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湘潭县
释义

湘潭县地处湖南中部,位于湖南省“五区一廊”战略要冲,辖7个乡,15个镇,总人口91.6万人万人,总面积2355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湘潭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从文、资源优势,被定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县。经过不懈的努力,全县已建成初具规模的集贸市场和各具特色的工业小区。优越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了各路客商来县投资。

中文名称:湘潭县

外文名称:Xiangtan Xian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湖南省湘潭市

下辖地区:易俗河镇,梅林桥镇,谭家山镇等

政府驻地:易俗河镇大鹏路

电话区号:0731

邮政区码:411200

地理位置:湖南中部偏东、湘江下游西岸

面积:2355平方公里

人口:91.6万人万人(2010年)

方言:湘语—长株潭小片-湘潭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彭德怀纪念馆,齐白石故居等

车牌代码:湘C

基本概况

城市名片

中国湘莲之乡天下第一壮县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科普示范县

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

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

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

历史人文

湘潭县以汉族为主,26个少数民族零星杂居,总人口91.6万人,全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86人。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孕育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罗亦农以及一代世界文化名匠齐白石、吕骥等人。

区位交通

境内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107、302国道、长潭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天易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湘江横贯境内,京广、湘黔铁路横跨东西南北。

资源物产

全县物产资源丰富,并蕴藏着大量的海泡石、煤、锰、矽砂等矿产资源,自古以来,农、工、商、贸鼎盛,素有“天下第一壮县”、“湘中明珠”之美称。粮食、生猪、渔业生产跻身全国百强县前列,湘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了“中国湘莲之乡”的光荣称号。

工业发展

工业乡镇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实现工业年总产值27.5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08亿元,形成了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冶金、矿产开发四大支柱产业,传统名牌产品湘莲系列、湘绣、芙蓉牌酱油、立德粉、水泵、钾钠水玻璃等走俏国际国内市场。

经济建设

近几年来,湘潭县委、县政府顺应改革开放形势,以县城搬迁、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彭总诞辰百周年纪念工程建设为契机,立足两个转变,着眼开放带动,狠抓投资环境建设,加大招商力度,回忆引资步伐。三年来投入20多亿元用于县城开发、小城镇、交通、能源、邮电、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全县已建成初具规模的集贸市场和各具特色的工业小区。优越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了各路客商来县投资。

近年来,全县共引进资金6.5亿元,其中外资企业12家,总投资14800万元,内资企业108家,工业企业32家,工商企业1000余家,引进总投资5.8亿元,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始形成,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崛起在湘江之滨,带动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更快发展。

行政区划

县政府所在地:易俗河

截至2011年,湘潭县辖14个镇、5个乡

易俗河镇 辖:吴家巷、富豪阁、凤形山、百花、赵家洲、砚井、牛头岭、城塘8个社区居委会;烟塘、山塘、云龙、赤湖、八角、金霞、青光、上马、水竹湾、京竹、樟树、杉茵、河洲、杨溪埠、银塘、赋江、青狮17个村委会

梅林桥镇 辖:荷佳、万利、联云、安云、千江、竹山、金盆洲、石碧、梅市、石梅、黄竹、京广、梅林、谷塘铺、洪塘、高桥、谷丰、大坟、月形、宝塔、石羊、尖岗、白云、飞龙、划香、新虎、新湖、新堤、新长、黄龙桥、仁和、合龙、城塘、王家冲、杨柳、凫塘、鹧鸪、郭家桥38个村委会

谭家山镇 辖:杉坡、青山岭、左塘、紫竹、土地庙5个居委会;高塘、花门、石洪、新泉、南泉、棠霞、长岭铺、新龙铺、钢铁、陈家垅、仙娥、月塘湾、荷叶坝、朝联、铜牌、高山、茶元、泉丰、金泉、紫竹、长塘、肖冲、响垅、茅亭、坪塘、榜塘、铁炉、竹霞28个村委会

中路铺镇 辖:凤形居委会;火口、竹冲、贺塘、白泉、柱塘、柳桥、傩塘、南冲、凤形山、中云、茅塘、金银、田垅、杨家湾、潭湖、双云、碧云、双江坝、中路铺、荷塘、天螺、石狮、佛祖岭、拗才、水口桥、上田冲、响鼓、太 坪、银泉、金石、卫星、蛇形、菱角、群力、永红、大湾桥、枧桥、中南、桃树39个村委会。

茶恩寺镇 辖:茶恩寺居委会;上峰、吴家、护湘、青坪、熊市、樊田、扶桥、弄子、双阳、樟树湾、花房、双江、荷月、金宝冲、茶花、龙井、金坪、双凤、回龙、柏塘、晓花、花桥、棠花、泉坪、星月、东山、湘衡、千家、杨溪、复兴30个村委会。

河口镇 辖:新街居委会;河口、月形、齐力、先进、枫树冲、双板桥、白米、中湾、太和、三联、山湖、天白、高司、沙泉、杨基、紫塘、莲托、双江口、芦花、友余、陶伦、红旗、上星桥、桐家坝、大坝、林泉、易佳、京竹山、西林、新新、青石冲、董泉、古塘桥、枫树、石湾35个村委会。

射埠镇 辖:潭花、韶井2个居委会;射埠、湾塘、新塘、坝塘、张公、大烟塘、上春、众星、雨华、金岭、合霞、高丰、园湖、莜里、荷花、白水、旺冲、余加、铁江、碧水、新燎、杉山、群台、仙凤、桥梁、泉江、船形、板桥、杉仙、团山、谷塘、泉井、月塘冲、合力、洪湖、鹿鸣、新桥、柴塘、峡山、来仪、桂花、高泉、方上桥、大栗塘、霞塘、方伦、长延、池子、巨鱼、见龙50个村委会

花石镇 辖:汉城、中立街2个居委会;七星、前进、河头、马垅、超上、罗汉、长岭、双溪、金莲、棋岭、芙蓉、新华、铜锣、水南、紫荆、中心、北斗、天马、兴合、石坝、赵家营、涓江、盐埠、金塘、金丰、盐浮、永仁、永丰、园艺、东晓、润塘31个村委会。

青山桥镇 辖:青山居委会;青山桥、新铺、晓南、上方、沙林、大河、草衣、松柏、扶冲、燕岩村、四境、高山寺、高屯、凤坪、和家、新阳、马栏、龙书、龙安、菖塘、富石、富晓、观山、三富、群强、心田、桥头、光福、联兴、爱国、石板塘、龙舞、大仓、石塘、鳌鱼、霞岭、金狮、天堂、高青、石门40个村委会

石鼓镇 辖:大桥居委会;顶峰、铜梁、双河、山田冲、群星、歇马、大坪台、沿红、竹塘、路口、云霞、石湖塘、福霄、高家坪、西冲、花楼、海荣、石鼓、万家、珠山、欧冲、将军、安乐、兴旺、粟山嘴、森梅、龙段、道贯、珠联、向阳、七家坪、太平山、五家嘴、四路34个村委会

云湖桥镇 辖:云湖、七里2个居委会;七里、石马嘴、楚家、云湖、石井铺、云峰庵、新南、集中、王家湾、候家、税湖、马栏桥、铁炉塘、飞轮、荷芙、望梅、北岸、安仁、天鹅、烈马、龙山、咸江、杨林、石牛、石家、寒婆山、东塘、烟山、大安、天星、熊家、古湖、黄金、狮雄、托山、良湖、建新、建东、立山、塘湾、清风、移山、高湖、史家坳、立新、楠竹46个村委会

石潭镇 辖:正街、横街、杉木桥、窑上4个居委会;双马、马桥、饶田、坑山、中塘、涟滨、紫云、杨梓、光荣、白托、文佳滩、草塘、洪望、毛塘、中坝、饨下、新桅、龙泉、列马、上月、普庆、合德、甘露塘、龙骨塘、青山嘴、枫树亭、新庄、新合、向韶、芙蓉塘、八角亭、九龙、通湖、分水、白龙、莲花坝、古城、古云、莳竹塘、兆托、托下、联盟42个村委会

杨嘉桥镇 辖:机关、电厂街2个居委会;乌石坝、洞和、金桥、碧源、三合、新湘、龙华、东皋、蛟托、金星、白鹿冲、石歧、铺子岭、梅林、九江、张弓塘、花围、金龙、新河、枫树桥、邓家坝、金棋、金风、鹞子、洪坪、洪托、旷家、八托、新福、正福、渡口、福星、叠福、金马、荆洲、燕山、羊鹿、西花、银湖、雁坪、柳湖41个村委会

乌石镇 辖:天明、坝湾、双庙、龙塘、联塘、铁山、乌石、寺冲、旗头、明德、龚泉、坪山、公平、狮龙、安平、槐塘、岳冲、景泉、云峰、四美、双石、双乐、双峰、斑竹、珍珠、大塘、九节龙、洪家山、奇才、羊塘30个村委会

白石镇 辖:堰湖、尹家冲、莲花、广桥、水口、田桥、新荷、新桥铺、谭家垅、杏花、白石、天平、象形、黄茅、烟墩、湖田、深溪、潭口、湘河、龙凤、红石、永安、昭公、金虎、团山铺、友爱26个村委会。

分水乡 辖:虎形山、豪头、长丰、双凤冲、沙洲、分水坳、白 石庙、石桥、北林、杨恩、新坝、石桐、珍鸽、槐树湾、晓冲、栗红、彭何、环山、白沙井、广林、瓦叶、曲江、同合、湾头、天垅、较场、石江、合家、石龙、广阳、旗山、大垅32个村委会

排头乡 辖:大扶冲、辰山、紫山、黄荆坪、霞山、安全、指南、双泉、东山、长山、星星、仁陂、船形山、严塘、鳌洲、松梓、严冲、龙潭、雪佳、仓冲、月塘、回龙桥、同心、排头、藕塘、高陂塘、四印、杨家岭、红卫、中加、毫光、合兴、南桥、湘南、上南、留田、兴阳、楼冲、合云、桐梓、延化、石岗42个村委会

龙口乡 辖:见楼、兴云、董家坪、龙口、大江、长寿、泥湾、潭溪、九如、弄子、金子、红岭、潲江、琵琶、天龙、金宝、日华、团建、紫桥、石牌20个村委会

锦石乡 辖:唐家湖、纯塘、大荷、金盘、金湖、锦石、东边山、苍场、文佳、大桥、太阳、洄水、胜利、东风、剑峰、新安、桂花亭、枫树坝、碧泉、柏圹、清塘、泉佳、莲花塘23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县域属楚国。隶长沙郡。境内已使用铁制工具生产,饮食具“饭稻羹鱼”特点。秦灭楚,置临湘县,今县地属临湘县,隶长沙郡。

西汉时期

西汉,析临湘置湘南县(东汉为湘南侯国),治所在今石潭镇古城村,今县地公属湘南和临湘县,隶长沙国。

三国时期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临湘立湘西县,今县地分属湘南、湘西县,隶衡阳郡。晋,湖南、湘西隶属吴系未变。

南朝时期

南朝齐建元二年(480),湘南县废。今县地分属湘西、湘乡、新康县。

梁天监年间(502—519),分阴山县立湘潭县,湘潭县始立,县地多在今衡东县境,治所在衡东石湾附近,隶湘东郡。

隋朝时期

隋开皇九年(589),湘潭县域扩大,将茶陵、攸水、阴山、建宇县并人,今株洲县凤凰山以北部分地域亦属湘潭县。衡山县域亦扩大,湘西、湘乡县、新康县中分并入。今县地属衡山县,隶潭州长沙郡。

唐朝时期

唐天宝八年(749),湘潭县大部划属衡山县,衡山县北部划属湘潭县,县治移至洛口(今易俗河镇),隶潭州。至此,县境初定,各地相符。是时,碧泉潭涌泉,利为灌溉。湘潭、易俗河等港口,利于船舶停靠。刘禹锡、杜甫等著名诗人,至此多有诗作,中原文化影响益深。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县域属马殷楚国,隶潭州长沙府。易俗河商业发达,设置场官。

宋朝时期

宋代,湘潭县隶荆湖南,路潭州。县人开采金矿,开垦山田,扩种水稻。株洲商业兴起,开征酒税。

元朝时期

元符元年(1098),湘潭县析出2乡、长沙县析出5乡置善化县。

南宋时期

南宋,县治移至今湘潭市观湘门直街,设立学宫,崇安人胡安国从荆门移居县域,筑碧泉书堂讲学,《春秋传》撰成,创湖湘学派,开一代学风。

元贞元年(1295),湘潭县升为州,隶湖广行省潭州路。元末,人民不重负,湘乡人易华据境内乌石寨起兵反抗。后加和陈友谅农民起义军任参政,抗衡朱元璋。

明朝时期

明初,朱元璋部将常遇春克湘潭,其部杀易华于乌石峰下,并大肆屠戮,全县幸存20053人。湘潭复降为县,隶长沙郡。此后,县民多从江西迁入,经过休养生息,人口渐繁。湘潭成为湘江交通枢纽,是治筑城,工商业发达,易俗河成为著名米市。

清顺治六年(1649),清军人城,杀明督师大学士何腾蛟,并“以邑人多贰于圣朝”,下令“屠城九日”,全城幸存者不满百人。

清朝时期

清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反清,占领县城。清康熙十八年,清军复定湘潭,兵戎蹂躏,境荒田20余万亩。经招民垦荒,人口渐繁,生产发展。县城沿江帆船舣集20余里,号称天下第一壮县。

1905年,湘潭辟为寄港地。民国3年,湘潭县隶湘江道。民国11年撤道,隶湖南省。民国27年,隶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4年6月1日,县城沦陷。民国34年9月20日,日军向驻潭国民革命军缴械投降。

解放时期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8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三八师第四一三团进驻湘潭县委率干部百余人抵城,宣布湘潭和平解放。县域隶长沙专区(1952年,长沙和专署改名湘潭专区,县域隶湘潭专区)。13日,中共湘潭工委与中共湘潭县委合并。22日,县人民政府成立,接管旧政权。

1950年1月,县城关区析出,建县级湘潭市。1950年4月撤市,仍为湘潭县的城关区。1951年5月,1951年,株洲镇及太平桥等7乡从县境析出,建株洲市。1959年,析出五星、卫星、星星、上游四个公社及红旗公社的一部分和雷打石镇入株洲市。1968年12月,析出原韶山区5个公社,与湘乡县大坪公社及白田公社祝赞大山区析出为县级区,为湘潭市辖。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人口概况

全县户籍人口965762人,其中外出半年以上人口214302人;总户数246604户,总人口820357人,其中,家庭户243744户,家庭户人口76381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3.13人,男性人口418145人,占50.97%,女性人口402212人,占49.03%,总人口性别比为103.96,农业户人口710181人,非农业户人口105193人,少数民族人口889人。 人口年龄构成情况:常住人口中,0-14周岁人口103194人,占12.66%;15-64周岁人口559978人,占68.67 %;60周岁及以上人口152202人,占18.67%,其中,百岁以上老人20人。

人口出生死亡情况:全县出生人口9807人,出生率12.03‰,其中,男孩5303人,女孩4504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17.74,死亡人口6543人,死亡率7.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5‰。

人口受教育程度情况:全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3127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11589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35584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248659,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12250人,文盲率1.77 %。

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风土人情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龙舟忙。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划龙舟、吃粽子、悬白艾、菖蒲、戴香草驱五毒的端午节,在花石是一个隆重的节日。

每年端午,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幼都会涌到花石镇的涓水河畔。细伢子在看龙的人堆里挤进窜出,他们的装扮传递着节日气息,头上戴 菖蒲 ,耳上夹艾蒿,衣襟上挂香包,额上用雄黄酒写着一个“王”字。还有那新婚不久回娘家的小俩口,挑担箩筐还挤着看热闹,箩筐里的拜节礼也很有端午特色:几包薄荷酥,几十个粽子、包子、盐鸭蛋,还有几把蒲扇。红男绿女,鼓乐喧天,泛舟逐浪,热闹景象比过年更胜。

花石划龙舟,一说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屈原高洁的品格和殉道的操守,从古至今赢得了三湘人民的无穷敬仰。花石人民每年端午都要在屈原熟悉的湘江上竞渡龙舟,还要包粽子、吃粽子,以炽烈、虔诚的方式表达对这位如同“日月”悬天的伟大爱国者的永恒纪念。二说是为了“迎夏至”、“避恶日”——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月初五是不祥的日子。要通过声势浩大的龙舟竞赛,使天上水中的神龙心神感应而大娱大悦,从而焕发神性,恪守神职,保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稼渔丰成。同时,也使人们自身秉赋龙性,像龙那样强悍矫健,进而怯邪弥难。

花石龙舟极多规矩讲究,神圣得如同虔诚的宗教仪式。造龙船时就有些奇怪的名堂,据说龙头要用樟木,龙筋用树木之王——椿树,龙身还要用一根偷来的树,龙船才划得快。龙船下水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众人抬着龙头,焚香鸣炮,汇聚河边叩拜、吊唁屈原,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由道师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唱吉祥祝福歌,祝愿龙船一路顺风。再由老人杀鸡用鸡血为龙点眼,由“头桡”将龙头安于船首,龙舟“上水”,开始精彩的竞赛。

几龙竞渡,俗称“赛水”,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各乡龙船,悬挂固定颜色标志的旗帜,一字排开等待号令。俗语说:“鼓是令,梢是命。”每条船上都有一位“鼓头”,由全乡推选出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坐于龙颈击鼓发令,主持船上活动。“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几十个划手光着膀子、穿条仕蓝布短裤,手操桨板,吆喝着号子,彰显着男子汉的阳刚魅力。他们天不怕地不怕,勇往直前、坚毅果敢。赛上水,逆水行舟,风紧浪急,鼓声喧天,舵手力捺龙头,划手节奏一致地划动桨板,水逐浪飞,夺得锦标后,龙舟“汇水”。赛下水,龙舟不调头,众人快速转身反向而坐,鼓声密集,观众喊声震天,顺水顺舟,龙舟有如游龙戏水。

黄昏时刻,斗龙结束,龙舟“散河”,“收香”归家,赢者如凯旋而归的英雄,输者互相勉励明年再赛夺魁,乡民们一律鸣放铁铳“接龙”。 烧一大锅“龙船饭”,大伙聚餐分享,以广结“龙缘”,遍得“龙福”。堂客们趁机舀取龙舟中的水,加入艾叶、石竹、金银花等百草煎水为细伢子洗澡,驱邪辟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湘潭钟灵地秀,文化底蕴深厚,花石民俗中的“龙”文化只是本土文化中的一个缩影。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渐渐步入小康,驱鬼逐邪的迷信风俗逐渐减少,但逢年过节人们舞耍一番,借龙灯、龙舟表达欢快喜悦之情,感受生命的辉煌与力量的壮美,并从中吸取着一种奋发向上和飞扬激越的勇气和信心。据报道连韩国都已将端午节注了册,在“洋节”泛滥的今天,作为龙的传人,我们自然有责任将流传千年的龙文化发扬光大,在新的时代,赋予其新的生命,来弘扬一种浩穷天宇的民族之气。

经济社会

2007年,全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GDP)99亿元,比2002年增长77.8%,年均递增12.2%,超过五年计划0.6个百分点。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1.8亿元、30.8亿元、36.4亿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28.8%、170%、71.6%。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2年的34.4∶21.6∶44 ,调整为32.1∶31.1∶36.8,二产业的比重比2002年提高9.5个百分点。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3亿元,超过五年计划任务73.3亿元。2005年度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名列全省第十三位。

2007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86亿元,是2002年的3倍。园区工业来势喜人。开发区五年新增面积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136家,初步形成了食品、医药、机电、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五大支柱产业。2007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35亿元,比2002年净增30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4亿元,是2002年的7倍。近两年顺利启动了六大乡镇板块,大园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规模工业不断壮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73家,比2002年增加96家;2007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58亿元,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7.4%,比2002年提高了36.3个百分点。支撑作用更加凸显。2007年完成工业税收2.1亿元,是2002年的4.78倍。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为54.6%,拉动GDP增长7.2个百分点,比2002年提高4.9个百分点。

2010年综 合

经济总量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GDP)1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76.1亿元,增长23.1%;第三产业增加值51.6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8.7:36.7:34.6调整为25.1:42.5:32.4。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10年,全县高效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7.2亿元,比上年增长4.4%。

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粮食总产量82万吨,增长1%,粮食生产连续8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同时荣获湖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湘莲9406吨,增长5.2%;油料4523吨,增长34%;水果34437吨,增长5.1%;茶叶800吨,增长4.2%。

畜牧业生产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全年饲养生猪396.9万头,增长5.2%;出栏肉猪246.9万头,增长5%;出栏牛0.3万头,增长10%;出栏羊4.1万只,增长11%;家禽出栏387万羽,增长4.8%。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全年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 11659处,完成土石方1245万立方米,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3亿元,投入劳动工日1195万个,新增蓄、引、提水量660万方,增加旱涝保收面积6500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6万亩,水库安全度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连续五年稳居全省首位,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39.9万千瓦,农机拥有量28.3万台,机耕率达到98%,机收率80%,水稻收割和耕种基本实现机械化;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建沼气池2123个,新安装太阳能路灯45盏,太阳能热水器215台。

三、工业和交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10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04.5亿元,增长3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74.7亿元,增长36%,实现增加值53亿元,增长21.7%。

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了219家,比上年增加24家,其中,产值超2000万企业176家,超亿元企业44家,超5亿元企业5家。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达99.9%,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7亿元,增长41.9%,从业人员劳动报酬9.8亿元,增长54.4%。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县全年交通基础设施总投入1.87亿元,其中湘湘、韶茶干线路基完成投资1.54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水泥路154公里,新增通畅村17个,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550公里,全县所属乡镇全面完成建设任务,通畅率达到100%。交通安全形势稳定。全县全年客运车辆公路运输总行程3650万车公里,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水运交通安全责任事故为零,安全面均为1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4亿元,增长35.1%,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9.8亿元,增长36.8%,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增长35.1%,工业性投资38.6亿元,增32.2%。

2010年,房地产投资4.2亿元,增长387.3%。商品房新开工建设面积50.6万平方米,销售面积48.8万平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2010年,投入资金4.3亿元(其中小城镇建设投入1.13亿元),杨柳路、贵竹路、雪松路、凤凰东路、云龙路等10条道路已经竣工投运;市重点工程项目天易大道Ⅰ标段已完成建设、Ⅱ标段建设正加快推进;启动了滨江大堤、天易路Ⅲ标段、大鹏西路、荷花南路、湘莲大道等5个大型工程。城镇化率达到32.2%。

重点工程建设实施顺利。2010年,全县动工建设项目80个,开工率89%;实现投资35.1亿元,增长37.1%。高压变频控制系统生产、670万KW∕年余热发电机组建设、县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住院大楼建设、万村千乡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等37个项目建成投产(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

五、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城镇24.5亿元,增长24.2%,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5.4%;乡村19.7亿元,增长8.2%,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8亿元,增长15.2%;住宿餐饮业6.4亿元,增长25.5%。

对外贸易取得新进展。全县全年共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732万美元,同比增长30%;全县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56家,增加5家。

旅游事业稳步推进。全年实现游客接待量达217万人次,同比增长27%,旅游综合收入达2.5亿元,同比增长29.3%。

六、财政和金融

全县财政税收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实现财政收入100008万元,增长17.6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4553万元,增长9.2%;上划收入完成35455万元,增长37%,其中上划增值税和消费税25622万元,增长29.1%,上划两项所得税6611万元,增长13.6%;累计财政支出20.4亿元,增长16.5%。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0.6亿元,比年初增长13.9%,各项贷款余额74.4亿元,比年初增长28.7%,平均贷存比达到了57%,比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县内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贷款力度加大。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显著成绩。2010年,全年引进新技术、新成果19项,新增产值8亿余元,解决企业技术难题7个,新增中式基地3个,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5个;专利申请质量提高,共申请专利216件,其中发明专利33件,比上年增长19%;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60项,其中国家科技项目5项,省级科技项目9项,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341万元。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值45.5亿元,同比增长32.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2.7%,同比增长3.2个百分点。知识产权工作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获批为“湖南省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县”。

教育事业成绩喜人。全县有中小学、职业高中共计313所,其中小学224所,初中5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完全中学1所,高中11所,职高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另有小学教学点4个,职业培训机构6个,幼儿园129所。在校中小学生121835人,其中小学生53551人,初中生36585人,高中生21721人,特教学生7人。职高在校学生有9971人。另有在园幼儿12150人、职业培训学生1249人。全县有教职工8134人,其中小学3163人,初中2770人,高中1560人,职高568人,特教2人。全县有离休教职工34人,退休教职工3806人。学校建筑面积为13.4万平方米。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县初中毕业考试合格率达99.1%;高中教育彰显实力,教学质量再创新高,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全县及格率94.5%;高考报名8279人,共录取8046人,录取率为97.2%,其中一、二批本科上线2688人,上线率32.5%,三批上线4854人,上线率58.6%,录取清华、北大11人,荣膺全市“十二连冠”。社会力量办学在规范中不断发展壮大。民办学生人数总计21459人,其中小学生1279人,占全县小学学生总数的2.4%;初中生10973人,占全县初中学生总数的30%;高中生5265人,占全县高中学生总数的24.2%;职高生3942人,占全县职高学生总数的39.5%。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年举办了春节“五下乡”文艺演出、2010年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巡回演出等各类区域性或系统内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发掘文化艺术资源,全面完成《江边有个湘潭县》MTV的拍摄工作;文物保护工作成绩突出,“胡安国墓”等二件申报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小舟故居维修保护工程主体修缮已全部完成,齐白石故居本体维修勘察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审定并报送国家文物局。成功创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市场进一步净化,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计算机终端监控管理,全年共开展稽查140余次,检查网吧920家次,查处违规经营网吧82家,扣押电脑工作站67台;检查各类出版物和音像租售点店80家次,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近1800件,盗版音像制品1200余张,取缔无证照经营的音像制品摊点50余次。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共投资1000万元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进,2010年,全县有90.2万人参合,参合率96.6%,筹集年度新农合基金1.3亿元,年内新农合补偿50.6万人次,同比增加17.9万人次,参合农民受益面为56.1%,较上年提高28.6个百分点;加强重点传染病监测,全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661例,发病率348.7/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卫生监督工作深入推进,医疗卫生秩序进一步规范,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住院分娩率99.8%,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率24.5/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5‰;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合格率达97.2%,有效处置了疑似霍乱、手足口病、晓南中心小学细菌性痢疾暴 发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年没有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全面普及。龙狮游城及大众体育表演活动如火如荼;加大县业余体校运动员培训力度,新设皮划艇、赛艇、举重等夺分大项的训练项目;省十一届运动会捷报频传,70名参赛运动员共为湘潭代表团在本届运动会上夺得16枚金牌、18枚银牌、11枚铜牌。

九、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工作成效明显,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县主要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率,合格率100%;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97%;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346吨,减排6954吨,削减率为74.7%;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283吨,减排2717吨,削减率为38.8%;镉减排0.71吨,削减率为100%。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县污染源普查办公室被评为“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共处理回收了2个废旧放射性污染源,实现了放射源的安全高效使用;顺利完成湖南京燕化工、湘潭红燕化工等重点企业的废水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加强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和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0起,已全部结案,案件审结率达100%,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抽样调查,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42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7566元,增长15.2%,其中:工资性收入3605元,增长21%,家庭经营纯收入3223元,增长5.9%,非生产性收入739元,增长35.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128元,增长17%。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46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041元,增长4.9%。

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2010年,全县城镇低保对象7196户,12933人,全年累计发放保障金2682.8万元,与上年持平;农村低保对象15655户,39739人,全年发放保障金2548.8万元,比上年增长9.5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79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7752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3301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3100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人数7089人,生育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987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为64.8万人,发放养老金9255.4万元。

文化教育

早在距今五千年前,县境先民采集狩猎,开创了早期文明。九华出土豕尊,高屯出土尊鼎,代表着早期物质文明。战国时期,铁具兵器出现,饭稻羹鱼,开始植莲。西汉时,烧制石灰,施田筑屋。唐朝,引碧泉潭水,灌田兴农。湘江航行,始渐繁忙,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杜甫、刘禹锡泛舟县境,留下脍口诗篇:“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北风昨夜雨,江上早来凉。楚岫千峰碧,湘潭一叶黄”。五代十国时期,易俗河设置场官,商贸兴隆。宋代,开采金矿,垦田种稻,始置酒税,设立学宫。至南宋,县治由洛口移至湘潭,名儒胡安国避乱入湘,定居碧泉潭,筑文定书堂,纂成《春秋传》,创湖湘学派,始开文化之风,县内经学乃兴。绍兴八年,胡安国葬于隐山,胡寅、胡宏、胡宪传其学统,又授朱熹、张栻名徒,移主岳麓书院,造成“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局。由是,湘潭县成为湖湘文化发祥地。湘学主张“经世”、“义理”,以致县人“自强不息,敢为人先”,从此才俊辈出,营造中华文明。尤其是 “五四”运动后,以毛泽东、彭德怀、罗亦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不畏艰难,亡我救国,缔造新中国,缔造人民解放军,湘潭县从此闻名于世,湖湘精神辉映九州。

历史名人

湘潭县人杰地灵,才俊辈出,是历史名人荟萃地。

县境山奇水复,钟灵毓秀,受湖湘文化熏陶,孕育一代代才俊。

明清时期,“科第甲于长沙,六艺亢于九府”。清代,县人进士80人,县令总兵以上者100余人。

民国时期,少将军官以上28人,省级文官以上33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副军以上人物26人,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4人,澳洲社会科学院士1人,省部长11人,海内外知名人士6000余人。

湘潭县诞生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共和国元帅彭德怀,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罗亦农,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湘潭县为世人所瞩目。在民主革命中,涌现了同盟会领袖刘揆一,革命英雄刘道一、秋瑾。

在人民革命中,产生了共产主义英烈罗学赞、彭公达、林蔚、杨昭植。

在人民军队将领中,孕育了卢冬生、梁鸿钧、韩联生、刘先胜、罗华生、熊飞、刘鹏、彭绍辉、彭钢、丁荣杰、贺先觉、张喜云、胡传觉、郭应斌、左宗国、许再华。

在科学巅峰上,站立了曾士迈、黎念之、彭先觉、杨小凯、黎亮、石声汉、朱绍先、伍卓群、欧阳 、谭世杰、黎秀芳、方彰林。

在科技发明领域里,集合了发明家王庆河、朱培立。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流中,铭记了胡安国、周诒端、释敬安、王闿运、尹金易、胡元倓、周怀恒、胡迈、李傥、黎锦熙、黎锦晖、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严北溟、谷霁光、吕骥、石夫、夏湘平、武石。

在新中国治国洪流中,步出了周小舟、杨第甫、黄道奇、朱东阳、刘光和、黄亦纯。

在古近代名宦中,积淀了狄棐、谭世绩、周之屏、李腾芳、石万程、陈鹏年、周系英、黎培敬、赵启霖。

在台湾政治风云中,走出了何浩若、宋希濂、楚崧秋、宋楚瑜、马英九。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清代名将左宗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华国锋、胡耀邦,从这里走出去,登上历史舞台。

旅游景点

县域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土地肥沃,植物茂盛,数十里山川相 趣,雄奇与精微,恢宏与质朴浑然一体,形成了众多山、隐山、花石水库、上石坝水库等,不但风景秀丽,还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和人文景观。同时,就地理位置而言,湘潭县是全省五大旅游区的中心点位置,即东有长沙、南有衡山、西有武陵源、北有岳阳、中有韶山,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加之,有革命纪念地,彭德怀故居乌石、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故居等名胜,旅游资源丰富。

自然地理

地形地势

湘潭县地处湘中偏东、湘江西岸,位于东经112°25′~113°03′,北纬27°20′~28°05′,地跨涟水、涓江、靳江流域,为湖南省湘潭市辖县,属于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县域地图呈狮状,巨口张向长株潭。面积2512.98平方公里,约为五山一水二分半田,一分半道路和庄园。东至梅林桥镇杨梅坳,南至茶恩寺镇斗茅坳,西南至石鼓镇洴塘,北至响塘乡狮子山。与湘潭市区以湘江为界,县、市区域似犬牙交错,又与宁乡县、望城县、长沙县、韶山市、湘乡市、双峰县、衡东县、株洲县、株洲市天元区、湘潭市岳塘区、雨湖区水陆相连。湘潭县位于长江中游平原与江南丘陵的交错地带,西靠雪峰古陆北东缘,东滨湘江,涟、涓两水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其境,地貌轮廓为西北、西南、东南三面高,中部和东北部低。最高为西南的昌山,海拔755.1米,最低为湘江沿岸原九华的万家塘,海拔33.2米,相对高差为721.9米,地势比降为10%,造成平原、岗地、丘陵、山地四种地貌俱备,以平原、岗地为主。其中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39.54%。岗地占35.21%。丘陵占18.61%。山地占6.64%。县境属湘中丘陵,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群山绵延,昌山为县境最高峰,海拨755.1米,系南岳七十二峰之一。西部乌石峰凌 空耸峙,海拨437米,有“乌飞将近月,石乱欲撑天”之势。东南部晓霞山脉绵延南北50公里,云集天马山、紫荆山、琵琶山、晓霞山四座高峰。北部仙女山,海拨311米,层峦叠翠,秀色一方。县境中部沿涓水、北部沿涟水形成肥沃的河谷平原,东北由湘江、涓水、涟水汇注,形成富饶的湘潭盆地。

气候

湘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按日平均气温10℃~22℃为春、秋季,大于22℃为夏季,小于10℃为冬季划分,境内四季分明。3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春季,天气变化无常,多低温阴雨。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夏季,气温高,雨量多,9月中旬至11月中旬为秋季,晴朗少雨,昼夜温差大。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为冬季,气候寒冷,有霜、雪和冰冻。全年冬、夏时间长,春秋两季短,暑热期长,严寒期短,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光、温、水的地域差异小,灾害性天气较多,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性。

全县多年的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6.7~18.3℃之间。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一般在5℃左右。1991年极端低温为-12.1℃。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在30℃左右,极端高温达41.2℃,冬夏温差24~25℃。年最低温度一般在-2℃~-8℃之间,年最高温度一般在39~40℃之间。县内年降水日,多年平均为150天左右,最多的年份曾达190天,最少的年份只125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毫米左右,比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少5%左右。其中最多年降水量为1750.2毫米,最少年降水量只997.7毫米。

全县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584~1885小时。7月份日照最多,2月最少。年际之间,差异颇大,最多年日照达2127.7小时,最少年为1449.5小时。境内春季和夏季多东南风,盛夏多南风,秋冬季多西北风。风速大于17米/秒,瞬间风力达8级以上,每年均有出现,年均7~8次,最大的风速为20米/秒。

该气候适宜动植物生长。县境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农业耕地102万亩,林业用地108.6亩,森林覆盖率47.8%,地表水资源总量603.75亿立方米。

资源

已探明矿产30余种,谓为锰矿之乡。有植物数百种,动物145种。主产稻谷、 生猪、鲜鱼、蔬菜、茶叶、水果、湘莲,有“中国湘莲之乡”之称。“花石寸三莲”旧为宫廷贡品,生猪、九华红菜苔、、石潭香菇、羊鹿茶、湘莲、竹木畅销全国。锰粉、海泡石、磷等矿产,远销海内外。

矿产

县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锰、铅磷、石膏、海泡石、矽砂、石灰石、铁、金、高岭土、白云石和矿泉水等。

植被

县域内属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带,按植被区系划分,属华中偏东亚系。过去对天然值被利用不当,致使现在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次生植被的组成主要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人工植被的组成主要有用材林、油茶经济林及沼泽性水性水生植物等群落,地貌形态多样致使植被各具特色。县境内里野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名目较多,主要有林木类、竹类、药用植物类,花卉类等百个品种。

野生动物

县境内野生动物属亚热带林灌丛草地农田动物群,常见的野生动物有鼠、野兔等6个种;禽类有麻雀,野鸡等22个种;鳞类有鲤、鲢等40多个种;介类有龟、蟹等6个种;昆虫类有蜘蛛,蝉等46个种;无脊椎类有蜗牛,蚯蚓等6个种,脊椎爬行类有眼镜蛇,水蛇等14个种;两栖类有泥蛙,泽蛙等5个种。

山脉

晓霞山

晓霞山位于湘潭县南部,是南岳72峰之一,山脉逶迤,南至天马山 ,北抵天子坟山,擎天耸立,气势磅礴。晓霞山峦嶂中有三峰,凹凸匀称排列,形如笔架,故又名笔架山。山高海拔451.3米。其间林谷深邃,小竹丛生,素饶竹笋,故亦称饶笋山。

铜梁山

铜梁山位于湘潭县石鼓镇境内,山脉海拔700多米,地势极为偏僻,正好处于湘潭县与双峰县的交界之处。铜梁山名称由来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在双峰县井字镇与湘潭县、湘乡市交界处,有一座大山叫昌山。主峰灵应峰海拔755.1米,是南岳72峰之一。在主峰与鹰尖石之间,横卧着一条长达2公里的一字形平脊岭,当地人叫它“一字大脊”。相传有一仙人挑着两个大小不一的箩筐,掌灯时分就来到了大山脚下的花山村。热情好客的花山人见了这位外来客人,格外欢喜,他们以美酒佳肴相陪,不知不觉已到鸡鸣。仙人突然想起师父“鸡鸣前一定要翻过大山”的教诲,趱告辞,挑起担子飞也似的上山去。可是,送客的花山人一会儿便发现,那人的担子搁在了山顶,扁担成了一条“一字脊”,两个箩筐便成了一字脊两端的“峦柱”,形似一个巨大的铜梁。因此,铜梁山这个美名便叫开了。

昌山

在双峰县井字镇与湘潭县、湘乡市交界处,有一座大山叫昌山。主峰灵应峰海拔755.1米,是南岳72峰之一。

河流

湘江

湘江,长江中游南岸重要支流。又称湘水。主源海洋河,源出广西临桂县海洋坪的龙门界,于全州附近,汇灌江和罗江,北流入湖南省,经17县市,在湘阴濠河口分为东西两支,至芦林潭又汇合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856千米,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千米,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多条,主要支流有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蒸水、涟水等。多年平均入湖水量713亿立方米。湘江支流众多,部分支流水土流失较重。零陵以上为上游,流经山区,谷窄、流短、水急,雨期多暴雨,枯水期地下水补给占25%左右。零陵至衡阳为中游,沿岸丘陵起伏,红层盆地错落其间,河宽250米~1000米,常年可通航15吨~200吨驳轮。衡阳以下进入下游,河宽500米~1000米,常年可通航15吨~300吨驳轮,沿河泥沙淤积,多边滩、心滩、沙洲。长沙以下为河口段,常年可通航50吨~500吨驳轮,多汊道和河成湖泊。河口冲积平原与资、沅、澧水的河口平原连成宽广的滨湖平原。湘江流域资源丰富,矿产以煤、铁、锰、铅、锌、铜、锑等为主,湘潭是中国著名的锰矿区。水利和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总蕴藏量470多万千瓦。流域内建有欧阳海、千金庙、双牌等大型水库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兴建的东江 水电站(装机容量50万千瓦)。此外,还有大中型水利工程145处,设计灌溉面积64万公顷,其中韶山灌区7万公顷。农副产品以稻、薯、烟、茶、大豆为大宗。

涓水

涓水古名“兴乐江”、又名“白果河”、“易俗河”,为湘江一级支流。涓水发源于湖南省双峰县昌山(九峰山),流经衡山县新桥、白果,湘潭县花石、射埠、吟江、古塘桥、双板桥,在易俗河镇汇入湘江。涓水全长103公里,流域面积1764平方公里。

韶河

韶河原名云湖河,曾经是九曲十八弯,由滴水洞清泉冽出,渐涌渐大,穿山过涧,跳跃跌宕,又有诸溪加入,且从地底阴河汇集蕊珠,水势剧增,便可行舟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0: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