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营、马坡农民起义 |
释义 | 概述新营、马坡农民起义是甘肃省榆中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起义。这次起义发生在民国后期,它虽然在国民党政府的镇压下起义失败了,但民众谱写的这一曲气吞山河的壮歌,将永载榆中史册。 历史背景民国后期的甘肃,社会经济仍然是封闭的、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由于军阀连年混战,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日渐下降,各族人民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地处甘肃中部的榆中更是这样。自1919年(民国8年)4月,甘州镇守使马麟部营长马飞虎在甘草店与陇东军阀黄得贵部混战之后,大大小小的军阀间的混战在榆中数年不断。仅1926年(民国15年),黄得贵与刘郁芬就各自投入兵力数千人,在榆中争战月余,搞得榆中民众鸡犬不宁。 那时候,无情的天灾也频频在甘肃各地肆虐。据《榆中纪事》(第一集,张文玲主编)载:1939年(民国28年),榆中等32县旱、冰雹、洪水灾情重;1941年(民国30年),榆中等6县春、夏旱;1942年(民国31年),榆中等13县、市发生旱灾;1943年(民国32年),春夏全省继续干旱,全省因上冬无雪,当春无雨,禾不能下种,入夏后又相继干旱,民大饥。再加上国民党政府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榆中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1942年(民国31年)底,甘肃南部广大地区相继爆发了汉、回、藏等民族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康乐回民马福善等人率领汉、回、东乡等族农民首先揭竿而起。他们提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口号。临洮边家湾的农民在王仲甲等人的率领下响应起义,提出了“抗粮,保命,反贪污政府”的口号。两股起义军会合后,在牙下集等地镇压恶霸地主,消灭反动武装,开仓赈济;在格致坪击溃国民党军队六个连,取得重大胜利。 临潭水磨川的800多名藏汉僧俗群众,也在肋巴活佛的率领下,举起了“饥饿团”的义旗,很快攻克临潭县城。与此同时,临洮北乡农民100多人在马衔山起义,向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夺得了不少枪支弹药。 起义爆发1943年(民国32年)农历正月25日下午,沉浸在春节余庆氛围中的榆中新营突然间像炸开了锅一样,一时人声鼎沸。一支2000余人的队伍,衣衫褴褛,或手握钢刀、长矛,或肩扛土枪浩浩荡荡从临洮五藏沟开进了新营,这是由王仲甲、毛克让、马福善等率领的甘南农民起义军。义军到新营后,一边派人联系民房住宿,一边四处张贴布告,号召新营农民兄弟武装起来,一同斗争。当时,榆中县长是王佐,驻军为国民党陆军12师某团,地方武装主要有一个自卫中队,100人左右。当王佐听到农民起义军进入新营的消息后,慌忙找国民党驻军商议,请驻军去镇压,留自卫队守护县城。 正月26日清晨,连夜赶来的国民党驻军一个连抢占了新营刘家湾,并在五台山、火石山和上庄的毛湾各设一卡,每卡30多人,企图凭借有利地形袭击义军。义军立即兵分四路,第一路上刘家山从右面包围五台山,第二路出叶家川从左面包围毛湾,其余两路由马福善指挥沿清水路坡、九仙洞从正面向火石山冲锋。刚一接火,五台山国民党驻军就向火石山逃去。不到两个时辰,三个卡子全被击溃,国民党驻军向打虎岔方向败退。义军会合成两路,一路穿刘家湾沿大路从右面堵截,一路从后面追击。追赶至打虎岔庙梁一带,驻军凭借有利地形企图反击。经过激战,驻军再次败退。义军紧追不舍。当义军追到刘家湾东山堡时,遇到驻军援兵,怕中敌人埋伏,义军撤退。这次战斗,共缴获步枪几十枝,机枪一挺,马十匹。次日,义军越过马衔山又转战临洮。 甘南农民义军在新营的胜利,鼓舞了榆中人民的斗志。正月28、29日两天,新营张家园子人黄作宾、李风华,杨家营人罗万虎,以及清水沟人王作宾等,在新营夏家洼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了新营农民起义军司令部。起义军司令部的成立,标志着新营农民起义的爆发。会议决定,黄作宾为司令,罗万虎、王作宾、李风华为副司令,茜生彩为秘书,常自成、罗四虎、罗大位、高举义为参谋。司令部直属烈虎队、特务团、宣传队三个团队。除司令部直属团队外,另有四个骨干旅、九个骨干团,共3000余人。武器大多是大刀、长矛、斧头、土枪。每团有一面红旗,上书“大义参天”。每人都佩有袖章,印“北义”二字。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打富济贫”。一时间,富户中有的主动开仓给穷人放粮,有的在义军强制下拿出粮食,有的则弃家逃走。 就在新营农民起义后不久,马坡羊寨人安华雄率众起义。同时,小康营翟家湾人水振东、庙儿沟人司祖荣也率领穷苦农民起义。两支起义队伍很快都与新营起义队伍会合。 攻打榆中1943年(民国32年)农历2月上旬,洮河义军首领王仲甲、杨华如和新营义军副司令李风华,羊寨义军司令安华雄等在马坡秘密碰头,商议围攻榆中县城。几日后,各方义军又在新营城隍庙集结,研究决定:新营义军经小康营过马门沟进攻县城南门;洮河义军经上庄、尖山子,出兴隆峡攻西门;沙坡子义军攻东门,留开北门。 城隍庙会议后,新营义军由副司令罗万虎率领即刻前往小康营,分驻董家磨、南北关,司令部设在窑坡村。洮河义军由马若素力率领,分驻上庄马莲滩、尖山子一带。 2月中旬,驻榆中的国民党军队向义军发起突然袭击。他们兵分三路:一路抢占小康营深沟子的东山堡子,一路抢占西山堡子,一路直奔浪街新营义军驻地。当时正值三更半夜,除哨兵外,义军早都进入了梦乡。忽然,警觉的义军哨兵听到杂乱的脚步声由远处传来,凭直觉就知道这是敌人来了。他朝天鸣枪发出警报,企图偷袭的国民党军队当即向义军猛扑过去。酣睡中的义军听到枪声后,一时措手不及,慌乱中各处失去了联系,先后撤退。当义军退到吊坡梁时,天已拂晓。对面西山堡子上的国军向义军开火,义军腹背受敌。这时,沙坡子义军赶来增援。两面受到夹击的国民党军队顿时乱了阵脚,退守浪街附近的小山丘——羊胡子嘴。 义军兵分两路:一路沿武家河沟向前,从右路包抄国民党部队;另一路正面向羊胡子嘴冲锋。此时,义军中的马家军也出小康营唐家峡、徐家峡,从后路拦截国民党部队。激战半个多小时后,国民党部队退到东山堡子。东山堡子是榆中城东的一个制高点,距榆中城约四五里,站在那里可以鸟瞰榆中全城。彼处一面临沟,一面是陡坡,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是榆中城东面的最后一道防线。国民党军队企图把义军阻拦在那里。此时,满山遍野全是义军,足有七八千人,喊杀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国民党东山堡子守军凭借有利地形负隅顽抗,顶住了义军一次次冲锋。双方激烈交火后,驻马莲滩的义军马继祖部冲出兴隆峡口。守堡的国民党部队见此情形,深怕峡口义军攻进县城,便仓皇逃出堡子钻进县城。义军缴获弹药30多箱,步枪20余支,机枪两挺。 就在东山堡子国民党军队退守榆中县城的同时,峡口义军遭遇增援榆中县城的阿干镇地主武装,义军伤亡惨重,马继祖部的马若素力不幸阵亡,义军被迫撤退。当退至兴隆峡时,又遇到国民党增援部队。由于义军缺乏实战经验,各部不能很好配合,激战中损失惨重。后来,在安华雄部的配合下拼死突出重围,之后又与杨华如部会合,南退临洮。 七道梁、分水岭战斗 1943年2、3月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国际上,苏联红军在斯大林领导下取得了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向前发展。国内,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迅速恢复和发展。蒋介石为了维护其统治,削弱和消灭人民革命力量,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积极备战,到处强抓壮丁,补充兵源。在榆中,国民党抓了许多壮丁,准备运往前线去为他们卖命。探听到国民党军队要押送壮丁的消息后,义军义愤填膺,决定解救。 3月初,马坡义军司令安华雄率领义军数百人事先埋伏在壮丁必经的七道梁。七道梁地处榆中与临洮交界处,山大沟深,地势险要。因为位于两县交界,所以国民党在这一带兵力薄弱。这天,国民党甘肃省补充二团押解壮丁刚到七道梁,就被马坡义军分割包围,义军居高临下一阵猛射,打得国民党军队昏头转向,不辨南北,一时失去指挥,乱成一团。这时,义军喊杀声如雷,如猛虎般冲下山梁。国民党军队顾不得壮丁,四散逃命。七道梁之战,打死国民党士兵数十人,解救壮丁数百名,缴获步枪百余支,极大地鼓舞了义军的革命斗志。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安华雄又率领百余义军,摸黑绕过地方武装出阿干镇进入兰州,袭击西果园汽车站,缴获驻军部分武器。 义军声东击西,转战南北,使国民党兰州当局惶惶不安,企图用重兵围剿义军。同月的一天深夜,洮河义军首领王仲甲、杨华如率义军北上榆中马坡羊上村,与安华雄的马坡义军会合,准备择日再次攻打榆中县城。国民党119师闻讯前来追剿,双方在分水岭相遇。此处是马衔山脉一个小山脊,将马衔山雨水暗流一分为二,一股向西沿阿干河流人兰州七里河,一股向东沿兴隆峡流人榆中苑川河,因此得名分水岭。义军抢占有利地形凭岭坚守,国民党军自恃装备精良向上猛冲。喊杀声、马叫声、枪弹声四起,烟尘弥漫。一直激战到天黑,双方伤亡惨重。义军趁黑从后山撤退,国民党军队怕中埋伏不敢恋战也只好撤回。 起义失败由于义军大都是农民,或多或少有一些土地,因此攻打榆中城后,新营义军暂时停止活动,去忙春播。1943年(民国32年)农历2月初,春播即将结束的一个清晨,国民党军队围剿新营义军。起初,枪声从狼耳山方向传来。义军赶紧集合队伍,不等集合完毕,国军就从打虎岔、沿川子、夏家洼三面包抄而来。义军不辨虚实,撤离新营,从黄坪过清水沟转移到30多里外的临洮高云谷村,当夜驻扎下来。 之后,义军开到牛心山,下胡麻岭,进人马莲滩。在这里,义军司令部召开会议,讨论义军去向。会议决定:沿会宁一线,过宁夏固原,绕道赴陕北。马莲滩会议后,义军北上,经甘草店、武家窑,后过苦水河上了铁木山。在这里,义军被国民党某部34团、地方武装常家团拦住去路。面对装备精良、弹药充足的敌人,义军几经奋战,损失较大,余部原路返回新营,从此化整为零。后来,在国民党军队清乡时,首领黄作宾、王作宾、赵寿山、张守礼、董含珍等被捕,被杀害于新营。李风华被杀害于兰州。司祖荣在去延安途中被叛徒出卖,被马鸿逵部杀害于银川。 另外,马坡义军在分水岭遭到重创后,大部分还家,少部分加入洮河义军继续战斗。同年7月在武山滩歌镇,遭到国民党军队重兵围攻,义军损失惨重。突出重围的义军,后来也被国民党军队分别镇压。 历史意义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力量过于强大,新营、马坡农民起义失败了。但是,轰轰烈烈的新营、马坡农民起义在榆中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多次给占优势的敌人以沉重打击,充分显示了起义农民的机智勇敢和大无畏精神,引起国民党甘肃当局的极大恐慌。国民党榆中县长王佐因镇压义军不力被撤职。同时,在起义的冲击下,国民党甘肃省政府在政治上不得不作出某些调整和让步。比如,1947年(民国36年),榆中等县遭受早、雹、水、虫等灾害,甘肃省政府“专拨赈款6.74万元,小麦1200石,黄米83石”,“夏拨冬令救济款10.15万元,进行赈济”。以这样的力度赈济灾民,国民党甘肃政府以前还没有过。 此外,起义播下的革命火种,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榆中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