌词 洁白的云,是你的笑容 轻轻的风,是你的倾诉 温暖的眼眸,强有力的手 带我们一起,寻梦 希望孕育着,童年的梦想 友谊承载着,七彩的希望 手牵手,肩并肩 从过去到现在 这是我们,心愿 细细的沙,是我的礼物 阵阵的浪,是我的祝福 温暖的眼眸,强有力的手 带我们一起,寻梦。 5 日本虚拟歌手镜音双子歌曲◎ 1.日本虚拟歌手镜音双子之曲共有两个版本,分别为镜音リン所演唱的《心》(《ココロ》)和镜音レン所演唱的《心·奇迹》(《ココローキセキ》)。 镜音リン 《ココロ》 孤独な科学者に 作らねたロボット ko do ku na ka ga ku sha ni tsu ku ra ne ta ro bo tto 孤独的科学家 制作出来的机器人 出来栄えを言うなら "奇迹" da ki ba e wo i u na ra “ki se ki” 心血结晶就如同是 ”奇迹〃だけどまだ足りない 一つだけ出来ない da ke do ma da ta ri na i hi to tsu da ke de ki na i 可是依然不完全 缺少了一个部份 それは「心」と言う プログラム so re wa 「ko ko ro」to i u pu ro gu ra mu 那就是称为『心』的 程式 几百年が过ぎ 独りで残された i ku sha ku nenn ga su gi hi to ri de no ko sa re ta 几百年过去 独自被留了下来 奇迹のロボットは 愿う ki se ki no ro bo tto wa ne ga u 奇迹的机器人的 愿望 知リタイ アノ人ガ shi ri ta i a no hi to ga 好想知道 那个人在命ノ 终リマデ i no chi no o wa ri ma de 生命的 最后终点 私ニ 作ッテタ 「ココロ」 wa ta shi ni tsu ku tte ta 「ko ko ro」 为我 制作出的 「心」 今 i ma 现在 动き始めた 加速する奇迹 u go ki ha ji me ta ka so ku su ru ki se ki 开始启动了 加速的奇迹 ナゼか ナミダが 止まらナい… na ze ka na mi da ga to ma ra na i… 为什麼 眼泪会 停止不住呢… ナぜ 私 震える? 加速する鼓动 na ze wa ta shi fu e ru ka so ku su ru ko dou 为何 我 颤抖著? 加速地悸动 こレが私の望んだ「ココロ」? ko re ga wa ta shi no no zonn da 「ko ko ro」? 这就是我所愿望的「心」? フシギ ココロ ココロ フシギ fu shi gi ko ko ro ko ko ro fu shi gi 不可思议 我的心 我的心 不可思议 私は知った 喜ぶ事を wa ta shi wa shi tta yo ro ko bu ko to 我了解了何谓喜悦 フシギ ココロ ココロ フシギ fu shi gi ko ko ro ko ko ro fu shi gi 不可思议 我的心 我的心 不可思议 私は知った 悲しむ事を wa ta shi wa shi tta ka na shi mu ko to wo 我了解了何谓悲伤 フシギ ココロ ココロ ムゲン fu shi gi ko ko ro ko ko ro mu genn 不可思议 我的心 我的心 无限 なんて深く切ない… nann te fu ka ku se tsu na i 多麼深刻痛切… 今 i ma 而今 気付き始めた 生まれた理由を ki zu ki ha ji me ta u ma re ta ri yuu wo 第一次发觉 诞生的理由 きっと独りは寂しい ki tto hi to ri wa sa bi shi i 一个人一定是如此寂寞 そう、あの日、あの时 sou、a no hi、a no to ki 那样、那日、那刻 全ての记忆に su be te no ki o ku ni 全部的记忆 宿る「ココロ」が溢れ出す ya do ru「ko ko ro」ga a fu re da su 从寄宿的心之中流溢而出 今 i ma 而今 言える 本当の言叶 i e ru honn tou no ko to ba 能够说出 真正的言词 捧げる あなたに sa sa ge ru a na ta ni 献上 对您的 アリガトウ a ri ga tou 谢谢 この世に私を生んでくれて ko no yo ni wa ta shi wo unn de ku re te 让我诞生在这个世界 アリガトウ a ri ga tou 谢谢 一绪に过ごせた日々を i sho ni su go se ta hi bi wo 一起度过的每个日子 アリガトウ a ri ga tou 谢谢 あなたが私にくれた全て a na ta ga wa ta shi ni ku re ta su be te 您赐与我的全部所有 アリガトウ a ri ga tou 谢谢 永远に歌う e i enn ni u ta u 永远地歌唱 《心》新版西游记(张纪中版)片头曲 我的心啊,一叶一花 了无挂艰,却又太牵挂 捻尽红尘,用爱照亮天下 我的心啊,穿越繁华 只为天边,那一裸彩霞 散去风沙,笑拈大千如花 ◎ 心(ココロ)2008年3月3日由トラボルタ上载的原创歌曲,由镜音铃主唱,截至2010年10月10日有超过121万人观看,是镜音铃第四首超过100万人观看的歌曲。收录于商业CD《Vocalostar》中。歌词讲述机械少女与科学家的故事,故事感人。其后,于2008年3月31日,ジュン上载改编自“心”、由镜音连主唱的歌曲“心·奇迹”(ココロ?キセキ),由另一角度从头来看“心”的故事。截至2010年10月10日有超过44万人观看。2008年4月12日,十四连斩上载“心”及“心·奇迹”的组合版截至2010年10月10日有超过2万人观看。2008年6月2日,ばすてぃ上载“心”-数千年之后-(ココロ -thousands after-),由镜音铃主唱,将“心”的故事延续下去。截至2010年10月10日有超过3万人观看。2011年1月24日,宇多田光(宇多田 ヒカル)翻唱心(ココロ),在nico发表,至2011年1月25日(一日之内)有10万人观看,截至2011年1月27日有超过25万人观看。 ◎ 镜音《心》和《心·奇迹》的区别《心》讲述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孤独的科学家和他制作出的一个被世人誉为“奇迹”的机器人。科学家和他一起生活,非常疼爱他,告诉他很多关于人类开心和伤心的事情。但是这个完美的机器人唯一不完美的地方就是——没有人类的心和感情。数年后,科学家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留下机器人孤单地生活。而本来应该不知道孤单这类感情为何物的机器人,十分好奇科学家在生前都在做些什么,违反了和科学家的约定,安装了科学家禁止他触碰的东西——已经完成的感情程式。 【感情程式终於完成了不是吗? 为什麼不给他安装?】 【安装后没几年我就会死了 留下那孩子孤零零一个人 那孩子就会跟懂得感情的婴孩一样 他受得了父母亲死去吗?】 《心·奇迹》则是站在另一个角度来诠释这个故事。【第一个奇迹,是我制造了你;第二个奇迹,是与你共度的时光;第三个奇迹,还没有发生…]】面对关于人心悲喜的故事,机器人总是回答“超出我的理解范围”。科学家为机器人无法获得人心而伤心的时候,收到了一封来自未来的信——名为《ココロ》的歌声。 【谢谢,你制造了我。 谢谢,与你共度的时光。】 ◎ 镜音双子镜音双子系列和CRYPTON以前的语音合成软体相比,使用了完全不同的新概念,开发企画者希望藉由动画声优以及虚拟偶像的人格设定来为电子音乐制作带来更多想像空间与乐趣,而不只单单是靠外观包装的「萌」角色来吸引消费者。 角色主唱系列 (重定向自镜音リン) 角色主唱系列 (キャラクター·ボーカル·シリーズ) 开发者 CRYPTON FUTURE MEDIA 初始版本 初音未来:2007年8月31日 最新稳定版 初音未来 / 2007年8月31日 操作系统Windows XP/Vista/7 可用语言 日语 类型:音乐软件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キャラクター?ボーカル?シリーズ 罗马音 Kyarakutā Bōkaru Sirīzu 角色主唱系列(キャラクター?ボーカル?シリーズ,简称CV系列)是CRYPTON FUTURE MEDIA(下略作 「CRYPTON」)以Yamaha的VOCALOID 2语音合成引擎为基础开发贩售的虚拟歌手软件系列。CV01「初音未来【初音ミク】」于2007年8月31日发售,CV02「镜音铃(钟)、连(怜)【镜音リン·レン】」同年12月推出,CV03「巡音流歌(露卡)【巡音ルカ】」于2009年1月30日发售。 6 张纪中版《西游记》主题曲电视剧信息: 《新版西游记》由张建亚,黄祖权,赵箭执导;总制片人张纪中;并由吴樾,聂远,臧金生,徐锦江等主演。 歌词: 演唱:陈晓琳&陈彤 by:主题曲之家 我的心啊,一叶一花 了无挂碍,却又太牵挂 捻尽红尘,用爱照亮天下 我的心啊,穿越繁华 只为天边,那一抹彩霞 散去风沙,笑拈大千如花 主题曲之家提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