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花玉凤花 |
释义 | 植物名称小花玉凤花(青海植物志) 形态特征植株高18-20厘米。块茎肉质,卵圆形,长1.5厘米。茎纤细,直立或近直立,无毛,基部具1枚叶,在叶之上具2-3枚疏生的苞片状小叶。叶片平展,卵圆形,稍肉质,长1.5-3厘米,宽2.2-2.8厘米,绿色或紫红色,先端具短尖,基部微心形,下面的1枚苞片状小叶为卵状披针形,长6毫米,先端渐尖,上面的1-2枚很小,苞片状。总状花序具10余朵至20余朵较疏生的小花,长8-12厘米,花偏向一侧;花苞片直立伸展,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较子房短近1倍;子房纺锤形,扭转,无毛,连花梗长4.5毫米;花很小,带绿色,直立伸展;中萼片直立,卵形,长1.5毫米,宽1.2毫米,先端钝,具1脉,与花瓣靠合呈兜状;侧萼片反折,斜卵形,长1.75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钝,具1脉;花瓣直立,斜卵形,长1.5毫米,宽1.5毫米,先端钝尖,基部前侧边缘明显膨大臌出,具1脉;唇瓣在近基部的1/3处3深裂,基部近长圆形,长0.8毫米,具3脉;中裂片线形,长2毫米,直的;侧裂片丝状,与中裂片近垂直伸展,长3.5毫米,多少弯曲;距长圆状筒形,长1.5毫米,下垂,微向前弯曲,末端钝;花药近四方状球形,小,药室具短的、向前伸的沟槽;柱头2个,隆起,前伸,较药室前伸的沟槽几乎长1倍。花期7月。果期8-9月。 分布及生境产于青海(循化)、甘肃(文县)、四川(汶川)。生于海拔900-19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下或山坡路旁。模式标本采自四川(汶川)。 本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较少为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 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 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萼片离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态常有较大的特化,明显不同于2枚侧生花瓣,称唇瓣,唇瓣由于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转或90°弯曲,常处于下方(远轴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较少3室而具中轴胎座;除子房外整个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和1个花药,腹面有1个柱头穴,柱头与花药之间有1个舌状器官,称蕊喙(源自柱头上裂片),极罕具2—3枚花药(雄蕊)、2个隆起的柱头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时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状,称蕊柱足,此时2枚侧萼片基部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囊状结构,称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的一端常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团柄;花粉团柄连接于由蕊喙的一部分变成固态粘块即粘盘上,有时粘盘还有柄状附属物,称粘盘柄;花粉团、花粉团柄、粘盘柄和粘盘连接在一起,称花粉块,但有的花粉块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柄,有的不具粘盘而只有粘质团。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 科的模式属OrchisL.全科约有700属20000种,产全球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 我国有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兰科是一个进化而复杂的科,至今对科内各类群间亲缘关系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 在目前已发表的许多兰科系统中,以R.Dressier(1981,1993)系统较为全面,但该系统对鸟巢兰族(ridb.Neottieae)的处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Seidenfaden等人在“TheOrehidsofIndochina”(OperaBot.114:5--502.1992)和“TheOrehidsofPeninsularMalaysiaandSingapore”(1992)中有较合理的处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