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肖晞
释义

个人简介

肖晞,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法学博士,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政治系副主任,兼任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理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第二批重点教材《当代中国外交》专家组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外交,相关研究领域为东北亚区域政治、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政治。长期为本科生讲授《当代中国对外政策》、《欧洲政治》(双语教学)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国家安全机制研究》等课程。在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SSCIjournal)、《世界经济与政治》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中国外交》、《政治学》等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吉林大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项目。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7年8至2008年8月)、2010年欧盟委员会全额资助赴奥地利萨尔茨堡全球论坛研修学者(2010年11-12月)。

学生时代曾荣获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大学期间连续四年荣获一等奖学金并被评为校优秀学生,荣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吉林大学优秀毕业生。就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期间多次荣获吉林大学笹川良一优秀青年教育基金、吉林大学“精英杯”学术成果奖,并曾荣获台湾中流文教与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奖学金。任教后曾荣获吉林大学“教学育人”先进个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先进个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曾获得吉林省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吉林大学“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科研贡献奖等。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外交

相关研究领域:东北亚区域政治,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政治

教研项目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第二批重点教材编写项目《当代中国外交》(2010-2012年),专家组成员

2. 吉林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研究》(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第一参与人

3. 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国际政治学》(2005.12-),主要参与人

4. 吉林省精品课程《国际政治学》(2005.12-),主要参与人

5. 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应该研究的重大问题》(2004年12月),子课题参与人

科研项目

项目主持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2年度一般项目:《维护我国海外利益研究》(编号12BZZ054,2012年至2015年)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5年度青年项目:《东北亚安全合作:权力、利益与知识的互动作用研究》(编号05CZZ010,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

3. 中国教育部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时期我国东北边疆非传统安全威胁研究》(编号09YJC810017,2009年12月至2011年10月)

4.中国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全球环境治理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与策略选择》(2011年12月)

5.吉林大学2010年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青年科研骨干培育计划):《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研究》(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

6.吉林大学2011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种子基金项目:《中国海外利益研究》(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

7.中国国家民委2009年度民族问题研究项目:《西班牙民族自治制度研究》(编号GM-2009-53)

8.中流文教基金及喜马拉雅基金项目:《当代美国对外政策决策机制研究》(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

项目参与

9.中国教育部2010年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北亚地缘政治新动向与中国的战略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子课题负责人

10.中国教育部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东北亚战略与政策研究》(编号09JZD0037,2009年12月至2012年10月),

11.中国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1世纪初东北亚安全利益与战略研究》(2010.11-2013.12)

12.吉林大学2010年度一般项目:《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与区域金融合作》

13.吉林大学2009年度一般项目:《日本对外结盟的发展趋势研究》(2009.6-2011.6)

14.吉林省2009年度社科基金项目:《新形势下日美同盟走向研究》(2009.5-2011.5)

15.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项目:《中国软实力研究》(编号MJJ2006019,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

16.吉林大学“十·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东北亚区域政治、经济、历史与社会发展》(2002-2005年)

17. 中国教育部2004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问题研究》(编号04JZD00017,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

18. 吉林省2004年度社科规划委托合作项目:《国际组织和主权国家互动关系分析》(编号2004106,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

19. 吉林省200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朝核危机对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影响》(编号2007066,2007-2009年)

20.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政治学理论研究中心)招标项目:《执政党能力建设问题研究》(编号2004JD001,2004-2007年)

主要学术论文

中国外交研究

1.“Chinese Education in Diplomacy”, China: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SSCI journal), Volume 10 Number 1 (April 2012): pp.77-92

2.《关于中国安全战略的若干思考》,载《理论视野》(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6期,第51-54页(《新华文摘》2011年第21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

3.《墨家思想对中国国际战略定位的启示》,载《国际观察》(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2期,第60-66页

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对中国外交的影响》,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2期,第188-194页

5.《当代中国外交教学的缺失与启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5期,第66-79页(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10年第23期论点摘编)

6.《中国外交战略定位:历史进程、现实基础与原则策略》,载《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3期,第78-83页

7.《中国实施良种战略的必要性与路径探析》,载《社会科学战线》(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12期,第154-158页

8.《中国国际角色与结构性认知》,载《求索》(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8期,第88-89页

9.《中国国家利益的层次分析与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5-8页

10.《中国外交战略定位:基于外部环境与国家利益的分析》,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70-72页

11.《“和”:中国外交理念的植根之道》,载《吉林日报》2009年10月17日理论版

12.《对中国外交史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载《高教研究与实践》2003年第3期,第16-18页

国际关系理论

13. 《国际战略惯性与苏联的命运》(第二作者),载《中国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6期,第184-192页

14.《安全的获得与维持: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安全问题的思索》,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5期,第105-110页

15.《冲突与战争的根源:三种主流国际战争观的分歧及其比较》,载《甘肃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5期,第124-127页

16.《文化、情感与理性选择政治学:一个政治学的难题》,载《公共管理研究》(CSSCI来源集刊)第8卷(2010年8月出版),第53-63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

17.《结构主义战争观:一个基于历史研究的评估》,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3期,第149-155页

18.《新制度主义的新流派:话语性制度主义》,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2期,第23-28页(《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政治学》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

19.《论文化对国际制度创新的影响》,载《东北亚论坛》(CSSCI来源期刊)2008年第5期,第41-45页

20.《国际关系主流理论范式中的安全合作模式》,载《学习与探索》(CSSCI来源期刊)2008年第5期,第69-72页(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1.《和谐世界与权力政治观初探》,载《理论探索》(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6年第3期,第41-43页

东北亚研究

22.《东北亚安全走向与中国战略调整》,《教学与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7期,第75-80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

23. “DPRK Integrity Important for Peace” (co-author), China Daily, March 1, 2011, A9.

24.《冷战后东亚秩序的转型与中美两国的东亚战略》,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1期,第34-41页(《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2期学术卡片论点摘编)

25.《东北亚非传统安全:问题领域与合作模式》,载《东北亚论坛》(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2期,第42-48页

26.《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日关系》,载《理论探索》(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8年第6期,第131-132页、144页

27.《东北亚安全合作的若干思考》,载《教学与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07年第9期,第64-69页(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7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8.《中美在东亚安全结构中的冲突——2006年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的一种解读》,载《东北亚论坛》(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6期,第62-66页

29.《后冷战时期的中俄关系:回顾与展望》,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6年第4期,第69-73页

30.《冷战后美日同盟:从“漂流”到强化》,载《现代日本经济》(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3期,第12-16页(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

31.《21世纪初东亚地缘政治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地缘战略》,载《黑龙江社会科学》(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5年第4期,第73-75页

32.《后冷战时期的中日关系——三大理论范式的多重解析》,载《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44-46页

33.《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的现实与前景》,载《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24-26页

34.《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解析》,载《史学集刊》(CSSCI来源期刊)2000年第3期,第70-74页

其他

35. 《西班牙巴斯克民族主义问题论析》,载《国际论坛》(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5期,第63-68页

36. 《从英国自由党的没落看政党的政策与政策理念》,载《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第28-30页

著作

1. 黄凤志、高科、肖晞著:《东北亚地区安全战略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 黄凤志主编:《中国外交史》,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撰写第二章、第三章

3. 刘雪莲主编:《地缘政治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撰写第七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