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湘灵歌 |
释义 | 鲁迅先生于1931年红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之后所作。周振甫先生认为,前四句歌颂红色革命根据地,后四句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区的黑暗、萧条、冷落、腐败。 作品名称:湘灵歌 创作年代:一九三一年 作品出处:集外集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鲁迅 作品原文湘灵歌① 昔闻湘水碧如染②,今闻湘水胭脂痕③。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④。 高丘寂寞竦中夜⑤,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⑥,太平成象盈秋门⑦。 注释译文作品注释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一年三月五日。 湘灵:湘水的女神。 ②碧如染:湘水碧得像用颜料染出来似的。 ③脂胭痕:像抹过胭脂一样显出红色。 ④皎、皓:都是洁白的意思。 窥:看。 彤:红色。 ⑤高丘:战国时楚国的山名。屈原在《离骚》里用高丘指代楚国。这里用来指祖国。 竦中夜:在夜半感到冷气逼人。这一句是说春天已经过去,芳荃零落无余。 ⑥瑶瑟:精美的瑟,瑟是一种乐器。这一句是取唐朝钱起《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诗意。 ⑦太平成象:《通鉴·唐纪六十》记载,唐文宗问宰相牛僧儒:“天下何时当太平?”牛僧儒答:“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亦谓小康。”意思是说所谓太平,并没有具体的现象,当时的那种情况也就算可以了。这里反用这个典故来讽刺国民党政府粉饰太平。 盈:充满了。 秋门:古都洛阳的西门。这里是用来指国民党的老巢南京。 作品译文从前听人赞美湘江的流水, 明净秀丽有如碧绿的绸缎; 现在欣闻湘江边红旗如林, 映照得湘水宛如胭脂红遍; 湘灵听到红军胜利的喜讯, 拭净泪水忙上楼梳妆打扮; 满面春风尽情地唱呀跳呀, 朝着东方的红霞引颈探看。 国统区里死一样冷静沉寂, 白色恐怖就像是黑夜漫漫; 革命志士如花木横遭摧折, 早就没有了春意只有严寒。 祝大捷红色区城锣鼓喧天, 反动派故作不闻只顾酒酣; 南京小朝廷一片自吹自擂, 正把自欺欺人的老调重弹。 作品赏析红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之后,鲁迅写了一首五律《无题·大野多钩棘》)来揭露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同时又写了这首《湘灵歌》来歌颂党领导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湘江两岸曾经掀起了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的农民运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又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接着就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的中段——井冈山创立了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上,湘江两岸,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鲁迅在他的诗歌中曾不止一次借湘水来歌颂毛泽东领导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表现了鲁迅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 “今闻湘水胭脂痕”,湘水有胭脂痕,是指红色根据地的美好。鲁迅在《野草·好的故事》中曾经描绘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境界:“水中的青天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文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湘江流域,罗霄山脉一带,从前就是绿水青青,山河壮丽,后来“红旗卷起农奴戟”,建立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湘水如胭脂一样红艳美丽,那就是山上山下的红旗、红缨枪映在水里的倒影。在美好的红色根据地里,连昔日凄苦的湘灵也变得心情愉快起来,梳妆打扮,把湘水当作镜子照。她映在水中的美丽的倒影,好像从红云中窥望人间的明媚皎洁的月亮。作者用了这么美的诗句,这么美的形象来描绘和歌颂党和毛泽东领导下的红军革命根据地,表现了作者对革命根据地的无限向往。 与这种生动、美好的境界形成强烈对照的,是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萧条、冷落、腐败。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长夜漫漫,万籁俱寂,革命战士遭到杀害,有如芳草零落,没有一点春天的气息。反动政府对人民封锁了他们“围剿”失败和革命根据地反“围剿”胜利的消息,拼命粉饰太平。 全诗爱憎分明,对比强烈。激荡的湘水与寂寞的高丘,鲜艳的红云与漆黑的寒夜,皎美的湘灵与零落的芳荃,互相反衬,层层加深。这首诗的格调,尤其是前四句描绘和歌颂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那种明快和优美的境界,在鲁迅诗作中是比较特殊的。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赴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此外,还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并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作品被编为《鲁迅全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