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纤维肌痛综合征 |
释义 | 概述纤维肌痛综合征【 myalgia syndrome】属于风湿病的一种,特征是弥漫性疼痛和睡眠障碍,常伴有多种非特异性症状;典型的情形是患者身体的某些特定部位有显著的压痛,无特异的实验室或病理学所见能帮助诊断。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原因不明,但患者可有先前的躯体或精神创伤史。纤维肌痛综合征有各种各样的症状和体征,目前尚无本病的诊断标准,故纤维肌痛综合征很难治疗,期望治愈在当前是不切实际的。本病的治疗组应包括医师、护士、精神健康专业工作者和康复师。 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文献报道与睡眠障碍、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及免疫紊乱有关。 1.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累及60%~90%的病人。表现为睡眠易醒、多梦、晨起精神不振、疲乏、有全身疼痛和晨僵感。夜间脑电图记录发现有α波介入到Ⅳ期δ睡眠波中。用铃声干扰志愿者非快动眼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亦可诱导出上述脑电图图形及临床症状。其他影响睡眠的因素如精神紧张、环境噪音等均可加重纤维肌痛综合征症状。因此推测,这种Ⅳ期睡眠异常在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2.神经递质分泌异常文献报道血清素(serotonin,5-HT)和P物质(substance P)等神经递质在本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3.免疫紊乱一些作者报道在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的真皮-表皮交界处有免疫反应物沉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肌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提示有急性血管损伤、组织缺氧及通透性增强。病人常述的原因不明的体重增加,手弥漫性肿胀及夜尿增多可能与通透性增强有关。 4.感染有人认为FS与感染有关,尤其是EB病毒、Burgdorferi螺旋体感染。 Fillingim指出:疼痛症状与儿童时代手淫恶习有关。John McBeth指出:心理疾病与疼痛综合征之间有关系。另有研究发现FS患者痛阈下降,提示FS是疼痛调节异常性疾病。 中医认为该病与风寒湿有关。人疲劳后受到风寒湿影响,如睡湿地或受风吹等,可引起肌肉缺血性痉挛,肌肉内产生大量的有害代谢物质,刺激神经感受器而引起疼痛。 症状纤维肌痛综合征多见于女性,最常见的发病年龄为25~45岁。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下述4组症状。 1.主要症状全身广泛性疼痛和广泛存在的压痛点是所有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都具有的症状。疼痛遍布全身各处,尤以中轴骨骼(颈、胸椎、下背部)及肩胛带、骨盆带等处为常见。其他常见部位依次为膝、手、肘、踝、足、上背、中背、腕、臀部、大腿和小腿。大部分病人将这种疼痛描写为刺痛,痛得令人心烦意乱。病人常自述关节痛,但细问则答称关节、肌肉甚至皮肤都痛。 另一个所有病人都具有的症状为广泛存在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存在于肌腱、肌肉及其他组织中,往往呈对称性分布。在压痛点部位,病人与正常人对“按压”的反应不同,但在其他部位则无区别。以测痛计测量,低于正常人的压力,即可引出压痛。 2.特征性症状这一组症状包括睡眠障碍、疲劳及晨僵。约90%的病人有睡眠障碍,表现为失眠、易醒、多梦、精神不振。50%~90%的病人有疲劳感,约一半病人疲劳症状较严重,晨僵见于76%~91%的病人,其严重程度与睡眠及疾病活动性有关。 3.常见症状这一组症状中最常见的是麻木和肿胀。病人常诉关节、关节周围肿胀,但无客观体征。其次为头痛、肠激惹综合征。头痛可分偏头痛或非偏头痛性头痛,后者是一种在枕区或整个头部的压迫性钝痛。心理异常包括抑郁和焦虑也比较常见。此外,病人劳动能力下降,约1/3的病人需改换工种,少部分人不能坚持日常工作。以上症状常因天气潮冷、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而加重。 4.混合症状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很少见大部分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都同时患有某种风湿病。这时临床症状即为两者症状的交织与重叠。 诊断标准:FS是一个综合征,没有特异化验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根据临床特征及典型压痛点进行确诊。 目前采用1990年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分类标准,其内容如下。 1.持续3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 身体的左、右侧,腰的上、下部及中轴骨骼(颈椎或前胸或胸椎或下背部)等部位同时疼痛时才认为是全身性疼痛。 2.压痛点用拇指按压 按压力约为4kg,按压18个压痛点中至少有11个疼痛。这18个(9对)压痛点部位是:枕骨下肌肉附着处;斜方肌上缘中点;第5~7颈椎横突间隙的前面;冈上肌起始部,肩胛棘上方近内侧缘;肱骨外上髁远端2cm处;第2肋骨与软骨交界处;臀外上象限,臀肌前皱襞处;大粗隆后方;膝内侧脂肪垫关节折皱线的近侧 诊断要点不明原因出现全身多部位慢性疼痛。伴躯体不适、疲劳、睡眠障碍、晨僵以及焦虑、抑郁等,经体检或实验室检查无明 确器质性疾病的客观证据时,需高度警惕FMS。全身多处压痛点阳性是诊断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强调的是FMS并非“排除性疾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目前诊断多参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FMS分类标准。其内容如下:1持续3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即分布于躯体两侧,腰的上、下部以及中轴(颈椎、前胸、胸椎或下背部)等部位的广泛性疼痛。218个已确定的解剖位点中至少11个部位存在压痛。检查时医生用右手拇指平稳按压压痛点部位,相当于4 kg,cm:的压力,使得检查者拇指指甲变白,恒定压力几秒钟。各压痛点检查方法一致,同时需使用相同方法按压前额中部、前臂中部、手指中节指骨、膝关节内外侧等部位,排除患者“伪痛”。 同时符合上述2个条件者,诊断即可成立。但该标准所强调的是FMS与其他类似疾病的区别,没有包括疲劳、睡眠障碍、晨僵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应用该标准时应考虑到上述特点,以提高诊断的可靠性。FMS诊断成立后,还必须检查有无其他伴随疾病,以区分原发性抑或继发性。 鉴别诊断慢性疲劳综合征:该病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为主要特征,与FMS的表现极为相似,但前者常突发起病,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样症状,可出现反复低热、咽喉痛、颈或腋下淋巴结压痛,实验室检查常有抗EB病毒包膜抗原抗体阳性。值得提出的是,慢性疲劳综合征与FMS有多项重叠症状,常同时存在,甚至有研究者认为它们实质上可能是同一疾病的2种不同表现。 肌筋膜痛综合征:本病男性多见,系由肌筋膜痛性激发点受刺激所引起的局限性肌肉疼痛,常伴有远距离牵涉痛,肌肉激发点周围常可触及痛性拉紧的带状或条索状包块,可伴有受累肌肉的运动和牵张范围受限、肌力减弱等。3 风湿性多肌痛:本病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颈、肩带、骨盆带肌肉对称性疼痛,无肌无力或肌萎缩。可有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EsR及cRP明显升高为其特征,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敏感。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FMs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四肢麻木、刺痛、蚁走感等症状时需与神经系统疾病相鉴别。出现情感障碍或认知障碍时需注意排除原发性精神疾病或某些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精神症状。 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都可表现为肌痛、疲劳和全身乏力等,通过特征性的体征和特异的实验室异常不难鉴别。 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特发性疾病,其病理生理至今不明,因此对它的治疗方法也不多。目前的治疗主要致力于改善睡眠状态、减低痛觉感受器的敏感性、改善肌肉血流等。 1.西医治疗(1)消除症状加重的诱因,下列因素与本病加重有关,应严格控制: ①寒冷、潮湿环境。 ②躯体或精神疲劳。 ③睡眠不佳。 ④体力活动过度抑或过少。 ⑤焦虑与紧张。 (2)药物治疗: ①阿米替林:该药是一种抗抑郁药,睡前口服25~50mg,对疼痛、失眠、晨僵有明显改善,其作用机理是改善5-羟色胺的缺乏,有明显焦虑者可并用艾司唑仑(舒乐安定)1mg,3次/d,口服。阿米替林的副作用可有口干、便秘、视力模糊、尿潴留、眼压升高、心动过速等,因此有严重心脏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尿潴留者禁用。 ②环苯扎林(胺苯环庚烯):此药对FS患者肌痛、失眠有一定疗效,每天口服10~40mg。 ③氯丙嗪:25mg睡前服,可改善睡眠,减轻肌痛及肌压痛。重者还要用三氟拉嗪1~2mg,睡前服。 (3)非药物治疗及其他治疗:文献报道,心血管适应训练(cardiovascular fitness training)及肌电图生物反馈训练(EMC-biofeedback training)有一定疗效。 心理治疗: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有明显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失眠、心烦焦虑等,因此在发病及临床表现中都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医生应耐心解释、指导,注意心理治疗。 其他治疗:如局部交感神经阻断、痛点封闭、经皮神经刺激、干扰电刺激、针灸、推拿、磁疗、综合电磁热治疗、远红外旋磁仪治疗等均可试用。这些治疗的疗效和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2.中医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属中医痹病范畴。中医中药治疗FS施行安神养血。疏筋通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以解除患者的疼痛及睡眠障碍。 本病常有头痛失眠、心烦易怒、身痛无定处、两胁胀痛等肝郁气滞表现,常用中药:制香附、醋柴胡、杭白芍、全当归、延胡索、郁金、炒枳壳、川芎、苍术、栀子、合欢花、夜交藤、炒枣仁、炙甘草。若身痛如刺。固定不移,夜间痛重,舌质暗红有淤血或瘀斑等血淤证为主者常用中药:丹参、赤芍、牛膝、地龙、羌活、秦艽、香附、桃仁、红花、炒灵脂、没药、延胡索、川楝子。 3.护理(1)避免症状加重的因素:如避免寒冷潮湿,躯体和神经疲劳,不能复原的睡眠、体力活动过度或过少。 (2)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保持平衡心理,克服焦虑紧张情绪。 (3)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