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谢德寿 |
释义 | 谢德寿的篆刻以秦汉的古朴典雅、大气磅礴为基本面貌,又熟溶楷书、隶书、并大胆以今体字、简化字,参以六朝碑板风格入印。刀法严谨工稳、纯熟老辣,章法端庄古朴而有新奇神趣之致,风格厚重奇崛,苍劲古拙,情韵内含,不尚狂怪。 简介谢德寿篆刻家,原名吉尧,字天都,安徽省歙县漕溪人,汉族,生于1930年10月,1999年1月23日因病逝世。少年时期即勤学书法,后嗜刻印,学浙、皖诸派,皆有所得,受家乡“ 徽派”诸前辈影响尤深,摹秦玺汉印几可乱真。20岁时,得当地著名学者、收藏家鲍锡鬯、曹一尘两先生赏识,遍读他们珍藏的秦汉古玺印和皖浙名家印谱,视野大为开阔。1956年后,被扬州印坛名家蔡易庵收为弟子,又得著名金石书画家孙龙父先生教益,技艺猛进。此后,于汉印苦下功夫,数十年不辍。 作品1980年其作品《黄山名松》组印参加了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1985年《卫夫人笔阵图》组印入选郑州国际书法展览,此后于l987年至1993年作品多次被选送日本展出和在其他国家举行的“中国书画展",并入选刻入中国翰园碑林。在全国性书法篆刻大赛中屡获一等奖、二等奖。近年篆刻作品在《书法》、《江苏画刊》等数十处刊物发表,并被收入多种作品集。中国书画报社、扬州市文联、暨南大学中国文化艺术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展览馆,江苏海安县博物馆等均有其金石收藏。此外,他还应国内外知名书画家、国际友人之约,镌刻了大量的名章和闲文印。 谢德寿厚重博文,自强学养,他的书法功底甚深,对古文字学、古典诗词、古汉语及中国儒学、道学甚有研究。艺术上在传统与创新二者之间,主张相反相成,以为无深厚的传统功力无法创新、无敏锐的创新意识也无法继承传统。并以为没有相反相成、大反差中求平稳的观点,无法从事篆刻艺术。篆刻红白相间,阴阳成趣,无动则无静,无曲则无直,无疏则无密,无张则无驰,无疾则无涩,无欹则无正,无聚则无散,无往则无复……谢德寿常对人言,此理看似平常,见诸艺术,绝非易事。因之,他虽然于汉印下了40多年功夫,却又喜欢看现代青年作者的狂怪之作;虽然出自歙派,却不愿同仁称之为“歙派传人”。他治学严谨,为了印文中的一笔一划,常遍寻《说文》、《铁云藏龟》、《金文编》等。为了一方闲章,往往一次、二次、三次甚至数易其稿或重刻,直至满意为止。国内书画名家、国际友人请其刻印者甚多,而他从不敷衍塞责,总是力图将得意之作赠人。 生平谢德寿为人淡泊,于名利无争。虽然与艺术打了一生交道,赞誉甚众,却也同时与枯燥无味的财会数字相对了40春秋。他与人相交,淡如清水,却又浓似烈酒。不善言词,特别是对自己的成就不愿多谈,更不哗从取宠。他认为,要想在方寸天地腾挪变化,纵横驰骋,必须先学会循规蹈矩,立定脚跟。对艺术上的后学者,则尽可能奖掖提携。向他学习书法、篆刻的弟子遍及皖东、皖北、皖南以及闽沪,其中有十数人已成为省书法协会会员,有数人在国际、国内书法篆刻大赛中多次获奖。谢德寿常说,一举成名不是搞艺术的目的,追求艺术是为了提高艺术,如果能看到自己的学生超过自己,则更是莫大快慰。 成就谢德寿原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港、澳、台)日韩新书画家友好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书协安徽分会理事,安徽省篆刻研究会理事,安徽省徽州学会金石研究会副会长,书画家东方联谊中心顾问,鹤壁艺术家画廊一级篆刻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滁州分校教授,政协安徽省天长市委员会副主席。他的名字已载入《中国现代书画篆刻界名人录》、《中国美术年鉴》和《中国古今书家辞典》、《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以及《歙县地方志》、《天长地方志》、《黄山市近现代人物》、《安徽文艺家名录》等典籍。 谢德寿原为:1981年中国书法协会会员 1981年10月书协安徽分会会员、理事 1981年10月省书协篆刻研究会常务理事 1985年5月23日安徽省徽州学会金石研究会在省城成立,当选为副会长 1986年7月安徽省交通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协会常务理事 1986年9月受聘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滁州分校教授 1990年8月受聘为“书画家东方联谊中心"顾问 1993年10月任中(港、澳、台)日韩新书画家友好联盟常务理事 1994年10月受聘为鹤塑艺术家画廊一级篆刻师 原天长市书画协会名誉主席 原胭山诗词学会会长 原第三、四、五届政协安徽省天长市委员会副主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