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马歇尔计划
释义

新马歇尔计划,是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提议、为了扫除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带来的阴影而建立一个富有“马歇尔计划”精神的全球恢复基金。 林毅夫建议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外汇储备大国今后五年内拿出2万亿美元,主要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等“瓶颈”项目,以带动全球经济复苏。

背景

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之下,林毅夫称各国唯有共同刺激经济才能阻止全球经济的进一步衰退。他表示,“考虑到我们当前遭遇的全球危机,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多魄力和想象力。二战后,正是美国对欧洲的援助阻止了饥荒,修复了战争给城市留下的疮痍,并启动了经济重建。”

林毅夫表示,避免全球持久衰退取决于“我们能否克服保护主义”,以及“我们是否能够拿出果断、规模足够庞大、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协同实施的财政激励措施”。

内容

美国、欧元区、日本和中国这样的“高储蓄国”和石油出口国应该在未来5年中向低收入国家投资2万亿美元。由世界银行进行协调管理,主要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瓶颈”项目和绿色经济。这笔钱将以捐款而非贷款的方式支付。林毅夫认为,向穷国投资会得到高回报,因为这对经济增长具有更大的推动力。“这不是一石两鸟,而是一石五鸟。”当穷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后,它们对商品的需求也会随之上升,最终向高收入国家购买更多的商品。

在林毅夫的计划中,除了发达国家,还把中国和产油国纳入了援助方之中。“通过援助,我们能够扩大低收入国的财政预算,而这个项目日后还能取得回报。”林毅夫认为美国应该在新“马歇尔计划”中再次领衔。

至于美国、中国等该出多少钱,林毅夫称“可根据其经济规模在全球中的比重而定,现有的机制如20国集团等可实施这个计划”。他强调,这钱不是白给,而是一种债券投资,将给出资国带来丰厚的回报,同时也有助于遏制正在滋生的保护主义。

说服力

为增强自己的“全球复苏计划”的说服力,林毅夫特别提到,各国都在争相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但是否真能有效刺激需求还是一个未知数,上世纪90年代日本为摆脱经济困境,政府也发行许多国债,刺激投资,使政府债券占GDP的比重从60%上升到140%,但日本经济依然持续低迷。而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后,政府主导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等领域投资,却收到很好效果,成为此后十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之一。结论是,上述事实说明,向发展中国家投资更有利于提高产出效率,解决产能过剩带来的问题。

林毅夫强调,这样的结果将是一举两得,短期内会创造就业、刺激消费需求,长期来看,可以为全球经济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提议者

林毅夫,男,生于1952年10月15日,籍贯:台湾宜兰 。经济学家。曾是中国第7、8、9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

他于1979年任金门驻军连长时逃回大陆,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8: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