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仙踪镇 |
释义 | 仙踪镇位于安徽省含山北部中心位置,属市级中心镇,镇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6.45万人,其地理位置优越,风景秀丽,是一个文化积淀极其深厚的古镇,民风淳朴。 简介安徽省含山县仙踪镇 出了含城,向北行驶6、7分钟的车程,就到了历史文化名城——昭关,这是走进仙踪的必经之路。山腰一侧三个斗大的铁字“古昭关”嵌入坚实的石壁,依稀可见其背后厚重的历史和一段广为流传的传奇。 仙踪镇位于含山北部中心位置,属市级中心镇,镇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6.45万人,其地理位置优越,距南京、合肥、芜湖等大中城市不足100公里,历年商贾云集,是含山的次中心镇,含北经济、政治、商贸、文化中心,仙踪集镇的发展将带动整个含北,辐射人口达10万之多。 镇2007年度国内生产总值11.5亿元,实行利税1.2亿元,仙踪镇财政收入4494万元。投资5.6亿元新建的润基水泥公司第二条生产线已于08年9月份投产,另外以建材、机械制造为支柱产业的工业集中区迅速发展。 全镇公路网络化、交通便捷,连接合宁高速和合巢芜高速的S-226水泥路贯穿镇域南北,距铁路合裕线20公里,离滁河码头10公里。镇内基础设施完善,街道给排水绿化,路灯等应设尽设。全镇现有2所初中、1所完中、26所小学、3所幼儿园(托儿所)、3所卫生院,敬老院、电影院、网络公司、邮政、电信、移动分司等服务设施齐全,自来水、供电资源充沛,其中网络公司、邮政、电信为含北唯一所设。 镇中心有明代嘉庆年间建造、保有最完好的大三孔石桥——江淮桥和被称为“世外桃源”的小岛——贺家窑。 一个工贸型、生态型城镇正在迅速崛起。 历史故事“能令此关雄,千秋但伍公,男儿负奇气,天地不能穷”。公元前522年,昏庸无道的楚平王占媳为妻,听信谗言,祸及太子太傅伍奢一家,伍奢次子伍子胥识破“君欺其臣,父欺其子”的隐情,伺机而逃。伍子胥身负血海深仇,昼伏夜行,来到昭关,怎奈壁垒森严,英雄末路,伍子胥悲愤交加,一夜间须发尽白,于是巧扮老翁,蒙混过关,上演出一人过关,几国兴亡的威武壮剧。后人题句“伍胥一怒湖海翻,大业未成天鬼咽,到此彷徨气未阻,一夜低回发如雪。” 地理位置过了昭关再向北,就进入含北重镇—仙踪。仙踪镇位于含山北部,属市级中心镇,总面积114.9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一个社区,一个居委会,222个自然村,总人口4.3万人。仙踪镇北接河刘,东临昭关,西界居巢,塔古路穿街而过,公路网络、交通便捷,是一个文化积淀极其深厚的古镇,民风淳朴,厚可载物。 景色宜人境内山水成趣,相得益彰,更是仙踪的两大自然资源。六衡公益林绵延数百里,树木葱郁,层峦迭嶂,春日百花争艳,蜂飞蝶舞;夏日枝繁叶茂,鸟语蝉鸣;秋日霜染丛林,红叶点缀;冬日云雾缭绕,苍松傲雪,可谓“有风松涛吼,无雨水长流”。长山水库,系全市最大的中型水库,800亩的水面,灌溉面覆盖全镇60%的农田,微风轻拂,波光粼粼,细雨飘落,薄雾空蒙,另有多座小型水库,为仙踪镇塘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资源,鹅、鸭养殖,鱼、蟹养殖,尤其是长山水库的渔业品牌认证,是当地农民调整生产结构,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江淮桥“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仙踪最负盛名的不是山,也不是水,而是“江淮桥”。此桥始建于何时,因年代久远,难以考证,明嘉靖十九年(1540)重建,原名仙踪桥,位于镇东,横跨仙踪河。江淮桥为三孔拱桥,条石结构,长50米,宽4.5米,高8米,桥墩两侧楔形,能分水,桥上有石制栏杆,护板。桥头建有降福寿,寺内塑有张睢阳像,横匾上有“屏蔽江淮”金字匾额,后人由此冠名“江淮桥”。江淮桥造型美观,设计精巧,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虽距今460多年,桥身仍保存得基本完好。“两岸钟声惊客梦,一湾淮水锁仙踪”,站在桥头,抚今追昔,往事悠悠。 大城墩遗址与江淮桥相望的是位于仙踪南面2公里处的大城墩遗址,面积约两万平方米,时代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时期,距今有6000多年的历史。1979年—1984年,考古队曾四次发掘,文物有石刀、石斧、青铜器、玉、陶器等,其中炼铁铸铜的“甘锅”是我国迄今发现唯一完整的一个。它的发现为研究江淮地区古文化,中原古代文化与江南古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以及探索淮夷等问题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另外,姚兴庙、倒旗山、遇子桥(尉子桥)都是仙踪历史文化积淀的见证。 阖上历史的帷幕,让我们看看现在的仙踪,仙踪镇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1.35亿元,人均GDP突破7500元,截至2004年上半年,实现社会资产总投资5.6亿元。 发展前景仙踪镇党委、政府根据仙踪地理形貌,土壤气候等特点,发挥区域优势,经营块状经济。农业坚持压粮扩经,压水扩早,压常规种植扩规模种植,推广“一棉一油一稻”,初步建立起万亩优质油生产基地和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提高科技含量,走科技兴农之路。无公害蔬菜生产和“地膜五早”在仙踪镇也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并以点带面,全面推广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引进资金150万建成金针菇生产基地,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纵深发展。另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做山水文章,发展山羊养殖和塘口经济,统一供种、统一技术规程,提高养殖户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工业以建材、煤炭开采为主。矿产资源C+D级烟煤,储量丰富,达130万吨,优质石灰石以及耐火粘土分布广泛,并成功引进浙江达仁集团投资兴建安徽省润基水泥厂,是该镇的龙头企业,占地面积465.6亩,总投资6亿元,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条。现正处于建设中,场面壮观、宏大,可望于今年年底产出。 行政辖村龙岗村 八熊村 清水塘村 东江淮村 西江淮村 大凌村 大庙村 前黄村 大圣村 东洪村 玉皇村 夏棚村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4053 男 12323 女 11730 家庭户户数 6729 家庭户总人口(总) 23853 家庭户男 12151 家庭户女 11702 0-14岁(总) 6467 0-14岁男 3508 0-14岁女 2959 15-64岁(总) 15717 15-64岁男 7973 15-64岁女 7744 65岁及以上(总) 1869 65岁及以上男 842 65岁及以上女 102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3617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