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襄阳乐 |
释义 | 1 南朝清商乐曲◎ 简介《襄阳乐》乃南朝清商西曲歌之一,它的产生及流变在众多西曲歌中颇为特别,其制曲因由以及以乐曲产生地作为乐曲名称的命名方式,在同类西曲歌中很具代表意义。而该乐曲在后世又很受文人重视,据《乐府诗集》的收录情况统计,《襄阳乐》是被唐代诗人拟作得最多的清商乐,拟作它的诗人数量仅次于拟作《采莲曲》的人数。 ◎ 渊源关于《襄阳乐》产生的缘由,历来有两种看法。对此,郭茂倩在《乐府诗集》收录《襄阳乐》题解之下做了详细的交待。首先他引述了《古今乐录》的观点:“《襄阳乐》者,宋随王诞之所作也,诞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仍为雍州刺史,夜闻诸女歌谣,因而作之,所以歌和中有‘襄阳来夜乐’之语也。”接着郭茂倩又引述了《通典》中的一种说法:“裴子野《宋略》称晋安侯刘道产为襄阳太守有善政,百姓乐业,人户丰赡……由此歌之,号《襄阳乐》。” 一般认为前一种说法较为确切,即《襄阳乐》乃刘诞初至襄阳,夜听女子唱歌而制作的乐曲,其歌辞内容与女子所唱之歌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于《襄阳乐》的歌辞,《乐府诗集》收录唐以前《襄阳乐》歌辞九首。 ◎ 歌辞《襄阳乐》 其一 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其二 上水郎担篙,下水摇双橹。四角龙子幡,环环当江柱。 其三 江陵三千三,西塞陌中央。但问想随否,何计道里长。 其四 人言襄阳乐,乐作非侬处。乘星冒风流,还侬扬州去。 其五 烂漫女萝草,结曲绕长松。三春虽同色,岁寒非处侬。 其六 黄鹄参天飞,中道郁徘徊。腹中车轮转,欢今定怜谁。 其七 扬州蒲锻环,百钱两三丛。不能买将还,空手揽抱侬。 其八 女萝自微薄,寄托长松表。何惜负霜死,贵得相缠绕。 其九 恶见多情欢,罢侬不相语。莫作乌集林,忽如提侬去。 ◎ 作者刘诞(公元433-459年),南朝宋彭城(江苏徐州)人。宋文帝刘义隆之第六子,被封为随王。元嘉二十六年仍为雍州(治襄阳)刺史。 2 唐代郑锡诗作《襄阳乐》是由中唐时期进士郑锡所作的五言律诗,是描写襄阳的拟乐府诗作,原属清商西曲歌。 ◎ 作品原文襄阳乐① 春生岘首东,先暖习池风②。 拂水初含绿,惊林未吐红③。 渚边游汉女,桑下问庞公④。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⑤。 ◎ 作品注释①襄阳乐:乐府相和歌辞。 ②岘首:襄阳岘山有三岘之说,从东到西分别为:岘首、岘中、岘尾。习池:名胜习家池。 ③“拂水”二句:是说春风初起,吹拂水面,惊动山林,池水乍绿 ,林木也尚未开放红花。 ④渚:指襄阳汉江的解佩渚,汉女:传说中的汉水女神。此句用郑交甫遇汉水女神故事。庞公:汉末襄阳隐士庞德公。 ⑤“磨灭”二句:典出《后汉书·弥衡传》。弥衡年少有才辩,尚气刚傲,当年游于许昌,认为无所可交之人,以至于名帖藏在怀中其上文字漫灭。只觉得孔融很好,后与之交友。刺:名帖相当于今名片。这里诗人是以弥衡自况。 ◎ 作品简析从郑锡现存的诗来看,郑锡对襄阳的掌故十分熟悉,但未见其到过襄阳的材料。这首《襄阳乐》是描写襄阳的拟乐府诗作,原属清商西曲歌。 首联二句,让人想到“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苏东坡可能就是受此句的启发。颔联中一个“含”字,一个“惊”字,用得绝佳。春风乍起,林梢始动,用一“惊”字活灵活现。颈联二句,用典十分精当。写神写隐,笔墨十分飘逸。尾联二句,用典含蓄,诗意悠远。 ◎ 作者简介郑锡 公元763年(唐代宗宝应二年 )登进士第,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766-779年)间为礼部员外郎。与之交游的有李端、司空曙、李翱等。诗风朴实,擅长五律,《全唐诗》存诗十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