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肖吉珊 |
释义 | 一、人物简介肖吉珊,(1893~1956) 广东潮阳峡山镇东沟村人。曾任蒋介石秘书、侨务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秘书长、国民党中央海外党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海外党务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代主任委员职、国民党中央海外部副部长,兼南洋研究所所长。多年主 持国民党的侨务工作。 二、家庭介绍肖吉珊,生于1893年12月22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五日)。父亲肖日初,是暹罗侨商。因其兄肖眉珊、肖介珊在新加坡、马来亚、泰国等地经商,均为商界巨子,曾经常往返于台湾、南洋间,为台湾当局做华侨工作。 因家庭经济宽裕,自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回汕头,先后任潮梅道尹公署科长,潮阳县劝学所(后称教育局)所长等职。 三、追随蒋介石1924年夏,黄埔军校创立,被校长蒋介石任命为军校校长中文秘书,1926年,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率军北伐,肖任总司令部机要室秘书。曾随军参加东征、北伐诸役。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共事变,接着于十五日在南京另立中央,与武汉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相对抗,即历史上的“宁汉分裂”,肖吉珊时在武汉国民政府供职,执掌机要。他独携一批重要文件,潜赴南京,得到蒋介石的重视和夸奖。 四、主持侨务工作1927年夏以中央党部特派员身分往南洋视察侨务。1929年1月回国,被任命为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9月任外洋筹募公债委员会委员。同年,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秘书长,并复当选为国民党南京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兼常务委员。1931年9月升任国民党政府侨务委员会常委。1931年12月,国民党“四大”召开,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海外党务委员会委员。1932年,以国民政府宣慰华侨专员身份数度出国访问,处理有关华侨事务。1935年11月在国民党“五大”上又升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12月,兼国民党中央海外党务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代主任委员职。翌年7月,奉派回广东,任省政府委员,仍主持侨务工作。一年后重回国民党中央,时逢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遂随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1938年4月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副部长,兼南洋研究所所长。旋以视察侨务工作名义赴美洲发动华侨募捐抗日军饷。1944年4月2日,免海外部副部长职,调任广东省政府田粮处处长。1945年5月再当选为国民党“六大”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11月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仍任国民党中执委、侨务委员会常委职。 五、去台湾之后1952年10月,由蒋介石提名,改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54年被选为第二次“国大”主席团成员。 1956年8月13日,从泰国乘车赴柬埔寨,抵金边时翻车受伤,26日去世,享年64岁。 六、相关作品著有《肖吉珊先生文集》。台湾出版有《肖吉珊先生事略》等。 肖吉珊挽陈少白联:早岁翊赞孙公,觉世救民,自有令名垂党史; 晚年主持乡政,廉顽立懦,好将清操式邦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