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徽省皖西白鹅原种场 |
释义 |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安徽省皖西白鹅简介安徽省皖西白鹅原种场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隶属于六安市金安区畜牧兽医局,是安徽省农委命名的重点种畜禽场,市级龙头企业,位于省道六—寿公路和国道合六叶高速公路,木南干渠、沛史杭总干渠穿场而过,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皖西白鹅原种场创建于1986年,该场多年来集科研、生产、服务于一体,坚持围绕皖西白鹅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这一重点,开展试验示范推广等各项工作,建场以来,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皖西白鹅品种资源保护项目。现有职工26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专业技术人员10人,养殖生产设备配套齐全。场区占地面积640亩,拥有固定资产2200万元,建有标准化鹅舍5栋计13675㎡、陆地运动场42000㎡、泳池80000㎡、人工孵化厅1080㎡、育雏舍1500㎡、兽医实验室120㎡、消毒室30㎡、药品室28㎡、饲料仓库900㎡、饲草地140亩。年存栏核心保种群种鹅3700只(1:4),年均出雏鹅苗4.1万只,后备种鹅3000只(1:4),年均出雏鹅苗4.9万只,饲养商品鹅10000只。近20多年来,在有关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先后开展了皖西白鹅品种选育、高产配套系选育、提纯复壮、人工机械孵化、肥肝填饲、羽绒利用、疾病综合防治、鹅血综合开发利用、优质牧草种植等课题研究,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为皖西白鹅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强有力地技术支撑。 同时,2002年以该场为依托成立了安徽省皖西白鹅科技专家大院和六安市皖西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广大农村养鹅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并辐射带动周边2278户农户从事白鹅规模养殖。 成果近年来,皖西白鹅原种场先后承担和实施了国家、省、市、区农委、科技、畜牧等有关部门下达的国家星火计划、科技扶贫、科技攻关、品种资源保护等多项科研项目,在皖西白鹅系列开发研究项目中曾获得国家、省、市星火计划、科技进步等奖励14项,成果得到了推广和运用。 现由安徽省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安徽省农科院、安徽省皖西白鹅原种场共同合作研究的“皖西白鹅高产蛋品系的选育”攻关项目,运用现代育种理论和技术,结合生物技术和国际禽基因组计划的最新科研成果,开展皖西白鹅高产蛋品系的选育及优化人工孵化条件。皖西白鹅高产蛋品系的选育,将成为我省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水禽品系,通过试验示范皖西白鹅产蛋率由原来的每只种母鹅年产蛋20—25枚提高到28—30.6枚。为进一步培育皖西白鹅高产配套系和建立规范的皖西白鹅良种繁育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皖西白鹅的选育及种鹅营养参数的研究已通过市级科技成果鉴定,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科技成果,并获2008年度六安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省级“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皖西白鹅高产蛋品系的选育”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幅度提高了皖西白鹅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为下一步实现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皖西白鹅是我国优良的中型鹅品种之一,属国家二类禽类保护动物,并确定为“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品种。皖西白鹅属羽肉兼用型品种,具有早期生长速度快、耐粗饲、抗病能力强、饲养成本低,主要以青饲料为主,宜全国各地饲养、肉质味美,属绿色食品其中之一,肥肝性能好等优点,尤其是皖西白鹅的羽绒,以其产量高、朵大绒长,蓬松度好、经济价格高,享誉国际羽绒市场,是我市重要的出口创汇资源。皖西白鹅除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外,其产品更具独特的食疗保健功能,即保健药用价值。国内外专家称皖西白鹅属国宝。 相关新闻历经多年申请,继“砀山酥梨”“六安瓜片”“霍山黄芽”“古泉古熟梨”之后,“皖西白鹅”成为了我省第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据六安市皖西白鹅产业协会有关人士介绍,皖西白鹅的种源应是来自该市霍邱县齐王(原为小乡,后撤并)一带的红雁鹅,是经过几百年的繁衍和饲养后才进化形成的,是一种珍贵的鹅种资源。但后来由于品种保护意识不强、单纯选种等多种原因,导致目前该地区纯种红雁鹅到了几乎绝迹的地步。 日前《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正在国家农业部信息网上进行公示,138个畜禽品种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皖西白鹅脱颖而出,跻身“国宝”行列。 据载,皖西白鹅已有400多年历史,早在70、80年代就列入《全国家禽品种志》中,原产于安徽西部,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白鹅之乡”六安市裕安区固镇一带。该品种具有体型大、早期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耐粗饲、耗料少、屠宰率高等特点,皖西白鹅羽毛纯白,羽绒质量极佳,绒朵大,弹性好,保暖性能强,膨松度高,肉质也极为鲜美,由其制作而成“烤鹅”和“腊鹅”鲜嫩可口,风味独特,堪称世界之最,鹅掌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 近年来,该镇以“念好土地经、唱响白鹅戏”为思路,大力在“一只鹅”上做文章,仅2005年,全镇年羽绒、羽毛交易额就达6.4亿元,创外汇500万美元,成为裕安区出口创外汇第一大镇,白鹅产业使户均年增收入逾2000元。 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是远近闻名的“白鹅之乡”,“皖西白鹅”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畜禽“国宝”。过去由于消息闭塞,销路不畅,鹅农收入始终不尽如人意。为帮助鹅农搭建购销平台,更好地打开销路,该镇由部分懂电脑、会上网的养殖大户牵头,利用网络平台及时捕捉最新市场信息,不仅把固镇羽绒销往全国,还向台湾、日本等地拓展,大大增加了鹅农收入。 该镇养鹅大户管章明利用网络平台,将台湾客商与固镇鹅农结成长期合作伙伴,台商以每公斤高出当地价格5-40元价格,一次性买走30多家养殖大户手中高精品白绒2万多斤,养鹅户每户年均增收5000多元;该镇于2004年,借助网络牵线搭桥,由日本“大弘株式会社”与固镇镇皖西羽绒厂合作投资500万元兴建的“固镇镇大弘白鹅养殖基地”现已成功运营,并收到预期效益;该镇“军功鹅场”负责人江卫军利用互联网得来信息,投资近30万元购买鹅蛋孵化设备,解决了周边100多家鹅场鹅蛋孵化遇到的一系列难题;该镇汲河村“鹅秀才”聂国保通过在网上自学,掌握了一整套“皖西白鹅”疾病预防技术,经过推广,该镇数千名鹅农受益;该镇还利用网络平台组织鹅农采购质优价廉的鹅饲料,每个月为每头鹅节省饲料费用21元,广大鹅农再次获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