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乌丘 |
释义 | 地理环境东距台湾省新竹八十一海浬、东北距金门一百八十海里、东南距澎湖九十三海里、左营一四五海里、高雄一八二海浬、西距湄洲岛二十海浬、西北距鹭鸶岛九海浬、西南距金门七十海浬、北距南日岛十二海浬、马祖七十二海浬、位处金门县与马祖中心点。地理位置以离岛中的离岛-乌丘,为台湾地区最小也是最迷你的乡镇,本乡因地缘关系,分为大、小丘两个岛、两个自然村(总面积一、一一O平方公里)、多为花冈、玄武岩构成,四面环海。 人文历史乌丘乡原隶属于福建省莆田县(今莆田市),1949年莆田解放,乌丘继续为国民党控制,乌丘与莆田隔离。1955年奉台湾防卫部门令设乡,划归金门县政府指挥监督,1957年七月成立“战地政务委员会”(属台湾防卫部门)。1992年11月7日正式宣告解除乌丘地区临时戒严结束战地政务实验,实施地方自治。 早期先民为湄洲渔民,后因战争形成一座固若金汤的海上堡垒,与驻军关系密不可分,虽物资缺乏,在此坚苦环境下,居民仍怡然自得。岛上人文风景奇特,奇石遍布,庙宇林立,渔产丰富,愈有雾季飘邈间更有如海中仙岛,神秘而又美丽,早期居民多利用岩石砌房而居,民风淳朴,平时则悠闲钓鱼,下海寻找各式海产,部份农自给自足,像是以大海为床、星空为家;近五年来因捕渔区被大陆渔民占据,不论日夜经常利用炸药炸渔,渔业资源日渐枯竭,乌丘周边海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让,本乡目前正积极解决交通问题,以其特殊地位及位置将发展成为一座独特之海上公园。乌丘位于湄洲岛前方二十海湹,大丘岛上竖立一座历史灯塔,小丘岛形状像是耳朵,犹如海洋守护神-妈祖座下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古迹乌丘灯塔建于一八七四年,乃五口通商时期福建沿海重要的海上方向指标,由荷兰人所建,曾因战祸塔顶遭炸弹所毁,後经修复较原高度为低,塔身漆黑,戒严时期因两岸敌对峙让灯塔暂停发光,至今仍未发光,成为世界航海图上唯一不发光的灯塔,岛上并有雾炮二座;本乡正积极努力将灯塔纳入古迹,让乌丘灯塔再度发光于台海之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