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徽大学
释义

安徽大学1928年创建于民国安徽省省会安庆市。抗战期间,学校被迫西迁,并一度流散,1946年复校,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迁至芜湖,几经调整,学校于1956年迁建合肥市,1958年全面恢复招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主页:

中文名:安徽大学

外文名:Anhui University

简称:安大 AHU

校训:至诚至坚,博学笃行

创办时间:1928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

主管部门:安徽省教育厅

学校属性:211工程

现任校长:程桦

知名校友:骆惠宁 汪静

所属地区:中国合肥

主要院系:新闻传播学院、经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

国家重点学科:2个

硕士点:165个

博士点:50个

院士:2人

博士后流动站:5个

现任书记:黄德宽

学校概况

省立安徽大学1928年创建于民国安徽省省会安庆市。抗战期间,学校被迫西迁,并一度流散,1946年复校,由当时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属国家直属重点大学。1949年10月迁至芜湖(由芜湖招商局摩托艇从安庆搬运所有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1952年高校调整中,安徽大学分成若干学校——安徽师范学院(现安徽师范大学文科院系前身)、皖南大学(现安徽师范大学理科院系前身)、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前身)以及合肥师范学院(1958年由安徽师范学院文科院系搬迁至合肥而来,1970年撤销,后与安徽工农大学(皖南大学1968年改名而来)合并成为安徽师范大学(1972年挂牌))。1956年,当时安徽省第一书记曾希圣要求组建一所新的大学,暂定名为“合肥大学”,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合肥时题写校名为“安徽大学”,1958年全面恢复招生,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和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校园景色秀丽、环境优美,是合肥市“安全文明校园”和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1956年起,学校在合肥创建,初名合肥大学,1958年恢复招生。1958年9月16日,毛主席同志到合肥视察,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兼安徽大学校长的曾希圣同志请毛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毛主席欣然应允,当夜就为‘安徽大学’题写了校名。”建校以来,安徽大学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安徽大学作为毛泽东亲笔题写校名的为数不多的大学之一,题写当日的9月16号,便成安徽大学的校庆日。1960年2月23日,邓小平同志亲临学校视察。1998年,江泽民、李鹏、乔石等同志亲笔题词祝贺学校建校70周年。2001年,温家宝同志亲切接见了“全国十大扶贫状元”该校教师何家庆同志。董必武、彭真、陈毅、刘澜涛、李岚清、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先后来校视察。原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副省长杜宜瑾同志都曾长期兼任校长。

1993年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在国家计委和教育部的具体组织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决定重点支持该校进入国家“211工程”。1996年、1997年该校相继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和立项审核,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211工程”建设项目,1999年获准作为“211工程”项目院校在国家正式立项建设。2001年6月,在如期完成“九五”“211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顺利通过了国家整体项目验收。2002年11月7日和2003年9月17日该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分别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立项审核和国家计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组的考察评估,2004年6月该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在国家立项建设。2000年,原安徽银行学校和安徽财政学校并入安徽大学;2002年12月28日,占地2000余亩的新校区举行了开工典礼。

安徽大学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努力探索以扎实的基本理论、较强的基本技能和良好的基本素质为内容的“三基并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改造和建设,加强基础课教学,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近年来,本科应届毕业生一次签约率平均达90%以上。报考研究生的录取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20%以上。1996年以来,非英语专业四级统考历届累计通过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英语专业四级统考通过率在98%以上,均处于全国高校前列。近年来,共有46名学生被外交部招考录用为公务员。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及国内外数学建模竞赛,均获较好成绩。学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十五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学校学生社团“安徽大学环保协会”连续3年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湿地使 者行动”项目资助,并在2005年荣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保奖之一——第六届“福特汽车环保奖”。

经过40余年的建设,特别是实施“211工程”建设以来,安徽大学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为科教兴国特别是科教兴皖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安徽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研究与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之一。“十一五”期间,安徽大学坚持以上质量、上水平和跨越式发展为建设宗旨,坚持与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结合,突出学科建设主线地位,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优化支撑保障体系,深化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水平,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促使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力争把学校建成综合实力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某些学科或学科方向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动适应和积极推进国家特别是安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明显局部优势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的指引下,一代代安大人潜心耕耘、励志践行,使得学校的建设发展不断向前推进。面向未来,安徽大学奋发图强、开拓创新,正朝着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稳步前进!

大学校徽

安徽大学校徽原制定于80年代后期。校徽总体上为圆形,中心图案系学校教学主楼的变形、“1928”系学校创建年份,象征学校的历史;“安徽大学”中英文文字分别呈弧状围绕中心图案上下。

2003年9月,安徽大学启用了由艺术系教师设计的新的校徽图案。本着连续、稳重、现代和简洁的原则,新校徽保持了原校徽的圆形构图(取“通达”、“圆通”之意),保留了原校徽使用的毛泽东手书校名,校名的英文译名及建校时间,还保留了学校重建后教学主楼这一标志性建筑作为构图主体,并作适当变形,使其既保持原有的纵深、重叠、延展等基本特点,又与新建磬苑校区的主体建筑群由东向西眺望之景观相似,以示新老校区文化一脉相承,楼的外形像书、像皇冠,楼前加上一组半圆形树冠,更显高大、深远而生机盎然。

安大校训

至诚 至坚 博学 笃行此8字中,有6字出自《礼记·中庸》。“至诚”是传统儒家的最高道德境界;“博学”“笃行”则被注为“诚之目”,是达到“至诚”境界的行为指南。“至坚”2字提炼自学校乃至时代对人的品格要求,同是达到“至诚”境界不可或缺的意志力因素。就今天来说,“至诚至坚”是指以诚实、诚信和坚毅、坚定为目标的人生修养过程,可视为对人“德”的要求;“博学笃行”是指以渊博、深厚和笃实、诚笃为指标的学行态度,可视为对人“才”的要求。“至诚至坚,博学笃行”8字联系起来解读,虽不外乎“德才兼备”的意思,但通过对“诚”“坚”“博”“笃”的强调,突出了对学习目的实践和对人成才的道德要求。

安徽大学校训制定于1996年底。1998年,学校在筹办建校4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邀请中国当代佛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了校训。

历史沿革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作为安徽现代高等教育开端,原安徽大学于1928年创建于当时省会安庆市。1930年6月更名为省立安徽大学。1937年,因日军入侵被迫西迁并曾一度停办。1946年复校,定名国立安徽大学。著名学者姚永朴、刘文典、王星拱、程演生、陶因、陈望道、丁绪贤、郁达夫、周予同、吕思勉、章益、周建人等均曾在安徽大学执教或主持校政。

1949年12月迁至芜湖,与安徽学院合并,恢复校名安徽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部分系科调往华东地区有关院校,同时调入一些系科,设师范、农学两个学院,并于1954年2月分别独立组建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师范学院(现安徽师范大学)。

1956年在合肥创建合肥大学,1958年,在省会合肥市筹建并招生。同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欣然题词“安徽大学”,从此合肥大学改名安徽大学。建校以来,安徽大学倍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1960年2月23日,邓小平同志亲临学校视察。1998年,江泽民、李鹏、乔石等同志亲笔题词祝贺学校建校70周年。2001年,温家宝同志亲切接见了“全国十大扶贫状元”我校教师何家庆教授。董必武、彭真、陈毅、刘澜涛、李岚清、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先后来校视察。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副省长杜宜瑾同志都曾长期兼任校长。

199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决定重点支持安徽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1996年以来学校相继完成“九五”、“十五”“211工程”建设任务,2006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十五”“211工程”整体项目验收。2007年11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目前,学校正全力推进“211工程”三期建设。

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19个学院,其中普通本科教育14个学院(含48个教学系);现有教职工2497余人,专任教师1516人;各类折合在校生36600名,其中本科生26600余人,博、硕士生6400余人,专科生1095人;学校拥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2159116平方米,建筑面积1147067平方米;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亿元;图书馆藏书285余万册。

学科专业

学校目前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特色鲜明、办学条件一流,已成为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区域创新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在国内高校居于先进地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知名学府。

学校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5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26个院(系、部),74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学、工学、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现有汉语言文字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建有一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建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及1个获得国家CMA计量认证的现代实验技术中心,有4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有2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校5个教学项目获2011年省级“质量工程”立项 (新闻中心)近日,教育厅公布了2011年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评审结果,校组织申报的项目共有5个获准立项。“环境科学”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获省级特色专业立项;“机械制造技术实习实训中心”获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立项;“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卓越法律人才计划”获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项。

院系设置

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社会与政治学院、外语学院、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文学院、历史系、哲学系、文典学院等20个院系,一个独立学院——安徽大学江淮学院;以及对外交流的国际教育学院和国际商学院。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2557人,其中教学人员1494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800余人;有兼聘院士及兼聘特聘教授28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2人,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名入选“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席教授,享受国务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26名,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4人,97人入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4人入选安徽省高校“十五”优秀人才计划,3人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人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

教学设施

学校现有34个普通本科教育教学实验室,其中5 个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为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外实习基地120个;由4个分馆组成的图书馆总面积74702平方米;室内外体育场馆建筑面积182191.46平方米;全校单价800元以上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2.809982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410元;多媒体教室座位数23605个、语音室座位数1242个;计算机网络覆盖全校,实现了教学科研、图书文献检索和办公管理的网络化;学校还有文献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分析测试、测控平台、工程计算和生命科学标本陈列馆等公共服务平台。

教学成就

学校已经成为安徽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2001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上教研项目84项,校级教研项目78项;在近两次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中,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6项。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优质课程21门、校级精品课程34门、校级名牌课程25门;“十五”以来共主编出版教材32种,入选“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种。

2000年以来,经过7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逐步建立起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运行稳定的学分制教育管理制度。我校学分制的实施,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多样性、个性化的要求,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本科应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年年保持在90%以上;报考研究生的录取率近年保持在23%左右;1996年以来,英语专业四级统考通过率保持在93%以上,非英语专业四级统考历届累计通过率一直处于全国高校前列;学校被列为外交部选拔录用公务员的定点高校之一。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和地方建设输送近20万名优秀毕业生。学校分别与17个地市签订了多层次的校市科技合作协议,与2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120多家企业保持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已成为研究与解决安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主要基地。学校是外交部选拔录用公务员定点高校,为外交部输送了众多专门人才。

科学研究

学校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汉语言文字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12个省级重点学科。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徽学研究中心,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实验室、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电能质量工程研究中心以及获得国家计量认证的现代实验技术中心,设有3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校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

“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627项,获得纵向科研经费3276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项;签订技术开发合同236项,争取横向科研经费1亿多元;发表学术论文7150篇,SCI/EI/ISTP收录论文数771篇,出版著作619部;鉴定、评审科研成果121项,获得国家和地方各级各类科研奖励97项,授权专利15项。

社会服务

学校已成为安徽省研究与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重要基地。“十五”期间,学校承担了“安徽省‘十一五’和2020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安徽省‘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和“安徽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等大批安徽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重大应用课题研究;学校被列为安徽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全面科技合作的项目单位;分别与黄山市、芜湖市、合肥市、巢湖市签订了多层次的校市合作协议,围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决策咨询、人才培养、技术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主题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学校拥有一批经济、法律、管理、社会学方面的专家,通过担任政府立法咨询员、企业法律顾问、企业管理顾问、企业咨询专家等多种形式、途径为社会服务。

国际合作

学校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是国家公布的华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十五”以来,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与马里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格林威治大学(University of Greenwich)、哥廷根大学(Goettingen University)、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等美、英、德、日国家和地区的近92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拓展;先后主办或承办15次高水平国际和区域学术交流会议;共有287人次赴国(境)外参加学术会议、开展合作研究、进修、讲学等学术交流活动。学校是22个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和84所接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与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和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阿塞拜疆的巴库大学建立孔子学院。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科学素养、身体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学校是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2004学校被评为“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01、2003、2006年三次被评为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六十。

基本数据

学生情况

1.研究生4673人

其中 博士生210人 硕士生4463人

2.本、专科生21335人

其中 本科生20332人 专科生1003人

3.成人教育学生8430人

其中 函授生5980人 业余(夜大)生2450人

4.留学生152人

5.学生党员5850人

其中 博士生110人 硕士生1652人

本科生1408人 专科生36人

成人本科 1299人 成人专科1345人

教职工情况

1.教职工总数2505人

其中 正高职称253人 副高职称568人

2.专任教师1494人

其中 正高职称241人 副高职称409人

博士学位343人 硕士学位690人

3.研究生指导教师407人

其中 博士生导师5 人 硕士生导师336人

博士、硕士导师 66人

学科情况

1.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 5个

2.博士点 50个

3.硕士点 165个

4.本科专业 74个

5.专科专业 2个

6.国家级重点学科(二级) 2 个

7.省、部重点学学科 35个

科研情况

2011年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在深圳第13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举行了国家创新能力建设授牌大会,我校“高节能电机及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获批认定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等为实验室授牌。王群京副校长出席了授牌仪式。

本次获批的“高节能电机及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是我校目前获批建设的第一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该工程实验室2009年经安徽省发改委批准建设,主要围绕安徽省电机节能和新型特种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等问题,开展新型电机逆向多目标优化、大功率小体积汽车驱动电机、新型机器人关节电机等技术的研发。

两年来,工程实验室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大中型企业委托项目65项,形成了新一代电机逆向多目标优化设计技术和软件、大功率水冷电动客车用驱动电动机等一批核心技术和科研成果,参与制定了6项国家标准、25项行业标准、22项企业标准。

1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

(1)高节能电机及控制技术工程实验

2.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个

⑴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

⑵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3.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个

⑴教育部电能质量工程研究中心

3.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1个

⑴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4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

⑴安徽大学绿色高分子实验室

⑵安徽工业节电与用电安全省级实验室(共建)

⑶安徽微纳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省级实验室

⑷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共建)

⑸安徽省现代成像与显示技术重点实验室(共建)

⑹安徽高性能橡胶材料与制品省级实验室(共建)

5.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

⑴安徽大学中国哲学和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

⑵安徽大学经济法制研究中心

⑶安徽大学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⑷安徽大学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

6.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

⑴生态工程与生物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大学)

⑵信息材料与器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大学)

⑶功能无机材料化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大学)

资产情况

1. 固定资产总值100677.51万元

2. 占地面积2159116平方米

3. 建筑面积1142704平方米

其中:

⑴ 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419801平方米

⑵ 行政办公用房 88243 平方米

⑶ 学生宿舍 314085平方米

⑷ 教工住宅 183261平方米

4.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716.44万元

5.图书302.20万册

6.教学用计算机6229台

7.多媒体教室座位数25187个、语音室座位数1194个

安徽大学目前正朝着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学校地址

龙河校区:合肥市肥西路3号 邮编:230039

磬苑校区:合肥市经济开发区九龙路111号 邮编:230601

江淮学院介绍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安徽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主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并纳入第三批本科批次录取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独立本科学院。其前身为安徽大学国际商学院,后更名为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学院坐落于国家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合肥,占地面积约720余亩,分为龙河校区(合肥市肥西路3号)和史河校区(合肥市史河路8号),合肥十景之一“五里飞虹”横跨学院两个校区。其中,作为拥有50余年文化底蕴的龙河校区,校园内幽静典雅、景色怡人、古木参天、浓荫匝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相融,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图书馆、体育馆和配有宽带的学生宿舍等教学和生活设施完善,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和自由的信息空间。

办学思路

学院在贯彻国家有关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指示精神和安徽省教育振兴计划的同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秉承安徽大学“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优良传统,本着“名校办民校”的宗旨,推崇“以人为本”和“终身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较强的基本技能和良好的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简称“三基并重,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充分发挥安徽大学的整体优势和民营机制的活力,形成以综合性大学为依托,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实用性人才为育人目标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名、优、特、活的新型办学思路,努力培养适应国家和安徽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教育教学

目前,学院在校生规模6500人,在教学方面,学院常年从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名校聘请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学者来我院讲授各类课程。学院现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文法、管理、生物化学五个系,涉及理工、法律、经管、外语、计算机等24个社会热门专业。建有计算机类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室、语音教学实验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等近20个。

学院自成立以来,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人才,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左右,并在2009和2010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高校就业“先进单位”称号,这也是目前我省独立学院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近年来,学院分别和省内外近20家企事业单位等签订多层次的教学和实习基础协议。学院还先后与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4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并通过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留学中心,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采取交流培养学生,“4+1”培养模式。每年有大量我院学生被录取为中科大、上海交大、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的研究生。毕业生深受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欢迎;多名同学被省内外政府机关录用公务员。我院英语专业全国英语专业四级(TEM4)通过率常年保持在75%左右,高出全国二本院校1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独立学院34个百分点;在近年来参加的数学建模比赛中,我院参赛队伍曾获省级一等奖,国家二等奖。

学院领导

黄德宽

党委书记、院长

负责学院全盘工作;分管学院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

唐朝阳

党委常务副书记

负责学院政治思想工作;分管教工党团组织、工会、人力资源部(协助)、学院办公室(党务、宣传工作)、纪检、招标;

邓 虹

党委副书记

负责学院学生工作;分管学工部、学生党团工作、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

黄文纲

副院长

负责学院教学工作;分管教务部、各系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图书馆;

孙若南

副院长

负责学院后勤工作;分管总务部、保卫部、学院办公室(行政工作);

院系设置

文法系

· 艺术设计专业

· 动画专业

· 英语专业

· 法学专业

· 新闻学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电子系

· 计算机软件专业

· 网络工程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 通信工程专业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经济系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 电子商务专业

· 金融学专业

管理系

· 财务管理专业

· 市场营销专业

· 工商管理专业

· 行政管理专业

· 物流管理专业

· 会计学专业

生物化学系

· 生物信息技术专业简介

· 化学化工与工艺专业简介

· 生物科学专业

公交线路

西门

12路

市区线路瑶海家具大市场--十五里河四公司

上行:瑶海家具大市场 - 国际汽车城 - 汴河路 - 中绿广场 - 站全路口 - 合肥晚报社 - 胜利广场 - 临站路口 - 贺小郢 - 跃进村 - 一里井 - 公交四公司 - 郑河 - 万大郢 - 李洼 - 桥田岗 - 杏花村 - 望塘 - 龙居山庄 - 青史站 - 淠河路 - 青阳路 - 龙河路 - 安大西门 - 自行车厂 - 轴承厂 - 石油库 - 东流路 - 姚公庙 - 十五里河(共30站)

16路

市区线路葛大店--七里塘 白马

上行:葛大店 - 东马路口 - 王卫 - 外经大厦 - 凌大塘 - 江汽厂 - 张小郢 - 王下份 - 小余岗 - 南七里站 - 锻压厂 - 轴承厂 - 自行车厂 - 安大西门 - 龙河路 - 五里墩 - 青阳路 - 淠河路 - 七里塘(共19站)

下行:七里塘 - 牙膏厂 - 青阳路 - 安居苑 - 贵池路 - 安大西门 - 自行车厂 - 轴承厂 - 锻压厂 - 南七里站 - 小余岗 - 王下份 - 张小郢 - 江汽厂 - 凌大塘 - 外经大厦 - 王卫 - 东马路口 - 葛大店(共19站)

108路

市区线路植物园--国强钢材中心 二公司

上行:植物园 - 金色池塘 - 卫楼 - 十里庙 - 西门换乘中心 - 省农机校 - 牙膏厂 - 青阳路 - 龙河路 - 安大西门 - 稻香村 - 合肥学院 - 中国科技大学 - 金安花园 - 南园新村 - 宿松路 - 铁四局 - 省立儿童医院 - 民航宿舍 - 卫塘 - 凌大塘 - 外经大厦 - 王卫 - 东马路口 - 横郢 - 贾大郢 - 国强钢材中心(共27站)

下行:国强钢材中心 - 贾大郢 - 横郢 - 东马路口 - 王卫 - 外经大厦 - 凌大塘 - 卫塘 - 民航宿舍 - 省立儿童医院 - 铁四局 - 宿松路 - 南园新村 - 金安花园 - 中国科技大学 - 合肥学院 - 稻香村 - 安大西门 - 龙河路 - 五里墩 - 青阳路 - 牙膏厂 - 省农机校 - 西门换乘中心 - 十里庙 - 卫楼 - 植物园(共27站)

125路

市区线路建材一厂--陆军学院 四公司

上行:建材一厂 - 亳州路 - 武警医院 - 长丰路桥 - 干休所 - 奥林花园 - 殡仪馆 - 利民站 - 龙河路 - 安大西门 - 自行车厂 - 轴承厂 - 省旅游学校 - 陆军学院(共14站)

128路

市区线路合肥财经学院--安居苑 星辰

上行:合肥财经学院 - 安大新区 - 竹西村 - 芙蓉西区 - 繁九路口 - 九溪江南园 - 芙石路口 - 芙翡路口 - 省医科大新区 - 平塘站 - 祁圣路口 - 东圣路口 - 圣休路口 - 民主党派办公楼 - 彩虹站 - 海阳 - 临溪 - 石油库 - 轴承厂 - 自行车厂 - 安大西门 - 龙河路 - 五里墩 - 安居苑(共24站)

下行:安居苑 - 安大西门 - 自行车厂 - 轴承厂 - 石油库 - 临溪 - 海阳 - 彩虹站 - 民主党派办公楼 - 圣休路口 - 东圣路口 - 祁圣路口 - 平塘站 - 省医科大新区 - 芙翡路口 - 芙石路口 - 九溪江南园 - 繁九路口 - 芙蓉西区 - 竹西村 - 安大新区 - 合肥财经学院(共22站)

136路

市区线路火车西站--滁州路 白马

上行:火车西站 - 洪岗村 - 肉联厂 - 秀水花园 - 省旅游学校 - 轴承厂 - 自行车厂 - 安大西门 - 龙河路 - 国购广场 - 安农大 - 百花井 - 逍遥津 - 滁州路(共14站)

下行:滁州路 - 大东门 - 逍遥津 - 百花井 - 长江饭店 - 大西门 - 国购广场 - 龙河路 - 安大西门 - 自行车厂 - 轴承厂 - 省旅游学校 - 秀水花园 - 肉联厂 - 洪岗村 - 火车西站(共16站)

148路

市区线路蓬莱路公交站--省农机校 三公司

上行:蓬莱路公交站 - 建工学院南区 - 锦绣社区 - 锦绣大道 - 耕耘路 - 丹霞路 - 石门路 - 莲花路 - 明珠广场 - 柏树郢 - 十八岗 - 五十四中 - 柴油机厂 - 十五里河 - 姚公庙 - 建工学院 - 金东路口 - 江淮化肥厂 - 南七里站 - 机研所 - 中国科技大学 - 合肥学院 - 稻香村 - 安大西门 - 龙河路 - 五里墩 - 青阳路 - 牙膏厂 - 省农机校(共29站)

下行:省农机校 - 牙膏厂 - 青阳路 - 龙河路 - 安大西门 - 稻香村 - 合肥学院 - 中国科技大学 - 机研所 - 南七里站 - 江淮化肥厂 - 金东路口 - 建工学院 - 姚公庙 - 十五里河 - 柴油机厂 - 五十四中 - 十八岗 - 柏树郢 - 明珠广场 - 莲花路 - 石门路 - 丹霞路 - 耕耘路 - 锦绣大道 - 建工学院南区 - 蓬莱路公交站(共27站)

149路

市区线路安大新区--火车站 三公司

上行:安大新区 - 竹西村 - 芙蓉西区 - 繁九路口 - 繁云路口 - 芙蓉社区 - 繁翡路口 - 芙翡路口 - 芙叠路口 - 芙宝路口 - 芙松路口 - 柏树郢 - 十八岗 - 五十四中 - 柴油机厂 - 十五里河 - 姚公庙 - 东流路 - 石油库 - 轴承厂 - 自行车厂 - 安大西门 - 安大北门 - 二里塘 - 安医站 - 省人大 - 曙光新村 - 宁国路 - 合工大 - 周谷堆 - 裕丰花市 - 公交集团 - 和平广场 - 三里街 - 凤阳路菜场 - 合肥晚报社 - 站前广场 - 火车站(共38站)

北门

119路

市区线路 火车站--安居苑西村

上行火车站- 胜利广场- 元一时代广场- 临淮路- 金大塘- 大东门- 九狮苑- 包公园- 大钟楼- 桐城路- 稻香楼- 安医附院- 安医住院部- 省肺科医院- 安大北门- 龙河路- 五里墩- 青阳路- 安居苑- 安居苑西村(共20站)

下行安居苑西村- 青阳路- 龙河路- 安大北门- 省肺科医院- 安医住院部- 安医附院- 稻香楼- 桐城路- 大钟楼- 包公园- 九狮苑- 大东门- 金大塘- 临淮路- 元一时代广场- 胜利广场- 火车站(共18站)

149路

市区线路 安大新区--火车站

上行安大新区- 竹西村- 芙蓉西区- 繁九路口- 繁云路口- 芙蓉社区- 繁翡路口- 芙翡路口- 芙叠路口- 芙宝路口- 芙松路口- 柏树郢- 十八岗- 五十四中- 柴油机厂- 十五里河- 姚公庙- 东流路- 石油库- 轴承厂- 自行车厂- 安大西门- 安大北门- 二里塘- 安医站- 省人大- 曙光新村- 宁国路- 合工大- 周谷堆- 裕丰花市- 公交集团- 和平广场- 三里街- 凤阳路菜场- 合肥晚报社- 站前广场- 火车站(共38站)

下行火车站- 站前广场- 合肥晚报社- 凤阳路菜场- 三里街- 和平广场- 公交集团- 裕丰花市- 周谷堆- 合工大- 宁国路- 曙光新村- 省人大- 安医站- 二里塘- 安大北门- 安大西门- 自行车厂- 轴承厂- 石油库- 东流路- 姚公庙- 十五里河- 柴油机厂- 五十四中- 十八岗- 柏树郢- 芙松路口- 芙宝路口- 芙叠路口- 芙翡路口- 繁翡路口- 芙蓉社区- 繁云路口- 繁九路口- 芙蓉西区- 竹西村- 安大新区(共38站)

153路

市区线路 建材一厂--客运总站

上行建材一厂- 亳州路- 武警医院- 长丰路桥- 干休所- 奥林花园- 殡仪馆- 利民站- 龙河路- 安大北门- 二里塘- 安医站- 省人大- 曙光新村- 宁国路- 合工大- 周谷堆- 裕丰花市- 和平路- 大通路- 金大塘- 蓝鲸大厦- 元一时代广场- 站前广场- 客运总站(共25站)

下行客运总站- 元一时代广场- 蓝鲸大厦- 金大塘- 大通路- 和平路- 裕丰花市- 周谷堆- 合工大- 宁国路- 曙光新村- 省人大- 安医站- 二里塘- 安大北门- 龙河路- 利民站- 殡仪馆- 奥林花园- 长丰路桥- 武警医院- 亳州路- 建材一厂(共23站)

参考资料

1.安徽大学简介-Anhui University Profile 

2.安徽大学.

扩展阅读:

1

安徽大学网站http://www.ahu.edu.cn/

2

安徽大学招生信息网站http://zsb.ahu.edu.cn/

3

安徽大学便民网:http://www.dxbmw.com/

4

安徽大学教务处:http://jwc.ahu.edu.cn/main/index.asp

5

安徽大学历年录取分数 http://kaoshi.edu.sina.com.cn/college/c/10357.shtml

6

安徽大学新增七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http://midchina.xinhuanet.com/2011-04/18/content_22547035.htm

开放分类:
大学安徽高等教育教育机构教育场所
“安徽大学”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126次
最近更新:2012-05-04
创建者:墓碑悼词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揉脸帝打酱油 

91yun 

黄春禾 

智龑000 

mycollegeshop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