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8·15全国哀悼日 |
释义 | 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10年8月15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简介甘肃舟曲抗洪抢险指挥部最新通报,截至2010年13日16时,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已致1248人死亡,496人失踪。为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举行全国哀悼活动,这是继2008年5月19日—21日为汶川地震遇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和今年4月21日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设立全国哀悼日之后,再一次为自然灾害中遇难的普通公民设立的全国哀悼日。 相关仪式国旗为平民低垂,人民为同胞悲痛。此举走出制度意义渐成一种惯例,体现社会的文明进步,彰显政府全新的民本理念。下半旗是当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种致哀方式。这种做法最早见于1612年的一天,英国哈兹·伊斯号船长在探索北美通向太平洋水道时不幸逝世。船员们为了志哀遂将桅杆旗帜下降一段,当船只驶进泰晤士河时,人们见它的桅杆上下着半旗,不知何意,后来才知道是船长去世。到了17世纪下半叶,这种致哀方式流传到大陆,并为各国所采用。我国“国旗法”明确规定,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而全国哀悼日,除了降半旗外,警笛、汽笛长鸣,防空警报鸣响,停止公共娱乐活动,这是对逝者的一种深切哀悼和尊重,也是对生者的慰藉,同时还起一种警示作用,提醒世人不忘伤痛,珍视生命,珍惜今天。 人们不会忘记,2008年5月19日,为汶川地震遇难者设立的哀悼日,这也是第一个为平民而设的全国哀悼日。当时距地震发生时才一周时间,全国上下仍在举全国之力,尽一切力量,用一切手段,组织一切救援措施,将灾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而在这之前,对遇难同胞的哀悼已在民间开始。就像此前的汶川与玉树的抗震救灾一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从天而降的灾难,手足之情,心心相依;心同此心,情同此情,灾民人民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灾区人民的需求就是我们的使命,全国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急灾区同胞之所急,解灾区同胞之危难,在第一时间向舟曲灾区人民传递来自祖国各地的关爱与温暖,给他们以抗击这场特大泥石流灾区的勇气、信心与力量。而民间对舟曲遇难同胞的悼念活动也在开展之中,祭奠逝去的死者,为灾区的人们祈福,这不仅仅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民众发自肺腑的衷心之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