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辛劳
释义
1 汉语词语

辛劳 :

xīn láo

1.辛苦劳累。清 袁赋谌《重修(袁可立)始祖荣公遗像记》:“就贸迁荷锄者,流当日之栉风沐雨汉马功高,获封于此,而世荫其官,创业垂流不云辛劳矣。”

反义词:

安逸--------辛劳

近义词:

辛勤----辛劳----辛苦

名言警句:

恩格斯: 复杂的劳动包含着需要耗费或多或少的辛劳、时间和金钱去获得的技巧和知识的运用。

威·霍格思: 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

2 近代革命文学家

辛劳原名陈晶秋,生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辛劳与其他东北文学青年一起流亡到上海,于1932年5月加入左联(左翼作家联盟),同年8月因在闸北参加左联组织的示威活动而被捕,同月16日被释放。1934年至1935年间,辛劳化名陈中敏,在上海沪西劳渤生路(今长寿路)私立江苏中学任教,认真负责授课之余,辛劳还热情辅导一群爱好文艺的学生学习诗歌创作,鼓励他们深入劳苦大众,了解人民的疾苦,并协助学生们组织一些进步的文艺活动。当时,他曾邀请著名演员金山来校导演话报剧《放下你的鞭子》,他的学生戴德麒与金山同台参加了演出。辛劳的精心教导,对一批青年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们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基础。其中宋丈等人后来奔向延安,走上革命的道路。

1935年4月,辛劳在上海《太白》半月刊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索伦人》,首次用“辛劳”作笔名,从此他用这一笔名从事写作和革命活动,创作了许多作品,发表在上海出版的《创作》、《文学丛报》、《中流》、《热风》等杂志上。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辛劳接连在郭沫若、夏衍办的《救亡日报》上发表了《难民的儿歌》、《夜袭》、《战斗颂》、《火中一士兵》等一系列诗作,热情宣传抗日救亡,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业绩,在当时的诗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在《献在鲁迅先生的坟前》中写道:在这十月的战野,/烽火照红漆黑的幽夜,/我们擎枪,/严峻的守在哨岗。/无暇悲哀了——流泪,你将认为侮辱。/无暇到你的坟前……/你的灵魂站起来了!/我们深知在心,/你在领导我们酣战,/走向胜利犹如生前。

1938年,辛劳从上海来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先在战地服务团工作,后调入徐平羽主持的文艺创作室。1939年夏秋之际,辛劳因肺病离开皖南,回到上海,此时他已经是一名中共党员。不久,他参加了由地下党员锡金领导的诗歌团体行列社,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喊,创作了散文《野操》、长诗《棉军衣》、短诗《五月的黄昏》、《土地》等。1941年5月,他出版了散文集《炉炭集》和《古屋》,同年,与邹荻帆等人出版了诗歌合集《收成》。关于辛劳去世的情况,有两种说法,一说是1941年7月前后病逝于国民党狱中,一说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杀害。

辛劳原籍何处?香港李立明的《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及台湾周锦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本名笔名索引》均认为是东北的黑龙江省,但对具体地点都不甚了了。江苏南通的钦鸿、闻彬先生1990年前后就开始调查走访,找到了1932年与辛劳一同加入左联的林耶。作为辛劳最初离开家乡、加入左联的战友,林耶肯定地说:辛劳的籍贯,既不是呼兰,也不是海伦,更不是呼玛,是呼伦县无疑。该县在呼伦贝尔,即今天的海拉尔市。辛劳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就是在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度过的。林耶的说法应该是可信的,这主要出于两点原因,第一,林耶是辛劳早期刚刚离开家乡时的战友,最早与辛劳接触和交往,又共同从事左联活动,应该了解辛劳来自何处,家乡在哪里。第二,林耶在1932年到1935年间与辛劳频繁接触,多次听他谈起过家乡在哈尔滨至满洲里国际铁路线上,谈起过家乡的呼伦贝尔草原,从而知道了“呼伦县”这个地方。钦鸿先生还访问了一些辛劳的学生,关于辛劳家乡是呼伦县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

2000年7月,笔者与远在江苏南通现已退休的钦鸿先生取得了联系,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对辛劳的家乡做出推断。依据是他的处女作《索伦人》,据钦鸿先生介绍,《索伦人》是一篇风俗志,介绍了索伦人(今鄂温克族)的民俗民风和生活面貌。辛劳船这篇处女作里,透露出辛劳早年家乡生活的点滴风貌,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辛劳家乡的更多信息。1920年,民国政府在呼伦贝尔城(今海拉尔市)设立了“呼伦县”,县界东至兴安岭东站,南到索岳尔济山顶,西抵赫尔洪得车站,北至根河南岸。村屯有西屯(索伦正黄旗界,距县3里),南屯(索伦镶黄正白两旗界,距县15里),扎拉木兰(索伦镶黄旗界,扎拉木台河口北岸正东,距县90里),墨和尔图(索伦正白旗界,墨和尔图河口北扎拉木台河西),莫拉艮(根河南岸,东北方向距县270里)。从史料记载的呼伦县所辖地域来看,从索伦人分布和迁徙的历史过程来看,呼伦县是索伦人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尽管他们分布在呼伦县较为广阔的区域内,但西屯和南屯距县城只有3里和15里,辛劳生活在呼伦县,或者在县所在地,或者在近郊,都不可避免地耳濡目染着索伦人的生活场景。有生活才有创作,创作出《索伦人》这篇风俗志也就成为必然。当然,黑龙江流域也可能生活着少量索伦人,但数量少、密度低,零零星星地散居在其他民族之中,很难形成创作风俗志的素材来源。从这一点来看,辛劳生活在呼伦县的说法又多了一层可靠性。

辛劳如同一颗流星,划过中国现代文学璀璨的天空,留下绚丽而闪亮的光彩。由于年代与地域的关系,我们对辛劳的生平与创作仍然知之甚少,期盼着知情者能提供更多有关辛劳生平与创作的资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