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梁燕玲 |
释义 | 梁燕玲教授广西师范大学 女,1965年生,广西桂林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兼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1983年至1987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学习,获得学士学位。1998年至2001年,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习,获得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1年赴英国University of Strythclyde学习,获教育学硕士文凭。2004年至2007年,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学术专长领域为: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比较教育方法论、比较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统计与测量。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多项省部级课题。于《比较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外国教育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渭南师范学院 梁燕玲,女,1971年生,陕西渭南人。教育学博士,教授。1992年毕业于渭南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1994年就读于厦门大学高教所,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3年至2007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4年3月至9月赴日本国立广岛大学大学教育研究开发中心任客座研究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员、陕西省高等教育管理学会会员、陕西省高教学会会员。梁燕玲教授长期从事教育学理论教学和研究,主讲了《教育概论》、《教育管理学》、《教育评价》等多门课程,善于利用开阔的学术视野,营造轻松的教学情境,并能通过学术对话,启迪学生思维,提升文化境界,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她曾参加过《新编普通教育学》等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先后完成多项省级、院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其中,《大学双语教学理论及教学模式研究》获得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经典著作导读》双语课程的设计实施填补了我院课程改革的一项空白。梁燕玲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组织及文化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了《生态体验与校园文化研究》、《中国现代大学组织文化研究》、《民办普通高校组织文化研究》等国家级、院级研究课题,提出了“制度、符号、人格化”之高等教育组织文化研究框架和“文化诉求与组织生命力”的高等教育组织文化研究议题,得到学界认可。先后主持、参加部级、省级、院级重点学术研究课题十余项,已完成结题五项;获得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近五年来,先后在《高等教育研究》、《现代大学教育》、《大学论集》等国内外公开学术刊物发表及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3篇,外文2篇。 梁燕玲律师执业领域 梁燕玲律师为本所合伙人,主要执业领域为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以及国际商事纠纷的解决。 梁律师在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领域有丰富的执业经验。她曾为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起草和修改劳动合同、员工手册、规章制度、劳务派遣协议等法律文件,就劳动关系、工会、竞业限制等多方面问题提供法律意见,并代表客户处理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案件等。 梁律师在解决国际商事纠纷,尤其是国际贸易和外商投资领域的纠纷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她为客户预防和处理纠纷提供法律意见,参与和解谈判,并代表客户处理在国际仲裁机构和中国法院的仲裁和诉讼案件。 工作经历 梁燕玲律师于2007年加入金杜律师事务所。在加入金杜之前,她曾分别在北京昌明律师事务所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法律事务部工作。 梁律师199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并于1995年和2002年分别获得中国政法大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法学硕士学位。梁律师于1994年获得中国律师资格。工作语言是中文和英文。 梁燕玲医生梁燕玲,女,副主任医师,神经病学博士,《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常务编委,擅长神经科各种疾病的诊治。尤其在脑血管疾病、痴呆、神经肌病及头晕头痛症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风的危险的因素、早期抢救、康复和预防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擅长疾病神经科各种疾病的诊治。尤其在脑血管疾病、痴呆、神经肌病及头晕头痛症;对中风的危险的因素、早期抢救、康复和预防 梁燕玲资料* 所在医院: 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科室:神经内科 * 医院所在地区: 广东广州市 * 职称: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梁燕玲学生梁燕玲,女,汉族,1990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县,现读于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学历:大专 个人简介姓 名 梁燕玲 性 别 女 籍 贯 广东 江门 出生年月 1990.8 身 高 152cm 政治面貌 团员 专 业 电子商务 学 历 大专 获得荣誉2009-2010学年获得学院优秀班干部 学习内容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培养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管理、法律和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具有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方法改善企业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电子商务高级专门人才,学习这个专业还要横跨其他的专业,要学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网页设计等等。 搜索引擎搜索引擎介绍 新浪(Sina)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国内网民最常访问的网站。同样也推出了搜索引擎收费索引项目,自建独立的目录索引 搜狐(Sohu) 国内三大门户之一,是国内最早提供搜索服务的站点。采用百度搜索引擎技术,搜索范围以中文网站为主,支持中文域名 网易(Netease)网易搜索是ODP(Open Directory Project)的国内翻版,其目录由志愿管理员维护,是google的网页搜索用户 Google目前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向Yahoo、AOL等其他目录索引和搜索引擎提供后台网页查询服务,以搜索精度高、速度快成为最受欢迎的搜索引擎,是目前搜索界的领军人物--> TOM 2003年9月,TOM搜索向企业客户提供极具市场价值的固定排名付费服务付费服务,宣告TOM全新的企业服务正式启动,TOM将以更灵活互动的姿态展开业务 从中文名字看搜索引擎的文化内涵孔子曾经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苏东坡也说过:“世间唯名实不可欺”,到了清末,严复则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躅”。名字已经不只是代表个体的专用符号,而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品牌形象、素质、品位的综合体现,由此看来姓名学俨然已经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 对于人是这样,对于网站、搜索引擎也是这样,透过其名字,我们可以探究其文化内涵。 作为中文搜索之王的百度,其名字源自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个“百度”,恰到好处地将现代计算机检索技术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人们听起来,有一种亲近感。由此看来,“百度,更懂中文”,决非什么妄言诳语。 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也才越是国际的。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来到中国硬撑了几年之后,也不得不屈尊大驾,入乡随俗取了一个土不土、洋不洋的中文名字“谷歌”,有报道称“谷歌”一词意味“山谷之歌”,不知天意还是巧合,反正在中文搜索市场所占份额中,与百度相比,谷歌确确实实是在山谷中孤独而歌。 如果说谷歌为取一个中文名字终归还是费了一番心思的话,那我们另外几个本土的中文搜索引擎在这一点上,作的连谷歌也不如。 想当年,张朝阳的搜狐何其牛也!后来搜狐也要来搜索市场分一杯羹,虽说其自称拥有了全球最先进的第三代搜索技术,但是在取名时,却显的轻浮和对网民的不尊重,从电影《大腕》葛优的一句台词“他们搜狐,我们搜狗,各搜各的”中,摘取了“搜狗”二字,作为自己搜索引擎的名字。“搜狗”一名,怎么听,怎么都觉得是在玩世不恭,就更谈不上什么文化了。 网易按说是以其文化品牌著称的,但网易搜索作的并不敢让人恭维。后来网易偷偷摸摸开发出了自己新一代搜索引擎----有道。“有道”,这一名字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盗亦有道”,其次便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呵呵,作为文化人的网易,啥时候掉钱眼里干起了偷鸡摸狗的勾当? 没有技术是不行的,没有文化则是万万不行的,因为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而名字则是其文化的首要体现。就如同平娃子如果不改名贾平凹便招揽不到读者、刘福荣如果不改名刘德华便吸引不到观众一样,实乃一个道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