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肖邦钢琴协奏曲 |
释义 |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其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肖邦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共有两首,分别是《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1.《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肖邦e小调第1钢琴协奏曲,OP.11,作于1830年,由1830年10月10日首演。肖邦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对这首作品有以下说明:“新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是E大调, 我并不特别要求此部分强劲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作了这首作品,必须非借此让人产生像是在眼望着一个能引起无数快乐的回忆那样的印象不可。比如像是美丽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样的印象。”这首作品呈献给钢琴教师卡尔克布伦纳(Kalkbrenner,1788-1849)。 1.1曲式分析乐曲共3个乐章: 1.庄严的快板,E小调。形式是追随莫扎特确立的古典协奏曲形式,先由管弦乐合奏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由弦乐以E大调奏出。钢琴出现后,极尽技巧化而华丽地表现这两个主题,然后以管弦乐合奏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为C大调,钢琴从处理第一主题后半段始,此后诸主题在多种转调中发展。再现部调子改为G大调,最后以钢琴灿烂技巧发挥的激动达到高潮。 2.浪漫曲,甚缓板,E大调,有夜曲风格。主题如歌性格,由两部分构成。其后半段以B大调开始,间奏后进入激动的中段,以强音出现升C小调略呈灰暗的新主题。此主题奏完后以升G大调回到仍装饰得很复杂的主题后半段。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阶与琶音三连音轻快的动态装饰,然后像烟雾消失般结束。 3.回旋曲,甚快板,E大调。钢琴谐谑地诱导出第一主题,产生妙趣横生的反复进行,插入的方式极有莫扎特的魅力,结尾是华丽的尾奏,以钢琴奏三连高音阶性乐流结束。 1.2经典版本1830年9月22日,年仅20岁的肖邦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信给他的好友沃伊采霍夫斯基,告诉他,自己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已经完成。心中也透出了激动中的惴惴不安:“而我却感到自己象个生手,……就象我对键盘还一无所知那样。曲子写得太新奇了,最后连我自己都无法弹好它。” 在肖邦所有的作品中,《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绝对是一首动人的诗,特别是它的第一乐章,每每使我魂牵梦萦,它在我的心目中有着圣经般的特殊地位,我迷恋肖邦就是从这首协奏曲开始的,直至今天依然是我的最爱,以致我衡量一个钢琴家在演绎肖邦作品方面的份量时总喜欢用这首协奏曲的录音做重要的参考。时至今日我听过的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录音大约有几十个,我自己手头现在也有20个版本,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中。这些演奏各有特色,以下是我对最常听的10款的聆听体会。愿和诸位同好交流。 1、波利尼钢琴/克莱茨基指挥爱乐乐团 1960年波利尼在肖邦钢琴大赛上夺魁后马上录制了这部协奏曲,一举成名。这也是波利尼最早的录音,并受到企鹅(评为三星带花)和日本唱片艺术的双重推荐,乐迷几乎人手一张。这也确实称得上是此曲最顶级的演奏之一。此时18岁的波利尼正是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时候,他的演奏正像春天刚返青的绿草一样充满了乐观开朗的向上之气和年轻人才拥有的烫人的爱的热情,毫不做作。触键灵敏而细腻,节奏婉约而稳定,线条层次清晰,技艺无懈可击。特别是第三乐章,真象一匹小鹿肆意奔跑,无牵无挂的令人心胸顿时开阔。也许唯一的缺憾就是我们在其中难以感受到肖邦那种特有的伤感情怀。可惜这种可贵的特质在波利尼后来的唱片中再难听到了,他追随米凯兰杰利而引退若干年,复出后虽然技巧达到了顶峰,但录制的肖邦几乎都成了高品质的“收藏品”。 2、阿格里奇钢琴/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 作为1965年的肖邦大赛的冠军,阿格里奇也是以演奏肖邦协奏曲闻名的,这是1968年的录音母带、1996年的重新制作。她和阿巴多合作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可以说是自然天成的上品,也是肖邦这首协奏曲最热门的版本,许多少男少女都很迷这个版本。阿格里奇采用的是她标志性的稍快的速度,一出现就信心十足,以动人的激情和飘逸的音色展示出辉煌的技巧,她的快速运指象炫技大师那样如行云流水,而且演奏中不失作品应有的清新艳丽。不过这个版本早已不能满足我了。总的感觉是,热情有余,少了一份内敛。她的其它唱片也大多如此,第一次听觉得很棒、很过瘾,时间长了就不想再听了,也许丰富的感觉没经过理性的提炼,给人的感动只能是暂时的。真正常住人心的,其实是艺术化的思想。 3、阿格里奇钢琴/迪图瓦指挥蒙特利尔交响乐团 首先迪图瓦棒下的蒙特利尔交响乐团的引子部分,交响味似乎更浓烈,尤其是引子的开头和结束时让钢琴进入的乐段。这样的处理似乎更为明确,更富有活力的显示该乐章全部重要的主题。时隔20多年后重新录制这首协奏曲的阿格里奇则更是如虎添翼,魅力不减,这位从不知道技巧不足是何滋味的炫技高手将这首曲子演奏的灿烂辉煌,钢琴的音色更为华丽。要说缺憾,尽管和20多年前相比,阿格里奇在此也并不着意去宣泄豪情,但仍然使人感到缺少一种风度和智慧。这也许就是阿格里奇的特色,不能再有所苛求了。需要强调的是新片的音质更为晶莹剔透,气韵更为铿锵。作为钢琴的测试片一点都不为过。 4、皮尔丝钢琴/克莱文指挥欧洲室内乐团 这是我近年来听的最多的录音,也是目前最合我心意的版本。一开始旋律优美、纯古典小调式的主题在克莱文指挥欧洲室内乐团的演奏下就显得格外清新,为独奏钢琴作出了极好的铺垫。皮尔丝的琴声一进入就透射出一股清新华丽、柔美深沉的韵味。不禁令人想起她的那套肖邦《夜曲》中的优美旋律。皮尔丝很能体会青年肖邦优雅、贵族般的外表下,潜藏着那种诗人般的心怀以及郁积的热情。她弹奏的主部主题光辉灿烂,而副部主题则充满了忧郁,二者相互映衬,呈现出一种明朗的哀愁,真是肖邦初恋感情的绝好表达。相比较于阿格里奇经常溅出火花的激情,皮尔丝更多的是要显示出宁静中的美感,更强调一种属于内心的安宁。整个演奏完成度很高,浓密流畅的音符中夹杂着沉思的气质,琴声剔透而精致,脆弱而又忧郁,从容自信而自然有一种高贵气息,动人的魅力已经达到音乐语言的极限,使人难以自拔。1998年的4D录音也非常优异,在DG一贯的厚实音响中增添了几分透明和甜味。 5、傅聪钢琴/汤沐海指挥华沙交响乐团 傅聪先生的肖邦极负盛名,但也颇有争议。有时候我会感到傅聪对他想传递给听众的信息的关注超过了音乐本身,他的体会和见地当然是一笔财富。以前听他的夜曲和马祖卡唱片,我个人认为好的极好,坏的就是有些作品“主题先行”的感觉委实多了点而显得有点刻意,不够自然。而这张肖邦钢琴协奏曲的录音则让我大为叹服,堪称傅聪的最佳水平。在《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中傅聪的处理与众不同,他似乎格外强调肖邦“柔中带刚”中的刚的一面。注意了!但这仍然是“柔中带刚”中的刚而非鲁宾斯坦式的“刚中带柔”中的刚,这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傅聪呈献给我们的是一片和风细雨之境,他的音色太漂亮了,清冷雅致的犹如初春的雨露。他好像特别注重浓淡的对比,意态与过渡、轻重与动静都在疾速中转换。特别是钢琴在管弦乐中来回穿插时,傅聪的演奏真是绚丽多彩,钢琴的步伐犹如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脚步般轻灵快捷,给音乐表现的意境作出极好的点缀,从另一个方面体味出肖邦这部作品的特有情怀,很有说服力。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这张CD的录音实在是太好了,弦乐非常甜,非常清楚,非常dynamic,钢琴声更是美到极点,非常通透。顺便再说一句,其中肖邦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也是我听过的最好的演奏。 6、齐默尔曼钢琴/康德拉申指挥皇家音乐厅乐团 齐默尔曼是当世为数不多的我喜欢的钢琴大师之一,在我的心里他几乎就是浪漫的化身。1975年他获得肖邦大赛的冠军后成了波兰钢琴界的骄傲。他曾经和大师朱利尼录制了肖邦的2首钢琴协奏曲,乐迷都十分熟悉了,而这个录音则是1979年3月他和康德拉申指挥的皇家音乐厅乐团在皇家音乐厅的现场演奏,十分感人。一切,都是那么淳朴自然,速度的选择是一般公认的,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如此年轻,如此清澈,没有因为年轻就挥霍激情的冲动,从骨子里透出一种从容和优雅,其中的微妙的青春气息怕是只能用“不可言传”来形容了。尤其是其中的第二乐章更是弹的美妙无比,使人怦然心动。 7、齐默尔曼钢琴/齐默尔曼指挥波兰节日管弦乐团 在经历了20多年演奏肖邦的生涯后,在肖邦逝世150周年纪念日到来前,齐默尔曼重新录制了这2首协奏曲,他首先组建乐队,从350名申请者中选出50名年轻的波兰演奏家,其中不少人都有作为独奏家或重奏团员的生涯。他们都赞赏齐默尔曼,能不计时间、不计报酬来帮助齐默尔曼实现他的梦想,这张CD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录制完成的。说实话,刚开始听的时候我感到的是惊讶和难以接受,因为他和我们以前听到的肖邦是如此的不同,速度太慢了,第一乐章居然用了24分25秒,相比他20年前的“正常速度”,足足慢了5分钟,是我听过的最慢的演奏。经历20年的风雨后,齐默尔曼成熟与理性控制下的浪漫和细腻与日俱增。他的分句与触键都更为细腻多变了,强弱鲜明的对比更显出戏剧性的张力,也许是年龄的关系吧,音符中多了许多感怀的忧伤,淡淡的愁夹杂着甜蜜,脆弱却怀有沉思的气质。感人至深,也让人黯然销魂。缺点就是有时在段落之间有断气的感觉,感情投入进去似乎出不来,不过在当代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真男人的心境,他懂,何时洒泪,何时醉欢。顺便提一句,李云迪说这是他最喜欢的录音。 8、鲁宾斯坦钢琴/斯克洛瓦泽维斯基指挥新爱乐乐团 谈起肖邦自然要说到鲁宾斯坦,在普通爱乐者的心目中,肖邦的音乐就意味着鲁宾斯坦的钢琴。确实如此,我一开始听肖邦也是从鲁宾斯坦开始的,鲁宾斯坦最大的贡献也许就是他为肖邦注入了不乏人情味的阳刚气,以区别于沙龙里的滥情与随意。他演奏这部协奏曲具有一种极为平衡的效果,弹性速度的应用较低到了最低限度,表情的自然性保证了音乐的真实感,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无比的安定,好像是在努力克制着什么,比如那个年代特有的颓废和伤感。鲁宾斯坦给我们呈现的似乎是一个中年的肖邦,豪迈大气,让人听完了说不出有什么生花妙笔之处,却对作品整体清晰明了,经得住反复推敲。但我总觉得这样的演奏虽然大气但有一点偏离了肖邦的魂魄,尽管他在格调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9、弗朗索瓦钢琴/弗雷莫指挥蒙迪卡罗歌剧院乐团 弗朗索瓦的肖邦演奏有意境,有诗意,有才气,有其独特的韵味,当然也有较大的争议,喜爱者奉若神明,厌恶者不屑一顾。他是科尔托最好的学生,但他和科尔托的肖邦有很大的不同,有评论说他们之间的区别就象尼采和萨特的不同一样。确实如此,一位是浪漫的哲学,一位是哲学的浪漫。这部协奏曲的录音就是明证,他把科尔托温软诗意的一面弃置了,而把他散漫无常的一面发挥到极致,特别是第一乐章,主部主题显得略微沉重而拖沓,本该快速的连接部也加进了过多的犹豫和思索,在副部主题出来时又明显加快了速度,显得非常随意。整个第一乐章都透着阵发性的不安与冲动。而二、三乐章也不同于大多数钢琴家弹的那么浓烈激情,弗朗索瓦弹得比较清淡,节奏非常敏锐和有弹性,音色也很晶莹透亮,音乐变得鲜明而生动,法国式的纤巧超脱和优雅飘逸都尽显无遗。弗朗索瓦确实与众不同,我们听到的好像是一个被红酒微醺过的肖邦。这是具有强烈个性的演奏。 10、利帕蒂钢琴/阿克曼指挥苏黎世乐团 在我拥有的肖邦协奏曲的CD中,有不少老一代大师的单声道录音,几乎可以另外写一篇文章,但我在这里仍然要提到利帕蒂的肖邦第一协奏曲,尽管其录音不佳。提起利帕蒂,用钢琴大师巴克豪斯的说法“他带给我们无尽的美丽回忆与哀悼。”来理解他演奏的这首肖邦协奏曲可能是最恰当的。利帕蒂的录音是我听过的最具有19世纪浪漫风格的演奏,他的柔情胜于豪情,最让我迷醉的是他把肖邦那种优美之中隐潜的忧郁、暗暗的叹息和丝丝伤感的情怀都非常细致的表达了出来,这一点也是其他钢琴家所缺乏的。如果你因为录音的关系就与这款CD失之交臂就实在太可惜了。 2.《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21号。1830年3月17日,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在华沙由肖邦独奏,举行首演。 2.1曲式分析第一乐章:小提琴奏出一个下行跳进的音调,构成一支奇异的旋律,显露出年轻作曲家耽于冥想的天真神情。轻盈的旋律溪流,瞬间又激荡起大型乐队那山谷般的热烈震响,呈现出强烈追求的热情。接着,小提琴的一个优美的乐句犹如奇妙的虹桥,把音乐引到第二个主题的身边。柔和的双簧管奏出温煦的旋律。平静的音响,时与弦乐低语,时同乐队全奏共鸣,把肖邦对恋人缠绵不绝的情思和起伏不安的心境,一并纳入这个柔美的段落中:登场的钢琴,显示出肖邦作为钢琴诗人的高超技艺。此刻,管弦乐已黯然失色。华丽的钢琴独奏,展开了广阔的音响世界。奇幻的色彩,细腻的旋律,加上钢琴键盘上不尽奔流的音符,使展开部变化出丰富的神情,钢琴休息片刻,便又奏出第一主题。圆号与之为伴,弦乐与它同行。再现的乐段变得简洁凝炼,并在钢琴独奏中,更多地融入了年轻作曲家对爱情的幻求。第一乐章在管弦有力的和弦中结束。 第二乐章寄托了作曲家对华沙音乐学院少女康斯坦茨娅缱绻的深情。肖邦把蕴于心底的爱,化作郁积情热的音符,犹如火焰灼灼燃烧着整个乐章。弦乐与木管乐遥远地轻声对话,象是怯懦的作曲家那种空幻的自我絮语。但独奏钢琴从深深的低音区渐渐燃起了热情的火苗,它在颤音上跳动,在和弦中飘曳;肖邦心中的爱情之声,化作八度奏出的旋律,显得格外纯洁真挚。接着,这个主题便幻影一般隐于钢琴闪烁的音响光辉之中,统丽柔美的曲调,象是黑发碧眼少女,地迷离地掩映在钢琴诗人诚挚的抒情诗行之中。中段,肖邦的热情终于得以酣畅地渲泻与倾吐。钢琴上的滚滚春潮灌耳而来,那时强时弱、时涌时敛的音响,筑成了肖邦心灵中一座充满春意的爱情水晶宫。再现的爱情主题,依如呈示时一样,由钢琴明晰地卖出。但大管同它的亲切对话,似乎给了单恋作曲家一丝慰藉。钢琴的双音,犹如星光闪烁在夜色浓重的天幕上。爱情的夜曲正要在弦乐与木管的呢哺絮语中结束。钢琴突然以一个强劲的低音,引来一串缓缓而起的三连音,攀援到稳定的降A主音上。索回的余音又在作曲家心中映出恋人的袅袅丽影。苦涩而柔美的爱情小夜曲余音未绝,肖邦便毅然踏入祖国大地上的民间欢舞行列。这不是对于无望爱情的规避,而是将恋情融于热。这部协奏曲的终曲乐章烙印上了肖邦终生喜爱的波兰民间音乐的痕迹。钢琴灵巧地奏出圆舞式的主题,把人们从缠绵的爱情中带到了更广阔的生活天地。在弦乐顿足般的同音反复节奏型中,钢琴粗犷地奏出第二主题。活跃的三连音,引来回动的音调,把人们带到火热的马祖卡舞蹈的行列里。宏大的管弦乐队要然而止。圆号用马祖卡音调唤来钢琴的华丽音流。作曲家抒发出对于民族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协奏曲在马祖卡舞曲所独有的三连音节奏型的持续涌进中,在欢腾火热的气氛中结束。 3.郎朗演绎版本3.1基本信息专辑:肖邦钢琴协奏曲 演奏:郎朗 语言:纯音乐 流派:Classical 发行时间:2008年12月11日 3.2专辑介绍期待已久的一张郎朗唱片。这是郎朗首次录制自己最心爱的肖邦钢琴协奏曲全集。 无可比拟的梦幻组合演绎。除了郎朗,在唱片中担任指挥的是著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乐团则是大名鼎鼎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录音地点则是维也纳金色大厅,这也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组合。 肖邦的作品是最动听、最为普罗大众熟悉的古典音乐,郎朗曾多次在国内巡演中演奏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广受欢迎。 拥有将近50万销量的保证+奥运表演嘉宾,郎朗魅力不容置疑! 演奏:郎朗 (钢琴)、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祖宾.梅塔 地点:2008年6月21日维也纳金色大厅音乐会现场实况 混音工程师:史蒂芬·弗洛克 钢琴技师:安德拉斯·梅泽 执行监制:克里斯蒂安·列恩斯 制作人:克里斯托弗·埃尔德 项目执行:布克哈德·巴特什 千呼万唤,郎朗演奏肖邦两部伟大钢琴协奏曲的录音终于出版发行了,这一张专辑中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是2008年6月21日在维也纳金厅的演出实况录音,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则是录音室录音。由祖宾.梅塔麾下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一起协奏,献演于2008年6月21日维也纳金色大厅现场音乐会。这是至今为止,郎朗最晚录音的钢琴协奏曲录音,实际上郎朗从1995年13岁成名于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赢得首奖就是弹奏这部作品的,事隔13年才录音,在经历了无数次音乐会表演、专家大师们指点和勤学苦练,终于大成。郎朗弹出了一种无与伦比歌唱性的钢琴音色,诗意,唯美、浪漫、妩媚、阳刚、温暖、五彩缤纷的琴音,这是最漂亮的声音,既是属于肖邦的,更是属于郎朗的,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肖邦,彰显一代青年大师的风范。 钢琴与管弦乐团的作品多半是肖邦在华沙音乐院时期的作品。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是肖邦早年为自己所写的作品。钢琴部份不但光辉灿烂而且浪漫,特别强调钢琴嘹亮的声音以及优雅的表现方式。定居巴黎后,肖邦的创作几乎都是钢琴独奏作品,扩展了这项乐器的表现力与深度,从这首早期的协奏曲里可以听到肖邦成熟时期的风貌。第二号钢琴协奏曲表现的是肖邦对女同学爱恋的情感,是一首富于浪漫情趣的作品。 很多人以为,弹肖邦的作品一定要激情、奔放、浪漫,甚至有的演奏家无拘无束弹得辉煌、火热灿烂的,但真实的肖邦究竟是怎样一个样子呢?是非常内在的,即使是音乐前奏的高潮部分,又如《E小调第1钢琴协奏曲》前奏交响乐部分很强的几个音,都不是作曲家故弄玄虚,而是表达一种内心青春朦胧的冲动,心潮澎湃却又不知如何说出口,很内在的。 诠释上,郎朗把两首协奏曲想象成一则爱情故事。由于肖邦在第二号钢琴协奏曲里潜藏对女同学的爱恋,风格比起第一号协奏曲更为腼腆羞怯,郎朗认为,这就像是情侣在瞹眛时期的青涩与纯真。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则是成为爱侣后的互动,或是在花园里散步的情景。 郎朗在开篇立章的布局上是有克制的,乐句非常有条理,每个音都交待得很清楚,分句的轻重缓急很有分寸,绝不添油加醋,第一乐章的发展部做得很唯美,诗意,而且很有一位热情小伙子初恋的魅力。他和乐队的配合很好,不会抢拍抢表现抢速度,而这是一位有专业水准的职业演奏家所具备的优秀素质。郎朗在这次的演奏录音上,也受到了欧洲哲学诠释学派的启发、影响。诠释学即是 "每个人都可以是经典的解释注解者,在不违背原作作品艺术价值和本意的基础上,诠释者可根据时代发展对文本的研究和需要,重新获得新的理解"。郎朗对肖邦的协奏曲准确的解读,用优美的琴声向我们阐释了一个内心焦灼、情感质朴内在的作曲家、钢琴诗人的形象,更有丰富的音乐层次和立体感。 3.3专辑曲目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作品11 乐章Ⅰ.庄严的快板 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作品11 乐章Ⅱ.浪漫曲、小广板 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作品11 乐章Ⅲ.回旋曲、活泼的 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作品21乐章Ⅰ.庄严的 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作品21 乐章Ⅱ.小广板 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作品21乐章 Ⅲ.活跃的快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