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加坡传统文化协会 |
释义 | 新加坡华人文化团体,以英文为活动媒介语。成立于1987年4月。宗旨是从事文化遗产鉴党和保留,通过各项活动和出版,让有志者参与工作,有兴趣者从中得益,从而提高新加坡人对文化遗产的注意和认识。 成员会长林少伟,副会长柯宗元。会员有大学讲师、学校教师、公务员、专业人士、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来自不同语文源流,代表着不同的社群。 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的会捐、特别活动的捐款和赞助费、刊物的销售所得。主要流动的捐款和赞助费、刊物的销售所得。 主要活动是出版特刊书籍,举办座谈会、展览会、历史之旅、传统文化、搜寻文化、搜寻比赛,吁请政府保留历史遗迹等。 发展《根》(Roots)是该会的一份常年会讯。除汇报协会的各项活动外,也刊载一些知识性文章,或针对一些文化遗产有关的热门话题进行探讨。 1989年为配合当年的传统文化周而推出《昔日篇章》(Pages from yesteryear),概括介绍新加坡各族从1819年至1959年以四种语文所出版的重要及精彩刊物,以及《我们的遗产》(Living legacy)。 1991-1993年间以英文、华文和日文出版《昭南:新加坡在日本统治下》,它是华、马、印、欧亚籍等民族和英军俘虏对日本统治新加坡时期的一个集体回忆,使各族人民有机会了解在日本统治下各民族的实际境遇和感受。到1994年4月,共主办过3次"传统文化搜寻比赛"。 1988年"传统文化周"的主要活动是第一次比赛。这次比赛分建筑物与建筑格调、自然环境和历史人物三个组题。发现了淡水螃蟹和腊果树两种稀有生物。 1989年的比赛发掘出许多与经济、文化有关的"宝物";如19世纪慈善家胡亚基的8本帐簿及个人来往信件;罗敏申百货公司,1900年的商品手册;1941年的驾驶执照;40年代音乐会节目表;1915-1940年印刷的泰米尔文书籍等等。 1991年的比赛是以征求日治时期的证书、徽章、照片、制服等为主要内容。征集到的文物1992年在福特汽车厂展出,并作为纪念日军占领新加坡50周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1994年协会的活动计划:一是年底举行一个工作坊,暂名"遗产",另一个就是出版一系列有关新加坡多元种族文化遗产的小册子,称《历史与回忆》,以及举办一项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本地习俗和传统的活动。 许多活动都是和国家博物院、国家档案馆、口述历史中心联办或配合展开,每项活动几乎都适合各阶层人士参与,同时也为学有专长的人士在专业上发挥所长提供机会,因而得到各界的热烈支持,会员不断增多,影响日益扩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