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中国电影50年
释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第1版 (2000年12月1日) 丛书名: 当代电影论丛 平装: 399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16, 0开 ISBN: 7810048910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代电影论丛》之一,是一本关于中1949~1999中国电影史的优秀参考读物。所选入文章绝大部分为《当代电影》90年代发表的论文,个别分卷为追求本卷内部体系的完整性,选编了一些在其他书刊上发表的文章和未发表的文章。书中文章编排依据时间内容发三大部分,首先是对50年中国电影方方面面的概括性描述和总体研究,随后分为两个时段,一是“十七年”现“文革”,一是新时期。这使得文章的话题相对集中,给人以一种史的概念,可以为阅读和查询提供一些便利。

媒体推荐

总序

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世纪,中国电影应该如何发展,如何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再现辉煌?这是值得每一个电影工作者认真思考的。我认为,继承传统,尊重规律,勇于创新,应该是新世纪中国电影发展的三大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中国电影有着光荣的传统。

早在三四十年代,以夏衍为首的进步电影人,积极配合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在国民党当局白色恐怖的高压和美国好莱坞电影倾轧下,坚持“在泥泞中作战,在荆棘里潜行”,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呼声,拍摄了《狂流》、《春蚕》、《渔光曲》、《神女》、《马路天使》、《十字街头》、《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等一大批高扬现实主义批判精神的优秀影片。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电影工作者遵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深入生活、表现生活,创作了《白毛女》、《钢铁战士》、《我这一辈子》、《董存瑞》、《祝福》、《青春之歌》、《林家铺子》、《林则徐》、《老兵新传》、《五朵金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双双》、《红旗谱》、《甲午风云》、《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大量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特色的优秀影片。

“文革”结束以后,邓小平在第五次文代会上的讲话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对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更加全面完整和客观科学的论述。在新时期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老中青三代电影人精神振奋,艺术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电影创作的题材、风格和样式空前丰富多样,真正迎来了百花竞放、百花争艳的生动局面。与此同时,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在国际影坛上造成轰动影响。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随着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电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下,广大电影工作者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重振雄风,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的要求,努力创作经得起历史和观众检验的艺术精品。

应该肯定,这10年来电影创作成绩斐然,电影语言、创作手法和技术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最为突出的是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创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开国大典》、《大决战》、《周恩来》、《开天辟地》、《重庆谈判》、《大转折》、《大进军》等影片十分引人注目,尤其1999年为庆祝建国50周年推出的《横空出世》、《我的1919》、《大进军--大战宁沪杭》、《国歌》等影片,标志了我国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已经成为一个特点突出的成熟的电影类型。此

外,高科技手段也被引进电影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电影语言和表现技法,《紧急迫降》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证。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电影新人崭露头角,并且逐渐成为电影创作的主力军。中国电影在进入新世纪之际,越来越呈现出勃勃向上的发展趋势。

应该肯定,这lO年来电影创作成绩斐然,电影语言、创作手法和技术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最为突出的是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创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开国大典》、《大决战》、《周恩来》、《开天辟地》、《重庆谈判》、《大转折》、《大进军》等影片十分引人注目,尤其1999年为庆祝建国50周年推出的《横空出世》、《我的1919》、《大进军——大战宁沪杭》、《国歌》等影片,标志了我国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已经成为一个特点突出的成熟的电影类型。此

外,高科技手段也被引进电影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电影语言和表现技法,《紧急迫降》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证。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电影新人崭露头角,并且逐渐成为电影创作的主力军。中国电影在进入新世纪之际,越来越呈现出勃勃向上的发展趋势。回顾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时代的电影都是在继承前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每一个时代的电影又都必须要有所创新才能攀登自己的艺术高峰。艺术贵在创新。创新是艺术发展的生命之源。但是,艺术创新必须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必须以尊重艺术规律为前提。我们鼓励艺术探索与创新,但要从内容出发,要合情合理一。艺术创新同样也要坚持深入生活符合规律,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要坚持真实地反映社会。

……

目录

总序 谢铁骊

导言 郦苏元

第一辑

新中国电影创新之路 倪震

当代中国电影创作主题的转移 郦苏元

不断探索、创新的50年

——关于新中国电影的回顾与思考 陈播

新中国电影中的现实主义 梅朵

电影摄影艺术理论发展概况 郑国恩

新中国电影英雄形象的表演塑造 刘诗兵

新中国现实主义电影表演创作美学原则的流变 张东钢

新中国战争片形态演变 张东

中国农村电影中的历史叙事 杨远婴

新中国农村电影的多维空间 贾磊磊

新中国电影中新农村女性形象的演变 皇甫一川

从科学含量透视新中国电影 李亦中

从新中国电影看爱情观变迁 张文燕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初创设想与实施 钟大丰

第二辑

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美学探论黄会林 王宜文

经典的建构:五六十年代中国电影理论的成熟 陈山

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的历史评价舒晓鸣

反特片初探胡克

作为艺术探索的“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李二仁

对“十七年”上海译制片的一种观察 吕晓明

“文革”时期故事电影初起翟建农

第三辑

论新时期后10年电影思潮的演进 饶逆光

论90年代中国电影格局 尹鸿

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叙事探索和影像追求 张卫

1996—1998年电影剧作述评 任殷

新时期儿童电影创作 张震钦

改革初期影片重读 刘思平

新时期都市电影创作探讨 王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6: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