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向城镇 |
释义 | 向城镇位于苍山县城西11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因春秋战国时项义在此称王而得名“项城”,后演变为“向城”。该镇属暖温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和蔬菜、大豆等经济作物。乡镇企业发展得也不镇。 中文名称:向城镇 外文名称:Hiangcheng Town 别名:项城(旧称) 行政区类别:乡镇 所属地区:山东苍山县 下辖地区:土楼村、埠子村、永红村 等 政府驻地:镇中心 电话区号:0539 邮政区码:277711 地理位置:苍山县城西11公里处 面积:61平方公里 人口:5.8万 方言:山东方言 气候条件:暖温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鄫国故城、向邑故城遗址、城子古文化遗址、左丘明墓 等景点 车牌代码:鲁Q 所属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向城镇 地理位置向城镇位于“山东南菜园”—苍山县城西11公里处,向城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206国道、潍(坊)徐(州)公路、蒙(阴)台(儿庄)公路在镇驻地交汇。全镇辖69个行政村,5.8万人,总面积61平方公里。 名称由来因春秋战国时项义在此称王而得名“项城”,后演变为“向城”。 1993年9月16日,撤销向城乡,设立向城镇。 乡镇荣誉被苍山县委、县政府授予“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乡镇”。 临沂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乡镇、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村镇建设新型乡镇”。 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安先进乡镇、村镇建设新型乡镇。” 环境气候向城镇属暖温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土壤肥沃。 农业生产向城镇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和蔬菜、大豆等经济作物。年复种蔬菜4万亩,总产4亿公斤,其中深冬型温室棚菜1.5万亩,是“山东南菜园”的主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有“园中之园”的美誉。镇驻地蔬菜、包装、商贸、建材等批发市场林立,其中鲁南蔬菜批发市场拥有亚州第一大蔬菜保鲜库,名列全国百强农贸市场第11位,是农业部定点市场。先后涌现出苍山贤圣蔬菜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苍山荣庆实业有限公司、鑫辉蔬菜腌渍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70多家,个体工商业户2600多家,从业人员近万人。 明星企业荣庆实业有限公司 贤圣蔬菜食品有限公司 星火冷藏有限公司 富达纸制品有限公司 鑫辉酱菜食品有限公司 鲁南运输有限公司 常顺汽车维修厂 所辖村庄土楼村 埠子村 永红村 南柚村 城后沟北村 何庄村 马于沟西村 马于沟东村 后姚村 马前圩村 董庄村 吴村村 东张庄 东南园村 前姚村 向阳村 岭顶子村 城子村 陈桥村 向城朱村 苏圈村 泇头村 谢村 赵宅子 杨桥村 满村村 谭良子村 胜利村 向城东村 南张桥村 南村村 东城前村 东王楼村 北张桥村 西王楼村 向城北村 向城西村 柳峪村 常兴庄村 西城前村 芦庄村 西张庄 温庄村 峰下沟村 官庄村 梧桐村 东安庄 周庄村 宋庄村 印王山村 新庄村 东马庄 蔡庄村 杭头村 后林村 石龙山 黎丘村 魏村村 邵庄村 簸萁掌村 城后河东村 北湖村 徐庄村 曾城前 陈庄村 城后河西村 徐园村 孙庄村 道口村 名胜古迹鄫国故城址位于向城镇西北部鄫城前村。鄫国始建于东周时期,为曾姓发源地,历经夏、商、周三代,一直到春秋时代才被莒国所灭。秦朝设缯县,东汉封缯国,唐武德四年(621年)设鄫州,贞观元年(625年)州、县废入沂州。鄫城近似一座方城,面积约30万平方米,有南门、北门两座,墙基宽约30米,城垣高处为四角,其中东北角现仍高达12米。城内中间处有一条东西长约280米、宽80米的高台遗址,南侧低洼处发现有寺庙遗址,西边有宫殿遗址。该地曾出土大量文物。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鄫国故城西北及北侧,青山如黛,仙气弥漫,灵气四溢,有一山名叫葬山。据考古学家实地勘察和出土文物推断,此处即是古鄫国贵族的陵园。曾出土苍山首次发现的小型青铜编钟一套,石磬礼乐器一套,还有成组合的青铜鼎、壶等礼器。考古时代为东周,与鄫存在的时间吻合,也是鄫国辉煌历史的见证。 当年鄫太子巫怀着凄苦无助的心情远离故乡,逃至鲁国,在今平邑县筑武城邑,取曾为姓,收复故国的心愿未遂,传至四世孙为曾参。曾参是孔子72贤弟子之一,著《孝经》,后人尊为“宗圣”。曾氏家族与孔、孟、颜氏家族同样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尊重,嫡系世代封袭,享受朝廷优惠和特权。 曾氏发源地夏朝少康中兴以后,分封族人到各地治理。少康的小儿子曲烈,被分封到一个叫鄫的地方,建立鄫国。据说,曲烈天生神异,精勤思考,善于制作和改进工具。他制作了木工用来求直角的矩尺;制造了用竹竿木棒做支架的方型鱼网——罾(zeng,曾);制作了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增(zeng,曾);烧制了蒸饭盛菜用的陶器——甑(zeng,赠);教族人纺织出各种各样图案的丝织品——闻名于世的缯(zeng,曾)。 夏被商灭掉之后,其同姓亲族,或被俘虏作了商的臣仆,或被迫向四方迁徙。惟曾人却留居故里。周武王灭商后,封鄫为子爵,移封鄫于今向城镇鄫城前村。由于鄫国是春秋小国,常常被莒、邾和鲁国欺凌。为了改善同邻近侯国的关系,鄫便与较为强大的鲁国建立了姻缘关系。鲁襄公四年 (前569年),鲁国向春秋霸主晋国要求,愿把鄫国作为自己的附庸,并代鲁国向盟主提供贡赋。 鄫国靠近晋鲁的行为,受到莒国的反对。同年10月,莒国联合邾国攻伐鄫国,鲁国派大夫臧纥出兵救鄫失败。次年,鄫人又在戚 (今河南濮阳)参加多国盟会,联合抗楚,得到喘息机会。公元前567年,鄫国自恃有鲁作后盾,一时怠慢了莒国,莒国抓住鲁国疏于扶助的时机,一举灭掉了鄫国。鄫国灭亡之后,包括太子巫在内的臣民,逃往鲁国居住下来。为表达不忘先祖的决心,遂将鄫国的“鄫”字去掉“耳朵旁”,作为姓氏,于是便有了曾姓。 据《通志氏族略》记述,曾氏出自姒姓,系出上古圣君夏禹。据江永《春秋地理考实》载:“今兖州府峄县东有鄫城”,另据《汉书地理志》等多部典籍记载,鄫国故城均在今苍山县城西北16公里处文峰山东麓。另外,《山东省诸子名家志》评审会专家偕同省考古界学者多次赴现场考察,经多方论证,最终确认曾氏源自于今苍山县辖区向城镇内鄫国故城。此结论得到海内外曾氏宗亲一致认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