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萧璞
释义

简介

萧璞(1920-1948)字朴石,又名罗夫,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人。母亲罗素梅系知识分子,常给孩子讲中国历史和古诗文,并严格教育子女。萧璞自幼勤奋好学,具爱国思想。参加革命工作时,依母姓改名罗夫。在县立初级师范读书时,即向报刊投稿。1935年1年内,以墨生、磨放、萧潜、大兵、黑丁、罗夫、萧原等笔名,先后在《上海日报》、《立报》、《晨》、《文学》、《大众生活》、《新生活》、《扶轮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30多篇,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锋抨击社会的丑恶和不平,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1936年,在上海接触一些左翼作家,作家张天翼和女作家葛琴惊叹其文章,原以为出自阅历深的老手,待到在上海会面,才知竟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因而对他更加器重,葛琴还带他去看望重病中的鲁迅。译作家黄源送给他新译作。这些,为萧璞刻苦攻读马列著作和确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奠定7基础。在校读书期间,将本班几位要好同学组成左翼文学小组,进行新文艺和新哲学的学习和探讨。到1937年,小组发展到30余人。此后留宿迁县城做青年运动工作。

1938年初,他和倪培修、许里人、蔡西野,被徐州第5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委任为宿迁动员会指导员。是年8月,他去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末,随抗大二分校去晋察冀根据地。1939年6月,任晋察冀通讯社编辑科长。次年秋,晋察冀日报社与通讯社合并,他任特派记者,所写《1940年五专区经济建设》一文在报上发表,对敌后根据地经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社长兼总编辑邓拓很器重他的才干,许多重要社论和给北方局的报告,都交给他撰写。1945年抗战胜利,华北联合大学迁张家口,增设新闻系,张春桥任系主任。因缺师资又无教材,新闻系难以开课,校长成仿吾与邓拓协商,调萧璞任新闻系副主任。他到职后,一面组织人力赶编教材,一面制订教学大纲和规划,使新闻系如期开学,并亲为学员上主要课程。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华北联大撤出张家口,他参加前线记者团,到战火纷飞的战场采访。

其他信息

1947年,萧璞调任中共来源县委宣传部部长。土改时,他带队深入农村。依据《土地改革法大纲》精神,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重点打击汉奸和投蒋的恶霸地方分子;对抗日反蒋的开明绅士,动员其退出多余土地;对守法的中小地主,通过说理,平分其土地;对富农则分其多余土地。孤立少数,团结大多数,这一做法被推广。此后,各地出现分浮财、挖地财、将地主扫地出门,甚至侵犯中农利益等极左现象,他及时与县委书记苏毅然向上级党委写报告。后党中央也发现这一倾向,立即予以纠正。1948年初,任中共涞源县委副书记。是年8月,他去天镇县开会,归来路经蔚县火石岭,突遭国民党政府军残部袭击,中弹牺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6: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