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密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
释义 | 2010年1月30日在宁波市北仑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区长 华 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挑战、完成保增促调重大任务的一年,也是我们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逆境中奋勇前进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心任务,主动把握,积极应对,超前谋划,狠抓落实,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重大考验, 较好地完成了区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年初主要经济指标急剧下滑的重大挑战,我们全力保增长,始终坚持把保增长促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策,超常规地制定出台一揽子保增促调政策举措,全面提振发展信心,凝聚合力共渡难关,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和衷共济、共克时艰的良好氛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二季度企稳回暖,三季度巩固向好,四季度强劲上升的“三级”跨越,在最为困难的一年取得了极为不易的发展成效;面对困难时期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我们尽力保民生,始终坚持越是困难时刻,越要高度关注民生,大幅度压缩政府行政支出,集中财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于民生的财政投入比上年增加3.8亿元,民生投入不降反增,民生提升行动年度计划全面完成,宜居城区建设扎实启动,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面对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着力保稳定,始终坚持保稳定与保增长、保民生有机统一、相互促进,深入推进“平安北仑”、“法治北仑”建设,全力以赴打好“社会治安攻坚年”活动决胜之战,扎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敏感时间段相对集中的维稳复杂形势,认真落实稳控措施,排摸化解不稳定因素,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高,社会局面保持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科学主动应对,率先突破的发展态势进一步确立 围绕“标本兼治,保增促调”总体思路,春节过后第一个工作日即召开全区“保增长、促发展”会战攻坚动员大会,年中又首次召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建立经济形势定期分析制度,全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及时出台一系列扶持企业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了总额达3.8亿元的产业发展资金、企业帮困扶持资金、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和政府金融保障应急专项资金,全面运作面向中小企业的金石小额贷款公司,取消、暂停或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19项,出台土地使用税等税收奖励扶持政策,临时性适当下浮企业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减轻企业负担16亿元。深入开展“创建服务型机关、促进企业发展”活动,建立规模以上企业“一对一”结对服务联系制度,专门成立企业服务办公室, 45家部门在媒体上公布应对危机服务举措,开通“帮企业”24小时服务热线,高密度走访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345件。在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推动下,广大企业主动调结构拓市场,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区经济呈现逐季好转、持续上行态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继续稳居全市前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6.5亿元,增长10.1%;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7亿元,增长8.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2亿元,增长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414元,分别增长9.2%和13.2%。 (二)坚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的质量进一步提升 工业经济逆势攀升。把推动工业经济回升向好作为事关保增长大局的重中之重,启动实施工业企业“122”工程,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重点扶持,龙头骨干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全区产值排名前50位的龙头骨干企业实现产值897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74.3%;实现利润73.4亿元,比上年增加79.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83.1%。台塑台化、宝新不锈钢、吉利汽车、逸盛石化、海天集团、申洲集团等20家企业实现产值、利润双增长,台塑台化产值超160亿元,4家企业产值超50亿元,新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26家。在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下,全区工业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工业经济效益、质量同步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207.5亿元,实现利润88.4亿元,比上年增长6倍,利润总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工业增加值增幅、工业用电量居全市首位。 服务业发展全面加速。在全市率先成立服务业发展局,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引领和指导。加大现代服务业项目引进力度,现代国际物流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宁波蓝海资源配置中心开工建设,北能燃料、中远能源、国源海运等港口物流企业引进落户,仓储堆场等优势传统物流企业加快转型,科技创业园、数字科技园服务外包产业稳步发展,亚洲浆纸等12家企业成功剥离服务业项目26个。全年新增内外资三产项目952个,新批总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服务业项目66个,完成三产投资155.9亿元,增长45.4%。旅游开发全面推进,九峰山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古阿育王寺佛文化旅游区建设进展顺利,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17亿元,增长44.6%。商贸服务业繁荣发展,家乐福超市等重点商贸项目正式运营,中心屠宰场完成迁建,红联社区被评为全国商业示范社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6亿元,增长18.5%,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1.1%,比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获准立项国家级科技项目12项、省市级105项,实施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家;新增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4家,居全市首位;完成工业技改投入68.9亿元,占工业投资的69.7%,技改项目获得国家重点产业振兴专项补助占全市总额的30%以上,贝发集团、东方电缆获得国家创新型企业称号,北仑注塑机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浙大北仑技术转移中心挂牌运行,全市首批5家企业院士工作站有3家落户北仑。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新增名牌产品10个,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2件。开展首届“区长质量奖”评选活动,8家企业参与17项标准制订。新培育省市级专利示范企业6家,发明专利授权99件,增长120%。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27.5亿元,增长11.1%,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重点能耗企业能源审计,率先开展能效对标试点并在能源、石化、钢铁、造纸等高耗能行业推广,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18项,宁波钢铁、开发区热电等一批重点节能项目相继投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北仑电厂脱硫石膏及煤灰综合利用、宁波钢铁炉渣综合利用等项目顺利推进,全省规模最大的岩东再生水厂向台塑台化、宁波钢铁等企业正式供水,北仑电厂脱硫工程全面完工,江南、小港、春晓等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规划通过国家评审,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进一步健全。创新重点企业环保监管手段,加强环保执法监察,对重点污染源实现由末端监管向全过程监管转变。废气、扬尘整治工作稳步推进,两年累计投入26亿元,完成“811”临港工业废气整治工程,并在全省率先通过达标验收,宁波热电厂正式关停,烟囱和冷却塔成功实施爆破拆除。全年完成环保投入23.6亿元,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2%,提高0.5个百分点,高于市区1.4个百分点。按照市定考核标准,预计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10.1%;经初步核算,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净削减5011吨和43740吨,三年累计减排量居全市第一,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三)坚持推进重大项目会战攻坚,经济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 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深入开展重大项目会战攻坚行动,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政府投资项目、征地拆迁三大计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继续位居全市前列,全市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现场会再次在我区召开。及时预判项目报批形势,超前安排重大项目,36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44个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总量均为全市第一。北仑电厂三期扩建、开发区热电改扩建、四期集装箱码头、北仑山多用途码头、吉利汽车技改等项目建成投产,白纸板三期第二阶段扩建、大千高档面料、东方电缆、球冠电缆等项目加快建设,LNG、海天高档数控机床、韵升科技等项目开工建设,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重大前期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69个重点建设工程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5%,31个重点项目和92个政府投资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开工数再创新高。依法有序推进征地拆迁,进一步完善补偿安置政策,加大对违章搭建、强揽工程、恶意串标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积极争取土地指标,充分盘活土地存量,全年完成征地11916亩、拆迁1783户,有力地保障了重大项目建设。 开放型经济继续走在前列。出台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意见,积极引进中央企业、临港产业“补链”型企业、现代服务业高端项目和高新技术龙头项目,总投资超150亿元的一批央企重大战略合作项目顺利签约,增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企业达17家。全年合同利用外资7.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亿美元,引进内资6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总额近三分之一,居全省首位。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对拓展国内市场实行专项扶持,调整优化外贸政策,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保险保障机制创新试点,降低企业出口收汇风险。外贸出口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降幅逐月收窄,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6.5亿美元,下降10.8%,其中出口52.6亿美元,下降14.1%,降幅小于全市水平。 (四)坚持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重点功能区块形象凸显。扎实推进“中提升、南加速、东拓展、西联动”发展战略,全面谋划推进重点功能区块的开发建设。中心城区核心商务区建设框架全面拉开,总投资超过130亿元的商务楼宇、住宅小区、重大功能性公共设施开工建设,泰山路南侧高压线电缆化改造和景观带建设全面完成,太河商务中心主体建成,新大路夜市顺利搬迁,千丈村完成拆迁,城中村和老小区改造逐步推进。着手对东南片区的开发建设进行统筹谋划,春晓片总体规划调整获市政府批准,北仑滨海新城建设上升为全市发展战略,东南片区整体规划设计、策划招商等各项基础性工作全面启动。梅山保税港区支撑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梅山大桥全线贯通,商务中心主体结顶,首期集装箱码头二个泊位基本建成,七姓涂围涂工程成功合龙,中外运宁波梅山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项目签约,全面达到2010年首期封关运作的进度要求。白峰峙南、峙北区块重大产业项目、峙南围涂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柳树田围涂工程开工建设。“西联动”区块总体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临港化工产业区、转型提升区、生态功能储备区“三个片区”及“两条生态带”规划建设加快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和功能区块建设逐步启动。扎实推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示范文明城区创建,加大城市综合管理力度,全面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园林绿化综合治理、市容环境净化等工程,探索全社会文明共建模式,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九峰山区域新农村建设基本完成,成片连线建设模式得到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肯定和推广,新碶大同、梅山梅中、柴桥紫石等区域化新农村建设陆续启动。在全市率先出台农村生活污水整治规划,在18个村试点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完成10个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改造28个农村菜市场。继续推进“十百工程”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创建文明村28个、示范村5个、合格村23个、环境整治村10个,85.6%的村达到整治村及以上标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5个市级农业产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16.2亿元,增长15%。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全面启动,粮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农村信息化加快推进,10个村列入全市农村信息服务站试点。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股份制改革完成率达97.3%,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20家。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完成小浃江河道治理一期主体工程和9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防汛防旱防台能力进一步增强。 区域交通网络更趋完善。全力推进交通顺畅工程,集装箱货运第二通道、大碶疏港高速延伸段、白中线光明至长浦一、二期道路建成通车,穿山疏港高速、通途路拓宽、江南公路改造、太河路至春晓公路二期、骆霞线拓宽、白洋线改建等工程开工建设,泰山路、329国道桥梁维修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改造10公里农村联网公路及33座不适应桥梁。扎实推进公交场站建设,柴桥公交站完成主体工程,大碶公交枢纽站建设有序推进,新建成候车亭44个。优化完善公交线网,新开通5条公交线路,延伸优化6条公交线路,更新70辆老旧公交车,公交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市民对公交满意率比年初提升5.8个百分点。新增城区停车位1204个,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五)坚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和谐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积极促进就业,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3707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2075人,大学生初始就业率达到95%,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2%的较低水平。继续扩大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达35.2万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保达10.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3.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补偿标准继续提高,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等专项救助进一步加强,出台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实施意见。春晓养老公寓和柴桥敬老院竣工投用,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站50家,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面达到53.2%,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连续五年保持100%。农村危旧房改造深入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及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房等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岷山中学、白峰小学扩建、新碶小学教学楼、高塘中心幼儿园、教育“三中心”等工程建成投用,长江小学改建、下邵小学综合楼等工程开工建设。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合作全面启动,45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绩效工资改革积极推进,成为宁波市唯一的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高考综合水平连续五年名列全市前茅,幼儿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全面推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区召开,多层次的服务型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启动卫生强区创建,北仑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区中医院迁建和小港医院扩建项目完工,北仑人民医院与浙医一院合作成效明显,医疗卫生群众满意率达80.4%,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不断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区内双向转诊全覆盖,“二十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浙江大学医学院正式签订人才培训合作协议,全年共引进中、高级人才12人,晋升高级职称23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开展“阳光计生行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化服务、多元化管理经验在全市推广。 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开展首批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建立103个市民素质工程教育点和97所假日学校。创立“海享大舞台”,组织新中国成立60周年、北仑建区25周年纪念活动,举办群众文艺调演、社区文化艺术节、农民艺术节、红色经典歌曲演唱会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承办世界女排大奖赛、CBA“全明星周末”、全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等大型赛事,联合央视组织“心连心——走进宁波北仑港”演出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体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女排训练基地二期、体育公园、读者公园建成投用,公共图书馆、港口博物馆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电影《春晓》等二个作品入选省“五个一工程”奖,《北仑新区时刊》扩版发行日报,成功承办中国首届国际儿童动漫节,海伦公司成为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北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完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和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 社会局面保持和谐稳定。深入开展“社会治安攻坚年”活动,组织开展打击“两抢”犯罪大会战、打黑除恶、社会治安整治等专项行动,积极推进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三期工程建设,创新社区警务、巡逻防控、场所管控机制,逐步推广农村治安“户户联防”、综治平安区域化管理模式。通过社会治安三年攻坚,刑事案件、“两抢一盗”案件发案率比2006年分别下降17.8%和22%,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社会治安状况好转率三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连续三年蝉联浙江省“平安区”称号。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积极预防、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君临国际商业广场成功实施破产重整,圆满完成建国60周年庆祝活动安保工作,被评为全省国庆安保工作先进区。成功参与组织国家海上搜救桌面演习暨东海搜救演习,全力防控甲型H1N1流感。加大劳资纠纷的预防和调解工作力度,探索构建劳动争议联合调解机制并在全市推广。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创建,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新碶街道牡丹社区、芝兰社区分别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实施新北仑人素质提升工程,推进创建基层融合性社会组织,促进新老北仑人和谐共进。 人民武装、双拥、工青妇、关心下一代、慈善、人防、国家安全、统计、档案、地方志、保密、外事、气象、接待、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灾区援建援医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年来,我们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贯穿全局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扎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建立区领导联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制度和政府联系民主党派制度。加大对重大事项的督查落实力度,政府执行力进一步加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推出行政审批网上虚拟服务大厅,审批项目平均办结时间由承诺的3.3个工作日压缩到1.9个工作日。建成全区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开通“81890”便民服务热线,“北仑之窗”获得中国政府网站特色与创新奖。“法治北仑”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切实加强,开展行政执法效能评测,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法治工作先进区。坚持厉行节约,推行公务接待改革,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性专项经费支出一律压缩20%。强化对全部政府性资产的审计,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成立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办、公共资源交管办,探索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问责制度和绩效评估机制,政府投资项目反腐“防火墙”做法得到中央及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全市政府投资项目保廉体系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北仑作为全省经济外向度、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空前压力和严峻考验,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好于预期、好于省市水平,成绩可谓来之不易。这是区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全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特别是广大企业和员工坚定信心、合力攻坚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热心参与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驻仑部队,向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付出艰辛努力和辛勤汗水的建设者、创业者,向所有关心、支持北仑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支撑经济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部分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仍较为困难,外贸出口下滑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性扭转,解决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还面临着较大挑战;事关企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要素保障、节能降耗、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问题依然存在,需要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措施和制度;政府职能转变和干部素质、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服务意识和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消极腐败问题在有些领域还易发多发,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10年工作目标和重点 2010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转折之年,是决战“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互为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但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危机既是挑战和压力,更蕴含着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机遇和动力。当前国家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区经济全面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龙头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好转,全区上下应对危机的氛围全面形成,各类政策举措成效加快显现。这些都为我们乘势前进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只要我们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科学作为,就一定能够攻坚克难,全面战胜危机,推动北仑经济社会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按照区委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推进宜居城区建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为立足点,着力打造新平台,不断增创新优势,进一步提升北仑的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城市魅力,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结合当前形势,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围绕全面完成“十一五”发展任务的目标要求,确定2010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调控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达到92.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7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内资分别达到5亿美元和55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10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7%和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新增就业岗位8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完成市定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树立机遇意识,牢牢把握危机过后发展格局重新调整的重大战略机遇,进一步增强工作预见性和前瞻性,变外部压力为内生动力,变积极应对为主动谋划,变逆势上行为乘势快进,抢抓新机遇,抢占制高点,抢先迈大步;必须注重远近结合,把应对当前困难与推进长远发展相结合,把“稳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把圆满完成“十一五”目标与谋划“十二五”发展相结合,既立足当前稳增长,又着眼长远强后劲,全面争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必须强化发展合力,充分激发全区干部群众共谋发展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团结和凝聚各方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神聚力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坚持民生为本,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以更大的力度改善民生,以更实的作风服务民生,更加重视并致力于宜居城区建设,统筹协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使全区人民更加充分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必须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强化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切实把维护稳定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中、落到实处,提升“社会治安攻坚年”活动成效,既抓源头预防和治理,又抓现实问题的解决,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围绕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我们将致力于构筑“新城、新平台、新动力、新民生、新形象”,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以全面启动东南片区规划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宜居城区建设力度,打造现代化滨海新城 大力推进东南片区规划建设。按照“定位研究大视野、规划布局大手笔、开发建设大气势、保障推进大力度”的总体要求,全面启动东南片区规划建设,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坚持高起点规划。站在为全市、全省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发展服务的战略高度,创新思维、开阔视野,对以梅山保税港区、春晓区块、白峰上阳区块等为主体的东南片区进行统筹谋划,着力建设休闲旅游、生态环保、宜居宜业、魅力时尚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坚持规划先行理念,高起点、高品位编制完成滨海新城总体战略规划、概念性规划、各功能区块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等一揽子规划,彰显滨海新城特色。滨海新城总体规划力争通过市政府审批,牢固确立滨海新城全市战略地位,并争取提升到全省战略高度,将这一区域打造成为全省建设“海上浙江”和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重点战略板块。坚持高标准建设。根据滨海新城建设需要,全面实施基础配套、公共服务、环境改造等基础保障性项目,建成梅山大桥及连接线、商务中心、集装箱码头、七姓涂围涂等支撑性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太河路至春晓公路二期及沿线生态廊道、白洋线改建、梅东陆岛连通工程、梅山及春晓道路水电管网等重点工程建设。围绕滨海新城的功能定位,尽快排定一批前期策划和开工项目,实行项目小组负责制,导入国际顶级专业策划机构,对港口博物馆、海洋公园(海洋馆)、国际邮轮度假区、游艇基地、海上运动中心、洋沙山主题公园、湿地公园、高品质住宅及商业板块等重大功能性项目进行整体策划和包装,着力引进一流投资开发主体,全面形成滨海新城开发建设热潮。坚持高效能保障。建立统分结合的滨海新城开发建设领导和管理体系,在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功能性项目布局”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充实城市规划、设计专业力量,全方位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决策统一、协调顺畅、运转高效的联动协作和保障推进机制,为全面启动滨海新城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人才智力、要素资源保障。 大力提升城区功能形象。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建设。建成运营富邦世纪商业广场,促进公共图书馆开工建设,启动演艺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建成泰山路南侧商务楼宇主体结构,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引进知名企业区域性总部、营销、采购、物流、研发中心,推进核心商务区景观形象整体显现。按照打造中心城区门户区的规划定位,进一步拓展核心商务区发展空间,对大碶疏港高速与泰山路交叉口周边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建设,二年内完成土地策划和出让,力争在五年内完成城市门户区的打造,促进新碶与大碶城区的有机衔接,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和形象。加快实施“西联动”发展战略。推进老工业区块“退二进三”,启动芦家地块商住楼宇、新立地块大型建材市场、青墩商住地块、青峙五指山地块等的开发建设,加快通途路、江南公路周边环境整治、渡口路、沿江路改造等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建设,促进小港、戚家山片区与宁波东部新城及北仑中心城区联动发展。加快完善城市综合配套功能。继续推进实施交通顺畅工程,基本完成绕城高速新周互通连接线、通途路拓宽、江南公路改造工程,推进穿山疏港高速、骆霞线拓宽、庐山路续建、通途路北延、坝头路西延、狮子岭隧道及连接线等工程建设,不断完善高效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实施城区交通管理工程,加大交通拥堵治理力度,科学组织集装箱车辆通行停放,促进城市交通与疏港交通有效分离。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改善公交设施,建成柴桥公交站、大碶公交枢纽站,开工建设郭巨公交站,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城市生态绿化建设和水系综合整治,推进建设“森林城区”,进一步提升城区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水平,不断优化城市人居环境。 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城市化带动与新农村建设联动推进,有序改造城中村和老小区,加快实施大同村、梅中片区、紫石片区等特色新农村建设,稳妥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农村住房集中改建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建设一批农村新社区。继续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整治规划,深入推进农村联网公路建设、不适应桥梁改造和农田水利工程,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积极发展对接城市、服务市民、特色鲜明、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做优做精五个市级产业基地,扶持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力、带动力的区级中小型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健全农业公共服务体系,规范运作农村专业合作社,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运作和品牌化建设。 (二)以产业基地建设为支撑,进一步加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力度,构筑产业转型升级新平台 抓产业基地建设,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功能明确、配套完善、运作高效的产业集聚新平台,全力推进临港工业产业带、梅山保税港区、滨海新城和霞浦现代国际物流产业基地、大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碶高档模具产业基地、小港装备产业基地、汽车工业基地、城区高端商务基地等“一带一区一城六基地”九大功能区的规划建设,努力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多极增长的新格局。临港工业产业带重点整合提升石化、钢铁、造纸、能源、船舶、新材料等产业,规划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产业集聚区和大宗物资仓储集散中心;梅山保税港区扎实推进口岸开放和口岸监管模式创新,加大重大功能性、支撑性项目引进力度,确保2010年首期封关运作,成为浙江省引领开放创新的新引擎;滨海新城突出休闲参与、生态环保、海洋特色的主导定位,重点发展生态环保型工业、滨海休闲旅游业、高品质商住产业;国际物流、高新技术、高档模具、装备制造、汽车工业、城区高端商务等六大产业基地着力提升发展层次,争取成为国家及省市级产业基地。按照产业升级、产业配套、集聚发展的原则,高标准编制完成各产业基地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建立产业基地管理服务专门机构,健全推进保障机制和政策体系,以基地建设带动招商、投资、产业持续推进。力争到“十二五”末,九大功能区工业总产值在2009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增长,达到3000亿元以上,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90%,2010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支撑。 抓龙头骨干企业培植,力推经济持续稳定上行。深入推进工业企业“122”工程。采取“要素优先保障、政策量身定制、服务绿色通道、领导专门联系、评优重点推荐、部门全力配合”等措施,为龙头骨干企业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服务,全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支撑、优势企业活跃”的重点企业集群,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和总体规模水平。完善拓市场、调结构、促销费、增优势系列扶持政策,强化对企业发展的引导激励,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积极扶持创新能力强、商业模式新、市场空间广、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培育提升传统产业,加速形成全区规模企业梯度发展的良性格局。全年力争新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20家,超10亿元企业1家,超百亿元企业2家。鼓励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优化外贸政策和服务举措,尽早扭转外贸出口下滑势头,努力实现稳定增长,为工业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全面实施服务业重点企业培植计划。在物流、商贸、金融、房地产、信息科技、文化旅游等行业培植一批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种子企业,加快培育航母级现代服务业企业。着力打造资源配置中心、服务外包基地等功能区块,加快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步伐,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引进高端商贸服务企业,加快中心城区核心商业圈建设。全年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 抓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进自主创新。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和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激励政策,切实加大对关键、共性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增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家,创建省市级专利示范企业5家。推进节能降耗。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严格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完成25家重点耗能企业能效对标工作,在百家重点耗能企业实施百项节能技改项目,组织实施循环经济十大重点项目,争取达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条件。推进环境整治。巩固“811”临港工业废气整治成果,加大城乡污水管网配套和改造力度,建成小港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加快建设江南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岩东污水处理厂三期、岩东再生水厂除盐、北仑电厂低氮燃烧器改造等环境整治工程。严把环评审批关,结合产业基地的整合提升,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从源头上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强化环境监测监管,启动建设灰霾自动监测系统,对重点企业进行实时监控,不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三)以重大项目引进和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加大开放创新力度,积蓄“十二五”发展新动力 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牢牢抓住招商引资这一生命线不动摇,以最大的决心、最硬的举措、最优的政策、最好的环境,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巩固开发开放龙头地位。明确招商引资重点,按照“内资外资并重,制造业服务业并举”的总体思路,把握经济形势趋于好转和上海世博会举办的机遇,依托产业基地,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有分量、有影响、能支撑、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项目。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格局,建立完善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招商工作和服务网络体系,健全重大项目领导联系机制和推进协调会议制度,试行招商项目前期评估会议制度和外资项目便捷审批机制,加大招商引资激励考核力度,进一步形成全区上下参与招商、支持招商、服务招商的整体合力。修编完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盘活存量土地,促进闲置土地和厂房二次招商。力争全年引进3-5个注册资本超2000万美元的重大优质项目,进一步强化北仑的招商品牌优势,再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实现重大项目建设新突破。按照“加快推进一批、积极跟进一批、精心谋划一批”的总体要求,持续推进重大项目会战攻坚,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用、早见效”,继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态势。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坚持“一个重大项目、一个领导牵头、一个班子运作、一套措施保障”的工作推进机制,力争全年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142亿元,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以上,形成新一轮项目建设高潮。确保东方电缆、球冠电缆、大千高档面料等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加快LNG、白纸板三期第二阶段扩建、海天高档数控机床、韵升科技、峙南围涂工程等项目建设。千方百计促进项目开工建设,紧盯项目开工时间节点和关键环节,合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优化净化项目建设环境,清除项目开工前置性障碍,重点确保逸盛石化PTA改扩建、台化塑胶ABS扩建、中外运物流等项目开工建设。做深做细项目论证、报批等前期工作,推进宝新不锈钢改扩建、白纸板四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将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及省市重点项目计划,加快生成新的投资和后续产能。 实现改革发展新突破。创新区域开发开放体制,提升对外开放整体水平。建立产业导向机制,进一步整合政策资源,提高政策绩效,形成更加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工业存量用地流转机制,建立以“亩产”为导向的项目评估考核、扶持激励和退出制度。深化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健全政企银协作机制,筹建北仑合作银行,组建北仑村镇银行,规范发展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设立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企业发展基金。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统筹完善街道、乡镇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建立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手段、创新政策,促进企业服务工作常态化。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推进扩权强镇综合改革、区域化社会治理改革,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水平。 (四)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构建更加安定和谐的新民生 更加注重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对被征地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退伍军人、“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力度。千方百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启动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促进新旧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转换,确保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到位,推动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和农民受益水平,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医疗救助政策,建立未成年人重大病救助基金,实现社会救助动态全覆盖。继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扩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住房公积金等制度的覆盖面,继续加强对农村住房困难户救助,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加快社会福利、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发展。 更加注重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推进教育跨越发展,全面建设省现代化教育强区,健全教师教育培训机制,加大名师、名校长引进和培养力度,完善教育绩效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推进素质教育,中考、高考综合水平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中小学生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改建、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创新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办学机制,着眼于与产业联动对接,争创宁波市服务型教育先进区。全面开展社区教育,启动创建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推进省卫生强区创建,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建设北仑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启动区第二人民医院扩建、戚家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项目,深化与浙医一院、省中医院等名院的全面合作,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稳步推进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社区责任医生制,启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方便群众就医。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处置,完善疾病监测网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和公立医院机制改革。注重提高人口素质,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更加注重提升文化发展和文明创建水平。深入推进文化强区建设,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加大公共文化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力度,优化广电服务,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举办第二届国际港口文化节、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等重大活动,争取国家羽毛球、女子拳击、举重等项目训练基地落户北仑,争创国家体育总局宁波北仑体育训练基地、全国体育培训基地,进一步提升“赛事文化、港口文化、海享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扎实推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示范文明城区创建,广泛开展“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健全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市容环境、村镇环境、交通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更加注重提升平安创建水平。继续加大“平安北仑”、“法治北仑”建设力度,启动开展新一轮为期三年的“社会治安提升年”活动,力争平安建设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名列全市前茅。保持严打、严防、严管、严控的力度和强度,继续推进户户联防、村企联防、区域联防等基层社会治安防控工程,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信访领导包案制和首访负责制,完善维稳工作事前预防评估机制和协调联动机制,努力将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认真总结奥运安保、国庆安保经验,扎实做好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深化劳资纠纷综合调处平台建设,维护和谐稳定劳资关系。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构建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加大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控体系。继续加强基层融合性社会组织建设,全面实施居住登记制度,不断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五)以提高行政效能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服务型政府建设力度,塑造务实高效廉洁的政府新形象 善谋发展,激发政府创造力。加快建设学习型政府,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应对困难挑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解放思想,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观念思路突破、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区和街道、乡镇二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以建立协同治理格局为目标,建立健全政府与社会力量共担社会责任的机制。切实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新一轮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 真抓实干,提高政府执行力。大力倡导敢于负责、严谨细致、勇挑重担的优良政风,大力营造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浓厚氛围,不图虚名,不务虚工,不事张扬。发扬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风,对重大决策做到反应迅速,推进有力,落实到位。把抓落实放到与作决策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大督查制度,严格效能评价和绩效考核,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对重点岗位的中层负责人进行效能综合评价,切实解决工作中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和推诿扯皮现象,确保政令畅通。 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公信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加强行政执法效能评测和责任追究。畅通区长值班电话、区长信箱、“阳光热线”、“帮企业”服务热线、“81890”便民服务热线等政民互动渠道,加大电子政务推进力度,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进一步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推进政府工作公开透明、规范高效运作。 廉洁勤政,提升政府凝聚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电子行政审批和监察系统二期开发,将建设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全程监管。加大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力度,强化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事项的预防性监督和审计,坚决遏制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大力倡导艰苦奋斗之风,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推进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 各位代表!北仑正处于谋求新发展、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接踵而至的挑战,面对稍纵即逝的机遇和全区人民的期盼,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区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北仑实现新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end-->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