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东门街道 |
释义 | 基本概述小东门街道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东部,东临黄浦江,南接陆家浜路,西邻豫园城隍庙,北靠新开河外滩,因老城厢环城10扇门之一的“小东门”而得名。历史上的小东门地区,人口稠密,道路狭窄,小商业发达,曾是南北货集中之地、作坊聚集地、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十六铺曾是上海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拥有德兴馆、万有全、冯万通、童涵春国药等百年老店。小东门街道,经过数次行政区域调整,2007年,区域占地面积2.59平方公里,东至黄浦江;南至沿南浦大桥主桥垂直投影线北侧、机厂路、陆家浜路;西至跨龙路、光启南路、复兴东路、四牌楼路、方浜中路、人民路;北至新开河南路。黄浦线沿江3388米,小半线(小东门社区与半淞园社区分界线)1352米,总周长7494米。有3.5万户、10.7万户籍人口,1.5万外来流动人口,共辖21个居民委员会。在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中,高度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把城乡居民的就业、增收、社保、宜居作为系统的民生工程来抓,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幸福和谐的新型街道。 历史人文解放前夕地域属邑庙区。1950年为邑庙区第一冬防办事处。1951年改为第一派出人员办事处和第二派出人员办事处(部分)。1955年分十六铺、老太平弄、复兴东路、小东门4个办事处。1958年合并,称小东门街道办事处,地址在中山南路100弄10号。1988年王家码头街道所辖老新街、紫霞路、萃丰、新码4个居委会并入,连同原有龙潭、平湖、东门、东村、西村、信太、咸瓜、中华、西姚、聚奎、康家11个居委会,共15个居委会,有506个居民小组,常住户口17744户,49532人,其中回、蒙、满、苗等少数民族25人。 辖区地处十六铺,毗邻城隍庙、豫园,素为经济繁荣地区。清乾隆、嘉庆年间,十六铺沿江桅樯林立,店铺栉比,万商云集,洋行街、咸瓜街成为上海南北货集中之地和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小东门附近戏院、娱乐场所较多,有上海最早的营业性戏院三雅园以及丹桂园、福安公司等。解放前,小东门、十六铺一带地痞流氓横行,码头恶霸猖獗,旧上海闻人杜月笙发迹于十六铺水果行。1937年淞沪战争时,咸瓜街、中山南路附近数百幢房屋被夷为废墟。1950年春,又遭国民党飞机轰炸,辖区损失严重。 经济发展小东门,得益于上海浦江两岸开发契机,正成为经济发展的热土,12幢商务楼宇、1043户企业、1343户个体工商户,奠定了区域发展的经济基础。小东门街道辖区内的十六铺是上海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有20多家大中型批发交易市场,影响较大的有:禽蛋品贸易中心、农副产品贸易货栈、土特产品贸易中心、果品批发交易市场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客商前来交易,1992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其中水果交易占全市70%。近年来客流量剧增,商业服务业迅速发展,国家、集体、个体商店达700多家,其中德兴馆、万有全腌腊店、冯万通酱园、东升阳茶叶店、童涵春国药号等都是名闻遐迩的百年老店。80年代起,街道先后建立合作联社、劳动服务公司、民政福利公司等经济实体,现有企业110余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1991年产值(营业额)达3540万元,上交税收214万元,利润410万元。1992年,街道被区政府列为改革试验小区,街道企业合并成立了十六铺工贸公司,当年营业额5500万元,创税利900万元。 民生工作小东门,民生问题受到高度重视,以改善居住条件为目的的旧区改造正积极开展,新建成商品房总面积为75万平方米,占住宅总面积的47%,共有5个项目在建或待建,92名公务员、100多名公职人员和68个基层党支部、3200名社区党员多方奔走、动员社会,保证了社区中21%的老年人口、16%的失业(无业)人员、2%的残疾人、4%的低保人员的基本生活。辖区道路狭窄,人口稠密,住房简陋,居民生活、交通十分不便。80年代以来,辖区兴建了西姚家弄、中复新村、复兴东路、老太平弄等新工房建筑群,20多幢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街道投资19万元,整修小街巷40余条。外滩综合改造二期工程全面动工后,被称作“瓶颈”的中山东二路和中山南路拓宽至42~51米,改善了南北交通,使外滩向南延伸。小东门街道办事处在龙申大酒店、双工缝纫机公司、十六铺客运站等单位设5个社区教育基地,开办科普、体育、文艺、国防等特色学校,对辖区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街道拍摄的《东门社教绽新花》电视片被国家教委选用。久兴里8号16户居民团结互助亲如一家,成为上海最早的文明楼组。 文化教育小东门,社会事业有了较大发展,8所中小学、市民学校、文化活动中心、公共体育活动中心、早教中心等,共同形成了社会教育的良好的氛围。1985年以后,街道办事处成立曲艺、甬剧、魔术、越剧、江南丝竹、老年歌咏等数十支艺术表演队。辖区内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举办灯会、歌咏会、故事会、戏曲演唱会、读书讲演会、家庭卡拉OK大奖赛等文艺活动,日本东京电视台曾前来采访。1990年,街道被评为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街道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分别连续3年和4年被评为市、区先进集体。小东门街道在全市首创“井冈业余体校”,开设田径、篮球、乒乓球、围棋、射击等课目;设社区体育联合会,有43家会员单位,经常举办军体夏令营、军民友谊赛、机关运动会等活动,密切军民关系,增强市民国防意识。街道老年体协有2000名成员,有练功十八法、木兰拳、香功操、老年迪斯科等10余支拳操队伍,带动辖区居民进行群众性体育活动。1990年,街道获全国老年体育先进集体称号。辖区有2所中学,4所小学,2家医院。1985年以来,街道连续4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1995年街道被国家民政部评为中国街道之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