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徽首届民间杂技艺术节 |
释义 | 安徽首届民间杂技艺术节由安徽省文化厅和阜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阜阳市文化局和临泉县委、县政府共同承办的安徽省首届民间杂技艺术节于2009年9月上旬在临泉县举行。【安徽首届民间杂技艺术节主要活动】【背景资料】临泉民间杂技的悠久历史和现状 安徽首届民间杂技艺术节由安徽省文化厅和阜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阜阳市文化局和临泉县委、县政府共同承办的安徽省首届民间杂技艺术节于2009年9月上旬在临泉县举行。 作为“安徽省民间艺术之乡”、“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的临泉县,杂技团队占全省半数以上,呈现原生态、群众性、市场化的特点。临泉县32个乡镇共有各类民间文艺表演团队1180个,其中杂技、魔术、马戏团队就有890多个,直接从业人员近2万人,演出30万场,全年收入超3亿元。 首届民间艺术节以“荟萃杂技艺术,展示魅力临泉”为主题,为期共5天,从9月8日开始至9月12日结束。举办形式采取室内表演与室外表演相结合,届时将有踩街巡游、综艺晚会、杂技表演、公益专场、民间艺术发展论坛、农产品展销会、招商引资项目对接会、书法美术摄影大展、山羊斗羊大会等12场专题活动开展。本届艺术节将以发掘临泉民间文化艺术的深厚底蕴,培育“临泉杂技”的区域特色文化品牌为特色,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临泉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杂技马戏之乡”的地位和影响,做大做强“临泉杂技”文化品牌,促进该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安徽首届民间杂技艺术节主要活动】 一、踩街巡游;二、开幕式暨综艺演出;三、杂技比赛演出;四、公益专场演出;五、民营杂技艺术发展论坛;六、中国临泉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七、中国临泉09金秋招商引资项目对接会;八、“我的祖国我的家”书法美术摄影大展;九、临泉山羊斗羊大会;十、迎“三节”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十一、姜子牙文化研讨会及姜子牙雕像揭幕典礼;十二、闭幕式暨颁奖综艺晚会。 【背景资料】临泉民间杂技的悠久历史和现状 临泉地处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之间,是多样文化的汇集地,中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在这里融汇集聚,风情独特,古朴典雅。县内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多项民间文化技艺在全国、全省均享有一定知名度,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杂技、马戏)”,肘阁、抬阁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临泉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杂技就是其中的一朵耀眼奇葩。临泉杂技诞生于西周,盛行于汉代,在明朝时就有了深远影响的杂技班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现了井喷式发展,各个民间杂技艺术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发展,纷纷到全国各地巡演,活跃在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个省区市,并在安徽省第二、第三届杂技大赛中摘金夺银,享誉省内外,还应邀参加了《红姑寨恩仇记》等多部影视剧拍摄,被《人民日报》海外版、《红旗》杂志、《农民画报》、《杂技与魔术》等报刊及北京电视台等十几家新闻媒体报道演出盛况和发展情况。近年来又多次走出国门,到加拿大、泰国、菲律宾等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目前,全县拥有各类杂技团队890多个,遍及全县各个乡镇,涌现了庞营乡耿庄、王闫庄、韩杨寨和韦寨镇韦小庄、张营乡马楼、黄岭镇彭小庙等十几个专业村,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年创收入逾3亿元,占据全省民营艺术表演的半壁江山,成为临泉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临泉杂技被列入文化部和安徽省重点扶植的区域文化品牌。 为做大做强临泉民间杂技艺术,使其以原生态、群众性、市场化的鲜明特点成为民间文化大观园中的奇葩,近年来临泉县先后出台多项措施扶持民间杂技艺术健康发展。今年8月份,在国家、省出台扶持民间杂技艺术发展政策后,临泉县再次出台九项扶持优惠政策,同时积极联合省文化厅、阜阳市政府、阜阳市文化局举办主题为“荟萃杂技艺术、展示魅力临泉”的首届安徽省民间杂技艺术节,希望通过杂技节这一平台,全力打造临泉“淮北粮仓、生态家园、豫皖商都、美食之城、姜尚故里、杂技之乡”六张名片,通过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促进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树立临泉新形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