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竹县 |
释义 | 新竹县位于中国台湾省西北部 ,西临台湾海峡 。面积 1427.5平方千米。人口约37万。有汉、高山等民族。原名竹堑。郑氏治台时属天兴县。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后属诸罗县。雍正元年(1723)改隶彰化县。1875年设立新竹县。后几经更名。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温21.8℃ ,1月均温15℃,7月均温27.9℃。年降水量1582毫米。有煤炭 、硅砂等资源。有耕地4.27万公顷。农业发达,素有新竹米仓之称。工业有机械、食品、造纸、水泥和化工等。盛产柑橘、乌龙茶。名胜古迹有帽合山、蝙蝠洞、鸳鸯瀑布群等。 中文名称:新竹县 所属地区:中国 台湾省 下辖地区:竹北市、新埔镇、关西镇等 面积:1427.5369平方公里 人口:508,157人(2009年8月) 著名景点:帽合山;蝙蝠洞 基本介绍新竹县位于台湾西北部,与新竹市、桃园县、苗栗县、宜兰县相邻。县内居民以客家人为主,近年来因为新竹科学园区的发展,也吸引许多外来人口移居。 新竹县的地形丘陵多而平原少,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次降低。高山地带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包括尖石、五峰二乡,其中五峰乡境内为雪霸国家公园之一部分,蕴含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丘陵包括飞凤山丘陵、竹东丘陵、宝山丘陵等等,地势起伏绵延,农作物方面,多种植旱作或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湖口台地为由西向东的带状台地,湖口工业区为主要的传统制造业集中地。头前溪与凤山溪是两条主要河川。两溪于入海处共同冲积出新竹平原,海岸有港口及养殖业,另外在新丰之河川入海处有约十多公顷的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新竹县北与桃园县毗连,南接苗栗县,县内地势起伏多变,涵盖台地、平原、丘陵、断崖、盆地、高山等地形,自然景观丰富,山林溪壑之美尽现其中。该县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人口36万。 新竹县的开拓始于竹堑古城,也就是今日的新竹市,县内多茶山,峨眉、北埔所产的"东方美人茶"享誉国际;而新埔因日照长,九降风吹拂,造就极佳的柿饼制作环境,因此被称为"台湾城饼之乡";此外,新埔的板条、北埔的擂茶都是具有地方乡土特色的吃食。 新竹县三面环山,一面濒临台湾海峡,崇山峻岭,峡谷幽深,森林面积广阔,秀丽的自然景观蕴藏丰富的观光资源。罗马公路(118县道)两旁梯田苍翠,远处青山含烟,沿途罗列金鸟海族乐园、锦仙森林世界等游乐区,假日游客如织。120县道可抵内湾、尖石,其支线还深入雪山山脉的秀峦温泉、司马库斯古道和原始神木群,溪谷、森林等原始风光一览无遗,每到入秋,秀峦村枫红处处,更是赏枫的极佳去处。由竹东沿122县道往南可经上坪、五峰、清泉等地,远及观雾、雪霸公园,沿途景致多变,清泉的温泉、观雾的云海及丰富的生态景观,皆享有盛名。 除了自然风光之外,客家风情更是新竹县重要的文化特色。其中,新埔镇的枋寮义民庙,堪称台湾义民庙的"总坛",是客家信仰的重镇;北埔的金广福公馆为桃竹苗地区唯一的一级古迹,也是台湾仅存最大的开发垦号;此外,北埔的天水堂、慈天宫,关西的范家古厝、郑家祠堂,竹东的信好第、陇西堂、武功堂等历史建物,则具体而微体现客家建筑之美,都是值得探访的人文景点。 行政区划清康熙22年(1683年)台湾并入清朝版图 ,竹堑归诸罗县管辖,始有汉人至此开垦。雍正元年(1723年)竹堑改属淡水厅;至光绪元年(1875年)淡水厅分为淡水县与新竹县,竹堑改称新竹并首度设县。1895年台湾割让予日本,本县改隶台北县为新竹支厅;1901年合并新竹、桃园厅为新竹州,下置8郡(包括今桃 、竹、苗等地),州治设于新竹郡(今新竹市)。 民国34年(1945年)台湾光复,同年成立新竹市政府,下设7区,包括现今新竹市及竹东、宝山等地;翌年,除省辖新竹市区外,就原新竹州疆域之新竹、桃园、中坜、苗栗等地改置8区,设置新竹县政府,并迁移县治于桃园。民国39年(1950年)因行政区域调整,将新竹县区划分为桃园、新竹、苗栗3县,原省辖新竹市成为新竹县县治;民国71年(1982年)7月1日,新竹市与香山乡合并升格为省辖市与该县分治,并同时将县治迁建竹北市,目前本县共辖有1市3镇9乡。 县辖市:竹北市 镇:竹东镇 | 新埔镇 | 关西镇 乡:新丰乡 | 峨眉乡 | 宝山乡 | 五峰乡 | 横山乡 | 北埔乡 | 尖石乡 | 芎林乡 | 湖口乡 教育事业中国科技大学 明新科技大学 大华技术学院 交通情况·铁路 ·纵贯线湖口车站 新丰车站 竹北车站 ·内湾线 竹中车站 上员车站 荣华车站 竹东车站 横山车站 九赞头车站 合兴车站 富贵车站(原名南河车站) 内湾车站 ·高速铁路 台湾高铁在本县竹北市设有高铁新竹(六家)站。 ·高速公路 国道一号、国道三号均经过本县,并于宝山乡设置新竹系统交流道交会。 旅游资源雪霸国家公园 叁山国家风景区 森林游乐区 :万瑞森林乐园、观雾森林游乐区 狮头山风景区 游乐园区 :小叮当科学游乐区、六福村主题游乐园、金鸟海族乐园、大圣度假游乐世界 北埔冷泉 鸳鸯湖自然保护区 清泉部落风情清泉位于五峰乡桃山村,为一泰雅族部落,日据时代即以温泉闻名,四周山峦环抱,上坪溪流贯其中,两岸交通以吊桥衔接;独特的山村型态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让这里流露迷人的风情。 清泉温泉其水质无色无臭、透明的弱碱性碳酸泉,水温约摄氏48度,可饮可浴,据说长期沐浴浸泡,可治疗不孕症、皮肤病和肠胃炎等疾病。规划完善的温泉馆,馆内拥有8间个人浴室和3座泉温不等的大众池,浴池采半露天设计,以石头铺砌而成,并有小巧的人造瀑布自屋顶流泻,精巧而人性化的设计,为清泉重拾昔日风华。 除了温泉,优美的吊桥风光亦是清泉胜景之一。发源自五峰南界的爷巴堪溪和霞喀罗溪,汇流成上坪溪后,一路穿山越岭向北而去。流经清泉处,山谷渐宽、水势渐缓,泰雅族人分居在两岸的河阶地上,以吊桥跨溪衔接,形成独特的山村型态。 游憩步道沿着两岸山壁而建,将4座吊桥连成一气,方便游客寻幽搅胜。漫步其上欣赏溪谷风光,小巧的清泉瀑布自山壁翠林中奔泻而下,气韵清新动人。 走过吊桥,沿着石板矮墙的阶梯拾级而上,尽头就是清泉天主堂。多年前,美籍神父丁松青写的“清泉故事”,由作家三毛翻译成书,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小山村的风土民情,使得这里一夕成名,吸引许多人前来拜访。 清泉的晨昏皆美,值得慢慢游赏,村里有原住民经营的民宿,设备虽简朴,亲切的招待却令人仿佛回到乡间老家般轻松自在。来此住上一宿、泡个温泉,可洗尽一身疲惫,享尽自然情趣。 内湾风景区内湾位于头前溪上游的油罗溪畔,背倚麦树仁山,是新竹县横山乡最东边的村落,亦是内湾支线铁路终点、尖石通往平地的出入口。风光的历史和山水吊桥美景,仍吸引着游人至此寻幽访胜。 沿往老街的途中,首先来到广济宫。这座建庙不及百年的小庙,见证了内湾聚落由河畔迁徙至高地,更说明了不同族群的居民在内湾逐渐融合的过程。自庙前台阶拾级而上,穿过日式石灯、雕刻精致的古代石狮,登上广济宫,百年岁月仿佛就在这里浓缩。 已停业的内湾戏院,是台湾少数保留完整的木造古董戏院之一,独留空房供人回味往日情怀。许多电影如“春秋茶室”、“黑皮与白牙”、“多桑”都曾以它为故事场景。 流经村前的油罗溪,当地称为内湾溪,优美怡人的风光,曾以“内湾垂钓”名列新竹八景。至今仍留存了攀龙、内湾、北角三座吊桥,为青山绿水增添几许韵味。北角吊桥是新竹县内最长的吊桥;内湾吊桥到攀龙吊桥间则有步道相连,一路上绿荫浓密,是散步健行的最佳路线。吊桥下溪谷宽广,河水碧绿,水浅流缓,溪畔古松林苍翠成荫。 乘车风向标: 1、自新竹火车站搭内湾支线铁路,于内湾站下车。 2、自竹东搭往那罗、梅花、新乐、煤源的新竹客运,于内湾站下车。 司马库斯古道司马库斯古道西起新竹县尖石乡的新光部落,经司马库斯,东迄宜兰、新竹交界处的鸳鸯湖,直线距离大约11公里,但一路曲曲折折,实际步程达50公里。古道昔为尖石后山泰雅族居民进出宜兰大同的要道,而且直到产业道路通抵前,司马库斯居民的出入、补给,仍充分仰赖此步道。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司马库斯是台湾唯一无公路通达的部落,给外界的印象遥远而神秘,向有“黑色部落”之称。古道之旅由新光展开,由司马库斯东行,大致沿着等高线蜿蜒入林,由于神木群的发现,使得这段古道维修得相当好。愈接近鸳鸯湖,潮湿的气氛愈明显,所有的树木、石头上,均包裹了厚厚一层青苔、地衣,大气仿佛吸饱了的海绵,随时挤得出水分。鸳鸯湖湿气浓重,云雾常年不化。 乘车风向标: 1、无公车直达新光,游客可自竹东包车上山。 2、由宜兰火车站前搭往巴陵的宜兴客运至栖兰工作站下车,沿100号林道步行17公里可抵鸳鸯湖入口。 特别提醒: 1、走访司马库斯古道,宜安排三天两夜。 2、司马库斯古道属难度颇高的中级山,须办理甲种入山证。 新竹小吃新竹县是台湾客家族群的大本营,表现在吃的文化上,除酸、肥、咸、香一贯的客家菜特色外,各乡镇结合当地特产,发展出一道道令人垂涎的料理,如关西的仙草鸡、峨眉的茶餐、北埔的柿子大餐等,都是极富地方特色的改良式客家美食。 关西是岛内主要的仙草产地,所产仙草味甘质纯,当地客家人以仙草入味熬煮鸡肉,开发出仙草鸡这道闻名的关西美食;仙草的甘香,融合鸡肉的匀嫩肉质,馨香爽口,有别于一般口味重的客家菜。关西及其邻近乡镇的客家料理店里,都可以吃到这道佳肴。以茶产闻名的峨眉乡,也推出以东方美人茶入味所炖制的东方美人鸡汤,用乌龙茶熏烤的茶鸡、茶鹅,以及金宣凤梨暇球、香片蒸鱼等茶餐,融合茶香与菜香,不油不腻,滋味绝佳。 此外,五峰乡五指山区的农户依旧地利之便,沿途开设土鸡城,衬以季节性采果,形成一个乡间美食区;这里的土鸡城以各式土鸡料理、新鲜野菜,及客家当地口味取胜,加上土鸡餐厅刻意营造的乡土气息,来此小酌别有远离尘嚣的乡间野趣。而新竹县东部的尖石、秀峦山区,因有泰雅族分布,于乡野小店可品尝到有泰雅风味的美食。 客家移民早期多居住于山坡丘陵地,靠山吃山,故客家菜以山产居多,鸡鸭鹅肉是最常见的主食。山区耕作不易,劳动极耗费体力,酸香咸肥因此成了客家料理的特色,一则以补充劳动流失的盐分,一则口味咸好下饭。勤俭的客家人还利用收割后的稻田,种植萝卜、豆类、芥菜等蔬菜,以充分利用土地;吃不完的菜蔬便加以淹渍,制成福菜、梅干、萝卜干等淹渍物,成为佐菜下饭的最佳菜肴。由梅干、福菜更发展出一道道客家佳肴,如梅干扣肉、福菜汤等,成为客家餐馆必备的菜色。 姜丝大肠是一道寻常的客家餐点,作法是先将猪大肠洗净、切段,放入锅中加水,与葱、姜等一起熟煮至烂,再起油锅爆炒即可。姜丝大肠的作法简单,好不好吃,关键在于选料,肥油的猪大肠,加上6、7月盛产的上等嫩姜,酸嫩Q滑,滋味最佳。 粄条客家食物的代表,北部客家庄称为“粄条”,南部客家聚落则称为“面帕粄”,亦即广东人所称的“河粉”,或台湾人说的“粿仔”。以在来米制成的粄条,烹调很简单,以红葱头爆香,加入厚油高汤、碎葱及青菜、薄切肉片,滚水即成;干炒或者煮汤各具风味,惟一般以煮汤较能吃出原味。由于用料简单,粄条好不好吃,要诀就在粄条的Q度,以及爆香的葱头。新埔粄条以井水制造,有别于其他地区以自来水调制,因此味道较甘甜,而坚持传统的手工制法,使其口感Q韧,在北部客家庄中最负盛名。 红糟肉亦称糟母肉,系以糯米、红麴加上糖,盐发酵成糟母,再将鸡、鸭等肉类放入其中淹制而成,兼具酒香及肉香,且有滋补之效。红糟肉过去是客家人珍贵的过年菜肴,现则已普遍化,平常日子就可尝其美味。 梅干扣肉炒、卤、淹是客家菜常用的烹调方法,梅干扣肉就运用了淹、卤两种作法。首先,采摘下来的芥菜先行日晒风干,再涂以盐巴,密封淹制做成梅干;将梅干与卤得熟烂的五花肉或是蹄膀,放在一起蒸煮,梅干菜的酸脆与肥肉的油香融为一体,即成为梅干扣肉这道佳肴,是客家餐馆必备的招牌菜之一。 烟肠乃客家人所称的香肠,又称为粉肠、水烟肠或白烟肠,其外形虽然类似香肠,但口感却截然不同,吃起来香香软软的,带点Q劲。其制法是将地瓜粉、瘦肉及香料调匀,灌入猪小肠后煮熟,冷却后就可以切成一块块沾酱料吃;以米酱、糖、盐、辣椒等混合而成的沾料,甜中带辣,与烟肠一起入口,最能吃出烟肠的特殊风味。 桔酱北部客家庄常见的蘸料,酸甜的滋味具开胃效果。桔酱系将酸桔洗净、晾干,然后去籽加入盐、糖等调味料,熟煮至烂,再去除渣滓即成。由于酸桔仅年产一次,客家人利用每年11、12月酸桔产期制作桔酱,然后分装成瓶于一年中食用;因桔酱制作过程多手工,难大量生产,益显珍贵。 特产资源甜柿 水蜜桃 海梨柑 桶柑 东方美人茶 高接梨 柿饼 历史沿革新竹县的开拓始于竹堑古城,也就是今日的新竹市。 1945年10月台湾正式归还。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考虑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本统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县,并将日本统治时期的11市改为9省辖市、2县辖市。其中:新竹县管辖区域:东为大溪区角板乡马波坤山顶,位于东经121°28′34″;西为苗栗区苑里镇房里,位于东经120°37′17;″南为大湖区卓兰乡卓兰,位于北纬24°17′10″;北为桃园区芦竹乡坑子口,位于北纬25°7′9″。北横切桃园台地,大 嵌溪河谷及阿里山山脉划一线与台北县为界,东以玉山山脉的分水岭与台北、台中二县为界,南以大安溪河谷与台中县为界,西临台湾海峡,内涵新竹市。面积满潮时为4342.8727平方千米,人口777637人。管辖新竹、中坜、桃园、大溪、竹东、竹南、苗栗、大湖等8区,共42个乡镇(10镇、32乡)。县政府初设于新竹市,后迁于桃园区桃园镇,以桃园郡役所为县政府。 1948年12月5日,苗栗区通霄乡改为通霄镇。1949年3月,撤销大溪区。 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其中:原新竹县合新竹市分为桃园、新竹、苗栗三县。新竹县管辖新竹市及新竹、竹东二区,计1市(7区)14乡镇,326060人,面积1482.4654平方千米。县政府设于新竹市。 1953年4月1日,竹北乡的旧港里划归新竹市;大眉村内的松柏林划归红毛乡,设立松林村。1956年7月1日,红毛乡更名为新丰乡。1982年7月1日,新竹县新竹市及新竹县香山乡合并改制为省辖市,称为台湾省新竹市。1988年10月31日,竹北乡改制为县辖市竹北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