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集海镇 |
释义 | 安集海镇地处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发展带中西部,镇区东距沙湾县城27公里,西连独山子、奎屯,北与农八师142团、巴管处等团场相邻。北疆铁路、312国道和乌奎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安下省道纵贯南北,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安集海镇辖区总面积50万亩,总人口18700余人,全镇现有23个行政村,一个农场。镇区土地肥沃、光热资源丰富,适宜种植大葱、辣椒等各类蔬菜。 简介安集海镇辖区总面积5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53万亩,总人口18700余人,是一个由汉、回、哈、维等13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农业镇,全镇现有23个行政村,一个农场。镇区土地肥沃、光热资源丰富,适宜种植大葱、辣椒等各类蔬菜,2000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辣椒之乡”和“中国花生之乡”;2003年被自治区农业厅认定为“辣椒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葱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下辖行政村辖23个村委会:安集海村、农庄村、新渠村、三旗村、四旗村、安家庄村、头渠村、古道村、夹河子村、西沟村、阔克吉迭村、梧桐树村、套叶铁格村、肃州户村、葡萄园子村、马家庄村、榆树沟村、古家沟村、营盘村、王家渠村、元兴宫村、红土庄子村、南戈壁村。 特色产业该镇以辣椒为龙头的特色蔬菜种植业规模逐年盘大,并成为北疆地区辣椒种植规模最大的乡镇。 历史上的安集海安集海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碎叶道的咽喉,并且一直为军事重地,早1300多年前的唐代,就在此设置了庭州军事要塞清海镇,驻扎清唬军。是沙湾县历史最为悠久的古驿站之一。 名字的由来美丽的传说关于安集海镇的来历,民间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很入以前,安集海原是一片瓷肆汪洋的大海。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过火焰山时,烈火挡住去路,孙悟空便一个筋斗跃上天空,发现前面有一个大海——安集海,于是便清水下龙王,敦促其吸水灭火,龙王无奈,只好吸足海水去灭火。这一吸可真不得了,一时间海水干枯,大海变成了高山平地,这就是现在的安集海——一片没有水的海。 历史说考证据查,在明代此地属“卫拉特”领地(蒙语)整个冲扇和前丘陵地区不仅牧草丰茂,而且盛产药材。在每年春夏之交,都有不少蒙古族牧民到此地采药而蒙语采药一语的发音为“安济哈雅”(“安济”即为采、挖;“哈雅”是“药”),完整的意思即“采药的地方”(载《西域同文志》),于是“安济哈雅”就成为这一地区的指称了。 安集海镇-发展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安集海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两大核心目标”,突出地域特色,努力培植绿色食品产业,壮大绿色蔬菜基地,实现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突破,推动了镇域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 种植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006年,镇党委、政府按照“抓菜、稳粮、放棉”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思路,在2005年基础上适度扩大蔬菜种植规模,使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特色更加突出。2006年全镇播种农作物95300亩,蔬菜总播面积52900亩(含复播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7.1%,其中辣椒32000亩,占蔬菜总面积的86%。 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拉动镇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增长点进行扶持,在巩固2005年招商引资成绩的基础上,狠抓了阳光辣椒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宝地棉业公司二期扩建工程,支持国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工程。截止目前,全镇共有非公企业16家,初步形成年加工皮棉9000吨、年产500万米棉布、 15000锭棉纱和200万米水洗布的棉花加工业,年产500吨辣椒酱、4000吨面粉的工业发展格局。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正逐年提高。 小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管理日趋规范。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先后累计投资325万元修建了8000平方米的群众文体广场、镇卫生院住院部,镇中学教学楼,并对计生办进行维修,将镇计生办和计划生育指导站分设;在镇中学、中心小学门前道路上安装了4条减速带,加强了道路交通安全;强化了城镇环境卫生管理,增加环卫工作人员,加大环卫投入,完善了镇区门前三包制度,将镇区环境卫生绿化管理责任到人,分工明确。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今年,全镇农田水利建设共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新修防渗渠12公里,维修渠道69400米,新打机井7眼,维修机井42眼,投工投劳350个,基本完成对西一支、西二支渠道的清砂工作。通过大规模的新建、维修,使全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功能更加完善。 合作医疗、粮食直补、抗震安居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政策进一步落实到位。2006年,全镇共收缴基金318600元,参加合作医疗农牧民达10620人,参合率达97.01%,兑付补助资金10.83万元,受惠参合农牧民129人次;完成夏粮收购任务800吨,落实直补资金14万元;民政、残疾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至目前,已办理老年人优待证367个,为12名城镇低保人员发放低保金7000余元,为39名农村五保人员发放供养金 28000元,完成残疾人危房改造5户。2006年,建成抗震安居房386户,100%达到抗震要求,并经过了有关部门的验收。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大好机遇,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实施防病改水、“三室一场”工程,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通过开展“三清一包”工作,使集体经济实力得到壮大。以“三北四期”植树造林活动为契机,发展壮大村级“绿色银行”规模。目前,全镇各村集体林共计8036亩,其中成材林2372亩,未成材林5664亩;同时,进一步完善林木管护制度,强化管护力度,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使各村未成材集体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95%以上。积极推行元兴宫片万头牲畜养殖基地建设,实施牲畜合同防疫制度,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打下了基础。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公民道德建设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八荣八耻”等各类学教活动,使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保障社会安全。完善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安全生产警钟常鸣,保持高度的警戒状态。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大防雹工作的投入力度,落实防雹工作责任制,维护农业生产安全。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明显提高。按照“支部+协会+实体+农户”模式,进一步对全镇各专业经济协会进行规范,提高了农民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成立安集海镇辣椒协会和辣椒办,对全镇各村辣椒协会及经纪人进行业务指导。通过农村现代远程接受系统,广泛开展“农村党员电教科技工程”,按照《重大议事和决策细则》,对夹河子蔬菜批发市场的选址问题、巴音沟河引潜流工程进行问卷调查,为党委、政府的民主决策提供依据。加强班子建设,及时对软弱涣散的村党支部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坚决贯彻村级“一事一议”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季度定期开展“民主日”活动,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储备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强化源头治理,坚持重大建设工程公开招投标制度; 强化纠风工作,实施纠风工作责任归口负责制,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增强为民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 今后,镇党委、政府将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引导农民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努力打造产业化、集群化种植规模,提升产业基地的信誉、质量和效益,创出名牌,真正实现“一乡一品”。继续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因地制宜的发展绿色食品深加工,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延长特色产业链,形成以特色种植和特色深加工企业为龙头,辐射带动其它多种经济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发展格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