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儿屏气发作 |
释义 | 发病原因小儿屏气发作又称呼吸暂停症,是以情感因素诱发的发作性呼吸暂停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婴幼儿时期较多见的发作性神经官能症。此症最多见于2-3岁小儿,6个月以前和6岁以后发作者少见。 主要与情绪有关,情绪因素或物理刺激均可以诱发。有报道屏气发作与机体缺铁有联系,补充铁剂可减少屏气发作。屏气发作时,由于屏气导致高碳酸血症和脑缺氧,而且哭泣时脑血管收缩和继发性呼吸道痉挛,使心跳减慢引起血流量减少,最后出现昏厥及抽搐。 病因(一)发病原因 屏气发作常有诱因,患儿在发怒、害怕、受挫或疼痛之后易出现症状。 (二)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种原因所致,目前认为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不良,其他还包括迷走神经的作用引起心率减慢和呼吸抑制、周围血管的反应失调等,肺动力学中,对不适当刺激的反射性调节引起呼气性窒息和低氧血症以及铁的缺乏使患儿的行为易激惹。 呼吸调节方面的问题如呼吸运动中,肋骨和胸骨的运动问题、不适当刺激引起的反射(按压眼球可造成屏气发作)、在清醒和睡眠状态中的轻度阻塞性呼吸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如异常的周围肺血管床分流、体位改变或直立性的血管运动反射、过度的交感神经反射(通常引起屏气发作的发绀型)、或副交感神经反射(引起屏气发作的苍白型)。铁缺乏使体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升高,影响患儿的行为。 主要表现主要表现是患儿遇到恐惧、痛哭、发怒、挫折等不良刺激之后,即出现急剧情感暴发,哭叫及过度换气,接着就屏气、呼吸停止、口唇发紫及四肢强直。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全身强直、角弓反张、四肢肌肉阵挛性抽动。全过程1分钟左右,重者持续2~3分钟,然后全身肌肉放松,出现呼吸,神志恢复。部分小儿发作过后可有短暂发呆,亦有小儿立即入睡。屏气发作的发作次数不定,严重者一天数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发作次数的逐渐减少,5~6岁以后,一般停止发作。也有人认为儿童期有屏气发作者,其中10%~20%到成人出现典型的昏厥发作。屏气发作时需与癫痫相区别,屏气发作前常有明显诱因,并以突然出现的屏气和呼吸暂停为起点,继之出现紫绀、意识丧失和抽搐,经常出现角弓反张,发作时脑电图正常。而癫痫患儿先出现抽搞,然后才出现紫绀,且有特殊的脑电图改变。 诊断鉴别1.癫痫 虽然癫痫大发作也有肌张力、身体姿势和皮肤颜色的改变,但肌张力和身体姿势的改变在先,皮肤颜色改变在后。最重要的鉴别是EEG有异常的特征。此外,头部外伤所引起的癫痫可出现肌阵挛性抽搐,发作过后,患儿昏昏沉沉的时间较屏气发作的小儿长,而且在发作前无明显的诱因、无啼哭,皮肤颜色改变在抽搐之后。 2.直立性晕厥 为自发性的,发作时无啼哭,常在体位突然发生改变或环境因素下如温度升高、突然遇到害怕的事物、看到出血的情景而发生。其发作往往很突然,并伴有肌张力的丧失,发作时,患儿尽力免使自己跌倒,如置小儿于平卧位即恢复。 3.窒息 小儿因缺氧窒息或造成意识丧失和肌张力的变化。中枢性窒息表现当胸壁运动或用力呼吸时,无呼吸性的通气。其发作常常是无任何诱因、突然性的。正常婴儿或脑干有病变的患儿均可发生。窒息可发生在清醒和睡眠中,而屏气发作仅发生于清醒时,这点可作鉴别。 4.胃食管反流 某些胃食管反流的患儿可引起反射性的窒息,这是一种因反射性的神经通路所造成的窒息。患儿因咽部受刺激,该刺激通过感觉传入神经将信号传递至脑干,然后又通过自主传出神经回到呼吸肌,产生类似于屏气发作的症状,但两种的诱因完全不同。 并发症缺氧可致发绀或苍白,可伴有痉挛、吸气性气喘。 预防治疗关键在于正确教育。清除引起精神紧张的各种因素。协调家庭关系,创造宽松环境。对孩子既不要溺爱,也不能过于训斥,对其缺点要耐心教育。对家长说明预后良好,减少他们的焦虑心情和情感冲突。若有缺铁者的给予铁剂治疗,若发作频繁可口服安定或鲁米那等镇静剂。有学者试用铁剂和维生素C治疗屏气发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多数患儿不再复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