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现代汽车排放控制技术 |
释义 | 随着汽车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排放控制技术也不断发展。该书从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讲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排放控制技术手段的发展和演变。第一章至第三章主要介绍汽车排放污染物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和思路,第四章介绍低排放燃料及汽车新能源,第五章至第七章分别介绍低污染汽油车和柴油车的排放控制手段,第八章介绍在用车的排放控制方法,第九章分析排放测试的方法,附录介绍国内外汽车排放标准的发展。该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教材,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自学读本和培训教材。 图书信息书 名: 现代汽车排放控制技术 作 者:周庆辉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6月1日 ISBN: 9787301172315 开本: 16开 定价: 32.00元 图书目录第1章 概述 1.1 环境保护与汽车 1.2 我国主要城市大气污染状况 1.3 汽车排放污染物及其危害 1.3.1 CO的危害 1.3.2 NO和HC的危害 1.3.3 光化学烟雾的危害 1.3.4 微粒的危害 1.3.5 非常规排放物的危害 1.3.6 C02排放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2.1 汽油车排放污染物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2.1.1 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形成机理 2.1.2 影响汽油机污染物排放的因素 2.2 柴油车排放污染物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2.2.1 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形成机理 2.2.2 影响柴油机污染物排放的因素 本章小结 刊题 第3章 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 3.1 汽车发动机的排放特性 3.1.1 汽油机的排放特性 3.1.2 柴油机的排放特性4l 3.1.3 影响发动机排放特性的因素 3.2 发动机各系统与排放污染物的关系 3.2.1 发动机各系统对排放污染物的影响 3.2.2 解决排放污染物的方法 3.3 提高汽车排放特性的措施 3.3.1 提高汽车排放特性的思路 3.3.2 提高汽车排放特性的方法 3.3.3 我国正在进行的有关汽车排放控制的方法 3.4 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演变过程5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低排放燃料及汽车新能源 4.1 车用燃料及其来源 4.2 传统石油燃料的改善 4.2.1 改善石油燃料的重要性 4.2.2 汽油品质提高的方法 4.2.3 柴油品质提高的方法 4.3 含氧燃料对排放的影响 4.3.1 醇类燃料 4.3.2 生物柴油 4.3.3 二甲醚 4.4 气体燃料(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沼气) 4.4.1 液化石油气 4.4.2 压缩天然气 4.4.3 沼气 4.5 氢燃料 4.6 混合动力汽车 4.6.1 混合动力技术发展现状 4.6.2 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 4.6.3 混合动力汽车面临三大挑战 4.7 电动汽车 4.7.1 纯电动汽车 4.7.2 燃料电池汽车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低污染车用汽油机排放控制技术 5.1 概述 5.1.1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5.1.2 影响汽油机燃烧的因素 5.1.3 汽油机排放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 5.2 曲轴箱排放控制 5.3 燃油蒸发控制 5.4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5.4.1 典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4.2 喷油量的控制 5.5 点火控制 5.5.1 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5.5.2 加大点火能量 5.6 燃烧系统的优化设计 5.6.1 紧凑的燃烧室形状 5.6.2 改善缸内气流运动 5.6.3 优化压缩比 5.6.4 减少不参与燃烧的缝隙容积 5.7 新型燃烧系统 5.7.1 稀薄燃烧 5.7.2 分层燃烧 5.7.3 均质充量压缩燃烧 5.8 进气系统的改进 5.8.1 多气门技术 5.8.2 进气增压 5.8.3 可变进气系统 5.9 废气再循环 5.9.1 废气再循环的效果 5.9.2 废气再循环的控制策略 5.9.3 内部废气再循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车用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 6.1 概述 6.1.1 柴油机与汽油机排放控制技术的异同 6.1.2 柴油机排气污染控制的主要途径 6.1.3 柴油机排放控制的对策技术 6.2 柴油燃烧系统技术 6.2.1 燃烧室的改进 6.2.2 新型燃烧方式——均质充量压缩燃烧 6.3 柴油喷射系统技术 6.3.1 高压喷射 6.3.2 合理的喷油规律 6.3.3 低排放的喷油器 6.3.4 喷油正时 6.4 柴油机进排气系统技术 6.4.1 多气门技术 6.4.2 增压与可变截面涡轮增压 6.5 废气再循环 6.5.1 废气再循环对排放和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6.5.2 废气再循环率的控制 6.5.3 柴油机废气再循环的缺点 6.5.4 柴油机废气再循环与汽油机废气再循环的区别 6.5.5 废气再循环的发展趋势 6.6 柴油机电控管理技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汽车排放后处理技术 7.1 概述 7.2 汽油车排气后处理技术 7.2.1 三元催化转化器 7.2.2 稀薄燃烧NO催化转化器 7.2.3 新型后处理技术 7.3 柴油机排放后处理技术 7.3.1 氧化催化转化器. 7.3.2 微粒捕集器及其再生技术 7.3.3 选择催化还原法 7.3.4 选择非催化还原法 7.3.5 直接催化分解 7.3.6 四元催化转化器 7.3.7 等离子体在柴油机排放 控制上的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在用车的排放控制和诊断系统 8.1 在用车的排放控制对策 8.1.1 在用车的检查维护制度 8.1.2 在用车的排放控制对策 8.2 随车诊断系统 8.2.1 随车诊断系统的概述 8.2.2 随车诊断系统监测主要内容 8.2.3 随车诊断系统在我国的应用 8.2.4 未来的随车诊断系统技术 8.3 在用车的工况法检测 8.3.1 美国汽车排放检测的工况法 8.3.2 日本汽车排放检测的工况法 8.3.3 欧盟汽车排放检测的工况法 8.3.4 我国汽车排放检测的简易工况法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汽车排放测试 9.1 我国汽车排放测试方法 9.1.1 新车型式核准和一致性检测方法 9.1.2 在用车定期排放测试方法 9.1.3 在用车道路行驶排放检测——遥感检测法 9.2 汽车排放测试系统 9.2.1 汽车排放测试系统原理 9.2.2 取样系统 9.3 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 9.3.1 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原理 9.3.2 汽车排放测试常用检测仪器 9.4 新型汽车检测设备 9.4..1 对检测设备的要求 9.4.2 ASM检测系统 9.4.3 汽车排放总质量分析系统 9.5 汽油车非排气污染物的测量与分析 9.5.1 曲轴箱排放物 9.5.2 蒸发排放物 本章小结 习题 附录 国内外汽车排放标准的发展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