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里镇 |
释义 | 新里镇位于河南省淮滨县西北部,东接马集镇,西部隔闾河与息县小茴镇相望,北临防胡、南和芦集乡接壤,总面积78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55780亩,全镇共辖 19 个行政村。是典型的农业大镇。现在该镇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基层政府服务职能建设,发展目标定位为“建设中州名镇”。 行政区划全镇共辖 19 个行政村,包括孙庄、王角、陈围孜、大董庄、董竹园、张大营、芦庄、杨集、孟庄、云坡、双庙、李长营、朱小集、周小庄、张塘坡、岳围孜、孙香铺、新里、黄李寨, 217 个村民组,总人口 4万多人,总面积78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 55780 亩。 经济建设总体来说,新里镇的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农业生产在当地经济构成中占有较大比重,经济结构尚处于低层次。但近年来兴办了不少民营企业。 2011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5%。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4%。 该镇坚持工业强镇理念,积极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优惠,在政治上给荣誉,在环境上给优化,在资金给协调,民营企业迅速壮大,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其中,通过激活民间资本加大对老企业改造力度的方式,使昌隆板材和新星木业总投资达1000多万元,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成为淮滨县杨木产业龙头基地;供销供“三粉”加工厂总投资100多万元,年产值500多万元,成为红薯深加工的基地。 新里镇杨木和红薯及油料深加工企业是淮滨县扶持和鼓励发展的绿色环保产业项目。生产工艺先进,技术成熟,产品质量上乘,利润丰厚,市场前景广阔,企业经营运行良好。该产品现已打开国内、国际市场,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等12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和郑州物资交流会上供不应求。新里镇小西湖养殖招商项目,内有大小鱼塘几十个,适合养鱼、养鸡、养鸭、养鹅、养猪等特种养殖项目。 农业发展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该镇认真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 3.1 万亩,形成了孙庄村的高产水稻,王角村的优质玉米.李长营村的瓜套棉花,张塘坡村的高淀粉红薯,西湖休闲产业等五大特色产业亮点。 新里是淮滨西北部重点粮食产区和杨木基地。盛产弱筋小麦、优质玉米、高淀粉红薯、花生和油菜,年产量分别达到2.2万吨、1.6万吨、8万吨、3万吨,是生产方便面、玉米淀粉和纯红薯粉条、调和油等重要原料的供应基地。 林业状况林业产权得到进一步深化。该镇实施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发展摸式。以昌隆木业和新星木业为依托,大力推进林业产权改革,促进了全镇林业生产迅速发展,其中 2006 年完成 100 亩以上片林 4 处,路渠植树 51 条,网络林也已基本形成。现有杨树150万珠,杨木储存量2万立方米,是生产板材、制作家具的理想材料。 劳务输出劳务经济迅速壮大。建立了绍兴纺织业、山西采掘业、信阳建筑业、洛阳饮食业、广东机械制造业及本地的挖掘业六大劳务品牌基地,每年输出劳力千人以上,取得劳务收入亿元以上。 基础设施尤其近两年来,全镇村村通水泥路 13 条达 21.3 公里,还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呈现了新的生机。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好条件,也大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发展前景“十一五”以来,新里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构建和谐新里,全面建设新农村为目标,按照“整体工作争先进,单项工作创一流”的总体要求,强力实旅“工业强镇,产业富民,劳务兴镇,项目拉动,开放带动”战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全镇新农村建设步伐,呈现出大局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新局面,经过新里镇历届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的共同奋斗,全镇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先后被命名为“市级小城镇建设明星镇”、“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卫生单位”、“市级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等称号,已经具备了大发展、快发展的优势和条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