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谢望原 |
释义 | 一、基本信息男,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刑法教研室主任,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刑事政策与比较刑法研究所所长。 二、教育背景1987年9月——1990年6月,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学位; 1990年7月——1994年8月,山东大学法学院任教; 1994年9月——1997年月,武汉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 1997年9月——1999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刑法学研究; 2000年——现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教; 2003年和2006年分别赴丹麦王国与日本国研修访学。 三、研究领域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刑事政策学 四、社会兼职中央治理商业贿赂专家咨询组成员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监狱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刑事审判专业委员会委员 五、代表性研究成果一、代表性著作(一)专著 《刑罚价值论》,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1999年版; 《世纪之交的中国刑法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欧陆刑罚制度与刑罚价值原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刑事政策研究》(课题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二)译著 1.《丹麦刑法典与丹麦刑事执行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刑法哲学》(主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3.《英国刑事制定法精要》(主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二、代表性学术论文1.《论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影响》,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3期。 2.The Feature and New Development of China’s Criminal Law Legislation:1997——2007, Review of Asian and Pacific Studies(Japan),No.32, November, 2007; 3.死刑有限存在论,《中外法学》2005年第5期; 4.丹麦刑事法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法学》2004年第6期; 5.西欧探寻短期监禁刑替代措施的历程,载《政法论坛》2001年第2期; 6.加入WTO后我国刑事政策的调整与革新,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6期(该文收入《中国法学》2000年卷英文版); 7.台港澳与大陆刑法中故意犯罪形态比较研究,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2期; 8.作为刑罚价值的自由,载《法学研究》1998年第4期; 9.刑罚价值关系论,载《法学家》1998年第3期; 10.论英美法学家关于刑罚本质的认识,载《法学评论》1998年第2期; 11.论刑罚本质、机能、目的的相互关系,载《法律科学》1997年第3期。 六、代表性科研项目1.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刑事政策研究 立项时间:2002年 2.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刑罚制度改革研究。 立项时间:2005年 3.司法部课题:伪造、变造犯罪研究。 立项时间:2005年 七、荣誉奖励1.《中国刑事政策研究》(课题主持人)获北京市第10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 2.《加入WTO后我国刑事政策的调整与革新》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优秀奖(2003)、获中国法学会“西湖杯”优秀法学成果二等奖(2006); 3.《略论赦免的刑事政策意义》获最高人民法院《人民司法》“佛山杯有奖征文”二等奖(2004); 4.《略论中国内地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获重庆市新闻出版局与重庆市期刊协会第四节好作品二等奖(2004); 5.《刑罚价值论》获司法部法学科研成果三等奖(2003); 6.《刑法》(合著)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 7.《刑法学》(合著)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 8.《台港澳刑法与大陆刑法比较研究》(课题主持人),获中国人民大学第7届优秀科研成果奖(1999)、获山东省优秀法学成果二等奖(2000); 9.《刑法哲学》(主译)获山东省优秀法学成果一等奖(199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