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村镇
释义
1 河南新郑市新村镇

新村镇为一地名,在我国河南省、海南省、安徽省以及云南省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另有一书名为《新村镇》,系陈全国所编。

1、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新村镇

概况

新村镇位于河南省中部,新郑市城区之内,省会郑州南35公里处,107国道、郑许公路纵贯南北,新密铁路横穿东西,双洎河、黄水河、南水北调工程穿境而过,距新郑国际机场10公里,距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境内资源丰富,名胜众多,距今8000年之遥的裴李岗文化驰名中外,历史悠久的望京楼遗址至今仍保存完好,正在开发的公主湖游览区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几年来,先后获得“中州名镇”、“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范镇”、“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镇”、“河南省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镇”、“郑州市卫生镇”等荣誉称号。新村镇已发展成为一个交通发达、通讯便利、环境优美、规划整齐的现代化工业城镇,北城开发区成为“东引西进”的重要支点,是城市企业退二进三的黄金宝地,是“郑州卫星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行政区划

全镇74平方公里,辖高千庄村、赵庄村、牌坊庄村、马垌村、时垌村、二十里铺村、新村、张垌村、吴庄村、七里井村、焦沟村、梨园村、郝家岗村、王毕庄村、王垌村、孙庄村、水泉村、鲍家村、屯孙村、文士湾村、前洼王村、代湾村、云湾村、裴李岗村24个行政村,156个村民组,3.3万人,耕地4.2万亩。近两年来,镇党委带领全镇人民团结拼搏,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招商引资和重点镇建设等各项工作,使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明显进步,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镇区建设

镇区即新郑市北城开发区,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建成区6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开发区以“相对独立,功能齐全、构思超前”为指导思想,以“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为理念,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建设,供电、通讯、供排水设施齐全,区内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越、服务一流,吸引了190多家客商来此投资兴业,形成了以医药保健、化纤纺织、化工建材、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体系,农业综合项目开发、饮食服务、旅游度假、文化娱乐等已初具规模。

道路交通

目前,全镇公路总里程82公里,实现村村通柏油路。102路公交车直达市区中心。镇区内开通了新村大道、中兴大道、北城大道、育才路、万庄路、裴李岗路、桃源路、公主湖路、开元路和望京路等,总长35公里,构成了四纵五横的交通网络。

电力通讯

建有35KV、220KV变电站各一座,除满足区内用电外,还直接供应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用电。电话装机总量2万门,移动电话机站覆盖全镇,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基本实现了家家通电话。

供水排水 镇区有水厂一座,日供水能力1万立方米,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镇区排水管道和市区排水系统相连。

文化教育

全镇现有各类学校19所,镇区有中心幼儿园1所,小学3所,初中2所,高中2所(新郑一中分校和新郑三中),中专2所(新郑市第三职业中专和郑州工业科技专修学校),大学1所(郑州华信学院),文化站1个,图书馆1所,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文化教育体系。电视差转台2个,转播节目已达到45套,覆盖镇区并迅速向农村延伸。

卫生福利

全镇现有医院1所(新郑市人民医院联合医院),市120急救接待站一个,卫生所25个(镇区8所)。敬老院一所,占地48亩,可容纳60名院民。

商贸服务 全镇现有商贸市场4个。镇区的商贸园区总投资2000多万元,占地58亩,拥有256间营业房。镇区内各类服务设施齐全,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酒店一家。

截止目前,新村镇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2%,建成瓯江花园和下沉式广场各一座,垃圾中转站3个。

2003年,新村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亿元,主要工业增加值完成3296万元,财政收入599万元,乡镇企业入库税金885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6万吨,农民人均收入3642元。

2 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

概况

新村镇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南部,东临黎安镇,西面与英州镇相邻,南濒南海,北面与三才镇接壤。新村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12公里、距三亚市50公里、距环岛东线高速公路英州出入口13公里,海榆东线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新村镇土地面积约60.97平方公里,其中镇城区建设规划面积15.28平方公里。镇下辖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共有14个自然村。全镇共有耕地面积16863亩,其中水(旱)田面积10651亩,坡地面积6212亩。全镇总户数5646户,总人口33183人,其中渔业人口13676人,农业人口13728人,机关单位人口2216人,渔客村和外来流动人口3563人,城镇常住人口17406人。

新村镇是一个渔农兼有以渔业为主的乡镇,主要经济产业有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乡镇企业和热带高效农业,而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是该镇的主要支柱产业。因此,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捕为主、捕捞、养殖、加工、流通并举”的方针,全面科学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乡镇企业和热带高效农业,有力地促进该镇经济持续稳步发展。据统计,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50512万元,比去年增长6.8%:地方财政收入225万无;劳均收入7475元,人均纯收入3547元,分别比去年增长6%和4%。

—、海洋捕捞方面

新村港位于新村镇的东南部,港内南北长4公里,东西宽6公里,面积24平方公里。新村港口窄内宽,东西两面有南湾半岛环抱,港内风平浪静,避风条件好,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1990年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国家一级渔港,现已被定为中心渔港,是该省重点渔港之一。港内共有4个吨位级码头,全港可容纳500艘60吨位以上渔船停泊。现全镇共有木质机动渔船205艘(其中50吨以上渔船66艘),总马力12450匹,总吨位5700吨。目前该镇渔船作业主要从事灯围、大围、流刺和钓业等四种作业方式,捕捞的经济鱼类有45种,主要的品种有带鱼、鲳鱼、鱿鱼、金枪鱼、金线鱼、马面鱼、马鲮鱼、青鳞鱼、兰圆参(竹景)等。2005年全镇捕捞产量达44945吨,产值14663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5%和7%。

二、海水养殖方面

海水养殖主要是港内渔排网箱养殖和麒麟菜养殖以及滩涂高低位池养殖。在以上养殖业中,主要是以渔排网箱养殖为主,在发展渔排网箱养殖过程中,该镇始终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控制总量”的原则,切实抓好养殖区的规划和管理工作。目前港内共分为五个养殖区,共有养殖渔排525个,网口5625个,其中养鱼网箱1856个。饲养的主要鱼类有石斑鱼、红友鱼、红鱼、白鲳、军曹鱼等8个鱼类品种和龙虾。养殖的鱼类产品大多销往广州、深圳、香港和台湾等地。大力发展港外深水网箱养殖,有3家养殖户在港外进行深水抗风浪升降式网箱养殖,共投放网箱15组60个网口,饲养各种优质鱼苗13万多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5年全镇共出售海养品产量3837吨(其中:活鱼1280吨、活虾495吨、麒麟菜10728吨),产值10728万无,分别比去年增长4.5%和6.2%。

三、农业生产方面

该镇在抓好早晚造粮食生产的同时,创建长坡洋无公害种植生产基地,特别是针对去年的旱情,我们一方面积极组织发动群众抗旱保冬种,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广种植适销的优质的无公害冬季瓜菜。2005年全镇共种植冬季瓜菜9000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乡镇企业方面

该镇对发展企业始终坚持“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积极鼓励集体、个体、股份一起上,采取多轮驱动的作法,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类型的企业。目前全镇各种类型的企业已发展到80多家,全镇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员增加到1900多人,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运销服务一条龙新格局。2005年全镇乡镇企业(包括第二、三产业)产值达17685万元,比去年增长6%。

五、旅游业方面

著名的南湾猴岛自然保护区坐落于该镇境内南湾半岛,近年来,三特索道公司和天朗度假村投入大量资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全面更新改造客房,同时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使前往猴岛旅游观光的游客与日俱增,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05共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000多万元。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

近年来,该镇在狠抓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积极多方筹集资金280多万元投入小城镇建设,特别是加快道路、饮水和用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但重新修编新村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而且还前后把总共6000多米长的12条街(村)道建成水泥硬化路面,并建设桥梁一座。投入资金80多万元,高标准高质量地创建九所文明生态村,现正在着手创建长生文明生态村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镇环境明显改善,镇容街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教育、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电视等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3 安徽阜南县新村镇

新村镇位于阜南县西北部,西与临泉县土坡乡为邻,北与阜阳市颍州区马寨乡接壤。全镇辖22个行政村,208个自然庄,355个村民组,11705户,人口52032人,耕地面积5.9万亩,区域面积59平方公里,镇在职人员60人,其中行政36人,事业24人。四月份党委换届之后,党政班子成员13人,党委委员9人,副镇长3人,人大副主席1人。新一届党委及时研究制定了新制度、明确了新任务,党政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心齐音和,工作热情高涨。

近年来,新村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加快发展,富民强镇”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扎实苦干,奋力拼搏,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一是以芦蒿生产为主、带动其它经济作物的发展。全镇的芦蒿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发展到8000亩,同时,也带动了3000亩糯玉米、5000亩瓜类、2000亩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的发展。2005年全镇粮经比达6:4,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种植芦蒿集中的区域,人均纯收入在3600元以上。二是以发展三元杂交猪为主、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猪、牛、羊等良种畜牧业,注重发挥专业村、专业户的示范作用,发展三元杂交猪2.5万头、山羊1.5万只、黄牛8000头、家禽20万只,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三是以输出技术工为主,推动劳务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新村镇是一个有5万多人的农业大镇,每年外出务工人员占全镇人口的25%,每年劳务收入达9000万元。据2005年底统计,全镇农民在当地存款余额近亿元。不仅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同时,农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治安比较稳定,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4 云南楚雄市新村镇

行政区划

新村镇位于楚雄市西南部,距市府鹿城109千米,东与大地基乡相邻,西与西舍路乡、中山镇交界,北与大过口乡接壤,南与双柏县嘉镇隔江相望。海拔在769~2396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22℃,年降雨量800~1200毫米。国土总面积355?03平方千米,耕地总面积14747亩,其中:水田4593亩,旱地10154亩。辖大坎子、伍街、密者、下村、洒树咪、巨龙、腊曲、西叉8个村民委员会,178个村民小组,338个自然村。

人口民族

2006年末,全镇共有3519户农户,总人口15063人,其中,女性7228人,占总人口的48%:男性7835人,占总人口的52%;农业人口14626人,占总人口的97%;非农业人口437人,占3%。全镇少数民族人口4214人,有汉、彝、回、白4种民族,其中:汉族10849人,占总人口的72.02%;彝族4211人,占总人口的27.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

经济状况

2006年,新村镇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镇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良好势头。2006年,全镇经济持续增长,实现农业总产值5920万元,比上年增长4%,粮食总产量771.2万千克,人均有粮512千克;农村经济总收入5107万元,存款总额达2390万元;实现财政总收入439?5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130.96%,超额完成30.96%。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243.5万元,比上年增长10.8%,财政总支出424.1万元,年终结余15.4万元。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粮经种植比例由65:35调整为69:31,第三产业总产值2522万元,比上年增长12%;工商经济发展加快,实现乡镇企业总收入15881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80万元,比上年增长31%。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化程度达65%,通电覆盖率达96.6%,通路率达81%,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5%、96%,固定电话普及率达35%,移动通讯覆盖率达9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15元,比上年增加141元,增长6%。

“三农”工作稳步推进,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三农”工作取得实效。完成粮食产量771.2万千克,收购烟叶714吨,实现烤烟总产值822.5万元,其中指令性烟叶收购均价达12.77元,比上年增加0.29元。种植经济作物1.13万亩,实现经济收入5092.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1%;畜牧业产值达89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5%。植树造林1693亩,建成沼气池35口。发放150万元小额信贷扶贫资金,扶持770户农户发展生产经营;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200人。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1073人,实现劳务收入1287万元。全面贯彻落实农业税减免政策,完全取消农业税。对全镇8个村委会,151个村民小组,2956户农户的3000亩水稻兑现良种补贴资金3万元。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107万元。

2006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44万元,分别完成楚雄州级试点和平部自然村镇级试点、西叉村民小组新农村试点建设。投资207万元完成基本烟田建设小水窖1150个;投资25万元完成腊曲村委会和平郎村管灌工程;投资37万元实施西叉村委会西叉片区和洒树咪村委会独松树村民小组的高稳农田建设项目;投资18万元完成腊曲村委会的恢复重建;投资30万元完成下村村委会搬迁重建;投资30万元完成下村完小师生宿舍楼建设;投资28万元完成西叉完小教学楼建设。密者河三级电站第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水利建设新建坝塘6件,小水池60个;投资5.6万元完成旧村山、瓦渣拉、力窝山、梅子树、红土坡5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工程。投资31万元建成新村客运站;投资270万元完成新村烟叶站建设。新装有线电话261部,致富通无线电话154部;投资20万元建成白竹山、洒树咪移动通信基站2个;投资4?5万元完成巨龙街的修编及规划工作;投资34万元新建新村司法所。

2006年全镇完成农作物种植面积2.78万亩,产量达712万千克。投资4万元规划优质烟基地1.4万亩,规范化种植烤烟6500亩,粮烟支柱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全镇共实施天保工程28.74万亩,完成退耕还林2050.4亩;完成核桃嫁接2.71万株;实施幼林抚育5556亩,占计划3000亩的185.2%;完成育苗6.4亩,占计划5亩的128%。2006年末人均拥有核桃36?8株,人均核桃收入464元,收入上万元的农户达55户。建成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发展畜牧业重点示范户130户,生猪存栏1.8万头,大牲畜存栏8878头,黑山羊存栏1.76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897万元。小水井金矿处理矿石量达14万吨,启动大坎子矿点技改扩建工程。全年共加工白木碗菌、干巴菌、牛肝菌、香菌、鸡枞等野生菌120吨。引导供销有限责任公司和茶厂联营加工,开发茶叶并取得初步成效。鼓励群众充分利用剩余粮食加工小灶酒、精制食品等,使农产品进一步提质增效,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培强做大蚕桑产业,补助桑苗21万株,并配套新修水池33个,新种植蚕桑76.5亩,收蚕茧3853.8千克,实现经济效益9.16万元,蚕桑种植得到稳步发展。

科教文卫

加强《教育法》的宣传贯彻,强化学校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创造条件。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教职员工考核改革,完善管理考核机制。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和认真开展“两基”、“普实”等工作,各级学校入学率、巩固率、完学率、升学率均不断提高。年内共投入资金200万元,完成中学教职工宿舍、中心小学学生宿舍和伍街完小等校舍建设,为中小学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年内共奖励扶持考取高中、大学学生76名,奖励资金5.08万元。

投资18.3万元新建住院用房1幢。在巩固和提高乡村一体化办医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卫生院管理机制。按照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原则,为全镇所有残疾人、五保户、特困户、60岁以上且有10年党龄的老党员代交合作医疗基金2.29万元,组织全镇农业人口100%参加新一轮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累计发放合作医疗补助资金31.29万元。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向外发布各类重要农业科技信息321条,提供市场信息109条,引进新优良种22个,分别举办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机技术推广培训班2期。年内共出黑板报32期,墙报12期,书写各类大小标语109条,利用休息时间组织篝火晚会6次,组织职工篮球赛21次,承办“文化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和冬季运动会,开展政策宣传咨询3场次。

社会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全镇共办理独生子女证28户,兑现奖优免补资金10.85万元。

2006年末全镇共3396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险金额达73.81万元。发放救灾大米25.1吨,各类抚恤金7.5万元,收取民房火灾保险3519户3.28万元。2006年全镇共组织劳务输出1703人,在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逐步发挥效益。

5 陈全国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作者:陈全国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7-1

装帧:简b本

页码:99 页

ISBN:7534741971

条形码:9787534741975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0开

中文:中文

内容:

本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村镇,内容包括了:展望新愿景、解读新政策、村镇建设的有关政策、国家对村镇的支持政策等内容。

目录

序言

展望新愿景

解读新政策

一、村镇建设的有关政策

1.新村庄建设的标准是什么

2.建设表村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在新村庄建设中如何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4.建设新村庄为什么要规划先行

5.怎样严格落实规划

6.建设新村庄如何坚持因地制宜

7.新村庄建设怎样坚持农民自主

8.建设新村庄的资金从哪里来

9.新村庄建设的切入点是什么

10.新村庄建设中如何提供公共服务

二、国家对村镇建设的支持政策

回答新问题

一、国家对村镇建设的要求

二、科学规划与村镇建设

三、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

四、通信用电与安全知识

聚集新典型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