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写作
释义
1 汉语词语

写作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纪录资讯、表达意向。纪录资讯的工具和方法数之不尽,一般写作会用笔在纸上写作,但过去也有人在石版、竹简、龟壳、墙壁等材质上写作。随着科技发展,使用打字机或电脑记录文字也可称为写作。

词语释义

写作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纪录资讯、表达意向。纪录资讯的工具和方法数之不尽,一般都会用笔在纸上写作,但过去也有人在石版、竹简、龟壳、墙壁等材质上写作。随着科技发展,使用打字机或电脑记录文字也可称为写作。

写作是人类表现无穷创作力的方法之一,这些作品称为文学。作品的情节可以是虚构或纪实的,可以表现为各式长短的文章、诗词歌赋、小说、剧本、书信等。

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是为满足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需要学习社会知识的需要而产生的。

摘自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新编写作学》

作者 贺鸿凤 滕西奇 宋家庚 杨杰

写作就是客观事物通过作者的主观意识在恰当的文字形式中的正确反映。

摘自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汉语写作学》

作者 徐振东 李保初 桂青山

写作是一种以一定的文字组合形式使反映主客观世界的创造性思维具体显现的传播手段。

摘自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使用广告写作》

作者 刘友林

写作是运用文字为主的推理符号来传播信息交流思想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社会活动。

摘自 浙江大学出版社《现代经济写作》

作者 孙沛然 杨慧瑞

凡是为着一定目的,运用书面语言表达一定思想内涵的实践,都是可以称为写作。

摘自 河南大学出版社 《文章写作原理》

作者 管金麟

汉语拼音

写作:xǐe zùo

英文翻译

writing; pen and ink; pencraft; penmanship

英文例句

begin writing开始写作

practise writing

练习写作

composition writing

作文写作

be busy with one's writing

忙于写作

live by one's pen; make a living with one's pen

以写作为生

learn composition

学习写作

take up writing as one's career; be engaged in literature

从事写作

I'm writing.

我正在写作

详细释义

1. 犹写成。指作诗文、绘画等。

宋 张孝祥 《蝶恋花·行湘阴》词:“落日闲云归意促。小倚蓬窗,写作思家曲。” 明 高启 《拟古》诗之二:“初为 郢中 唱,再奏 邯郸 吟。不惜努力歌,写作绝代音。”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吴秋鹤潭友图诗》:“ 竹虚 酒酣,泼墨为我写作《洗石图》。”

2. 书法和文章。

《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秀娥 ﹞女工针指,百伶百俐,不教自能。兼之幼时, 贺司户 曾延师教过读书识字,写作俱高。”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记》卷二:“壁间一联云:‘直把春赏酒,都将命乞花’,写作俱佳,饶有雅人深致。”

3. 写文章;创作。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除了那殿试写作平平,自分鼎甲无望的不作妄想外,但是有志之士,人人跂足昂头在那里望信。” 老舍 《<骆驼祥子>附录》:“在学校开课的时节,我便专心教书,等到学校放寒暑假,我才从事写作。” 徐迟 《徐迟自传》:“这期间,写作并出版了诗和散文集《最强音》、《美文集》等。”

基本概念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写作活动具有如下一些显著特征:1、目的性;2、创新性;3、综合性;4、实践性。写作活动的主要作用和意义在于:1、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2、现代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才能从容应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诸多问题;3、写作关系到全民族文化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仍有近四分之一的文盲和半文盲。一个民族文化水平低,读、写水平不高,是难以进入经济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的,也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个收集、加工、输出信息的整体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是有阶段性的。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具体又可分为采集、立意、谋篇、用语、修改等五个环节。每个阶段和环节都有自身的特点、规律和要求。如果人们的写作活动符合这些规律和要求,就有可能“妙笔生花”,写出文质兼备的好文章、好作品。

写作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不仅仅存在于文学创作领域,还广泛出现于应用写作领域(包括公文写作、经济写作、广告写作、军事写作、法律写作、科技写作、英语写作等)。就当下而言,学科意义上的“写作”概念已越来越多地指向应用写作这一遍及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实践活动。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著作《大趋势》中曾断言:“在这个文字愈来愈密集的社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读写技巧。”这里的“写”主要是指应用写作而非文学创作。

另外,文字对每个人都会有影响,一篇好的文章,不但是作者的成就,进一步讲,是对全人类文明和思想的贡献。

写作也是一种文化艺术,谁能把写作艺术这个概念说清楚。

写作的特点

1.以景起兴,借景抒情。

以景起兴,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诗中所写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对于心中思慕的“伊人”,主人公知其地,而莫定其所。他就不断克服艰难险阻,希望与“伊人”一遇。诗的每一章开头都用“蒹葭”起兴,引出对“伊人”的追寻,用清秋萧瑟的景象来烘托主人公空虚和惆怅的感情。

2.重章叠句,回环往复。

本诗所采用的重章叠句形式,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有一种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而且有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白露之“为霜”、“未晞”、“未已”,体现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追寻时间的延伸;“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体现了空间的移动,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虽然只用了几个字来表现,但其间的微妙变化和幽深意蕴却十分耐人寻味。

3、词汇丰富,富于变化。

描绘蒹葭的繁茂,三章分别用“苍苍”、“凄凄”“采采”三个同义的叠词,表现道路的艰难。分别用“长”、“跻”、“右”,描述道路的遥远、陡峻、迂曲,表现“伊人”的可望不可即。分别用“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以及“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等句子,显示“伊人”位置的移动。在重复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重复。

4.意境蒙眬,含蕴不尽。

《蒹葭》主旨含蓄,意境蒙眬。“伊人”飘忽不定,给人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其实,如果把“在水一方”视作一种象征,它就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这样,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怅惘,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等心灵的回响,也就都可以从《蒹葭》蒙眬的意境中得到感应。

扩展词条

公文写作、经济写作、广告写作、科技写作、法律写作、军事写作、新闻写作、日常应用文写作、英语写作、

2 200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

图书信息

书 名: 写作

作 者:张杰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ISBN: 9787301158227

开本: 16开

定价: 36.00 元

内容简介

《写作》内容简介:在人类写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对写作的本质,价值和规律的认识也越来越丰富和深入,同时也越来越自觉地运用这些认识来指导自身的和实践,推动写作实践朝更有效地满足人类写作需要的方向发展,对大学生而言,学习写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能从理论层面认识和把握写作规律,并且与自己的写作实践自觉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将理论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写作能力。

作者简介

张杰,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写作学和文艺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写作学研究方面,著有《大学写作概论》、《基础写作》等,并与他人合作撰写写作教材多部;在文艺学研究方面,著有《后创作论》、《心灵之约——中国传统诗学的文化心理阐释》等,并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 《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萧映,文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体写作、写作美学、中国现当代诗歌等。出版专著《苍凉时代的灵魂之舞: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研究》,主编《痖弦诗中的神性与魔性》,主审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等。论文《期待视野和诗化语言》获2005年度香港大学人文学院优秀论文一等奖。2007年获得“国际华文诗人笔会”颁发的“2007贺拉斯文学批评奖”。

图书目录

《高等院校中文专业创新性学习系列教材》总序

绪论我们为什么需要写作

一 写作是人的思维本质的必然体现

二 写作是人的语言本质的必然体现

三 写作是人的社会本质的必然体现

第一编 写作基础理论概述

第一章 言之有物

第一节 文本的材料

第二节 文本的思想

第二章 言之有序

第一节 结构的含义及原则

第二节 结构安排的主要环节

第三章 言之有文

第一节 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书面语言表达的文采之美

第四章 言之有体

第一节 文体意识与写作

第二节 文本构成要素中的文体差异

第三节 文体分类

第二编 析理性文体写作

第五章 析理性文体概述

第一节 析理性文体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析理性文体的构成、表达与分类

第三节 析理性文体写作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第六章 评论

第一节 评论文体概述

第二节 知识性评论

第三节 价值性评论

第七章 论文

第一节 论文文体概述

第二节 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

第三编 审美性文体写作

第八章 审美性文体写作的思维与表达特点

第一节 文学作为艺术的审美心理特点

第二节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表达特点

第三节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审美魅力

第九章 散文

第一节 散文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散文的写作特点

第十章 诗歌

第一节 诗歌艺术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诗歌的分类

第三节 诗歌的写作要素

第十一章 小说

第一节 小说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小说的写作特点

第四编 实用性文体写作

第十二章 实用文体概述

第一节 实用文体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实用文体的功能

第三节 实用文体写作的基本原则

第十三章 新闻

第一节 新闻的性质

第二节 新闻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第三节 新闻写作的基本技法

第十四章 公文

第一节 公文的含义

第二节 行政公文的沿革

第三节 行政公文的行文规则

第四节 行政公文的格式

第五节 行政公文的类型及其写作要求

第十五章 调查报告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第二节 社会情况调查报告

第三节 市场经济调查报告

……

3 中华书局出版图书

书名:写作-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辅导用书(梯田辅导)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科段)

ISBN:710103225

作者:周史/余白

出版社:中华书局

定价:20

页数:372

出版日期:2004-10-1

版次: 1

开本:32

包装:平装

简介:“梯田”系列自考辅导图书是北京梯河教育研究院全国自考命题研究中心力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主考院校的权威专家执笔,紧扣“自学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编写,遵循自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以教育测量学的重要理论为指导,为莘莘学子打造的专门用于备考的辅导用书。

本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写作》(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科段)的配套辅导用书的修订本。

本书的编写及修订依据: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的指定教材《写作(附:写作自学考试大纲)》。

修订具体内容所做的重要基础工作:

1.深入分析研究考试大纲的要求和新命题精神;

2.深入分析研究最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的题型、分值分布、答题要求及评分标准;

3.广泛分析自考生在学习和实际解答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辅导和同步训练。

本书结构及显著特点:

1 本书以自学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及能力层次为线索,按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及能力层次要求为线索分章辅导,将该章中的所有知识点按统考的各种题型编写在同步练习中,题型、题序与最新全国统考试题完全一致,同时配有参考答案。编写中力求做到点面结合,突出重点。

2 精心设计的考试预测试卷,题型、题序、题量与最新全国统考试题完全一致。是作者综合全书、结合考试大纲要求精选出的数道“押题”,一定程序上反映了考试趋势,同时亦检测考生对于本课程的掌握程序。

3 汇编最新全国统考试题及参考答案。考生可以了解到最近、最新的全国统考试题的发展动态。考生学完全书,再通过对全国统考试卷的强化训练,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考试重点,可以科学地进行自我考核、自我评估及自我调整复习方向,攻克弱点及不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录:                

第一章?主题

内容提示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二章?材料

内容提示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三章?结构

内容提示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四章?表达方式

内容提示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五章?语言

内容提示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六章?作文过程

内容提示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七章?记叙文体

内容提示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八章?议论文体

内容提示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九章?说明文体

内容提示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第十章?应用文件

内容提示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考试预测试卷(一)

参考答案

考试预测试卷(一)

参考答案

2003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写作试卷

2003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写作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4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写作试卷

2003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写作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4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图书

书名:写作(修订二版)        

图书编号:1960176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29.8

ISBN:756170607

作者:谢亚非 主编

出版日期:2006-08-11

版次:1

开本: 16

简介:

写作,是现代人类较为复杂的实践活动之一。和人类其他的社会实践一样,它既是有思想意识的活动,也是有情绪情感并有针对性、指向性的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已是人类写作实践活动的规律。古今中外的作家、写作学家和写作教育家都认为,从事写作实践的写作者需要具备基本的良好的素质。我国古代的大作家和现代文豪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对此都有所论述。21世纪的写作者要写出优秀的文章,更应该重视养成基本的良好的素养。写作者作为写作主体,其基本素养主要包括人格修养、生活修养、学识修养、语言修养等。写作者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强锻炼,刻苦修养。本书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可供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学生使用。

目录:

上编 写作素质养成

第一章 写作主体基本素养

第一节 人格修养

第二节 生活修养

第三节 学识修养

第四节 语言修养

第二章 写作主体基本能力

第一节 选材炼意能力

第二节 营构布局能力

第三节 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节 修改完善能力

中编 文体基本知识

第三章 记叙文体

第一节 消息

第二节 通讯

第三节 报告文学

第四节 记叙散文

第四章 抒情文体

第一节 抒情诗

第二节 抒情散文

第五章 议论文体

第一节 思想评论

第二节 经济评论

第三节 体育评论

第四节 文艺评论

第五节 学术论支

第六节 杂文

第六章 说明文体

第一节 说明书

第二节 解说词

第三节 科学小品

第四节 广告

第七章 应用文体

第一节 计划

第二节 总结

第三节 调查报告

第四节 简报

第五节 会议纪要

第六节 合同

第七节 演讲稿

第八节 讲话稿

下编 电脑网络写作

第八章 电脑写作

第一节 电脑与写作现代化

第二节 用电脑准备写作材料

第三节 电脑写作实例介绍

第九章 网络写作

第一节 网络写作概观

第二节 网络文学的写作

第三节 网络应用文体的写作

附编 作文训练指导

第十章 作文训练指导

第一节 作文训练要求

第二节 作文训练方法

第三节 作文训练案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