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簕竹 |
释义 | 完善目录小簕竹 种中文名:小簕竹 种拉丁名:Bambusa flexuosa Munro 种别名 :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簕竹属 属拉丁名:Bambusa 国内分布:产广东南部、海南和香港,多生于丘陵地上或低山的山脚下。模式标本采自广州。 中国植物志:9(1):054 亚属中文名:簕竹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Bambusa 族中文名:?竹族 族拉丁名:BAMBUSEAE Trin.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竿高6—7米,直径3.5—6厘米,尾梢略下弯,下部稍呈“之”字形曲折;节间长 20-30厘米,幼时疏生棕色贴生刺毛,不久毛落后留有凹痕,节下方常环生一圈棕色绢毛,竿壁厚;节处稍隆起,仅于解箨后在箨环上留下一圈棕色脱落性短刺毛;分枝竿基部第一节开始,竿中部以下各节多为单枝,而上部则以3至数枝簇生,竿下部的分 枝粗长而呈“之”字形曲折,其上的小枝常短缩为硬刺,并相互交织而成刺丛。箨鞘迟 落,革质,背面疏生黑褐色贴生小刺毛,干时纵肋隆起,先端下凹,两侧顶端各耸起1三 角形尖角;箨耳微弱或缺,若存在时则为狭线形而边缘具数条波曲状继毛;箨舌高4—5 毫米,齿裂或条裂,边缘被流苏状毛;箨片直立或外展,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其基部 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1/2。叶鞘背部疏被脱落性短硬毛或近无毛;叶耳卵形至长圆形, 边缘具卷曲状继毛,或有时无叶耳,而仅有数条卷曲状继毛;叶舌极低矮,先端近截形, 边缘被细长纤毛;叶片狭披针形至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2-16毫米,两表面均无 毛,先端渐尖具细尖头,基部近圆形。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枚簇生于花枝各节,稍扁,长 2—3厘米;小穗含8-12朵小花,中部小花为两性花,基部承托以4片具芽苞片;小穗 轴呈“之”字形曲折,形扁,被长硬毛,其节间可外露,长2—2.5毫米;颖常不存在; 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长8—10毫米,先端急尖;内稃常短于外稃,具2脊,仅于脊之上 部被纤毛;鳞被3,近相等,先端圆钝,边缘被长纤毛,花丝分离,其基部扩大,花药顶 端钝;子房顶端的花柱短,柱头3分,羽毛状。 用 途农村常种植以作绿篱,利用其刺丛以作防护。 产地分布产广东南部、海南和香港,多生于丘陵地上或低山的山脚下。模式标本采自广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