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桥中学 |
释义 | 艰苦创业一九九六年以前,全校仅有学生六百多人,固定资产四十多万元,建筑面积四千多平方米。房屋破烂,危劣房占80%;道路泥泞,潮湿污浊;建筑零乱,面目阴郁。 近六年来,学校行政、党支部带领全校教职工,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励精图治,逐年推进,使学校规模扩大到了二十九个教学班,学生二千四百多人,学校建筑面积发展到三万多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近千万元。 学校一班人解放思想,用活政策,全校上下卧薪尝胆,在无分文外援的情况下,靠招商引资、教工集资、学校节资,修建了教学楼三千平方米,办公楼一千多平方米,男、女生公寓七千多平方米,教职工住房五千多平方米。靠后勤服务社会化,修建了漂亮、壮观的师生膳食中心近一千平方米。靠全校教职工艰苦奋斗,节衣缩食,硬化地板、道路近八千平方米,校园绿化近六千平方米。平整兴建运动场地近八千平方米。校园内高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道路纵横交错,宽敞平展;花坛错落有致,绿荫如盖,鲜花簇拥,如诗如画。登上高楼极目校园,定会产生“俯瞰大地多清秀,嫦娥不禁落云头”的无限遐想。 学校简介 近50年来,小桥中学经历了由步履蹒跚到快速发展的办学历程,实现了由废变兴的历史新跨越。从1956年到1995年30年间,“文革”的冲击和领导班子频繁变动等因素,致使学校治校方案缺乏连续性,校容校貌陈旧,教室宿舍破烂,教育教学效益低下,学校濒临倒闭。1995年,县委、县府对小桥中学班子进行了调整,李国清同志出任小桥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国清校长到任后,首先明确了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成名”的办学理念。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变小样,五年变大样”的办学思路。集思广益,制定了“立足校情,协力同心,励精图治,逐年推进”的办学策略。制定了“十二化”办学目标(教学条件现代化,办公设备自动化;教工住房配套化,学生住宿公寓化;校园环境公园化,运动场地规范化;师资队伍本科化,内部管理科学化;学生毕业素质化,高考上线阶梯化;学校面貌全新化,创建示范合格化)。十年打拼,十年历练,形成了“不甘落后”的小中精神。 办学规模“不甘落后”的小中人,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独立自主,敢为人先,把小桥中学推入了历史发展的快车道,使小桥中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办学规模由原来的14个教学班,500余名学生扩大到42个教学班,3700多名学生;教师队伍由原来的90人增加到135人,其中本科学历的教师达40人,中学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达46人;校园面积由60亩扩大到130多亩,建筑面积由3000多平方米扩展到39000多平方米。 学校成绩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办学档次迅速提升,学校由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升格为市级示范高中,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近五年来,获得省、市、县级奖励40余项。在高中生源质量极差的情况下,2005年,学校以优异的高考成绩实现了小桥中学历史上的第二次跨越——高2005级本科上线增长率为156%,居全县第一。高2005级四班学生刘福山荣获全县高考理综单科状元。 2005年,初中毕业升高中比例达100%,人平成绩达514.4分(总分630分),各项指标均居全县第一。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90人,再创小中历史新高,2006级三班学生胡婧优获全县高考语文单科状元。高中办学质量综合评价连续两年名列全县第一。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全校上下团结一致,与时俱进,做到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终于实现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庄重承诺。 管理理念小桥中学以管理严格,校风纯正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以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成功举措赢得了省内外80多所学校的亲睐和新闻媒体的关注。以“以人为本,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崛起于营山教坛。目前,小桥中学正以超常规的速度和跨越式发展的姿态,以“重基础,强素质,让每一位学生成才”为指导思想,以创办省级示范高中为契机,为培养既有健全人格,又有杰出才能的“世纪新人”而努力奋斗。 指导思想:重基础 强素质 让每一位学生成才 办学理念:学生成才 教师成功 学校成名 育人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办学精神:承认落后 不甘落后 改变落后 争创一流 办学策略:立足校情 协力同心 励精图治 逐年推进 办学思路:树卓越精神 求完美品质 立宏伟目标 创最佳业绩 办学特色:以人为本 多元发展 校 训:立志 树人 创新 奉献 校 风:爱国 文明 求真 进取 教 风:学陶 师表 博学 多能 学 风:勤奋 诚实 好学 善思 班子作风:团结 勤政 务实 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