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辛酉宫变
释义

辛酉宫变

当初咸丰归天之际,究竟把大清政权权柄给了谁?是给了他儿子、老婆,还是给了肃顺等“赞襄政务八大臣”?仔细看了再作些分析,就得承认,他还是给了儿子和老婆。因为,他把体现最高权力的载体——两枚刻有“御赏”、“同道堂”的印章交给了皇后和小皇帝(由其母慈禧代管),且明确顾命大臣拟旨后需盖这两方印。换句话说,不盖这两个“戳”,肃顺他们起草的文件就不生效。也正因为这两枚印章,最终导致肃顺一党的失败,成全了两宫“垂帘”,保证了皇权没有旁落权臣之手。这也是看似无能的咸丰高明之处。至于后来慈禧一人揽政专权,那则是另一话题。

这么一来,就必然接着问:既然政权所属从本质上没有更替,只是这期间宫廷内发生了太后与大臣的权力之争,最终是拿印把子的女人把负责起草诏书的男人打败了,那么,还算得上是发生了“政变”吗?平心而论,有点不像,至多能称“宫变”。有些新书,就用“辛酉宫变,太后垂帘”这样的文字作标题。显然,这是对“辛酉政变”有了新思考。

观前朝叔、侄皇权之争,有朱棣与建文帝,结果是叔叔把皇位夺去了。看清朝亲王摄政,有多尔衮的反面典型。加之咸丰素与兄弟恭亲王奕訢不和,所以他绝不敢将身后朝政交给奕訢。而用大臣辅政,又有鳌拜的教训,故此也不敢草率托孤。但皇帝年龄尚小,朝廷里的事总得有人去干呀。思前想后,亲王乃皇家血脉,无非是根红苗不正,对皇位最有野心者,莫过皇上他亲叔;而大臣呢,即便功高盖主,却也轻易不敢承担篡位骂名。当年连曹操都不敢,两者相比,看来还得起用大臣。

于是咸丰就用大臣,但他用心良苦,一用用八位,让你们互相监督着干活,并冠以“赞襄”加以限制。“赞襄”,即帮助、协助的意思。从权力分量上,与“摄政”根本无法比,比“辅政”也轻去许多。

依我看,慈禧和八大臣矛盾初起,问题主要还是出在肃顺等人身上。肃顺为人傲气心狠,曾劝咸丰仿汉武帝杀钩弋夫人杀慈禧。而那一时咸丰猝然归天,且不在京城,随行大臣只以顾命八大臣为首。面对两个年轻寡妇,还有个不懂事的小皇帝,肃顺他们不可能将孤儿寡母放在眼里,于是自己就飘飘然了。全然没体会咸丰留下那两方印的分量,更想不到慈禧是何等厉害的女人。于是,肃顺与慈禧在承德斗法,一直采用的是“攻势”,全无防范之心。而慈禧则主要用“守势”,麻痹对方,最终在京城完成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宫廷一变。

关于政权并未掌在肃顺等人手中,还有两点可以佐证:正当慈禧与奕訢准备行动时,肃顺等人犯了个致命的错误,为表示尽心赞襄,他等辞去了几个重要的军队职务(类似京城卫戍司令、皇宫卫队长等)。而批准者,即两宫皇太后。这一点也说明慈安慈禧才是老板,他们八位不过是高级雇员而已。

再有一点,慈禧先行回京后,即与慈安在宫中召见奕訢等大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斥骂肃顺等八大臣大逆不道。众大臣愤慨无比,周祖培说:“何不重治其罪?”慈禧顺水推舟:“彼为赞襄王大臣,可径予治罪乎?”周祖培答道:“皇太后可降旨先令解任,再予拿问。”慈禧见众大臣态度明确,遂拿出早已拟好的谕旨,交恭亲王奕訢宣读。

待到捉拿八大臣时,都是先宣旨再动手走了“程序”的,并没一般政变常有的打冷枪施暗箭先把人杀了再说。要说当初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才叫政变:事先带人埋伏好,一箭先把他哥李建成射死了,尉迟敬德又一箭射死李元吉。然后逼老皇上下诏立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又让位。就因为李世民当政后把唐朝治理得挺好,后人不忍心让他担政变者的恶名,于是就用“玄武门之变”以掩饰。而慈禧一是女人,和武则天一样,无论在当时还是日后,多认定她们为政有悖于皇位传承礼统;二是慈禧后来干得不好,名声狼藉,于是,即便她本来就手握权柄,一番争斗只为除去政敌,至多是弄出一场“宫变”,世人也宁愿说她是政变上台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0: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