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黑领噪鹛
释义

小黑领噪鹛,中等体形(28厘米)的棕褐色噪鹛。下体白,具粗显的黑色项纹,眼后有粗黑线。似黑领噪鹛,且常与其在一起,主要的区别为眼先黑色且初级飞羽褐色。诸亚种细节上略有差别。虹膜-黄色;嘴-深灰;脚-偏灰。叫声:似黑领噪鹛且模仿其叫声,奇异的尖叫声。

基本资料

小黑领噪鹛 Lesser Necklaced Laughingthrus

雀形目>莺科> 噪鹛属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Garrulax monileger·

中 文 名:小黑领噪鹛

·物种分类:鸟类→雀形目→鹟科→噪鹛属

·拉 丁 名:Garrulax monileger

·英 文 名:Lesser Necklaced Laughing Thrush

·体 型: 体重♂78-85g,♀75-90g;

体长♂270-290mm,♀270-290mm;

嘴峰♂24-27mm,♀25-27mm;

翅♂118-131mm,♀118-131mm;

尾♂123-140mm,♀123-145mm;

跗蹠♂40-43 mm,♀41-43mm。

形态描述

雌雄羽色相似。前额、头顶、枕橄榄褐色或棕橄榄褐色,后颈棕色或栗棕色,形成一宽阔的棕色或栗棕色领环。背、肩等其余上体包括两翅覆羽和尾上覆羽概为橄榄褐色,外侧飞羽外翈橄榄褐色或灰亮白色,其余飞羽褐色或与背同色。中央两对尾羽和外侧尾羽基部与背同色,其余尾羽黑色具白色或棕色端斑。眼先、眼上下和眼后纵纹黑色,眉纹白色细而长,耳羽灰白色,其上下缘具黑斑或黑纹不明显。颏、喉白色,其后缘微棕;胸、腹亦为白色有时微沾棕色,胸部有一黑色横带,有的向两侧延伸至耳羽后下方;两胁棕色或棕黄黄色,尾下覆羽淡棕色或淡棕黄色。 虹膜黄色,嘴黑褐色、尖端较淡,脚淡褐色或肉褐色,爪黄色或黄褐色。

鉴别特征:中型鸟类,体长27-29cm。上体棕橄榄褐色,后颈有一宽的橙棕色领环,一条细长的白色眉纹在黑色贯眼纹衬托下极为醒目,眼先黑色,耳羽灰白色,上下缘以黑纹。下体几全为白色,胸部横贯一条黑色胸带,特征极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黑领噪鹛和本种非常相似,野外很难鉴别。但黑领噪鹛体型稍大,眼先棕白色,耳羽黑色而杂有白色纵纹,胸部黑色胸带常中断或有时仅由一些连续的斑点形成。注意观察,亦不难区别。

分布范围

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方、缅甸及印度支那至马来半岛。

分布状况:常见于海拔350~1400米山区森林,于云南西部(monileger)、中部及南部 (schauenseei)、广西及云南东南部(tonkinensis)、中国东南(melli)及海南岛(schmacheri)。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于云南西部盈江、潞西、监沧、耿马、景东、西南部沧源、孟连、南部西双版纳、思茅、新平,湖南资兴,福建,广东九龙山、连平、大埔和海南岛等地。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印度阿萨姆、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等地。

生活习性

·迁 徙: 留鸟

·生 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1300m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竹林和灌丛中,尤以栎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林较喜欢。

·食 性: 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

·习 性: 喜成群,常呈数只或10余只一起活动,有时亦见与黑领噪鹛及其他噪鹛混群活动。多在林下地上草丛和灌丛中活动和觅食,见人立刻潜入密林深处,不易看见,有时也见一只接一只地鱼贯飞行穿越林间空地,飞行迟缓、笨拙,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喜鸣叫,常常吵嚷不休,甚为嘈杂。

物种繁殖

繁 殖:繁殖期4-6月。营巢于低山阔叶林中,通常置巢于林下灌丛、竹丛或小树上,巢的开头为杯状。结构较粗糙、松散,主要由枯草茎、草叶、竹叶、根和苔藓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细草茎和草根。每窝产卵通常4枚,偶尔也有多至5枚和少至3枚的,卵多为长卵圆形,深蓝绿色,卵的大小平均为28.4mm×21.3mm。

种群保护

小黑领噪鹛在中国种群数量部分地区较普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