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消费环境 |
释义 | 所谓消费环境是指消费者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对消费者有一定影响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方面。 自然环境对消费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态需要极端重要 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和制约消费质量) 立足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培育优美的自然环境(必须强化全民环保意识 加强微观规制和宏观调控 要加强绿化,培育绿色的消费环境 必须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社会环境对消费的影响(对两个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影响 对消费欲望的产生、消费行为的实施有影响 制度环境对消费起了重要制约和引导作用) 定义所谓消费环境是指消费者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对消费者有一定影响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方面。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地球的表面层,如水、光、热、岩石、土壤等等,它是地理地貌、水文气候、野生生物、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的总称。自从有了人,它们就成为人类消费的环境。把自然环境也叫作生态环境,是不妥当的。因为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主体(人类作为生物主体的一种,也包括在内)的生存环境,这一生存环境包括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因此,自然环境是生态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其全部内容,二者是不能相互等同的。 自然环境对消费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态需要极端重要人们的消费需要体系中包括生态需要。生态需要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需要,也是很重要的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自然环境对满足人们的这种生态需要、提高消费质量具有极端重要性。大自然是人类消费资料的主要来源。 消费的自然环境对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自然禀赋决定着对消费对象的偏好; ②自然资源对生产力的作用,决定着对消费对象的供给水平和加工程度; ③自然环境保护的程度决定消费对象的可持续提供; ④自然环境好坏决定着消费的质量高低。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将危及消费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和制约消费质量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主要表现是: ①森林面积不断缩小,采伐量大大超过生长量。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40公顷森林被砍或被火灾烧毁,每年有1700万公顷森林从地球上消失。 ②随之而来的是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全球1/3的陆地面积已成为沙漠或正在沙漠化。 ③自然灾害频率加快,受害、成灾面积不断扩大。当绿树覆盖喜马拉雅山脉时,孟加拉国每隔50年才有一次严重水灾,而进入21世纪每隔4年就要遭受一次大水灾。 ④水污染、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不断加剧。全世界每年的污水排放量在5000亿立方米以上,造成河川、湖泊、海洋约6亿立方米的水体污染。全球大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和氮的氧化物、飘尘的含量正在增加,每年有害气体排放量达50亿吨之多,大气圈臭氧层明显变薄,出现臭氧空洞。 ⑤气候变暖。全球每年有100亿吨二氧化碳向大气中排放,使地表气温上升,气候变暖。20世纪90年代连续出现8个暖冬。 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导致消费质量下降,严重威胁人的生存和发展。大气臭氧层耗损导致皮肤癌增加;森林减少造成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频发,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水作为生命之源,被污染后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气候变暖使不少疾病在蔓延和复发;噪声和空气污染使人类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等等。因此,积极培育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提高消费环境的质量,是当代消费者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立足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培育优美的自然环境必须强化全民环保意识要充分认识环境保护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这就要加强环保的宣传教育,增强人们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要把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落实到教育体系和教育计划之中,变成全民的具体行动。 加强微观规制和宏观调控治理已污染的环境。要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包括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治理、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坚决落实“预防为主”、“污染者负担”、“强化环境管理”等基本政策。坚决落实早已制定的《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等,使行动计划变为千百万人的具体行动。 要加强绿化,培育绿色的消费环境要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大地,提高森林覆盖率,从源头上保持良好的空气、水、土,这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是一项基础工程。一般来说,城市人均绿地面积需要20平方米左右,其中公共绿地10—14平方米。世界许多大中城市都从多方面保护和培育绿色环境,新加坡等城市还成为了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中国许多城市的改造和扩建都重视公共绿地建设。广大的农村也要建设成为一个绿树成荫、绿意盎然的消费环境,使人们能够享受大自然的丰厚赐予,提高消费质量。 必须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开拓生态消费品。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其他生态产业,形成生态化产业体系,开发生态消费品。企业要掌握绿色产品的技术、安全、卫生、环境标准及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规定及变化,将环境与资源费用计入成本,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实行“清洁生产”。这样才能提高绿色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保护和培育优美的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消费的社会环境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时,面临的各种社会因素。任何人的消费,都无法脱离社会。马克思说:“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说来才是存在的;……”消费者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消费者的各种集体。每一个消费者在消费时,其实都处于不同的集体或团体之中。 从广义上来说,消费的社会环境中还包括消费的文化环境和消费的制度环境。 社会环境对消费的影响对两个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影响消费的大社会环境,不仅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作用,而且对两个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风气、秩序、社会治安等都直接与消费活动相关。社会风气好、社会秩序好、人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讲文明礼貌,就会大大提高消费质量。如果社会风气不好,犯罪率高,人们就会没有安全感、舒适感,就不能开展正常的消费活动。 对消费欲望的产生、消费行为的实施有影响不同社会文化环境对消费的影响表现在: ①宗教信仰。一旦形成就易被后人沿袭继承,形成一种模式,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 ②价值观念。生活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念③消费习俗。消费习俗作为人们历代传递下来的一种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对消费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健康的消费习俗,有利于正确、主动地引导健康的消费,表达人们美好的心灵、良好的祝愿、奋发向上的情感。而庸俗的消费习俗要进行纠正,使之能健康地发挥引导消费的作用。 ④道德规范。不同的道德规范决定人们不同的交往行为,决定不同的家庭模式和消费方式。 制度环境对消费起了重要制约和引导作用①经济制度促进或制约着消费。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压抑消费,注重积累的制度。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一种促进消费,注重通过消费需求满足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 ②政治与法律制度为消费提供安全的环境。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包括市场秩序),规范企业运行,保护企业竞争,打击假冒伪劣,保障消费者权益和社会的长远利益,都起到促进消费的作用。 ③国家的方针、政策对消费压抑或鼓励。中国正积极改革原计划经济体制下抑制消费的政策,变为鼓励消费政策。国家还对精神文化消费、绿色消费、旅游消费、假日消费、教育消费等,提供相应的配套政策,促进消费的发展。 培育良好的社会环境端正人们的价值导向要用高层次的文化意识端正人们的价值导向,培养优良的社会机体,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为了从文化的表层深入到深层文化的建设中去,从根本上解决价值观、解决价值导向的问题, 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法制建设,净化社会环境。市场具有比较强烈的自发性,人们也容易出现一些非理性行为。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腐朽思想仍有相当影响,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常会乘机而入。消费世界化,国外的消费品和消费文化产品不断涌入,西方的消费倾向、消费风气也不断引进,在泥沙俱下、良莠混杂的情况下,人们更容易出现一些非理性行为,容易出现一些非理性消费,有的甚至走入误区。这就要加强法制建设,净化市场,包括精神文化市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加强法制建设。要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法加强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管理,制裁和打击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改善社会环境,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们消费的文明程度。 不断优化消费结构引导人们不断提高消费中的文化含量,不断优化消费结构; 要引导人们充分认识文化消费的重大作用,自觉地优化消费结构,提高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不断提高消费中的文化含量。当代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迅猛发展,并大量地渗透于消费领域,将使人们的消费发生巨大的变化,不断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消费中的科技含量、文化含量提高了,就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社会进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加强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加强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和基层社会组织建设。 要继续加强城市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它们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在城市建设中,要配套搞好公共文化设施。大中城市应重点建设好图书馆、博物馆,有条件的还应建设科技馆。县、乡应主要建设综合性的文化馆、文化站。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投入。 与消费质量的关系任何消费活动,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消费主体(消费者)、消费客体(消费品和劳务)和消费环境。任何人(消费主体)的消费,都是在一定的消费环境中对消费客体进行消费的过程。消费质量就是反映三者的结合中所产生的消费的质的规定性,反映消费者需要的满足程度。它反映消费主体的质量、消费客体的质量和消费环境的质量。三者质量高,结合得较好,消费质量就较高;否则,消费质量就较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