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丰古街
释义

简介

安丰明清古街位于安丰老街南端,由南石桥大街河北玉街两段组成,是安丰“七里长街”保留最完好的一部分。全长378米,中间一段保留石板街面。街东有巷道7条,街区内有省文保单位—鲍氏大楼,盐城市文保单位—吴氏宗祠(明末清初盐民诗人吴嘉纪家祠),名人故居—画家戈湘岚、开明人士钱乾、教育家侯湘石,等。

专家考察安丰古建筑

2006年2月14日,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汪永平教授带领专家组来安丰,编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鲍氏大楼的修缮方案.。

(汪永平,现为省文物保护专家组和历史文化名镇专家组成员,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江苏建筑师学会秘书长、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

1、[事件回放]汪教授一行六人踏上千年古镇的明清古街,眼睛为之一亮。四天中,年近花甲的汪教授足迹遍布安丰七里古街,五十多条巷道,六十多处考察点,细心地查阅了安丰历史文化资源资料。“安丰这里的历史文化资源太丰富了!”

[专家观点之一]“安丰完全具备了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条件。历史文化名镇具备的条件是,要有一条保存完好的古街,街道内要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要有一定规模的老城区,同时具备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杰出的历史名人。且这些条件只能是历史传承的,原汁原味的,不是仿制的。”历史是造不出来的,文物是造不出来的。安丰人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善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以文化促发展,真是一着精明之棋。”

[相关链接]历史文化名镇现已公布了二批,第一批有苏州的周庄等,第二批有苏州的同里、泰兴的黄桥、姜堰的溱潼等,而盐城地区没有一家。

[背景资料]明清时期的安丰大街两侧有店铺120多家,其中挂金字招牌的百年老店就有10多家,如郁源来酱园,万盈茂酱园、周义盛布店、周同盛百货店、养和堂药店、诸兴记布店、颜复盛杂货店、义盛恒布店、申森泰杂货店、大昌药店、蓬莱村幸福园茶馆(饭店)等。另有众多流动摊点、五匠百工走街串巷,肩挑叫卖。最具特色的是7爿茶社,每天有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在内喝茶品茗,互谈近日见闻。茶社也是说书场,常有艺人卖艺说书,一部反映本地掌故的《东淘传》,连说数月半载,每天听众多达百人。

2、[事件回放]2月15日,走在安丰古街的石板街上,汪教授一行听着陪同人员的介绍:“这条石板街成形于明清时期,当时安丰是闻名天下的“淮南中十场”之一,盐业兴旺,商贾云集,很多安徽盐商慕名而来,经营盐业。淮南盐远销全国多个省区,安丰为淮南盐的生产和集散地之一。串场河内运盐船、各种货物船川流不息、繁忙异常。船家为了来回过桥便利,便常在舱内放置些石板带到安丰,日积月累,铺就了七里长街,也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盐商文化。”

[专家观点之二]“像安丰保护这么完好、这么长的一条明清古街,苏北没有,省内外也少见。

[相关链接]安丰古街, 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一段,从太平商场向南至安时河边的北玉街、南石桥大街,全长500米,街面宽4.5米,自太平商场至抬盐巷为石板路,抬盐巷向南至安时河边为砖路,街两侧店面为清式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鲍氏大楼、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家祠均在其间。

[背景资料] 安丰,成陆于汉代,古称小淘浦、东淘,寄寓东去淘金之意。东晋时隶属于海陵郡宁海县(县城位于东台西溪),建镇在唐开元盛世。薛仁贵征东时在这里开挖了操练兵马、抗击倭寇的八卦水系,为中国独有。北宋范仲淹在西溪任盐官,筑成捍海堰后(后人敬称范公堤)东淘更名为安丰,繁荣于明清。

3、[事件回放]汪教授一行听说安丰镇现有省级文保单位、盐城、东台市级文保单位多处,便欣然来到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鲍氏大楼。面对这座“老古董”,他们不由得肃然而立,它那恢宏的气势,黛瓦灰墙,深厚的黑漆大门,门罩上额的精细砖雕,让专家一行为之一震,分头仔细端详考察。汪教授特别对陪同人员说,原来我以为鲍氏大楼是孤立的一幢清代古建筑,从实际看来,鲍氏大楼不仅仅是一座楼,而是一组庞大的清代鲍氏徽式建筑群,这组建筑群面积可达到3000平方米。通过对古街的考察,专家们认为整个古街区面积可达10000平方米。考察中还发现了明末清初的多处古民居,其建筑工艺和装饰特点具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这些古建筑都体现了苏北里下河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和遗存。

[专家观点之三]“安丰的文物古迹比较丰富,保存得比较好。这次我们又发现了不少十分有价值的文物,有的可申报市保,有的达到省保标准。”古建筑群保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些,而更重要的是要从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高度去认识。

[背景资料]安丰佛教道教,起源于宋朝,信徒众多,先后建起了七十二个半座庙宇。比较著名的有四大古庙——北极殿、藏经院、三官殿、普济院。鲁家桥河西大悲庵因清乾隆年间,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寓居数年而出名。目前,七十二个庙旧址大多有踪迹可寻。比较完整的有东岳宫、北都天庙、地藏庙、育婴堂和观音堂。

4、[专家观点之四]“宗教文化是安丰的特色,虽经文革浩劫,我们还是看到东岳宫、观音堂、地藏庵、育婴堂、北都天庙等古庙遗迹。

[点评] 这些遗存若修旧如旧恢复起来,对于安丰乃至东台地区的旅游事业发展很有好处。

[相关链接] 安丰东岳宫,东台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时路,坐北朝南,殿前一对石狮栩栩如生,殿中供奉着东岳大帝,观世音和财神菩萨。面阔三间10.2米,进深7米,檩8.8米、高6.4米,有轩、柱础和梁架,雕刻精美,建筑面积86.2平方米。

?襭[背景资料] 经过两千多年来的淮南盐文化的熏陶,安丰这块沃土孕育出了一大批声名卓著的历史文化名人。王艮、吴嘉纪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继王艮、吴嘉纪之后,安丰名人辈出,如声传大江南北的诗书画名流袁氏四竹(袁老竹、袁小竹、袁啸竹、袁义竹);近代辛亥志士三将军(周甘尘、丁朝中、曾鲁);享有“北徐(悲鸿)南戈”美誉的丹青圣手戈湘岚;荣获终身成就奖的当代世界三大汉语言学家之一的周法高;誉满全球的科学家钱维翔;先后继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应慈、苇舫、真禅法师……无一不是东淘文化的脊梁。

[专家观点之五]“灿烂的海盐文化是安丰历史名镇之魂,王艮、吴嘉纪是明、清时代思 想、文化界的杰出代表。”

5、[事件回放]专家们在考察中还对安丰的古银杏树、五谷树、牛脚扁、七纸炉、芙蓉衫、鹳羽扇等古树名品传说进行了调查。

[专家观点之六] “古树名品为安丰历史文化增了色,其实还有不少古家具、劳动用具、名人字画等散落在居民家中,应搞好宣传,增强群众的‘文保’意识,集中起来建立乡镇博物馆。”

[点评] 要保护好无心白果,五谷树、牛脚扁等,挖掘七纸炉、芙蓉衫、鹳羽扇等失传工艺品的制作工艺,争取恢复生产。对居民家中的古名人字画、古家具、古建筑构件、古代劳动用具要注意征集,以便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办好并利用古镇博物馆,在青少年中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汪教授一行对安丰历史文化遗存的评价,对安丰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建议,与安丰镇党委“传承东淘文明,彰显安丰特色”的思路不谋而合。2月23日,安丰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了把加快旅游开发,推进新兴服务业发展作为2006年工作重点和“十一五”战略目标的决议。当前,全面启动了文化旅游开发工程,全力打造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镇党委书记张源平满怀信心地说,“和”是东淘传承之根,“创”是安丰发展之魂。以“和”为根,以“创”为魂,我们一定能让安丰古街区返璞归真,使安丰新街区清新怡人,把安丰建设成一个具有人文性、时代性、功能性、经济性独特和谐的城市化发展区域。

著名景点

鲍氏大楼

安丰原来只有一处199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鲍氏大楼,是一座历经百年风雨依旧巍然挺立的清代道光年间的徽式建筑,其布局井然,建造精巧,雕饰质朴,集中体现了古代徽州民间建筑艺术与苏北地方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为盐城地区所少见。而这次专家组来安丰编制鲍氏大楼修缮方案时发现其不仅仅是原来人们概念中的400多平方米的一座楼,而是3000多平方米的庞大清代鲍氏建筑群。

周法高故居

由鲍氏大楼坐落的王家巷,再向安丰的古街区内古民居考察,发现安丰达到省级文保单位的不止鲍氏大楼一处。如江宁馆巷9号的周法高故居,其建筑年代比鲍氏大楼至少早出300年,即明代前期建筑,观其梁上木雕云头装饰、琴型梁、梭式柱、木柱础、屏门隔板和披麻捉灰护柱,那都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再如位于东寺巷11号到堂子巷32号之间的汪氏建筑群,占地面积竟有4000平方米之多,而且做工考究,制作精细,多处门窗饰以“暗八仙”木板雕刻,在江浙一带还未见过。

陈氏住宅小院

走进东新坝4号的陈氏住宅小院,百年老屋古朴宁静,布局有致的庭院内有花有草,一株百年黄芽树平添无限生机,九十四岁的陈玉兰老太耳聪目明,与老姐妹谈笑风生,更充满欢乐祥和的气氛。吴氏家祠、万氏古宅、郝氏古宅、朱家大院、曹家大院、钱维翔故居、袁承业故居则星罗棋布于明清古街九坝十三巷之中。

古庙遗存及其他景色

沿着古街街西串场河边北行,我们又发现了古庙遗存,有东岳宫、北极殿、观音堂、地藏庵、育婴堂、天主教堂六七处之多,同时,还发现了明清安丰盐运集散极盛时期的盐商会馆、临水河房、运盐码头、小憩凉棚,这在淮盐场中是很难找到的。尤其是安丰古街的西侧惊现唐初的古水系八卦遗址,为中国独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安丰的古民居建筑群宛如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又似一部立体的年代久远的史书,见证着安丰的历史、安丰的古代文明。

文学及历史名人

早在500多年前,我国东南一带崇尚“家有王氏之书,人传安丰之学”。“王氏”——盐民出身的明代哲学家王艮、“安丰”——王艮的故里,苏北通榆文化带上的千年古镇、“安丰之学”——王艮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以百姓日用之道为本”的朴素唯物主义命题。可见,当时安丰经济之繁荣,文化之灿烂,王艮思想影响范围之广大。

安丰这块古老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起于距今1280年的唐开元元年(713年)。据考,安丰初名东淘,地濒沧海,常遭海涛侵袭,致使地方不宁,民不聊生。至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西溪盐仓监范仲淹率民夫,修海堤,以挡海潮,方改名安丰。“安”寓安居乐业之意,“丰”寄丰衣足食之愿。为实现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之愿望,安丰人民搏击海涛,烧囟煎盐,推动了历史前进。至清嘉庆年间,安丰已有19694家灶户,48413名灶丁。盐业发达带来集镇繁荣、商业兴旺,形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七里长街,路面皆砖石铺砌而成。街道两旁,屋宇鳞叠,商贾辐辏。街道东侧海河为水路盐运要道;街西串场河直达长江。街道两侧有东西贯能通巷道13条,两河之上架设16座桥梁,交通运输十分便利,远近商贾,云集于此,店、行、坊、馆遍设古镇。全镇有纯商业行业40多个,店铺800多家,商贩2300有余,经营棉布、酒酱、八鲜、南北货、鲜肉、茶叶、家具、中西药品、瓷器等几千种商品,收购棉布、粮食、草鞋、鲜蛋等农副土特产品,生产食油、粮为、茶干、茶食、糕点、旱烟、首饰等几百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悠久的历史,发达的交通,繁荣了古镇的经济,孕育了古镇的文化。值得安丰人民自豪的是古镇拥有永载史册的盐民哲学家王艮和平民诗人吴嘉纪。王艮(1483-1540年),字汝止,号心斋,出身盐丁之家。在那世态动荡,民不聊生的岁月里。迫于生计,王艮曾19岁、23岁、25岁时三度贩运食盐,商游山东,拜谒孔庙,发奋说:“孔子是人,我亦是人”。从此,开始了对人生哲理的独特探索,38岁时拜王守仁为师,从关心人民的经济、生活出发,提出了“百姓日用即道”和“以百姓日用之道为本”的朴素唯物主义命题。吴嘉纪(1618-1684年),字宾贤,见解超人,州试第一。1645年4月,清军攻破扬州古城后,吴嘉纪隐居家乡,专工诗作。其家贫,仅有破屋数椽,不蔽风雨,自颜其居为“陋轩”。他苦吟欺骗中,著成风格健劲,语言朴素,反映盐民、灾民疾苦、揭露清军暴行的《陋轩诗》。如描写盐碱地民劳苦的《绝句》:“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的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诗人以“炎日”之“凉”,烘托出六月煎盐之苦,成了诗歌史上的绝唱。

王艮、吴嘉纪的刻苦求知、严谨治学的精神代代相传 ,据《扬州府志》等统计,明、清以来安丰有进士、举人逾百名,有著述者达22人, 著作30余部,其中代表性的有袁承业的《明儒王心斋先生全集》、王元的《投壶谱》 、《大学浅臆》、王大经的《独善堂文集》袁啸竹的《啸竹诗钞》等。载入《辞海》的有 2人,载入《中国名人大辞典》的有3人,载入《中国美 术家大辞典》的有5人。《东台市志》收录了全市 39名历史名人,安丰就有10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2: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