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刀会
释义

小刀会是成立于厦门的民间秘密团体,属天地会支派,1853年9月7日,上海小刀会在刘丽川的领导下发动了武装起义,占领上海,建立“大明国”革命政权,提出“剿灭贪官,以除残暴”的口号,痛斥清政府的罪恶,起义军发展到1万多人。在清朝政府和外国势力的共同打击下,1855年2月17日,起义军被迫突围,刘丽川﹑周秀英等牺牲,部分突围起义军加入太平军,小刀会起义至此即告失败。另有同名民族舞剧(中国民族舞剧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上海歌剧舞剧院1956年建院后上演的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越剧剧目、连环画、音乐唱片等。

历史资料

酝酿起义

小刀会是成立于厦门的民间秘密团体,属天地会支派,1851年传到上海。

上海小刀会成员主要为上海的福建籍劳动人民和部分工商业主;与小刀会性质相同的秘密结社,上海还有主要成员为广东人的天地会和本地人组成的庙帮﹑塘桥帮﹑百龙党﹑罗汉党等。

1852年,天地会成员周立春在青浦领导发动抗粮斗争,南汇﹑华亭(今松江)﹑上海等县继之而起。这些斗争使各个秘密组织逐渐联合起来。

1853年,在太平天国起义和福建小刀会起义的影响下,各支力量以小刀会名义结成统一组织,推举天地会广东帮首领刘丽川为首领,准备举行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坚守上海

1853年9月5日,周立春﹑徐耀等在青浦首举义旗攻占嘉定。7日,刘丽川和原小刀会福建帮首领陈阿林等在上海起义,占领县城。随即,从上海﹑嘉定分别出发,接连攻占宝山﹑南汇﹑川沙﹑青浦四县,成立小刀会政权。初用“大明国”国号,旋即改称太平天国,由刘丽川上书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表示接受领导。

清朝政府急从围攻太平天国天京(今江苏南京)的江南大营抽调部分清军及其它地方武装,由大营帮办﹑署理江苏巡抚许乃钊率领,赶赴上海镇压。

9月22日,清军陷嘉定,周立春被俘牺牲,其女周秀英和徐耀率领部分起义军转入上海。至月底,周围各县相继失陷。起义军在上海坚守抗敌,曾宣布豁免三年赋税钱粮,并铸造货币,发展商业,保证粮食供应,打击高利贷,得到上海人民的拥护。

失败过程

英﹑美﹑法当局曾声称对局势保持“中立”。但为维护在华利益和威胁清政府,1854年4月,英美驻军袭击了上海城内的清军营盘。7月,清政府任吉尔杭阿署江苏巡抚。

吉尔杭阿派苏松太道吴健彰与英﹑美﹑法当局谈判,以出卖上海海关和租界主权,换取它们的支持。

从此,上海海关开始由英﹑美﹑法三国委派的“税务司”共管,上海租界建立了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以外的统治机构。早在小刀会起义不久,外国势力与清军即在上海城北建筑围墙,以隔断城内起义军与外界的联系。

1854年12月14日,法国舰队司令辣厄尔向小刀会宣战。

1855年1月6日,法舰队司令辣厄尔领法军与清军配合,用炮轰开城墙,清军攻进县城,史称“北门之战”。

除夕,江宁知县刘存厚令攻破县城,清军涌入上海县,2月17日(正月初一),小刀会弹尽粮绝,刘丽川率众突围,次日到虹桥附近力战,被江苏提督虎嵩林杀死;一部分余部逃往镇江加入太平天国;陈阿林突围逃出后,搭船到香港,后转南洋经商。

事后清军统帅吉尔杭阿奏请清政府奖励;咸丰皇帝下旨,赏辣厄尔、法国驻沪领事爱棠绸缎各四卷,水师官兵白银一万两。

中国电影(舞剧,1961年)

基本信息

片名:小刀会(舞剧)

导演:叶明

编剧:张拓 白水仲林舒巧李群

摄影:查祥康

录音:朱伟刚

美工:胡登仁黄力

作曲:商易

剪辑:诸锦顺

化妆:倪亦非

绘景:牛葆荣

特技设计:曹有光

特技摄影:梅云熹

导演助理:吕云峰

制片主任:胡善恕

演奏:上海市实验歌剧院民族乐队

指挥:韦俊

演出:上海实验歌剧院

上映:1961年

色彩:彩色

片长: 2442米

语言: 汉语普通话

类型:戏曲片

主要演员

舒巧 ....周秀英

陈健民.... 刘丽川

叶银章.... 潘启祥

李青友.... 旗手

凌明明.... 小姑娘

陈新为.... 姑娘父

孙昭艺 .... 老人

仲林 .... 道台吴健彰

罗世霖 .... 老人

王秉钺 .... 英国领事

周志峰 .... 神甫晏玛泰

牟登岗 .... 清官

曹厚生 .... 法国军官

吴英 .... 清官

剧情介绍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一步侵略,清政府媚外欺内,民不聊生。1853年,小刀会领袖刘丽川、潘启祥、周秀英等人秘密集会,策划起义。

这时,潘启祥因见清官杀害无辜百姓,怒抱不平,但寡不敌众,被清兵抓走。刘丽川、周秀英为救潘启祥,加速起义准备。

上海道台吴健彰为镇压百姓的反抗,将潘启祥判处死刑。处刑之日,刘丽川、周秀英等人乔装打扮,混入刑场,在潘启祥即将被问斩时,起义开始。小刀会救走潘启祥,杀退了清兵,冲进上海城,活捉吴道台。

起义胜利了,上海百姓载歌载舞迎接小刀会队伍入城。吴道台在帝国主义分子的帮助下,从城内逃到英领事馆,奴颜婢膝请求洋人援助。

洋人乘机敲诈,吴健彰以丧权辱国的条件签定了上海海关的卖国协定。此时,刘丽川等人来到使馆,索要逃犯。英法领事以刀兵威胁,被潘启祥等人击退,帝国主义者大为震惊。

吴健彰在洋枪队的帮助下,包围了上海城,由于小刀会的战士英勇战斗,清军未能得逞。

几个月后,城内粮食缺少,城外百姓经常向城内送粮食。某夜,送粮百姓被清军捉去,潘启祥、周秀英率战士袭击敌营,抢回了粮食,救出了百姓,并设下埋伏,射死了法国军官。

又过了几个月,小刀会孤军守城,内缺粮食,外无援兵,处境困难,刘丽川决定派人向太平天国求援。潘启祥要求突围送信,周秀英虽与潘启祥有终身之约但以大局为重,同意让潘启祥前往。行前,周秀英再三叮咛,祝潘启祥早日归来。

小刀会坚守上海城已17个月,去求援的潘启祥杳无音信。时逢除夕,小刀会战士仍在加紧训练,准备杀敌。

周秀英练兵后,在点春堂不觉嚎咙睡去。梦中,她见潘启祥带领太平天国大军回来,一对情人,喜庆团聚。这时,轰城的炮声使她从梦中惊醒。

神父晏玛泰带来清朝的封赠,来诱降刘丽川,遭到刘丽川的斥责,晏玛泰恼羞成怒,以潘启祥死讯相威胁。小刀会方知潘启祥已被敌人杀害,周秀英听后更是悲痛万分。

敌人的炮火激烈,小刀会难以再守,在百姓劝说下刘丽川沉痛地降下“顺天行道”的大旗,率战士冲出城去。刘丽川杀死了吴健彰后,不幸被洋人击中壮烈牺牲。周秀英决心继承刘丽川的遗志,高举起义大旗,率领小刀会战士继续前进。

民族舞剧

舞剧简介

舞剧《小刀会》是上海歌剧舞剧院1956年建院后上演的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全剧以“起义”“胜利”“抗议”“夜袭”“求援”“突围”“前进”等场次展现了“小刀会”起义的历史风貌。

1959年首演,1960年在全国巡回演出,由张拓、白水、李仲林、舒巧、李群合作编导,商易作曲,舒巧饰周秀英、陈健民饰刘丽川、叶英章饰潘启祥、李仲林饰清朝道台吴健彰。

毛泽东、周恩来等都观看了演出并赞扬其“反帝反封建精神”。

上海天马电影厂与剧院合作拍摄了彩色舞剧艺术片《小刀会》。

文革中《小刀会》停演。1977年重新公演。

1994年12月6日获中国文联、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舞协等组织发起的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评比“经典作品”之称。

舞剧着重表现小刀会反抗外国侵略势力和封建主义的革命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前仆后继的英雄气概。剧作以中国传统舞蹈为基础,吸收了民间舞蹈、武术技巧等因素,在舞剧形式上有所创新。该剧曾在朝鲜和东欧一些国家演出,获得好评。

该剧中的《弓舞》,曾荣获第七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舞蹈比赛金质奖章。

剧情介绍

第一场 起义1853年秋,黄浦江畔,上海,帝国主义与清廷官员勾结,强运鸦片,勒逼钱粮。愤怒的群众在小刀会领袖刘丽川、潘启祥、周秀英的率领下,准备起义。此时,潘启祥因怒打美帝恶奴晏玛泰而被捕。于是武装起义爆发了。

第二场 胜利

潘启祥被清廷判处死刑。小刀会起义军乔装改扮劫了法场,并活捉上海道台吴健彰,占领上海城。但在群情欢腾时,吴健彰乘隙逃跑。

第三场 抗议

吴健彰在伪装神甫晏玛泰的庇护下,潜入英领事馆,竟以丧权辱国为条件乞求帝国主义合力扑灭小刀会。刘丽川闻讯赶来,强烈抗议,要追回逃犯吴健彰;愤怒抗议的群众,使英领事馆震惊并百般狡赖,刘丽川拂袖而去,准备战斗。第四场 夜袭

中外反动派围困上海城数月。群众避过敌人岗哨,送粮进城接济义军,不幸被清兵抢劫。潘启祥、周秀英夜袭敌营,救出了受难的百姓,夺回了粮食。

第五场 求援

围困形势更加严重。小刀会英雄们忍饥苦斗,同仇敌忾。刘丽川决定派潘启祥送书至太平天国,请兵解围。

第六场 突围

十七个月后,敌人攻城愈烈。城内军民毫不畏怯,照常欢度除夕。周秀英带领小刀会操练之后,朦胧睡去。她梦见潘启祥请来救兵,喜出望外……轰城的炮声,惊破了梦景。晏玛泰突然前来,进行威胁、利诱。起义军在群众支持下,奋力突围……

第七场 前进

小刀会奋战一夜,伤亡甚众。刘丽川亲刃吴健彰后,不幸被洋枪所伤;周秀英剑劈晏玛泰,杀退敌兵,高举义旗迎着朝阳继续前进。

主创人员

演出单位: 上海实验歌剧院

创作者编导:张拓、白水、仲林、舒巧、李群。作曲:商易,唐朗、庄严(配器)。舞美设计:黄力(布景)、翁根仁(绘景)、程光华(化妆)、张小舟(灯光)、蒋白菰(道具)、钱章泉(服装)。

主要演员

陈健民、白水(饰刘丽川A、B),叶银章、陈新为(饰潘启祥A、B),舒巧、恽迎世(饰周秀英A、B),仲林(饰道台吴健彰),俞向荣(饰英领事),陈兆鑫(饰法军官),白水(饰晏玛泰)。武功指导:徐剑豪。乐队:上海实验歌剧院管弦乐队。指挥:郭明。

演出历史

1960年1月11日晚,在上海艺术剧场为参加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代表举行专场演出。出席观看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及全体中央委员。

演出结束后,周总理上台向演员表示祝贺并合影。

1960年1月12日晚,周总理召见院长许平,传达中央领导对《小刀会》的肯定意见。毛主席说:“《小刀会》很鲜明、很通俗,群众易接受,很好。”周总理正式邀请《小刀会》到北京演出。当晚,许平见到了毛主席,请毛主席提意见。毛主席说:“这个戏很好嘛,是反帝反封建的。”

1960年5月18日,《小刀会》剧组赴北京公演。期间还为文艺界、中宣部、外交部、文化部领导、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各国驻华使馆外交官等举行了专场演出。

1960年6月5日,周恩来、陈毅、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剧组全体演员,并设宴款待。

接着《小刀会》赴天津、沈阳、大连、鞍山、长春等地巡回演出,受到各界的热情欢迎。

1960年11月—1961年8月,上海天马电影厂与剧院合作拍摄了彩色舞剧艺术片《小刀会》。

1960年12月,应安徽、广东、北京、江苏、浙江等八省市要求,《小刀会》以白水为首组织了辅导学习班,辅导歌舞团学习。1961年1月在沪举行了联合汇报演出。1963年9月17日—10月17日,《小刀会》赴朝鲜演出。9月24日,金日成、崔庸健、金一等朝鲜党政领导人在刘少奇、叶剑英为首的中国党政代表团陪同下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他们上台与全体同志合影。此次出访共演出十二场,观众达十万人次。

1977年1月13日,《小刀会》在上海恢复公演。

1977年3月22—30日,应全国各地来信来电要求,该院第二次举办全国性的《小刀会》辅导学习班。参加学习班的有十九个省市的三十六个单位,达五百多人次。

1994年12月6日,在由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中国舞协等五个单位组织发起的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评比活动中,《小刀会》荣获“经典作品”之称。

越剧剧目

近代历史剧;胡小孩于1977年参照上海歌舞剧院同名舞剧改编。

剧情简介

清咸丰三年(1853)秋,上海小刀会领袖刘丽川,为配合太平天国大军南下,于上海城郊茶楼会合各路兄弟,聚商起义大事。

头领潘启亮被清军识破抓走,清道台吴健彰押潘启亮于辕门校场开斩。刘丽川等以红巾为号,提前起义,救出潘启亮,攻克道台府、光复上海城,军民共欢庆。

吴健彰逃跑后潜入美国领事馆,向美、英、法等国乞求军援、密图反扑。刘丽川等首领亲往发出照会,群丑惊乱。

咸丰四年秋,上海被清军包围,刘丽川派潘启亮送信向天王求援,潘在途中被清兵所杀,刘孤军无援。美领事趁机前往劝降,小刀会军民宁死不屈。咸丰五年除夕,刘丽川率众突围时壮烈牺牲。

女将周秀英接过起义大旗,前赴后继,奋勇前进。

演出历史

1977年5月由浙江越剧团首演,曾在杭州、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公演,反响强烈,是越剧男女合演重要剧目之一。

导演金宝花(执行)、杨小青等,本团音乐创作组作曲,舞美设计组设计。

郁尚校、陈明水饰刘丽川,李培珍、周云娟饰周秀英,张志明、陈坚、陈利刚饰潘启亮,宋顺发、周正饰吴健彰。

连环画册

基本简介

书名:小刀会

绘制:赵宏本、王亦秋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艺术赏析

中国连环画,在六十年代初达到了辉煌的顶峰,一时名家如云,佳作迭现。

六十年代中期到后期,许多连坛高手被剥夺了创作的权利,那时的连环画也主要以大批判和英雄人物为题材,内容枯燥,绘画呆板。

到了七十年代初,形势略为好转,许多著名画家重新开始创作,连环画的题材也有所拓宽,使得这些连坛名家有了展现自己的风格特点的用武之地,涌现了许多佳作,当时这些著名的连环画家都已进入艺术成熟期,绘画水准已达出神入化、随心所欲的境界,这些作品虽然不一定是他们个人的最佳作品,但水准都相当高,都是连环画史上的名作。

连环画《小刀会》,也是这一时期比较著名、比较重要的作品。

《小刀会》由连坛两大名家赵宏本和王亦秋联袂创作。

赵宏本人称“连坛祖师爷”,他在连坛的地位,我想广大连迷都心知肚明,不用我多介绍了。

赵宏本解放后长期担任上海人美连环画创作室主任,公务缠身,作品不多,《小刀会》可以说是他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水准和他著名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桃花扇》相比,毫不逊色。

《小刀会》另一作者王亦秋,在连坛以“考究癖”著称,画技虽非顶级,但是一个严肃认真、很有想法而且不断创新的画家。

在《小刀会》中,两位画家分工合作,赵宏本主画人物,王亦秋绘景,两大高手各擅胜场,珠联璧合,为连迷奉献了一部传世名作。

赵宏本不愧为“四大名旦”之首,他画的人物,比例准确,造型生动,线条雄浑厚重,带有装饰性,表现力和个人特色都很强,使人过目难忘。

音乐唱片

基本简介

中文名:小刀会

艺术家:雨果唱片

版本:HRP741-2

地区;中国大陆/香港

演奏:上海民族乐团

指挥:夏飞云

专辑曲目

01 序曲

02 花香鼓舞曲

03 双人舞

04 弓舞

05 豌豆花开

06 颂歌

07 钱塘江畔 (赵毅曲)

08 陕北组曲 (马圣龙、谢直心改编)

09 翻身的日子 (朱践耳曲)

10 武术(何彬曲、顾冠仁配器)

11 春节序曲 (李焕之曲,张子锐,谢直心配器)

12 东海渔歌 (马圣龙、顾冠仁曲) 1978年修订本

13 渔舟凯歌 (浙江歌舞团编曲)

唱片赏析

有一片CD不得不反复推荐给大家,它不是一张新的唱片,而是在1990年上海歌剧院民族乐团演奏录制的,由雨果隔年于1991年出版。这张唱片,就是雨果编号HRP 741-2的《小刀会》。

毕系舟曾经撰文说:“这款录音由夏飞云指挥上海民族乐团灌录,流畅自然,驾轻就熟,显然是大家都已熟悉的音乐,在风格上基本上仍掌握得到,能够将60年代《小刀会》的原唱班底--上海歌舞剧院的合唱团找来录唱了《小刀会》的两段合唱曲,也就更能增强了乐曲的地道韵味了。”

这话并没有夸张,选来录音的曲目实在很经典,这张唱片的副标题就是《五、六十年代经典中乐合奏曲》, 这说明雨果《小刀会》的录音已不是五六十年代精典中乐合奏原版,而是九十年代初上海民族乐团根据当时的乐团编制而编配的版本(当时的执笔人大有可能是朱晓谷先生)。原作曲的商易先生于2001年底或2002年初为何没有参与进来,就不得而知了。《小刀会》以前曾出现在香港黄梅调电影的配乐中,董榕森还曾经仿写成<;还我河山>;一曲。

在听《小刀会》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序曲部分,这也是《雨果发烧碟》系列中的辑录之选了。你喝一杯淡淡的茶,慢慢聆听这段序曲,就会觉得乐队的演奏空间相当紧凑。尽管如此,每件乐器的座标依然清晰可辩。如果在家里听这段节目的时候,感觉乐器挤成一团,应该首先从房间的声学上找原因,着手改善一下自己聆听环境。开头第20秒和第43秒时出现的那两次震撼人心的鼓声,用的是位于舞台右后方的低音大鼓,声音结实而有力。低音大鼓的音像位置听上去应该跟钹差不多在一起。大约在3分多钟的光景,舞台后方的当中部位响起了劲力十足的定音鼓,定音鼓的音色跟低音大鼓不一样,在音响系统里应当听得出两者的差别,有些发烧友使用的扬声器存在着轻度的声染色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两种鼓声就不那么容易区分了。稍后快结束的时候,有几记响亮的锣声,方位感相当明确。不过说回来,其《序曲》的低音大鼓录得相当霸道,更坦白地说是“茹毛饮血”,呵呵。

这张唱片也收录了其他一些作品,如钱塘江畔、陕北组曲、翻身的日子、武术、春节序曲、东海渔歌和渔舟凯歌等。模糊印象中记得炫音民乐板块曾经绍介过这张唱片,所以在此一笔而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认真读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5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