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武侠小说
释义

新武侠文学,又称新派武侠文学,这是指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香港,以虚构的历史上的武侠故事为内容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一文学流派以梁羽生、金庸为代表,后来有人又将台湾武侠文学作家古龙也归入此一派别,为了区别于三、四十年代的旧派武侠文学,俗称新武侠。

中国武侠小说的发展阶段

自《史记》列《游侠列传》以来,侠士在社会中就成为一个特殊社会基层的代表人物。但“武侠”一词并不见于中国古籍之中,反而最早出现在与中国同文同种的日本近代文学中。明治时代的小说家押川春浪(1876-1914)曾以冠以武侠之名的三部小说风行日本文坛。当时的中日之间,文化信息传播较快,“武侠”之词遂传入中国。而有些中国人则也以文言文武侠小说为始作俑者,据樽本照雄等编撰的《中国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所收书目,可以看出已有以武侠小说面目出现,林琴南、钱基博均以文言文写作武侠小说,钱氏更与恽铁樵于一九一六年合编《武侠丛谈》。在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未登场前,文坛为鸳鸯蝴蝶派、黑幕小说等霸踞,武侠小说也入于其中。现代白话武侠小说在社会上崭露头角当推一九二○年代出现的向恺然(平江不肖生)、赵焕亭等作家为代表。向恺然《江湖奇侠传》更与刚传入中国不久的电影艺术相结合,在数十年时间内拍成十八集的《火烧红莲寺》而风靡全中国。这其实是当今流行的武侠长篇电视连续剧的滥觞。武侠小说也因此鹰扬于中国现代社会,造就出一代又代的作家和读者,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学风景线。

二十年代是武侠文学由文言走向白话的嬗变的时期,从文白夹杂到渐以白话文为叙事语言,从以短篇为主转向长篇,在内容上仍以古代传奇为主体,以侠士为主角,可说是与宣扬新思想、新文化的五四新文学运动分庭抗礼。二十年代武侠文学有了职业创作的倾向,向恺然、赵焕亭、顾明道、姚民哀、杨尘因等都为武侠文学界一时之选,其出版物又以绣像武侠小说为其特征,这是袭自明清小说的旧衣钵。三十年代则是旧派武侠文学蔚成气候的年代,出现了一代以专职写作武侠小说的作家,可谓群雄并起,将中国武侠文学推到一个高峰,这与中国新文学在三十年代中的大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这一代的武侠作家构成了旧武侠文学的主力,尤以北派五大家:宫白羽、郑证恩、还珠楼主、王度庐、朱贞木为其中的佼佼者。白羽的《钱镖》系列,还珠楼主的《蜀山》系列、郑证恩的《鹰爪王》系列、王度庐的《鹤剑珠龙瓶》五部曲、朱贞木的《神龙》三部曲及《边塞风云》等,各呈异彩,拥有大量的读者群。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政治热情的高涨左右了文化界的动向,严峻的意识形态更蜕化为严厉的思想管制运动。在台湾,败退到台澎金马的国民党政府也以反攻大陆为总动员,一切的文宣都要为此服务,武侠文学难逃其厄运,在海峡两岸都被视为毒草或不良读物,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留在大陆的武侠作家纷纷辍笔。

新武侠小说的产生

新派武侠文学为何在香港诞生,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偶然,其实是一种必然。说其偶然,确是因为一场武术界的打擂台引起的。五十年代初,香港武术界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与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的门派之争愈演愈烈,遂依武林之旧俗,上擂台比赛。比赛之前,香港报刊大做文章,赛后人们余兴未减,依然众口喧腾,当时的《新晚报》总编罗孚遂“忽发奇想”,要他的广西老乡、平时喜欢填词作诗的陈文统马上写一篇武侠小说。一月二十日,以“梁羽生”之名写作的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就开始在《新晚报》上连载,至八月初,该部长篇连载完毕。这个恍如急就章形式赶出来的武侠作品立即成为流行小说,《新晚报》因此销量猛增,而《龙虎斗京华》马上成为街谈巷议、人人争读的流行小说。同时,国外的中文报纸也争相转载,首先是泰国,其后是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最重要的是,在香港吹起了“武侠文学之风”。许多大报马上跟风增加武侠小说,参与写作的人越来越多。一年多之后,金庸终在罗孚、梁羽生的动员之下初试啼声,结果一炮而红。《书剑恩仇录》为他的成名奠定了第一块坚实的基石。从1954年到1957年,可视为新武侠小说的早期。如果从新派武侠文学的整体而言,或可将中期定为1958至六十年代末(1969)。这一段时间,也是台湾武侠小说家开始活跃的时代。卧龙生从1958年起撰《飞燕惊龙》、《铁笛神剑》等;司马翎亦于1958年涉足武侠文学界,他以“神剑”系列出道,与卧龙生、诸葛青云等并立,有“台湾三剑客”之称。诸葛青云为还珠楼主的私塾弟子,以所谓“才子型”武侠文学而闻名。三人均在1958年从事武侠文学,但在写作风格上基本还是沿袭了旧武侠文学一路。古龙的出现却是另辟新径,他以“新派”在台湾武侠文学界独树一帜。虽然他的“新”法与金、梁有所区别(尤其是在忠实历史、细节描写、文字风格方面),但一般人仍将之归入“新派”。因之,六十年代可谓新武侠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也是港台二地兴起的武侠文学之大观。相对而言,大陆这一段时间正是反右运动至文革初的亢奋、激动时期,政治运动压倒一切,文坛万籁俱寂。

回头再来看看新武侠文学大师的作品在两岸的遭遇,就可以印证新武侠文学在香港的出现,既是一个历史的偶然,也是一种文学的必然。梁羽生的作品虽然在香港左派报纸上连载,但却进不了大陆,也进不了台湾。金庸亦是如此。梁羽生是在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才正式进入中国大陆的,金庸在1978年访问北京,邓小平接见他之后才渐为改观的。从两岸对其二人的态度,可以看出新武侠文学勃兴于香港,盛行于海外,却因应政治局势的变化而迟至其发端二十多年后才能登陆二地,这是一条坎坷而曲折的道路,但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却是具有意义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新武侠小说的特点

A、有清晰的历史背景,有新的、强烈的个人历史观。B、重视中国武侠小说的写实传统,亦向西方小说吸收新手法。

C、比旧武侠小说更注重“文学”内涵,在写作时对文学形象的塑造、语言的提炼、文字的把握、结构的严谨等方面更为在意。

D、注重人物的思想道德、品味,招式从写实到写意发展,同时,把“侠”的形象提升了,认为“侠”比武更重要。

新武侠小说是以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章回小说)为躯壳,叙事重在“时、地、人”三方面,时间大都选择在“外族入侵”、“民族矛盾深化”、“官逼民反”(《水浒》的传统),地点——以“边疆”(沙漠、天山、塞外),内陆则以“北京”、“江南”为主。人物——“侠士VS美女”。语言——新武侠小说有其语言特色,金、梁是文白相间,制诗填词,偏重文学知识。古龙虽以白话语言为主,但也别有其一种独到而鲜明的风格。

新武侠文学诞生已有五十一年了,这一大型小说作品群的出现,可谓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观。武侠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梁羽生、金庸的改造下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这是香港作家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新武侠三大家相继谢幕之后,其文学作品一版再版。同时在香港写作武侠小说的还有倪匡、蹄风、张梦还、高峰等,以及后起的温瑞安等,台湾有上官鼎、高庸、易容等。在改编为其他文化产品上,新武侠文学比起其他文学作品似乎更具生命力。尤其是自九十年代后半以来,中央电视台开拍金庸的《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以来,更掀起一股热潮。二十一世纪以来,文化创造性产业勃兴,影视、流行音乐之外,加上手机、电子游戏、网络游戏、数码娱乐艺术等成为年青人追求的时尚。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可以预见,新武侠文学将较其他纯文学或流行文学更易于被改造为文化产品及具创意的艺术作品,这是新武侠文学的一个天然优势。

21世纪大陆新武侠的特点

韩云波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撰文指出,“21世纪大陆新武侠”这一概念于2004年正式提出,大陆新武侠具有鲜明的不同于港台新武侠的特点:一是大陆新武侠的“江湖”表现了后现代语境下的现代追求。“无望之希望”和“人之精神”构成了美国现代悲剧奠基者奥尼尔的思想灵魂,大陆新武侠江湖中活动着的那些勇者,“无望之希望”构成了他们的后现代语境,“人之精神”构成了他们的现代追求。可以说,大陆新武侠具有独创精神的江湖,就是这样一种后现代语境之中的现代追求。

二是女性武侠小说作为一个突出的现象改变了武侠小说性别政治的固有格局。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的武侠女作家群体形成,并在写作中表现出女性主义写作的因素,其中有平和的女性主义写作如沧月,也有激进的女性主义写作如沈璎璎。

三是强调学养与智慧的武侠智性写作,丰富和提升了武侠小说的类型界域与文体品位。四是大陆新武侠的广域叙事,从知识立场上拓展了武侠小说的文体类型。大陆新武侠借鉴于网络开启了作者与大众的双向互动之门,借鉴于动漫丰富了形式表现手段,而沈璎璎借武侠的奇幻审美感觉沉潜于内心之中的江湖,表现了自身的知识立场。

引领人物

概述

在"大陆新武侠"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代表性人物,韩云波教授就以凤歌的综合,小椴的技巧,沧月的感觉,步非烟的想象,方白羽的哲思,慕容无言的现代,来总结 "大陆新武侠"中优秀的作者.

凤歌

凤歌,大陆武侠著名作家,杂志编辑,今古传奇暨黄易武侠文学一等奖得主。代表作品《昆仑前传》、《昆仑》、《沧海》其中凤歌研习金庸等名家的作品,又不拘泥于此,力求创新,其力作,<昆仑>销量达到有80多万册,成为 "大陆新武侠"的标志性事件

韩云波

韩云波教授在<昆仑>创作讨论会上提出了以<昆仑>为标志的大陆新武侠科学主义,理想主义,和平主义"三大主义",分别作为港台新武侠哲学主义,现实主义,民主主义三者的对立,发展与飞跃.凭借,<昆仑>

小椴

小椴,2001年开始武侠创作,向<今古传奇武侠版>创刊号投稿<乱世英雄传>并得以刊发,其古文基础深厚,长于描写,文字诗词化,文风缜密,华丽,得到很多读者喜爱,其后又创作<洛阳女儿行>,<开唐>等,颇有好评,被誉为金古梁温黄下的椴,温瑞安更赞其可自立为"椴派".

沧月

沧月,为女子武侠的代表人物,也是言情武侠的代表,自2001年在清韵发表文章后,反响强烈,倍受好评,后转战榕树下,并进入<今古传奇武侠版>等期刊发文,在期刊和网络上拥有大量读者,与沈璎璎并称为大陆武侠双生花,代表作有听雪楼系列、鼎剑阁系列.

步非烟

步非烟,北大才女,同为女子武侠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于沧月相比有着更奇特的想象力,文风大气磅礴,汪洋恣肆,变化万端,读者众多,源于期刊又不限于期刊,华音流韶系列,武林客栈系列为其代表作.

方白羽

文坛外的武侠黑客,N维幻想终极探索者。2001年开始混迹于网络江湖之内,游走在武侠、玄幻之间,以超过百万字的作品称霸武林。因为《大赌坊》、《铁血密捕》等系列,重新建构金古梁温后的乱世江湖,被《武侠故事》评为“四大武生”之一;因为《游戏时代》系列首开网游幻想小说先河,当仁不让地成为今古传奇《奇幻》杂志的首席码字客,奇幻界的魔武双修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