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刊校定集注杜诗 |
释义 | 外观尺寸(高、广)32x22.5(公分) 版框尺寸(高、广)22.5x17.5(公分)唐 杜甫 撰 宋 曾噩等 集注 宋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广东漕司刊本 杜甫(七一二-七七○),字子美,是唐代社会由盛转衰时期的重要诗人,因其亲身经历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间的社会动荡,故其创作充满忧国忧民、感讽时事的现实意味,号称“诗史”,而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诗集,据〔新唐书〕著录,原有六十卷,惟经唐末五代动乱,已大致亡佚,及至宋代,学者采残剩者予以重新汇编,其后又囿于杜诗律切深严,工于用字,苦其难读之故,因而为之作注者众,单单宋代所刊,今日可考的传世之本,除本帙外,就有六种之多。一曰 [杜工部集],宋仁宗嘉佑四年(一○五九)苏州郡守王琪所刊其父王洙之编本。二曰宋黄希、黄鹤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三十六卷〕,宋宁宗嘉定十五年(一二二二)刊本。三曰〔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二十五卷〕,宋理宗绍定四年(一二三一)赵氏素心斋刊本。四曰〔杜工部草堂诗笺五十卷、外集一卷〕,宋宁宗时刊本。五曰〔分门集注杜工部诗二十五卷〕,宋宁宗时建安坊刻本。六曰〔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由此可见宋人喜言杜诗的程度,宋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广东漕司刊本 〔新刊校定集注杜诗〕,最早见于〔天禄琳琅书目〕著录,惟题作〔九家集注杜诗〕,其书原藏于武英殿,清高宗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纂修四库全书时,始检获并判为宋椠善本,因据以收入四库全书,并命补入〔天禄琳琅书目〕。其书系明嘉兴项氏天籁阁旧藏,后流入宫中,嘉庆二年(一七九七),毁于乾清宫大火。另乾隆嘉庆年间,黄丕烈士礼居曾别藏一残帙,今已不知去向,又同治光绪年间归安陆氏亦曾藏此刻残本,残存卷六至十一凡六卷,系鲍氏知不足斋旧藏,见于〔皕宋楼藏书志〕及〔仪顾堂续跋〕,此残帙今归日本“静嘉堂”。本院所藏此帙,为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见于瞿氏书目著录。 此帙为长洲王世懋旧藏,后归常熟毛褒,后又为长洲汪士钟藏入艺芸书舍,清道光年间(一八二一-一八五○)艺芸书舍藏书散出,此本又为常熟瞿绍基所得,收入铁琴铜剑楼,抗战初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递有散出,本帙遂为沪上商人山阴沈仲涛先生购获,藏之研易楼,后于民国六十九年捐赠本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