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孝义镇
释义
1 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

孝义镇,常见地名。在我国有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孝义镇,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孝义镇,山西省文水县孝义镇等。

简介

孝义地处巩义市区,位于巩义西部偏北,地理座标为北纬34°45′,东径112°58′,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8.1公里,处于河南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之间,北靠邙山,紧临黄河,南望嵩岳,环抱北宋“永照陵”、“永厚陵”,伊洛河水自西向北环绕而过,东部是杜甫故里和“唐三彩”遗址风景秀美如画。310国道途经此地,陇海铁路、开洛高速横贯全境,交通异常便利。

孝义辖10个行政村,104个村民组,3万口人,总面积46.5平方公里,地理优越,历史悠久,为巩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孝义地势南高北低,东隆西垂,地形分丘陵、河滩两类,滩地海拨高度104-110米,丘陵海拔130-230米。伊洛河从孝义黑石关入境至龙尾村出境,全长13.3公里,伊洛河灌溉了孝义滩的土地,繁衍了孝义人民,孕育了灿烂的文化。

地下水蕴量丰富,由于沿伊洛河是滩区,地势平稳,水埋较浅,一般在50米左右即可见水。孝义处于豫西山区的缓坡丘陵地带,土壤属褐土、沃土类型,成土母质为深厚的黄土性物质。

土壤酸碱度为中性,有石灰性反应。滩区多为粘土和面沙土。由于地处东南亚大陆内部的豫西,海远山多,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爽冬寒,气候干燥,雨雪稀少,四季分明,季风较明显。平均日照2312小时,平均气温14.6℃,年平均降雨量535.2毫米。

由于扼于东西要道,自古以来就为兵家必争之地。1908年陇海铁路通车,横贯孝义10公里,并设有火车站。1914年,在孝义建起大型兵工厂。1933年又建一兵工分厂,它的建立,是孝义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兵工厂迁移后,留下大批技术工人,成为孝义工业蓬勃发展的人才基础。孝义文物古迹非常可观。黑石关的光绪行宫遗址;白沙的回云寺遗址;和义沟岭的宋仁宗永昭陵和皇后曹氏陵;二十里铺岭的宋真宗永厚陵和皇后高氏陵。陵墓、石雕保存完好。这些古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得名

孝义镇的命名,其历史可上溯至东汉:孝北村一块地方,古代称枣园。村内住着田氏三兄弟,其父遗言,兄弟应同心协力,振兴家业,不得分家。父死后,妯娌不和,只好分家,准备将院内一棵紫荆树截为三段分之。树闻之焦枯而死。兄弟三人围树痛哭,决议不再分家,紫荆树死而复活。后人取三兄弟遵父遗言谓“孝”,兄弟相爱谓“义”定名孝义。其佐证现有碑、匾、对联。而后,隋称孝义驿、唐称孝义乡、宋称孝义保、清代及民国年间称孝义镇。新中国建立后,设孝义镇政府,合作化后,称名孝义公社,1982年4月改称城关镇,1986年4月又复名孝义镇。曾两度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国乡镇之星”荣誉称号,并跻身于“全国综合实力百强乡镇”行列,连续数届在郑州市“综合实力三十强乡镇”中排名前列。

乡镇企业

孝义镇乡镇企业起步早,发展快。全镇工业企业406个,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从业人员5365人,形成了机械、化工、冶金、碳素、耐火材料、磨具磨料、食品加工等七大行业,孝义镇规模企业优势突出,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有48个,龙头企业巩义市碱业有限公司2001年完成产值2.1亿元,上交国家税收1354万元,今年投资4000万元进行的8万元吨纯碱扩建工程即将完工,产值有望突破2.5亿元。孝义镇重视科技创新,是河南省首批“科技示范乡镇”,曾连续五年组织了全国“百家科研单位与百家乡企联谊大会”,聘请专职顾问、专家及各类专业人才300多名。培养了本土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00多名,推出专利40多项,成功完成了一批“星火计划”与“火炬计划”项目。又通过产学研基地建设等措施,推出了全自动真空烟叶回潮机、自动石材绳锯机、马氏体合金球、轧辊焊剂、汽车空调冷凝器等高科技产品。

市场

孝义镇依托市区较大的农副产品消费市场,大力发展城郊型商品农业。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了伊洛河河滩区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完成了南岭5000亩岭地引水灌溉工程,组建了较为完善的农业服务网络,并注意打造农业品牌,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注册了“河洛园”鹅制品和“强民”奶制品商标。通过民生畜禽有限公司、强民乳业有限公司、金江种植园、石灰务养猪场、金博蔬菜基地、外沟千亩葡萄基地等龙头的带动,形成了蔬菜、林果、养殖、香菇等四大农业基地,农业大户发展到50多户,专业户达到1100户。

孝义镇利用地处市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投资5000万元,先后建成完善了廿里农贸市场、里沟建材一条街、孝南商业综合大楼、汽车北站市场等,使具有规模和效益的商贸市场达到6个。并不断拓宽产业领域,围绕社会化服务做文章,将第三产业向人才交流、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方面拓展。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达到5000余人,增加值第年超过3亿元,已成为孝义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思路

孝义镇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创新提高第二产业,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围绕一个中心(经济建设),突出一条主线(结构调整),夯实一个基础(社会稳定),叫响一个口号(围绕城市作文章),实施三大带动(城市带动、品牌带动、项目带动)。具体措施就是服从于城市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构筑科技型、环保型工业体系;以服务城市为目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城郊型农业经济;发挥城市优势,强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探索城郊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生存路子。

2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孝义镇

一、地理环境

孝义镇地处商州东部,距商洛市区26公里,东邻丹凤,南接山阳,素有商州“东大门”之称。孝义属盆地地形,四面环山,以南山最高,状似龙头,被乡人亲切的成为“老龙疙瘩”,丹江从孝义北侧流过屈曲蜿蜒,直奔汉江。

二、交通

孝义旧时为秦楚两地来往之咽喉要到,北上关中,南下两湖多从此地经过。今天,孝义交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代, “312”国道、西合铁路、商界高速路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

三、行政区划

孝义全镇共辖12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3468户,共15155人,总面积5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99亩。

四、地理环境

孝义地处秦岭南麓,属温、亚热带过度气候。独特的地理环境养育了孝义丰富的农林资源。对林业发展的重视和投入,使半山半川的孝义镇四季空气清新,风景秀丽,东西二沟的观光景点更让人流连忘返,真正是人们游山玩水、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孝义不仅环境优美而且资源丰富。这里富含多种矿产资源,商州金矿在这里常年开采,为国家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物产

孝义主要农作物以玉米和小麦为主,前几年丹江沿岸也有人种植水稻,除此之外还有谷、小米、高粱、大豆、绿豆等作物。近七八年来,孝义的药材种植规模不断加大,桔梗、黄芩、板蓝根、柴胡、丹皮、红参等都有种植。

孝义最为著名的产物是核桃和柿饼,柿饼享有“孝义柿饼甲天下”的美誉。孝义柿饼个大、霜足、味甜,口感绝佳,是赠送亲友的绝佳礼品。如今这两种产物也成为了孝义人民除农业意外的最大收入来源,为促进孝义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除此之外,时令水果也应有尽有,桃、杏、樱桃、李梅、梨、葡萄、苹果等各家都有。六、人物风俗

孝义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巍巍群山给了孝义人厚重责任感,粼粼丹江赠予了孝义人纯洁心灵。此地环境优美,乡风淳朴,“仁”“智”的山水养育了祖祖辈辈的孝义人。

七、故事传说

相传,最早这里并不叫孝义,而是另有名称,但今已不可考。说是以前有这么一家人,家里总共四口,爷爷、儿子、儿媳、孙子。老爷子年迈病重,就医需要花很多钱,儿子儿媳不远花钱,就商量着把老人从山崖上仍到下边的丹江中,就在他们用箩筐抬着老人要出门的时候,他们的儿子出来告诉自己的父母说,让他们把爷爷扔下去的时候把框子留着,自己以后要用来抬自己的父母,二人听了后心中万分羞愧,急忙把老人抬回家好生照料。此事在周边地区传为美谈,后遂将此地地名改为孝爷湾。后来叫着叫着渐渐成了孝义湾,知道现在的孝义镇。

孝义山清水秀,物产丰茂。如今更是成为商丹工业园区中的重要部分,相信在孝义人人民的辛勤努力下,未来的孝义将会更加美好,更加富饶!

3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孝义镇

镇情概况

孝义镇位于城区东北约24公里处,面积36平方公里。13个行政村,78个村民小组,6112户,总人口23639人。

区划沿革

孝义行政建制虽久,但因资料失传,无法考证,只能从元代记述。元时,隶属奉元路、下邽县,明代洪武十四年改属西安府渭南县、下渭乡、孝义里,一直延续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六月,改属景贤乡。1949年4月,渭南全境解放后,成立孝义庄,辖孝义、占家、杜家、赵家崖、吝家共五个乡,属信义区公所。同年12月并入交斜区,1956年3月区划调整时孝义乡与占家乡全并,成立了杜家乡人民委员会。机关住地杜家村,后迁至孝义镇。1958年9月调整为卫星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一部分。1958年12月并县合社时,成立了孝义生产管理区,隶属故市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1年5月调整社队规模时成立孝义人民公社。1968年9月更名为孝义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的孝义人民公社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取消公社革命委员会,恢复使用孝义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名称。1984年5月成立孝义乡人民政府。1994年7月,孝义被批准为建制镇,更名为孝义镇人民政府至今。

名胜古迹

该镇历史上商业发达。明、清数百年间,先后出现严、赵、乔、柳、王、吴等富豪家族,经营诸业遍及省内及四川等地,收入丰厚,银子用车拉船载,有“银城”之称。在四川经商的盐商严雁峰曾以巨金授集海内外精本图书五万余卷,自建“贲园书库”,获得“藏书甲蜀中”的赞誉。古镇的民居、府弟建筑木雕石刻精美,至今仍保留多处。辖区著名的古建筑有堪称“渭南一绝”的清乾隆年间修建的雕花石柱石砌涝池。

“鸡叫一声听三县”是临渭区孝义镇一个古老的雅称,因为它位于沙苑西陲,渭河之滨的渭、华、同交界之处。远在宋代,这里就是一个村落,叫做“仇村”。以一池塘为界,东叫东仇村,西叫西仇村。明清之际,造围建城,合为一镇,隶属孝义里。

为探询孝义古镇的古今传奇,2007年12月21日,记者来到孝义镇,搜寻孝义史料,造访当地名流,使得古镇的朦胧轮廓渐渐地清晰起来。

石涝池见证古镇变迁

过去,北方大部分村子中间都有涝池,大都是土挖的一个泥坑。但在临渭区孝义镇,却有一个石砌花雕的大涝池,可谓是古镇孝义的见证之一了。

这个被传为佳话的石砌涝池,池呈正方形,如今石栏雕花虽已黯淡,但神韵犹在,但池中干涸见底,堆满了生活垃圾。根据当地的退休老干部李天寿搜集资料表明,石涝池深5丈,周长约126米,一色灰白石料砌就。池壁自基础计25层,12层碌碡,12层石条,露出地面部分,五尺一栏,由花色斑斓的浮雕石壁围定,不施一铁,北壁石栏有通道两个,伸向东、西大街。整个建筑显得严整、淳朴、精美、大方。

石涝池大概修筑于乾隆到嘉庆年间。当地75岁的王积正也是一位喜欢收集民间资料的老人,他对记者说:孝义过去叫仇村,与仇村俱来的是城中的涝池,也叫“天泉”。那时,池水清澈,里面有很多小鱼。石塘四周高,下雨时雨水沿街流向涝池(从池东北和西北处的入水口流入),同时西北入水口又是泄水道,当池中水蓄满时,就沿泄水洞倒流排出,入城壕。每到盛夏季节,镇上的人们在池塘四周乘风纳凉,听说书,唱曲子。池中鱼儿悠游,蛙声阵阵,池旁柳树上蝉鸣悦耳,一派江南水乡风光,为古镇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王积正和当地一些老人回忆,1946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涝池里突然蛙声四起,次日早晨人们意外发现千万只蛤蟆浮上水面,从涝池东西两出水口拥向东西街道,铺街盖地的蛙群拥街塞巷出城而去。一时之间,车难行驶,人难踏步,午后才慢慢消失殆尽。

老人们说,从那以后,涝池的水就一天比一天少,从未满过。这也可能与1944年镇上的伪保长下令清除涝池的淤泥有关,那年他组织人力把涝池里的淤泥掏了一遍,涝池比过去深了3—4米,但是从那以后,涝池的水就慢慢干涸了。当地人都说孝义的气数因此而尽。

说到气数,老人们滔滔不绝地从街心浮雕涝池、城南残留的孝义堡寨遗迹,讲到城北耸立的“赵氏先茔”碑,引出了一个喇嘛盗宝的传说。

传说孝义镇街涝池名叫“天泉”,是因为涝池正中有口水井,通向江河远洋,因此,即使在连年干旱的日子里,天泉也是水波涟涟。传说天泉里居住有一个金蛤蟆,每当夜深人静时便浮上水面,石塘里霞光万丈,蛙声四起,孝义镇日见繁荣。若干年后的一天,孝义城里忽然出现一个身披袈裟的喇嘛,徜徉在天泉附近,在第三天的夜半这个喇嘛趁人不备盗走了金蛤蟆,从此,天泉干涸,孝义衰落。

一座美丽的城池

说到孝义的来历,老人们说,这可能与“孝子义犬”有关吧!明代初年,东仇村严邦佐的母亲去世,葬于村东的甘河岸边。严邦佐在母亲的坟茔造庐住守,相伴3年,此所谓“庐墓”。严邦佐养有一犬,每日严邦佐放钱在竹篮里,挂在犬脖子上,犬便去街市上购食购物。夜晚,犬卧床下,人犬不离,这只犬帮助严邦佐成就了孝行。人们说是“孝子义犬。”

孝义城池建于明末清初,这仅见于民间记载,据说从清乾隆以后的一百多年间,孝义镇达鼎盛时期。当时的古镇孝义是一个水运要津,集散要地。东来的三晋煤、盐,西来的巴蜀烟茶,江南的海鲜;渭北的粮、棉、果、土产山货,均集于南面码头上。渭河上,千篷百帆,来去如梭,一派繁忙景象。在三里多长的东西大街和南北各巷里,店铺林立,每逢集日,百商云集,各种工艺品、山货、农副产品,应有尽有,全国各地来此交易的大小车辆,络绎不绝,交易之盛,经久不衰。

当时镇上最出名者数赵严乔柳四大商家,而四大家中尤以赵家最为富有。据称赵家在川东拥有十处盐井,还办了十大企业,号称“十大号”。有人追溯赵氏发家,认为始于明代早期赵氏祖上曾出现过一位吏部尚书。因为他卓有功勋,年老退居少有积蓄。皇上便为他在孝义赵家巷西端建一宅第,俗称“七间厅”。又赐给他一座盐场,即四川五通桥的“乾元提”。有一年,赵从外地运回孝义的银两,从仓渡码头卸船,车拉骡驮,连绵十四五里,有人比喻说这是两股桶样粗的银水涌来。民间俗语云“赤水的蚊子,孝义的银子”即说孝义商家多,人有钱。孝义财东不仅富有,也为当地百姓做了一些善事,如灾年救济灾民、修筑道路、城墙等,最有口碑的是赵家出巨资在镇中心修筑较大规模的蓄水防灾的石砌涝池;赵家雇了300多人花巨资用了3年时间修成。当时池北立有一碑,记述了当时修筑情况,可惜早已被破坏。为了使池蓄水清洁,赵家又把东西街铺了500多米长的石条路,两边还砌了石台阶,下雨时人走两边石台阶,雨水过后,街道非常干净,因而池水能保持清洁,人畜可饮用,涝可防灾,旱可浇灌,为当地居民生活带来方便。

清末民初的孝义城池,是同治巳年在旧址上重建的。民间资料记载,城池青砖砌成,城垣高约3丈,上宽丈五,周长8华里。城门上,箭楼高耸,狼牙高琢,宏伟壮观。四座城门额上有题词:“东道迎辉、西山挹爽、南极星朗、北斗垣明”。字迹刚劲浑厚,是古镇书法家赵绍楷的墨迹。城墙上,三步一垛,百垛一阁。城外拦马墙下有护城壕,宽五丈,蓄水绕城。

进了城门,就是宽敞的东西大街,灰白色石条铺就的路面,整整齐齐。自大街通向两侧,有四条大巷:严家巷、赵家巷、乔家巷、王家巷。巷有巷门,如城门建制。荒乱年月,午夜关闭,街巷不通。“天泉”就在古镇中部,为东西大街的接点。

与此相对应的是孝义古镇居民的富足和商业的兴盛、城池的繁华。据说古镇的民居、府第、饰物建筑之类比较考究。木雕、石刻外观富丽,做工精美,堪称艺术上品的约有20多处。“大夫第”、“廉坊第”、“文昌阁”石牌坊,严赵乔柳宋私家花园,庙观、戏楼、神道、石雕、五凤楼、拴马桩等,纷纷纭纭宛如璀璨群星、镶嵌在街巷、城郭之间。

古镇闹市,集于东西大街,百货店铺鳞次栉比,棉花行、粟店10多家。客栈、饭庄、酒馆数以十计,多以秦蜀名厨主刀,最负盛名的是“杜纪平的瓢瓢菜,厨师张胜的蒸锅肉”。德茂元、万源长、集义协等商店,前店后坊,酿造的酱笋、小菜、辣子酱,畅销省内外。点心、南糖,做工上乘,什锦南糖,一盒多色。赵家糖坊的芝麻滚、蜜板糖、豆瓣糖、吹糖、油轮香酥可口,畅销渭北各地,时鲜小吃,多为家传,水饺、包子、火烧、黄酒、醪糟等。积数代人之经验,虽为常品,却精爽可口,以至有以薄技小业发家者,现在,古镇街上,仍可吃到昔日小吃。

孝义古镇隔日一集。上海、太原、汉口、成都等地客商,纷至沓来。满载红枣、花生、鲜果的铁轮车,一上来就是百十辆,路经石街,轰轰隆隆,震耳欲聋。蒲、白、澄、合的糖棉炭盐大车,一上来就是二三十辆,交易甚盛。至午夜时分,大街店铺、商务会馆、城工局,仍是人声嘈杂,灯红酒绿……

新学激活了古镇

人才,是振兴的本源。清末民初,孝义古镇家塾私学很多。辛亥革命后,百废待兴,古镇青年纷纷出走,进新学、学西方,以求发展。李之瑛、严诚斋、王一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之瑛,幼年就读于私塾,博学而颖悟。1919年,就读于三原中学。受西方文化和新思潮的影响,他以优异成绩从三原中学毕业,婉辞谢绝担任要职的邀请,依然回归故里立志振兴乡里。时值春节,严诚斋刚从金陵大学工学院毕业,也有创办新学、振兴故里的愿望。两人志同道合,开始倡导捐资创办新学。古镇新学,在当时是渭北东部唯一的一所新型学校。也是全县数一数二的女校。

老人们回忆说,当时新学的女校学生,身着校服,剪发头、白上衣、黑裙子;大脚片、洋袜子、偏带鞋,一走上人们还是长袍马褂、古装缠脚的街头,强烈地冲击了陈腐意识、传统观念,洋溢着振兴、奋发、民主、图强的时代精神。

新学激活孝义古镇的代表人物以学有所成的严庄为首。

严庄,字敬斋。幼年从学于“马氏三秀才”之一的马子明和冯树敏门下。西学传入,严庄弃私塾进西安新学,后投身革命,加入同盟会党。辛亥年参加了武昌起义之后的西安起义。

民国政府成立,一些同盟会党人以为天下大事已定,为了移风易俗,除旧布新,在陕西军政府支持下组建了“易俗社”剧团、剧场,投身于化旧习于文化艺术之中。20出头的严庄深感没有现代化知识技能,一切都做不到。适逢陕西军政府分到国家四个去美国留学的名额,于是,1913年,严庄、张奚若等人一起去了美国,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地质系。一年后,陕西政权已落入北洋政府手中,同盟会党人多被排挤、迫害,并中断了严庄他们的留学金。严庄被困在美国街头。他的老师冯树敏急忙凑了20块银元寄去救急,随即通知了他的同乡严纪鹏。当时严纪鹏任陕西第17军旅团长,他承担了严庄的留学费用,使之得以如期学成归国。严庄学成归国后,先任铜川矿矿师、矿长,后任陕西省建设厅厅长、劳工司司长,出席了日内瓦国际劳工会议。历任甘宁青监察使、江苏监察使、监察院常务委员。严庄在任期间,刚正廉明,为人所称道。他主持正义,不畏权势,曾弹劾过甘肃省政府主席朱绍良。

严庄曾多次偷闲返回孝义,其言传身教中,以自己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清正廉明的作风,以及忧国忧民、敬老爱幼的美好情操感染着孝义的家乡子弟,使古镇的民俗文化更上层楼。

浮沉漫漫,几多春秋。古镇几度兴衰,虽说是“良辰美景奈何天”,或人或物,要去的已是去了;或恩或怨,要散得也已烟消云散了。然而,明月常在,渭水长流,孝义人留得美景好思念,留得奋发好鞭策,继续着千年古镇的文明传承

机构设置

根据工作的需要,镇机关设置三办一组,即:

1、党政综合办公室 2、社会事务办公室 3、经济发展办公室

一组是包村工作组。计生办单独设置,单独考核。

社会事务办公室共设3个办事机构:

1、集镇办 2、基金会清欠组 3、司法调解组

经济发展办公室共设2个办事机构:

1、劳务所 2、特色产业办

经济发展

孝义镇有耕地42571亩,分渠、井两大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91%,以粮食、花生种植为主,1980年以来发展酥梨、黄花菜、芦笋等。2003年统计,酥梨11000亩,黄花菜5000亩,芦笋2400亩,花生1000亩,红薯2000亩,粮经比为3:7。畜牧业以牛、羊、猪为主,有秦川牛6000头、羊1393只、猪2472头。工商业以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为主。镇政府有果菜销售协会,民间有销售组织300多个,从业人员有上千人,外商在镇内设点经营达300余人。花生年吞吐量150吨,酥梨吞吐量250吨。全镇有农副产品加工点28个,工商户344个。2002年政府与台商投资500万元建成果库,年收购、贮销水果上万吨,可为果农增收200多万元。2003年与渭南绿德开发公司合作在南刘村建成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建成千亩超强无核王葡萄园。

辖区有镇办初中2所,小学12所,有镇卫生院1所,村医疗站13所。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8 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080元。

4 山西省文水县孝义镇

概况

孝义镇位于文水县南部,距县城6公里,南与汾阳市交界,全镇面积38.8公里,耕地31000余亩,辖12个行政村,8034户,28121人,307国道、太汾高速、太中银铁路穿镇而过,具有独特的交通优势,是文水县境内最大的交通枢纽中心。该镇范围内环境优美、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历史古迹众多,是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名镇。

地理

孝义镇西部为黄土丘陵区,海拔800---1000米。东部为冲积平原区。年平均温度10.6℃,降水量490毫米左右,无霜期165天左右。水田渠、战备退水渠分别自北向南纵贯镇之东、西境,地下水资源丰富。

交通

孝义镇政府所在地孝义村,南至旅游景点杏花村公园12公里,东至平遥古城32公里,距祁县34公里,距武则天庙10公里,距刘胡兰纪念馆15公里,距太原80公里,距太汾高速路口3公里。

孝义镇交通便利,往来经商者很多,除在本地经营外,不断有人外出经商,在明清时代外出经商者就涉足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内蒙、汉口、湖南、四川、山东、黑龙江等地,在外人员达800余人,仅在北京经商的就有400多人。据清嘉庆十八年碑文记载:幕化布施的字号近四百家,涉及粮栈、茶庄、钱庄、绸缎铺、布店、当铺、砖窑、盐店、酒坊等。

历史

遵父遗言谓“孝”,兄弟相爱谓“义”,这大约就是孝义镇的来历。孝义镇人又称“好礼村”,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据当地高姓祖辈传言,大禹治水后,有人从河东迁入定居,生息繁衍。东周时,孔子弟子子夏游历山川,选址

在此立堂讲学,设书院,成为大陵学子云集之处。子夏退老西河,后人为之立“河东公”祠(元初建),即子夏庙。

北魏太武帝太延二年丙子三月丙辰吉日大兴土木,修筑孝义堡墙,历时三年零六个月,耗银一万六千两,黄金百两。

据现存张姓家谱序载:“张氏,陕西米脂人也,始祖张少卿,迁于山右大陵县隐泉乡居焉,后易县为文邑,易乡曰孝义镇。”天启五年县志记载:“自宋元以来,地贯七乡,曰隐泉,曰维贤,曰仁里,曰神交,……”隐泉贯其首。嘉庆十八年碑文记载:“文邑名镇有三,孝义冠其首,列肆拾有一,孝义居其、最是镇也。”道光十八年记载:“孝义为文邑巨镇,商民聚处,人颇繁杂,又为汾晋通途。”如上所述,孝义镇自古以来就是大镇、名镇、文化古镇。

孝义镇上贤村人称“仙村”,是上等仙人居住之地。明万历三年,在该镇所在地孝义村中心修筑市楼一座,高十八米五,砖木结构,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经嘉庆十八年重修,迄今巍然屹立于村中心。

天下第一无根基塔就坐落在上贤村中心地段,经省文物专家多年考证,证明此塔是唐朝高宗显庆年间(656——661),唐隆政府卫士李信为了祭祀母亲创建此塔。此塔又称梵安寺塔,也是现存的上贤塔。该塔为阁楼式砖塔,平面八角,塔身通体由青砖砌筑,其砖塔内发现有大量的唐朝绳纹青砖,塔高45米,下部对角直径16.6米,顶部对角直径8.3米,塔底发现有地宫、隧道、塔身七层,各层有砖拱门洞,各层塔檐置双层仿木结构砖雕斗拱,塔内有台阶可供攀缘,造型别致、气势恢弘、雄伟壮观。更奇特的是这座雄伟的建筑物没有根基,只坐落在一处地势高于村民居住地12——15米高的土地上,宝塔历史悠久距今有1500多年,多年来吸引了各个地方的游人来观光,来此观光的德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无不称赞此塔的奇特与壮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