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写意山水 |
释义 | 写意两个字,依我看来,写是用笔,意是造境,不是狂涂乱抹的.也不是所谓文人遣兴,在书房用笔头写写的意思.作画自然是书卷气为重,但是根基还是最要紧的.若不从临摹和写生入手,那么用笔结构都不了解,岂不留下大错误。所以非下一番死工夫不可。临摹古人,要学他用笔用墨,懂得他苦心构思。写生要认识事物的情怀。画时先用粗笔淡墨,勾出心里面要吐出来的境界。山石、树木、屋宇、桥梁、布置约定了,然后用焦墨渴笔,先分树木和山石,最后安置屋宇人物,勾勒皴勾勒皴擦既完毕,再拿水墨一次一次的渲染,必定要能显出阴阳、向背、高低、远近。近处石头稍浓,远处要轻清。创境有曲折不尽的意味,其中的人物用减笔为宜,越简单越妙。古人说「远人无目」,若在要有照应的陪候,也不妨点目,不必拘泥。近树根枝要分明,远则点戮,不必见枝。 写意画创作自元代四家,到了明末清初四高僧,石溪、渐江、石涛、八大,神明变化,一直按盖过了前人。渐江戍削,八大朴茂,拿用笔表现他的特点,石溪、石涛的特别拿意境来显出他的特点。至于石涛尤其是了不起,他自己题他所画黄山说:「予得黄山之性情,不必指定其处也。」又说:「出门眼中所见节写之,此是写生。」又说:「拈秃笔用淡墨半干者。向纸上直笔空钩,如虫食叶,再用焦墨重上,看阴阳点染,写树亦然,用笔以锥得透为妙。」这简简单单几句话,简直透漏了画家不传的秘密。 写意画是与工笔画相对而言的一种画法。它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据传唐代的时候,玄宗命令画家李思训和吴道子,一起在大同殿描绘嘉陵江的山水。李思训是擅长工笔重彩的,他用了几个月的工夫完成这幅壁画。吴道子则在一天之内就画成三万余里的嘉陵山水,这可以想象,他不可能用工笔重彩的技法来画,一定是比较粗放、简练的。这说明那时的绘画已经有了工笔、写意的区别了。到了宋代,苏轼提出“士人画”,主张画画“不求形似”,而应写情寄意,以表达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他留下的绘画作品只有一幅《枯木图》,画一株枯树、一块顽石,石后露出一、二枝竹子,树下几根细草。这幅画抒发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思想感情,但大书法家却给以极高的评价,说枝干“虬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元代以后,笔法简练、造型生动、酣畅淋漓、讲究意趣的写意画大盛。 这样,写意画就同遵守传统、恪守法则的工笔画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派,长期地在画坛上争相辉映,代代地相传下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