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塘镇
释义
1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新塘镇

新塘镇是广州市增城南部工业、商业重镇,广东省中心镇。全镇有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13家,上5000万元的企业5家。200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6亿元,利税3.8亿元,出口贸易额25.3亿元,其中被誉为中国牛仔城。另有湖南,浙江,广东潮州同名镇区。

1、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新塘镇

基本情况

在区境西南部。因驻地在宋代为东江一大河湾,后渐成河滩,明代在河滩上垒石围塘,石堤渐为圩集,故名新塘圩。民国27年 (1938)增城县治设于此。1950年称新塘镇,1955年改区。1958年成立新塘公社,1979年改镇,1983年又改为区,1984年再建镇。2004年增城市实行镇级行政区划调整,新塘镇管辖原新塘、永和、仙村(除吓岗村)、沙埔、宁西5镇的行政区域范围;2005年,永岗、禾丰、贤江、新庄4村划入广州市萝岗区。新塘镇现管辖16个居委会和71个村委会,总面积251.51平方公里,总人口40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1万人,外来人口19万人。

经济发展

新塘镇是广州市增城南部工业、商业重镇,广东省中心镇。至2010年,全镇有年产值上亿元的工业企业33家,上5000万元的工业企业47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有6家。

2011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912.66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9.39%,其中,工业总产值898.61亿元,增长16.81%,农业总产值14.05亿元,增长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34亿元,增长22.67%;服务业主营收入31.47亿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01亿元,增长20.05%;两税收入44.97亿元,增长10.78%。

五镇试点“县级权限镇”之一

广东有中心镇277个,分布相对均衡,这个措施打破了“综合指数”指标的唯一性,可以带动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均衡发展。其中广州从化市鳌头镇、肇庆高要市金利镇、惠州博罗县罗阳镇、云浮云安县镇安镇、茂名茂港区羊角镇为中心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配套探索县级权限镇和地级权限县改革。

工业发展

近年来,新塘镇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产业集聚的四大可持续发展优势, 规划并推进了宁西、新塘环保、豪进、沙埔银沙、东凌等五大工业基地建设,引进了广州本田二厂、五羊本田摩托车两大生产力骨干项目,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带动性强的制造业工业项目,牛仔休闲服装和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三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产业聚集和组团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大工业、大商贸、大房产”的富民强镇之路。一些重点项目纷纷抢滩落户新塘投资置业,现有广州本田汽车、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提爱思汽车内饰、广州电装、豪进摩托、康威集团、创兴牛仔、广英牛仔等一大批龙头企业。时至今日,新塘、永和、宁西、沙埔、仙村已经形成颇具特色的工业产业带。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制造业、牛仔休闲服装等三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新塘镇经济产业已形成以经营牛仔休闲纺织服装、摩托车及其零配件、汽车及其零配件、建材、家具、造纸、食品、塑料、家电、制品业等l9个行业为骨干的工业体系。

民营工业

民营工业是新塘的特色产业,也是新塘的支柱产业,约占全镇工业的90%。特别是牛仔服装已成为新塘民营经济的特色,并成为新塘一张通往世界的名片,拉近了同世界产业接轨的距离。目前新塘有牛仔服装及相关配套企业2600多家,占新塘工业企业的60%。有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各类服装纺织制衣设备6万多台套,拥有国际最先进的棉纱染色设备、牛仔面料织机以及制衣、水洗、漂染、防缩等最先进的后整理设备,形成了纺纱、染色、织布、整理、印花、制衣等完善的生产系统。在新塘,每天可加工生产250万件牛仔服装,年产牛仔服装超2亿件(条)。现拥有注册牛仔品牌1000多个,涌现出增致、凯蒂猫、米高、小魔鱼、康威等一批国内外较为知名的品牌,牢牢掌握牛仔服装产品潮流趋势,成为中国牛仔服装的风向标。2002年新塘镇被国家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成为广州市东部板块一颗璀璨的明珠。

第三产业

新塘投资环境的改善,使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建起了以占地13万平方米的新塘牛仔商贸城和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沙埔牛仔面辅料商贸城为产业龙头的大商业格局。目前有天和、新客隆、嘉荣、真美、家家乐、人人乐等大型百货进驻,发展了新兴步行街、群星步行街等商业区,形成了钢材、家电、摩托车、小商品等大型批发市场,促进了商业和物流业的发展。还有集旅游、饮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上档次的碧桂园凤凰城酒店、太阳城、新好景、凯旋门等酒店,使第三产业成为新塘的一大经济亮点。碧桂园、锦锈香江等大型房地产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中心等一批上档次的大型商业中心正在建设。第三产业已逐步由小商品、小批发向大商业过渡,有力拉动了新塘第三产业的升级。

农业农村

全面完成了行政村“五通”工程(通水、通电、通电话、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坚持抓好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做好农村劳务输出。狠抓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民总体减负率达78.6%。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推进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畜牧、水产等特色农业发展。相继建立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等一批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专项整治农贸市场和禽类养殖场,切实做好禽流感与动物疫情的防治工作。2005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5.2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739元。

全镇耕地总面积21313亩,其中水稻3300亩;蔬菜11000亩;水果种植面积5500亩,甜玉米1500亩。

新塘农业依托工商业的强大经济后盾,逐步向现代化、产业化、生态型的现代农业迈进。全镇先后建成蔬菜基地、禽畜基地、水果基地、粮食基地等四大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2万多亩,年产量达到1.222亿元。现正规划建设新塘镇生态农业基地,总面积2500亩,预计投资3000万元,建成集生态旅游、科教参观、产品展示等一体化的农业生态园地,提高了新塘农业档次。

全镇大力引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先后引进了新加坡东园食品集团广州金鹰食品有限公司、广州新丰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东洲油脂有限公司等六间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营造了“多多妙”方便面系列,“东园”美食等系列国内外知名的品牌,年创产值达到1.6亿元。

名优农副产品:镇名优农产品丰富,镇内有清朝贡品“水南白蔗”、“田心马蹄”、“雪槐子”荔枝、“东洲粉葛”、“西洲香蕉”等多种传统名优农产品,目前更以深加工品牌“多多妙”、“东园”等系列产品著称,其系列产品先后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基础设施

近年来,新塘镇紧紧抓住环境建设这个主题,坚持打基础、造环境、促发展、创繁荣。现有镇区面积19平方公里,实有铺装道路面积46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5.2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燃气普及率达99.2%,排水管铺设率达95%。从2001年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对新塘的道路网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完成了部分路段的 “穿衣戴帽”工程、光亮工程,抓好新塘大道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使新塘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城市化发展方向。今年继续以道路网络和打造城市景点为突破点,加快新塘大道西延工程等多条道路的改造建设,抓好新塘镇公共广场、体育馆、景点建设,搞好农村中心村规划,全面推进新塘城市化建设进程,切实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新塘镇交通便捷,供电、供水方便,文化、教育、生活设施齐全。广深公路、广深铁路、广深高速公路、广园东快速路和广惠高速公路途经镇内,出入方便。拥有大型的东江海运码头、群星、宏达大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日供水量达80万吨的大墩、新和水厂、6座11万伏及22万伏的变电站及6.3万千瓦的发电站。通讯邮政极为方便。镇内设有新塘海关、边检、动植检、高检等外检部门,提供进出口贸易等一条龙服务。

城镇发展

随着广州“东进”加快,新塘将成为投资商家青睐的宝地。既面临多方面的新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未来几年,将以并镇为契机,坚定不移抓好中心镇建设,以抓好规划和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动中心镇建设,打好“广州牌”,打响“新塘牌”;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做大做强“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制造业、牛仔休闲服装”三大支柱产业,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抓好基础设施和城区环境建设,加快提高该镇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增强该镇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努力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新城区。

行政区划

新塘镇辖东街道、西街道、中街道、西宁、卫山、渔村、小迳、汇美、新康、省水电二局、新世界、永和、宁西、仙村一、仙村二、公平16个社区;久裕、南安、南埔、新墩、西洲、东洲、白江、坭紫、新街、黄沙头、石下、瓜岭、大墩、田心、白石、上邵、白水、塘美、官湖、瑶田、章陂、群星、新何、甘涌、东华、棉花场、乌石、九如、陂头、长岗、岗丰、叶岭、公安、翟洞、塔岗、蒌园、简村、冯村、中元、石迳、路边、郭村、下元、百湖、湖东、斯庄、湖中、下境、仙联、竹元、巷头、十字窖、深涌、下基、沙角、西南、沙头、上境、基岗、蓝山、潮山、沙窖、碧潭、岳湖、塘边、岗尾、官道、上岭、巷口、长巷、三安、上基72个村委会。

2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塘镇

镇情概述

新塘镇地处萧绍平原水网地带,位于杭州市钱塘江南岸,离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4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下辖37个行政村和 2个转制村、三个社区,常住人口4.5万人。104国道、杭金衢高速公路、萧绍运河、杭甬铁路和浙赣铁路贯穿全境,交通便捷。是全国闻名的羽绒集散地,1998年10月,被浙江省命名为“羽绒之乡”。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具有区域特色,以羽绒为原料的家用纺织品行业迅猛发展,涌现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家用纺织企业,其中,羽绒及服装行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为39.1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60.7%,实现销售38.5亿元,占66.8%,实现利税 2.65亿元,占69.7%,出口贸易额达到24.2亿元,占95.7%,家用纺织品的主要产品有,床上用品、羽绒及各类服装,座垫靠垫等,可年产各类羽绒被500万条,各类服装800万件,各种座靠垫1300万只。产品有“北天鹅”、“迪欧达”、“三星”、“维美”等著名品牌,从业人员近三万人。境内有中外合资企业56家,进出口贸易公司5家,羽绒交易市场、棉纱市场二个,还有物流市场与之配套。国际羽毛局在北京召开的第45届年会期间,在萧山设立了分会场,并参观考察了新塘的羽绒及服装企业,新塘被称之为“羽毛绒之都”。为了积极支持这一特色行业的发展,在萧山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塘建立了面积为10.7平方公里的羽绒及服装工业园区,通过二年多来的开发和建设,园区已初具规模,全镇有60%的相关企业已集中在园区,2002年,获“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称号,浙江省命名为“羽绒工业专业生产区”,杭州市评为达标园区。

新塘的羽绒及服装行业,在技术装备上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有从日本、意大利等国引进绗缝机、数控式电脑排版、裁剪机、羽毛分析仪、检针机等。在管理上大多数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认证和采用ERP 等现代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为了加快发展区域特色经济,2001年制订了羽绒及服装行业10年发展规划,在发展战略上打算采取工业园区带动战略、企业创新战略、市场开发战略、高端人才主导战略等四大战略。同时采取四项措施:一是注重行业研究,做好市场趋势、行业前景、产品样式和政府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充分尊重企业的市场行为,促使企业决策具有预见性和科学合理性。二是扶持行业协会,建立良好的业内协调机制和正常的合作机制,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三是加强技术改造,注重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型,不断提高行业的科技水平。四是开发新品名品,开拓国内外市场,从原来的注重于国际市场向国际国内并重开发过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注:新塘镇现称为新塘街道)

3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新塘镇

镇情概况

新塘镇位于衡东县西部,东距县城17公里,南距衡阳市50公里,北距株洲市65公里,西与衡山县城关镇隔河相望,距南岳旅游区15公里。

区划沿革

新塘以境内火车站南头铁路旁原有一口新塘而得名。建国初期属衡山县新塘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2年建镇,1986年撤销欧阳海乡并入新塘镇。1989年5月撤区,将潭泊乡并入现在的新塘镇。

行政区划

辖:文峰居委会;欧阳海、衡粤、新堤、百叶、丰塘、雷市、湘江、文昌阁、新农、广田、文家桥、湘水、红桔、宋家坪、桔冲、梅冲、奇头、樟树坪、大坪、新桥、梵塘、龙头、祝高、丰根、潭泊、宦塘、石杨、米河桥、杨泗桥、虎冲、大培、大冲、烟竹33个村委会。

经济社会发展

境内有欧阳海烈士纪念碑、“二童攻书山”等革命纪念地和名胜古迹。新塘交通便利,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衡山火车站坐落境内,京广铁路贯穿南北,湘江、洣河流经西南部,京珠高速、I07国道线穿境而过,是衡东县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新塘不仅是衡东、衡山、南岳三县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而且是南岳旅游观光的必经之地。新塘资源丰富,经济发达。主要农产品有稻谷、油菜籽、柑桔、茶油、桐油、席草、生猪、鲜鱼、家畜、禽蛋等。主要骨干企业有湘南有色冶炼厂、三湘制鞋厂、陶瓷厂,主要产品钨酸钠、精制石膏粉、瓷泥、建筑陶瓷、竹制品、面粉、服装等畅销省内外。

开发区建设

新塘是新兴的经济开发区,是衡东县对外开放的窗口。1992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衡东县在新塘设立经济开发区。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开发区基础设施初具规模,街道、水泥路面、排污管道、高压输电线路、程控电话等基础设施齐全。良好的投资环境,引来了无数的海内外客商。新塘镇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达兴旺。美籍华人投资的全县第一所涉外中学——欧阳遇中学就兴建在这里。

4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新塘镇

镇情概况

新塘镇位于饶平县西北部,总面积8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0.9万亩,山地面积8.6万亩,辖14个村委会,78个自然村,人口19815人。

农业生产

全镇现有水果面积10500亩,产量1600吨,是饶平县青梅、橄榄等水果生产基地之一。茶叶面积5200亩,年产量510吨,久负盛名的"深坑茶"远销香港、泰国、东南亚一带。

基础建设

近年新塘镇大力发展交通,能源和通信设施,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全镇共有小水电站4座,装机容量近2000千瓦,年发电量700万度,有35千伏变电站1座,形成与县市一体的供电网络。新建移动电话基站和邮电大楼,引进近千门程控电话交换机。有瓷土、石板材、稀有金属等蕴藏量丰富的矿产资源。连接闽粤的主干线丰柏公路穿越全境,交通十分方便,是发展水电、茶果、瓷土、石板、彩瓷加工等行业的理想投资区。

5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塘

新塘乡地处恩施市东部腹地,4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育着53000土家儿女,新塘气候宜人、冬暖夏凉,森林茂盛,植被完好,是最适合人居的地方,历史以来就是恩施东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物流中心,被誉为“东乡明珠”。

这里人文底蕴厚重。有清中期冠盖云集、人文藯起、文塾勃兴、科甲鼎盛的东乡文化盛世,有荆国公王观兴校场坝练兵、白莲教覃家耀旗峰山插旗、卷帘洞刘宗武栖身的可歌可泣历史,有贺龙元帅领导的红三军七师战斗过的红土地、苏维埃县政府遗址、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康先成故居,有建国后的东乡文化摇篮——恩施三中,以及从那里走出八位研究生的美谈。

这里山川风景如画,处处人间仙景。有白垩纪形成的具有丹霞风貌的红花石林,面积约20平方公里,被中国科学 院地质学家誉为“稀缺性地质博物馆”,有旗峰山、太山庙休闲度假生态游景地,有世外桃源河溪、古老的风雨桥、神秘的麻柳洞、传奇的养老寨等土家风情旅游圈。

这里物华天宝、资源富饶.

硒都之源。该乡下坝村渔塘坝的硒矿,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唯一独立硒矿床,现经专家探明的储量达25亿吨,恩施因此而获得“世界硒都”之殊誉。

华中药库。新塘乡是“华中药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适应多种药材生长的土地资源40万亩,盛产紫油厚朴、鸡爪黄连、野生天麻、竹节人参、绞胶蓝、黄柏、贝母、杜仲等170多种优质名贵药材,具有“绿色、富硒、道地性”特点,省“华中药用植物园”就落户在该乡长岭岗,内有药用植物1700多种,该乡是“中华紫油厚朴之乡”,获得国家紫油厚朴原产地保护、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于3月17日播放了介绍该乡紫油厚朴专题片《树皮越厚越值钱》。

水电能源。清江马尾沟流域、木栗河水量丰富、落差大,有5万千瓦以上的水能蕴藏量,马尾沟流域水电开发发展有限公司进驻新塘、仙女湖电站、青龙电站相继开工,马尾沟流域水电站梯级开发前景极为可观。

矿产资源。新塘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硒、硅、铁、煤、菊花石等,校场坝煤矿经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探矿普查,预计采矿前景可佳,三角桩铁矿经专家鉴定,含量极高,清江沿岸的菊花石质坚硬而细腻,石中花朵,色若堆雪,形酷菊花,雕琢成各种工艺品,独具观赏价值。

品牌资源。新塘白酒,采用旗峰山泉、富硒玉米,用土家传统工艺和现代酿酒技术酿造而成,具有绵甜爽口、祛疾强体的特点,是宴请嘉宾、馈赠亲友的佳品。新塘根雕,是该乡新兴的一种文化产业,民间艺人的根艺作品多次参加州市举办的民间艺术展览,产品远销省内外各大城市。

森林资源。新塘亦是“鄂西林海”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穿山甲、刺胸蛙、红腹锦鸡等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珍稀动物,有珙桐、铁尖杉、鹅掌楸等30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珍稀树种,目前全乡森林面积50万亩,覆盖率达75%,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对清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保护作用。

该乡围绕五大资源,即特色农产品资源、矿产资源、水电资源、旅游资源、品牌资源,主攻九大项目,主要是烟叶、魔芋、紫油厚朴、高山反季节蔬菜、硒矿、新塘白酒、红花石林开发、马尾沟流域水电开发,确定作为近时期的经济发展工作思路。

新塘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增长,财政收入、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到2009年底,全乡GDP总值达到2.16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1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有信用社、邮政储蓄所3个,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650万元。

基础设施明显加强。以恩鹤、恩红公路为骨架的680余公里的交通网己经形成,通村率达到100%,通组率达到76%,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运输状况,恩鹤、恩红、新双公路等主干公路的黑色化改造升级已经完成。实施的“国家人饮解困工程”解决了16000余人的饮水困难,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了生存条件;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电网覆盖率达到100%;全乡开通程控电话近4300门,卫星通讯接收基站由2004年的6座增加到27座,其中移动13座、联通11座、电信3座,无线通讯网络覆盖全乡,手机用户11000户;城镇化建设水平日益提高,新塘集镇按照州“13311”和市“1626”规划建设,街道硬化、路灯安装、“东乡市场”建成,行政、教育、文化、卫生、商贸区域得到了合理布局,集镇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东乡中心集镇”地位日益突出,并形成了双河、新田、峁山、下塘坝等卫星村镇,促进了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根本改善。二十年来饱尝严重水土流失辛酸的新塘人民抢抓机遇,大力实施人工造林,通过实施“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工程”,新塘乡营造意杨、刺槐、日本落叶松等生态林,改造荒山、治理小流域累计面积10万亩。目前全乡森林面积45万亩,覆盖率达60%,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对清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

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新塘乡鼓励“路边经济”、“移民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社会闲散资金,转化剩余劳动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个体经济私营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3500余人,年创税收200万元以上。

“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如火如荼。近年来,广泛开展“五改三建”的生态家园建设,一幢幢雕梁画柱、白屋脊、白粉墙的土家农舍,一个个经济庭园,一口口沼气池(全乡已累计建沼气池4971口),处处洋溢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发展的气息,标志着如今的农民正在小康路上阔步前行!

通过扩大开放,内引外联,吸引了马尾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广东吴川金道玻璃责任有限公司、武汉市绿龙蔬菜公司、高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高岭药庄等企业纷纷落户新塘,投资置业,引资总额突破11400万元,在新塘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较强的拉动作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8: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